伟晶岩矿床的勘探矿物学标志物

伟晶岩矿床的勘探矿物学标志物

一、伟晶岩矿床的找矿矿物学标志(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康,李鹏,严清高,刘强,熊欣[1](2021)在《中国花岗伟晶岩的研究历程及发展态势》文中认为我国是稀有金属资源大国,产出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国内外学者对这些花岗伟晶岩的研究较大地促进了世界伟晶岩理论的发展。在世界伟晶岩研究历程中,虽然有学者认为伟晶岩形成于热液交代作用,但从较早的Jahns-Burnham模型,到后来的London提出的岩浆非平衡结晶模型和Thomas提出的岩浆液态分离模型,都强调了岩浆分异作用对于伟晶岩形成的重要性。我国花岗伟晶岩研究继承于苏联科学家的伟晶岩理论,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对阿尔泰、川西等地区典型花岗伟晶岩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基于云母和长石的花岗伟晶岩分类方案;发展出变质分异型、超变质分异型和重熔岩浆分异型等伟晶岩成因模型;建立了指示高分异伟晶岩熔体-流体演化的矿物标型特征;通过对伟晶岩中富晶体包裹体的深入研究,揭示出我国典型花岗伟晶岩形成于较高温压条件的特点;同位素定年和示踪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对我国伟晶岩时空分布和物质来源的认识程度。在今后,我国应该重视矿物学、成矿流体、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重视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综合绿色开发利用,揭示典型伟晶岩的形成机制,创新伟晶岩成岩成矿理论,实现我国稀有金属资源找矿行动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进步。

蒋少涌,王春龙,张璐,袁峰,苏慧敏,张浩翔,刘涛[2](2021)在《伟晶岩型锂矿中矿物原位微区元素和同位素示踪与定年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锂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伟晶岩的成因及锂等关键金属在花岗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是如何富集成矿的,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多种方法可对伟晶岩的成岩成矿年龄进行限定,除锆石外,其他副矿物和矿石矿物如磷灰石、铌铁矿族矿物、锡石等的原位微区U-Pb定年己得到广泛应用,但需根据定年矿物的共生关系、结晶学及矿物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合理解释所获年龄的地质意义;伟晶岩型锂矿的成岩成矿一般具有同时性,个别存在多期成矿。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类型主要有LCT型(富集Li-Cs-Ta)和NYF型(富集Nb-Y-F)及它们的混合类型;成因有"母体花岗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源岩直接部分熔融"两种主要模型;多种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可用于区分这两种成因。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包括成矿元素在源区的初始富集,成矿元素在岩浆过程中的富集和沉淀,以及在岩浆-热液过程中的行为和富集作用。伟晶岩中贯通性矿物和矿石矿物的原位微区分析是研究锂等关键金属成矿过程的重要方法。

陈衍景,薛莅治,王孝磊,赵中宝,韩金生,周可法[3](2021)在《世界伟晶岩型锂矿床地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分为LCT (Li-Cs-Ta)型和NYF (Nb-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是全球重要锂矿来源。本文分析了全球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各大陆代表性伟晶岩型锂矿床,发现锂矿空间分布不均匀,成矿时间具有多期性和阶段性,成矿事件主要发生在汇聚造山作用的晚期,伴随超大陆汇聚事件。LCT型伟晶岩富含挥发分,与后碰撞S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多产于中高级变质岩区,就位深度较大,多沿断裂构造贯入。

秦克章,周起凤,唐冬梅,王春龙,朱丽群[4](2021)在《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文中指出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以独特的实心礼帽形态、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和复杂的稀有金属矿化组合闻名于世,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之一。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岩浆具有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伟晶岩岩浆沿缓倾斜节理上侵,在周缘断裂的帮助下通过岩浆顶蚀形成实心礼帽形态。岩浆就位后经历了岩浆阶段、岩浆-热液阶段和热液阶段,分别伴随Be-Nb-Ta、Li-Be-Nb-Ta和Ta-Cs-Rb-Hf矿化。结晶分异作用和液相不混溶控制着3号脉的稀有金属富集和沉淀序列,流体交代可影响稀有金属再分配。外部带(Ⅰ~Ⅳ带)的强烈结晶分异过程和发生于Ⅳ带与Ⅴ带间的流体大规模出溶,有利于岩浆达到锂饱和浓度,开始锂的大规模沉淀。指出熔-流体演化过程的精细刻画、稀有金属成矿机理的进一步解析、岩浆成因的深入探讨、挥发分P、F、B、Li和CO2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影响以及缓倾斜帽沿深部找矿为未来研究方向。

许志琴,朱文斌,郑碧海,舒良树,李广伟,车旭东,秦宇龙[5](2021)在《新能源锂矿战略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纪念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00周年华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锂矿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金属矿产,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是国家和民生的重大需求。解析和对比国内外典型LCT伟晶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构造背景、组成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机制,找出关键科学难题是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的基础。为明确我国新能源矿产战略构思和突破之关键,构建新能源锂矿战略的思路,强调运用大陆动力学理论、进行多学科的整合和交叉研究以及新技术探索,以查明中国大陆典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深部状态、锂元素的富集规律、以及锂矿"源-运-聚"的成矿机制,为实现锂矿资源的增储、矿集区的合理布阵、扩大上游开发前景,以及建立我国大型-超大型锂矿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王臻[6](2021)在《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岩浆—热液演化与成矿的矿物学示踪》文中研究表明川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我国松潘-甘孜锂成矿带中,因其巨量锂资源而世界闻名,对其成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矿区内,伟晶岩围绕区内唯一出露的二云母花岗岩成群、成组地分布,自岩体向外依次产出微斜长石型伟晶岩(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Ⅱ)→钠长石型伟晶岩(Ⅲ)→锂辉石型伟晶岩(Ⅳ)→锂云母(或白云母)型伟晶岩(Ⅴ)伟晶岩,本文选择各区域分带中的代表性伟晶岩脉来剖析甲基卡伟晶岩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其中:308号脉(Ⅲ带)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伟晶岩脉,同时分带性最好,矿床规模也较大;134号脉(Ⅳ带)为区内矿床品位最高,同时矿床规模大、工作程度最高的锂矿脉。本文以这两条脉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结合矿区内其它代表性伟晶岩脉(34号脉-Ⅰ带,33号脉-Ⅱ带,104号脉-Ⅲ带,668号脉-Ⅳ带,528号脉-Ⅴ带),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多种矿物学观察和分析技术,对各伟晶岩脉中重要贯通性造岩矿物白云母和主要矿石矿物锂辉石,以及其他稀有金属矿物(如铍矿物)和副矿物(如磷酸盐类)的结晶演化历史和矿物学行为进行研究,拟精细分析伟晶岩脉成岩、成矿过程中熔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判定甲基卡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分异演化程度和和示踪其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从而为甲基卡甚至整个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锂成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取得的认识如下:(1)通过详细的矿物学研究,首次在甲基卡地区发现透锂长石和铯云母,并提出透锂长石与锂辉石的成因联系,丰富了国内富锂伟晶岩的类型,扩充了伟晶岩型锂矿的矿物学研究内容;(2)应用锂霞石—锂辉石—透锂长石温压计,并结合伟晶岩相平衡关系(温压条件)和前人工作所测得甲基卡矿区伟晶岩锂辉石流体包裹体温压条件,限制甲基卡矿床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成矿的P-T条件,与国内外其它伟晶岩型锂矿床相比具有独特性;(3)分析了甲基卡伟晶岩内部结构带成因,提出岩浆分异结晶作用控制伟晶岩的内部分带;在高分异的伟晶岩中(Ⅳ类型),内部结构带则主要为过冷却作用结晶的结果;(4)确定了甲基卡伟晶岩初始熔体性质和流体演化特征:甲基卡自低类型至高类型伟晶岩,具有初始熔体锂含量逐渐增加、F含量始终较低,以及岩浆-热液演化程度逐渐增高的特征。其中,中等分异伟晶岩(Ⅲ型),熔体中的Li需富集至岩浆-热液阶段成矿,成矿性取决于伟晶岩内部分异演化程度;高分异伟晶岩(Ⅳ型)初始熔体锂含量高,内部分带性和化学分异不明显,均具有较好的成矿性。流体演化特征:依据锂辉石、磷锰锂矿的蚀变序列以及磷灰石的矿物化学特征,提出晚期流体从碱交代阶段的富K、Na流体演化至酸交代阶段的富H、P流体,且晚期流体性质(富P)及规模有利于锂辉石的保存。(5)探索了甲基卡锂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1)初始熔体性质为富锂或锂过饱和;(2)出溶流体规模有限、热液阶段不发育;(3)晚期出溶流体具有富P性质。

张润泽[7](2021)在《桂东北伟晶岩地质特征、稀有金属矿化规律及找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桂东北是广西伟晶岩脉发育最密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良好找矿潜力。然而,前人除了对该地区局部地段的伟晶岩脉开展过有限的稀有金属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外,尚未掌握全区伟晶岩脉发育地质特征及其稀有金属矿化规律的整体性认识。为服务该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工作,本文基于系统的资料收集和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综合运用岩矿鉴定、稀有金属元素分析、矿物学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猫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内伟晶岩脉的岩石类型、分布规律和稀有金属矿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预测,取得的认识如下:(1)野外调查表明,桂东北猫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内伟晶岩脉数量超过2000余条,集中发育越城岭岩体西侧的新资断裂和界卜断裂之间。在空间分布上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NNE走向,呈岩墙状或岩脉状穿插进入加里东期花岗岩体或元古代地层内部,由北至南形成了茅安塘、瓜里、咸水洞、铜座、覃家塘、同禾等6个主要集中发育区。(2)伟晶岩脉地质产状规律分析表明,研究区伟晶岩脉延伸短(50~200m)、脉幅窄(<1m),岩性相对均一,内部岩相分带不普遍。仅在伟晶岩岩脉的局部膨大部位可发现简单的“两相”或“三相”结构和矿物分带现象。其中,“两相”分带表现为为脉状石英内核带+粗粒微斜长石/钠长石外侧带;“三相”分带表现为团包状石英内核带+粗粒云母长石中间带+块状钾长石/钠长石外侧带。(3)依据造岩矿物组合,桂东北地区的伟晶岩可划分为6种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黑云母-钾长石型、二云母钾长石型、白云母-钾长石型、白云母-钾长石-钠长石型、白云母-钠长石型、钾长石型等。其中,白云母-钾长石型发育最为普遍,广泛分布于咸水洞、铜座、瓜里等地,而白云母-钾/钠长石型主要分布于茅安塘,钾长石型主要分布于同禾和冷源等地。白云母-钾/钠长石型伟晶岩中副矿物发育最丰富,常见电气石、石榴子石等标志性副矿物。(4)稀有金属元素分析表明,桂东北伟晶岩中的成矿元素主要为Ta、Nb、Be和Rb等4种,而Li和Cs含量普遍偏低。富Ta-Nb伟晶岩主要集中在茅安塘和瓜里,同时在茅安塘地区的伟晶岩中局部出现Be矿化。这种与Ta-Nb-Be矿化有关的伟晶岩多属白云母-钾/钠长石型。富Rb伟晶岩在桂东北地区分布非常广泛,区内多数伟晶岩脉中Rb元素含量接近或超过边界品位,特别是白云母-钾长石型或钾长石型伟晶岩中Rb元素含量常达到工业品位。(5)对伟晶岩脉中稀有金属矿质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Nb与Ta之间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常常同步增高或降低,尤其在茅安塘、梅溪等地的伟晶岩脉中表现的最为典型。同时,在众多伟晶岩脉中Nb+Ta与Rb含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常常形成共生矿化现象,但Nb、Ta与Li、Cs的相关性较低。(6)成矿预测分析认为,白云母-钠长石型、白云母-钾长石型伟晶岩脉可分别作为区内寻找伟晶岩型Nb-Ta-Be矿和Rb矿的有利岩性标志;伟晶岩中钠长石、电气石、锡石等矿物含量高,交代作用强烈,是指示稀有金属矿化的良好矿物学标志。此外,结合稀有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及区内伟晶岩脉中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圈定出了瓜里、茅安塘、咸水洞-铜座、覃家塘-冷源等4个地区,作为下一步勘查工作的有利找矿目标区。

朱悦彰[8](2021)在《滇东南都龙锌锡矿床中铟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文中研究指明滇东南都龙超大型锌锡矿床是我国第一大铟资源产地。目前,对其矿石中铟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成形成制仍不清楚,限制了资源勘查评价和深度开发利用。本文在对都龙矿床进行了较充分地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样及测试分析,对该矿床含铟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及和地球化学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都龙锌锡矿精矿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铟主要赋存于锌精矿和铜精矿中,而在铁硫精矿和锡精矿中的含量很低。这反映铟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铁闪锌矿,少量赋存于黄铜矿中,而在锡石中很少有分布。(2)矿区内主要硅酸盐类矿体中的铟占比较高,其主矿种(锡、锌)的占比也较高,而矿石中铟主要赋存于矽卡岩矿物(湿矽卡岩化带)中,主要以锡石-硫化物型矿石为主要赋存载体。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各类矽卡岩中含铟闪锌矿的自形程度均较高,并表现出呈浸染状或线纹状沿裂隙、解理充填的特点。(3)能谱CT微区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铁闪锌矿的不同测点铟的含量变化较小,铟在铁闪锌矿中的分布比较均匀。据此可知,铟在闪锌矿中应以不完全类质同象形式赋存。(4)含铟矽卡岩型矿石的稀土总量与稀土配分模式表现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Eu负异常的特点,与老君山花岗岩的稀土组成特点较为一致,显示区内矽卡岩中包括铟在内的金属矿物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具有明确的花岗岩亲缘性。(5)含铟矿石化学组成统计特征显示,从锡石硫化物型矿石,到湿矽卡岩型矿石,再到干矽卡岩型矿石,铟含量逐渐减少。同时,矿石中铟与锡、锌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以铟与锡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即:锡的含量越高,铟的含量也越高。因而,赋存于闪锌矿中的铟与锡的富集矿化表现出连续发生、空间共存的规律。(6)都龙锌锡矿床铟的富集成矿主要受到源于花岗岩富锡、锌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控制。可以说,区内铟的富集成矿也是燕山早期(晚白垩世)花岗岩体结晶分异的产物,并在湿矽卡岩阶段与锡、锌等金属共同富集而相继成矿。

胡军亮[9](2020)在《川西九龙打枪沟锂铍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年代学及资源前景》文中认为锂、铍等稀有金属是航空航天、国防及新能源领域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因此锂、铍等矿产的勘查、开发与储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打枪沟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缘雅江残余盆地,是松潘-甘孜锂成矿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该矿床的勘查取得较大突破,但在成矿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尤其是在矿物组成、赋存状态及成矿年代学方面存在争议。本文在总结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选取打枪沟矿区典型矿脉开展岩相学、矿物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主要成分、组构特征、赋存状态,划分了成矿期次,探讨了矿床成因,总结了稀有金属元素富集特征,并预测了矿区的资源潜力和找矿方向。打枪沟矿区含矿伟晶岩主要类型为钠长石伟晶岩和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主要的矿石矿物为锂辉石和绿柱石。锂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赋存于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往往伴生有铍;铍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部,赋存在钠长石伟晶岩中。矿区稀有金属元素富集与伟晶岩类型、分带、空间分布、赋矿围岩、交代类型等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规律变化。矿物学和矿物化学显示,长石矿物是由微斜长石+钠长石→原生钠长石→交代钠长石之间的转变;云母由白云母向富锂质多硅白云母转变;电气石属于铁电气石-锂电气石系列,由铁电气石向锂电气石过渡转变;石英由原生石英→重结晶石英→后期热液石英变化;稀有矿物变化由绿柱石→绿柱石+锂辉石→锂辉石→锂辉石+锂云母转变。因此,成矿期次划分为结晶分异期、交代期、热液期及表生期。矿区伟晶岩样品表现出富碱(K2O+Na2O=3.74%~14.56%,平均8.02%)、过铝(A/CNK=0.99~2.87,平均为1.50)、高分异(DI=90.09~98.40,平均94.39)特征。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较低,总体富集Nb、Ta、Hf、U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NO.01号伟晶岩脉体中锆石U-Pb年龄为147.5±2.3Ma,代表了打枪沟锂铍矿床的成矿时代,属燕山期成矿。这一年龄与区内桥棚子岩体及周边岩株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因此,本文认为桥棚子二云母花岗岩和周边的岩株与打枪沟矿区伟晶岩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为打枪沟伟晶岩提供物质来源与热液交代的条件。打枪沟矿区伟晶岩的形成与松潘-甘孜地块南缘140~164Ma伸展减压熔融产生的岩浆事件有关。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打枪沟矿区的深部可能还存在大量的隐伏脉体,具有Li、Be、Nb、Ta等矿产的找矿潜力;且在打枪沟矿区外围石梯子、洛莫、羊房沟岩体南东侧等地见大量伟晶岩脉,具有较好的Li、Be等矿产的找矿潜力。

秦乐[10](2020)在《四川省金川县观音桥锂辉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文中认为观音桥锂辉石矿床是一个中型的锂辉石矿床,地理位置位于川西高原北部,行政区划属于阿坝藏族自治州金川县,区内属大渡河水系,地形切割深,高差大,山高谷深,是较为典型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央部位,区域上地层出露较少,发育中生代地层。矿区研究程度较低,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理论研究较少,导致找矿勘查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根据四川省金川县观音桥锂辉石矿床的野外工作,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通过分析和总结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矿区的地层、围岩、构造、矿体、岩浆岩等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室内对光片、薄片的详细鉴定和地球化学的分析,明确了矿石的主要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并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可尔因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为稀有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围绕着该岩体形成了北部密集区、西部密集区、东部密集区、南部密集区、东南部密集区,本矿床位于西部密集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当结晶作用进入尾声时,形成了Li、Ta、Nb、Sn等稀有金属元素残余岩浆,大量富集在构造有利的位置,形成伟晶岩矿床,区域上的构造及其次级构造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富集提供了场所,同时也控制了含矿伟晶岩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等特征。本文通过大地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围岩条件、成矿温度和压力条件分析,观音桥锂辉石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马尔康被动陆缘中央褶皱-推复带边缘;含矿母岩为可尔因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可尔因复式背斜、观音倒转向斜、娃尔都断层、观音桥断层及次级断层、节理等构造都对观音桥锂辉石矿床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三叠系西康群杂谷脑组上段(T2z1)、上三叠统侏倭组(T3zh)为容矿地层,不仅为矿床提供成矿物质,还具有较好的封闭条件,有利于矿床形成;根据流体包裹体分析,观音桥锂辉石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在250~290℃,盐度0.2~15.1 wt%Na Cl,成矿流体密度0.75~0.97g/cm3,矿区成矿深度在1.38~2.99km,显示观音桥锂辉石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点,属于热液阶段包裹体特征,与伟晶岩熔浆的热液交代作用密切相关,从形成物理化学环境上来说处于整个伟晶岩形成的晚期。对比典型矿床甲基卡矿床,并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建立地质经验找矿模型,通过对模型中的各个属性进行充分性和必要性对比,将这些度量变为定义不同模型中主要标志的相应得分,由此得出观音桥锂辉石矿区具有中等的找矿潜力。

二、伟晶岩矿床的找矿矿物学标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伟晶岩矿床的找矿矿物学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花岗伟晶岩的研究历程及发展态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花岗伟晶岩成因理论的研究历程
    (1)19世纪初始阶段。
    (2)20世纪二战前的发展期。
    (3)二战后伟晶岩研究的高峰期。
    (4)Jahns-Burnham模型期。
    (5)London不平衡结晶模型与Thomas岩浆不混溶模型期。
2 中国花岗伟晶岩研究历程
    (1)第一阶段(1935~1960年):中苏合作研究期。
    (2)第二阶段(1960~2000年):国内伟晶岩理论发展期。
    (3)第三阶段(2000~2010年):伟晶岩研究低谷期。
    (4)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关键金属研究高潮期。
3 中国花岗伟晶岩的主要成果
    3.1 花岗伟晶岩分类
    3.2 花岗伟晶岩成因模型
    3.3 伟晶岩矿物学研究
    3.4 伟晶岩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3.5 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时代和物质来源
4 今后我国花岗伟晶岩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4.1 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矿物学和成矿流体研究
    4.2 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4.3 成矿模型和成矿规律研究

(2)伟晶岩型锂矿中矿物原位微区元素和同位素示踪与定年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伟晶岩型锂矿成岩成矿年代的精确厘定
    1.1 适用的同位素定年方法
    1.2 成岩事件与成矿事件
    1.3 一期与多期成矿
2 成矿伟晶岩的物质来源与成岩方式
    2.1 两种不同类型的伟晶岩:LCT型和NYF型
    2.2 两种不同成因的伟晶岩:花岗质熔体结晶分异和源岩直接部分熔融
    2.3 可用于区分岩浆结晶分异和地壳深熔作用的地球化学方法
        (1)支持岩浆结晶分异成因的证据:
        (2)支持地壳深熔成因的证据:
3 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机制
    3.1 成矿元素在源区的初始富集
    3.2 成矿元素在岩浆过程中的富集和沉淀机制
        3.2.1 岩浆结晶分异与多次熔体抽取过程
        3.2.2 岩浆中含锂矿物结晶的温度和压力
        3.2.3 伟晶岩结晶演化的CZR模型
        3.2.4 熔体成分控制作用
    3.3 成矿元素在岩浆-热液过程中的行为和富集作用:来自矿物学指示
        3.3.1 云母
        3.3.2 铌铁矿族矿物
        3.3.3 电气石
        3.3.4 绿柱石
        3.3.5 磷灰石
        3.3.6 石榴子石
        3.3.7 石英
        3.3.8 长石
4 结论

(3)世界伟晶岩型锂矿床地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伟晶岩型锂矿床时空分布和构造背景
2 伟晶岩型锂矿床实例
    2.1 非洲Bikita矿床
    2.2 澳洲Pilbara克拉通Wodgina伟晶岩脉群
    2.3 澳洲Yilgarn克拉通Londonderry矿床
    2.4 澳洲Yilgarn克拉通Greenbushes矿床
    2.5 北美Tanco锂矿床
    2.6 北美Kings Mountain锂矿
    2.7 欧洲 Kaustinen伟晶岩省
    2.8 亚洲东萨彦伟晶岩带
3 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3.1 碰撞造山作用
    3.2 矿田构造
    3.3 岩浆作用及源区
    3.4 变质作用及伟晶岩
4 伟晶岩型锂矿床成因
    4.1 成岩成矿机制
    4.2 挥发分的作用及其来源
    4.3 稀有金属来源及富集
5 主要结论

(4)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床地质概况
2 内部结构分带
3 岩体侵位机制
4 熔-流体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机理
    4.1 熔-流体演化过程
        (1)结晶条件:
        (2)化学演化:
        (3)物理化学条件:
    4.2 稀有金属成矿机理
        (1)结晶分异作用:
        (2)液相不混溶:
        (3)流体交代:
5 对全脉锂矿化伟晶岩的启示
6 未解之谜与研究展望
    (1)熔-流体演化过程的精细刻画:
    (2)稀有金属富集机制的进一步解析:
    (3)岩浆成因的深入探讨:
    (4)CO2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影响:
    (5)P、F、B、Li等挥发分对稀有金属有富集作用:
    (6)深部找矿:

(5)新能源锂矿战略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纪念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00周年华诞(论文提纲范文)

1 锂-铯-钽稀有资源:新能源战略的重大需求
2 国内外伟晶岩型锂矿床对比研究的启示
    2.1 国外主要伟晶岩型锂矿床
    2.2 国内主要伟晶岩型锂矿床
        2.2.1 新疆阿尔泰稀有金属成矿带
        2.2.2 松潘-甘孜伟晶岩型锂矿带
        2.2.3 华南锂矿带
        2.2.4 东秦岭伟晶岩型锂矿带
        2.2.5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成矿带
3 新能源锂矿资源战略与大陆动力学研究

(6)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岩浆—热液演化与成矿的矿物学示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项目依托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 区域及矿田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矿田地质概况
第三章 分析测试方法
    3.1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
    3.2 矿物化学计算方法
第四章 134 号(IV类型)伟晶岩脉的岩浆-热液演化
    4.1 结构分带及岩相学
    4.2 矿物学特征
    4.3 134 号脉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及熔-流体性质
    4.4 134 号脉内部分带的形成及成岩成矿
    4.5 小结
第五章 308 号(II-III-IV类型)伟晶岩脉的岩浆-热液演化
    5.1 结构分带及岩相学
    5.2 矿物学特征
    5.3 矿物化学对熔体和流体性质的限制
    5.4 甲基卡308 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及成矿
    5.5 小结
第六章 甲基卡其他伟晶岩脉的岩浆-热液演化
    6.1 668 号脉
    6.2 528 号脉
    6.3 104 号脉
    6.4 33和34 号脉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桂东北伟晶岩地质特征、稀有金属矿化规律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与成矿作用
        1.2.2 华南伟晶岩分布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1.2.3 广西伟晶岩分布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桂东北伟晶岩地质特征
    3.1 伟晶岩分布
    3.2 伟晶岩类型
    3.3 典型伟晶岩发育区地质特征
        3.3.1 茅安塘及周边伟晶岩密集区
        3.3.2 瓜里-梅溪伟晶岩密集区
        3.3.3 覃家塘伟晶岩密集区
        3.3.4 铜座伟晶岩密集区
        3.3.5 咸水洞伟晶岩密集区
        3.3.6 同禾-冷源伟晶岩密集区
第4章 桂东北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
    4.1 典型矿区成矿特征
        4.1.1 茅安塘Nb-Ta-Be-Rb矿区
        4.1.2 瓜里Rb-Nb矿化区
        4.1.3 覃家塘Rb-Nb矿化区
        4.1.4 铜座-大小源Rb矿化区
        4.1.5 冷源Rb矿区
        4.1.6 同禾地区
    4.2 不同伟晶岩发育区稀有金属含量对比
    4.3 成矿规律分析
        4.3.1 伟晶岩分布规律
        4.3.2 稀有金属元素分布规律
第5章 桂东北稀有金属成矿预测区圈定与评价
    5.1 找矿标志
    5.2 成矿预测区的圈定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滇东南都龙锌锡矿床中铟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富铟矿床研究现状
        1.2.1 铟的载体矿物学研究
        1.2.2 铟的矿床类型
        1.2.3 铟的成矿作用研究
    1.3 都龙锡锌矿区以往地质工作及研究现状
        1.3.1 以往区域地质及矿产勘查工作
        1.3.2 都龙矿床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区域地层
        2.1.3 区域构造
        2.1.4 区域岩浆岩
        2.1.5 区域变质岩
        2.1.6 区域矿产
    2.2 矿区地质特征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岩浆岩
        2.2.4 矿区变质作用
        2.2.5 矿体特征
    2.3 矿区铟的成矿物质来源
        2.3.1 含铟矽卡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2.3.2 含铟矽卡岩与矿区花岗岩、老君山花岗岩稀土特征对比
第三章 含铟矿石的地质特征
    3.1 矿石类型及其特征
        3.1.1 矿石的工业类型
        3.1.2 矿石的自然组合类型
    3.2 含铟矿物的种类及特征
        3.2.1 含铟矿物的种类
        3.2.2 含铟矿物的特征
        3.2.3 铟的主要载体矿物
    3.3 不同矿石类型中含铟矿物的组合特征
    3.4 含铟矿石的赋存层位
        3.4.1 矽卡岩的类型
        3.4.2 矽卡岩的空间分带特征
        3.4.3 含铟矿石在矽卡岩中的分布
第四章 闪锌矿中铟的赋存特征
    4.1 含铟闪锌矿的显微特征
        4.1.1 片理化透辉矽卡岩矿石中闪锌矿的特征
        4.1.2 透辉透闪矽卡岩矿石中闪锌矿的特征
        4.1.3 透闪透辉矽卡岩中闪锌矿的特征
        4.1.4 符山透辉透闪矽卡岩矿石闪锌矿的特征
    4.2 闪锌矿化学组成的微区变化
        4.2.1 含铟闪锌矿的能谱分析结果
        4.2.2 铟在闪锌矿中的微区变化特征
    4.3 铟在闪锌矿中的赋存特征
        4.3.1 铟的赋存状态
        4.3.2 铟在闪锌矿中的替换机制
第五章 铟的分布规律
    5.1 矿化类型及空间分带性
        5.1.1 矿化类型及特征
        5.1.2 矿化空间分带性
    5.2 铟与锡、锌等主矿种的相关性
        5.2.1 化学分析结果
        5.2.2 铟与主矿种的相关性
    5.3 铟在都龙矿区的分布特征
        5.3.1 铟资源量概况
        5.3.2 铟资源量的空间分布
        5.3.3 铟在主要矿体中的分布规律
第六章 铟的富集机制及控制因素
    6.1 铟的富集机制
        6.1.1 铟与锡的成因联系
        6.1.2 铟与岩浆岩的关系
    6.2 铟成矿的控制因素
        6.2.1 含铟成矿流体的富集与沉淀
        6.2.2 铟的成矿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项目情况

(9)川西九龙打枪沟锂铍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年代学及资源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分布特征
        1.2.2 成矿构造背景
        1.2.3 成矿时代特征
    1.3 打枪沟锂铍矿现状与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5.3 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7 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1 成矿地质背景
        2.1.2 区域地层
        2.1.3 区域岩浆岩
        2.1.4 区域变质岩
        2.1.5 区域矿产
    2.2 矿区地质特征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岩浆岩
        2.2.4 矿区变质岩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伟晶岩地质特征
        3.1.1 伟晶岩数目及规模
        3.1.2 伟晶岩类型
        3.1.3 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划分
        3.1.4 交代作用类型
    3.2 矿体特征
        3.2.1 矿体形态、规模及分布规律
        3.2.2 典型矿脉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物成分
        3.3.2 矿石结构
        3.3.3 矿石构造
        3.3.4 矿石类型及品级
    3.4 稀有元素富集特征
        3.4.1 稀有元素赋存状态
        3.4.2 稀有元素富集特征
第4章 矿物特征及矿物化学特征
    4.1 矿物岩相学特征
        4.1.1 云母
        4.1.2 电气石
        4.1.3 碱性长石
        4.1.4 石英
    4.2 矿物化学特征
        4.2.1 测试方法
        4.2.2 云母
        4.2.3 碱性长石
        4.2.4 锂辉石
        4.2.5 电气石
    4.3 成矿期次划分
第5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5.2 主量元素特征
    5.3 微量元素特征
    5.4 稀土元素特征
第6章 锆石U-Pb年代学
    6.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6.2 测试结果
    6.3 成岩成矿时代
    6.4 成矿时代意义
第7章 成因探讨及资源前景分析
    7.1 成因探讨
        7.1.1 成矿母岩
        7.1.2 矿床成因
    7.2 资源前景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四川省金川县观音桥锂辉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矿区研究现状
    1.3 矿区地理位置及相关概况
        1.3.1 矿区位置
        1.3.2 自然地理概况
    1.4 矿区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6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中三叠统杂谷脑组下段(T_2z~1)
        2.2.2 中三叠统杂谷脑组上段(T_2z~2)
        2.2.3 上三叠统侏倭组(T_3zh)
        2.2.4 上三叠统新都桥组(T_3x)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层
    2.4 区域岩浆岩
        2.4.1 侵入岩
        2.4.2 脉岩
    2.5 区域变质岩
        2.5.1 区域变质作用
        2.5.2 热接触变质作用
        2.5.3 动力变质作用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7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2.1 矿区褶皱
        3.2.2 矿区断层
    3.3 岩浆岩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脉特征
    4.2 矿石特征
        4.2.1 矿石构造
        4.2.2 矿石结构
        4.2.3 矿石成分
        4.2.4 稀有元素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
        4.2.5 矿石类型及品级
    4.3 围岩蚀变
    4.4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划分
第5章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5.1 大地构造条件
    5.2 岩浆岩条件
        5.2.1 主量元素
        5.2.2 微量元素
        5.2.3 稀有元素
        5.2.4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5.2.5 成岩物质来源
    5.3 构造条件
    5.4 围岩条件
    5.5 成矿温度和压力条件
        5.5.1 温度
        5.5.2 压力与深度
第6章 找矿模型探讨
    6.1 与典型矿床对比
    6.2 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6.2.1 成矿模式
        6.2.2 找矿模型的初步建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伟晶岩矿床的找矿矿物学标志(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花岗伟晶岩的研究历程及发展态势[J]. 李建康,李鹏,严清高,刘强,熊欣. 地质学报, 2021(10)
  • [2]伟晶岩型锂矿中矿物原位微区元素和同位素示踪与定年研究进展[J]. 蒋少涌,王春龙,张璐,袁峰,苏慧敏,张浩翔,刘涛. 地质学报, 2021(10)
  • [3]世界伟晶岩型锂矿床地质研究进展[J]. 陈衍景,薛莅治,王孝磊,赵中宝,韩金生,周可法. 地质学报, 2021(10)
  • [4]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J]. 秦克章,周起凤,唐冬梅,王春龙,朱丽群. 地质学报, 2021(10)
  • [5]新能源锂矿战略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纪念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00周年华诞[J]. 许志琴,朱文斌,郑碧海,舒良树,李广伟,车旭东,秦宇龙. 地质学报, 2021(10)
  • [6]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岩浆—热液演化与成矿的矿物学示踪[D]. 王臻.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
  • [7]桂东北伟晶岩地质特征、稀有金属矿化规律及找矿预测[D]. 张润泽.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8]滇东南都龙锌锡矿床中铟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D]. 朱悦彰.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9]川西九龙打枪沟锂铍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年代学及资源前景[D]. 胡军亮.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10]四川省金川县观音桥锂辉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D]. 秦乐.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伟晶岩矿床的勘探矿物学标志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