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性食品商机无限(论文文献综述)
许志浩[1](2020)在《安利(中国)保健品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长,保健品行业在中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该市场当中涌现出来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保健品品牌,其中安利纽崔莱就是该行业中的重要一员。纽崔莱是安利的保健品品牌。安利中国成立于1992年,总部设在广州,是一家生产营养保健品,化妆品,家居科技产品,个人护理用品等等的直销企业,其中纽崔莱营养保健品是其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销量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随着中国保健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本土保健品企业的快速发展,安利中国保健品业务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整合资源,把握发展的大好机遇,做好转型的工作,明确自身的竞争战略,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本文首先通过PEST分析法和五力模型分析法,对中国的宏观环境和保健品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从宏观环境来看,虽然近期经历了一些国际形势的变化,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处于较快的水平,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但是国内竞争对手较多,且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发展情况也不一样,使得安利中国保健品业务面临着一定的威胁。本文接着通过价值链模型对安利中国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安利中国保健品业务的优势在于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生产能力,以及强大的营销队伍和高度的品牌认同度。劣势在于市场发展不均衡,在三四线五线城市的发展较为缓慢,技术创新没有应用到产品中,企业销售对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应用较为薄弱等。通过SWOT分析,确认安利中国保健品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核心优势和竞争战略,提出应该通过差异化战略,包括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营销差异化等。重点布局一至四线城市18-35岁年轻人群体、支配家庭支出的女性以及具有一定收入的一二线城市离退休人士。在此基础上应对各细分人群制定策略,同时要在规范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事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支持发展等等。为了保障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也提出了提升员工效率,加强创新,产品多元化,简化内部操作流程等等的一些保障性措施,保障战略目标实现。本文对保健品行业的其他品牌制定竞争战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蒋浪[3](2019)在《功能性饮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以娃哈哈护眼饮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饮料产业的龙头老大,1987年企业成立至今,旗下众多饮料产品被我们中国人熟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如娃哈哈AD钙奶、娃哈哈营养快线、娃哈哈纯净水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对饮品有更高的要求,市面上也有更多的饮料生产企业开发出各类功能性饮品,例如有减脂功效的山楂饮品、增强抵抗力的益生菌饮品。在饮料领域竞争逐渐激烈的状态下,娃哈哈这一国货老品牌通过产品研发创新,不断向市场推出更多优质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本文以娃哈哈新品天眼晶睛护眼乳饮品网络营销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功能性饮品市场的网络营销为研究背景,以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宏观市场以及微观市场进行分析,在明确娃哈哈天眼晶睛护眼饮品的网络营销现状后,找出网络营销策略方面的问题,如网络营销市场定位不清晰,宣传内容质量不高,产品定价过高,视频质量差,内容更新可持续性低,网络销售团队稳定程度差,粉丝关系经营不善等。针对娃哈哈天眼晶睛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从市场定位细分、组织架构、渠道建设等方面找出成因。接着,对娃哈哈天眼晶睛网络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梳理,并制定有利于娃哈哈天眼晶睛市场发展的优化策略。最后为保障娃哈哈天眼晶睛网络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从组织人员保障、制度文化保障到资金技术保障等构架一系列保障措施实施保驾护航。本文期望借助娃哈哈天眼晶睛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天眼晶睛的困局和破解之道,为其他功能性饮品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田沐禾[4](2019)在《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文中研究指明物质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的热点领域,符号学也长期关注物的符号研究。如何将物的人类学研究和符号学研究两种理论视野结合起来考察物自身的生命史,成为本文写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本文把人类学和符号学视界融合下考察之物叫做“物语”。任何物质文化现象都是物向人呈现它自身和人向物显示他自身两种力量互构的结果。在这双重显现中,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不仅是中介同时也是人与物关系的建构方式。因此,任何物质活动都与符号化活动交织在一起,都是词与物互动关系建构之物。本文把“物语”定义为词与物关系建构之物。因此物语包括两种基本的符号化方式:(1)先名后物的功能物,指更多地受词语活动支配的物质文化活动。如拉格啤酒的生产受制于一套标准化、概念化的科学技术话语,物充当了这个话语体系中的指涉性功能单位。(2)先物后名的情景物,物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过程优先于科学技术话语的控制。如艾尔啤酒的生产更注重本土化自然条件、私语化的个体经验对酿造的影响。情景物也不能脱离词语而独立存在,但它在符号化方式上是物亲自出场、自我言说,人不是物的代言者而仅仅是记言人。因此,人类学关于“物的传记”研究是一种“先物后名”的写作:首先面对物,而后“听”它言说并为其立传。相对而言,符号学更关注词语对物质文化活动的控制,即功能物;人类学更关注物的自我言说,即情景物。但是在更多地情况下,符号学物的研究和人类学物的研究彼此隔离。因此,本文试图弥合这种隔离,用“物语”这个概念将先名后物的功能物与先物后名的情景物统一起来,并认为功能物和情景物是“物语”内部的两种符号化方式,彼此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跨界、重叠、转化。本文试图以啤酒这种物质文化现象作为切入点来分析“物语”。在符号学看来,“物语”有三种写作:一是元语言写作,即在纯粹理论思辨的条件下讨论作为观念物的物语。二是文本化写作,即在书写性文本、文献的条件下描述某种具体物语的符号化活动。三是在场性写作,即在田野调查的条件下描述某种物语的符号化活动。本文结合了这三种写作方式,其中“导论”部分重点是物语的元语言写作,一至六章是作为物语的啤酒的文本化写作,七、八章是作为物语的青岛啤酒的在场性写作。本文认为一篇好的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论文应该是这三种写作均衡的有机整体。但是限于个人知识水平和专业局限,较多的笔墨用于元语言写作和文本化写作,田野写作比较薄弱。如果说本文有一定侧重点的话,这就是作者更关注作为物语的啤酒是如何被写作、如何被情景物和功能物两种符号化活动所建构的。而目前人类学主流的物的传记写作,更关注的是物质文化的具体内容的描述,而不是把物是如何写作的、物如何被符号化建构的这些内容当做研究重点。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回顾梳理了人类学关于物的传记研究及其主要内容、符号学关于物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啤酒研究的相关文献,勾勒出田野点青岛的基本概况。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至六章,是“功能物”的写作。通过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描述作为物语的啤酒,它是如何由两种文化方式——情景物和功能物所建构并使其发展演变的。第三部分为本文的七、八章,是“情景物”写作。它与传统的人类学田野笔记接近,但又有区别:笔者通过对青岛啤酒的在场性考察,不是用纯粹田野的眼光观察和描述青岛啤酒,而是把青岛啤酒看做是一个情景物符号,重点观察它所负载的文化意义:情景物还是功能物?运用本文在功能物写作中所提炼的符号学理论方法,应用到人类学田野研究中。对青岛啤酒街和精酿啤酒的田野考察,便属于对这种文化重建思潮的近距离观察。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通过对啤酒的传记书写,尝试探讨人类学物的研究的一种符号学范式,探讨这种以功能物和情景物为核心的“物语”范式对人类学研究有何帮助。
张杨[5](2019)在《“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受消费者购物模式转变的影响,我国传统零售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形眼镜行业无论是实体零售渠道还是网络零售渠道在新时期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商机。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隐形眼镜这个介于专业医疗器械和快速消费品之间的品类,如何能够更加优化和平衡电商渠道与传统渠道的营销策略,以及如何构建电商平台与传统零售的关联性,形成更加健康的营销闭环。同时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够对各个隐形眼镜品牌在制定新的网络营销策略规划上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概念。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营销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对网络营销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括和介绍。通过对“强生安视优”公司的基本概况和网络营销现状进行描述,结合隐形行业网络营销发展现状找出了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遇到的困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对强生安视优外部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并结合SWOT分析,较为客观的分析了公司的优劣势,后结合五力模型分析,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该公司在网络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STP理论对强生安视优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校准,重新制定战略发展目标。然后本文从厂商和消费者两个维度,以营销组合理论和“新4C”为基础,针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战术上的规划和网络营销方面的优化建议。
雷天来[6](2019)在《灾后社会日常生活空间的地方型塑 ——以北川新县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北川新县城为田野调查点,重点考察重建空间与北川灾后移民日常生活的互动关系,分析北川人于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再生产过程以及由此形成“地方感”,从而理解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空间——地方”关系。本研究试图在经验层面增加关于中国灾后社会的研究,探索北川在灾后重建后的社会生态及变迁,并对其内在机理给予审视和思考。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及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五个章节展开:第一章“绪论”部分从交代选题缘和研究意义开始,论述灾后北川异地重建空间的特殊性,其研究的特殊意义;进而对“空间——地方”关系进行讨论,厘清“地方感”概念的来源、发展,从而论述日常生活视角于“地方”研究的重要性;再而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指出本研究存在的突破和深入探讨的可能性;最后对研究方法以及田野点的选择等进行说明。第二章“北川县城的历史地理沿革和城镇空间图景”。本章分别从北川县的历史背景、行政规划、人文地理、城镇生活等方面,对北川县的区域背景和地方历史地理进行大致梳理。通过追溯北川老县城空间形成的历史,以显示地震前的北川人自在状态下的生活环境,生长于斯的北川人享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地方观念及生活方式,老县城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地方”,为当地人提供身份归属、认同和情感维系作用。而2008年的特大地震使北川老县城物理空间成为废墟的同时,也摧毁了当地人的生活空间和一处极为重要的“地方”,为北川人的生活带来阴影,并附上无数不确定性。第三章“被‘赠予’的城镇空间:新县城的规划和重建”。本章对地震后北川重建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国家权力和高规格重建标准等话语给予自身全权承担空间重建以合法性,并赋予新县城空间以“民族文化特色”、“绿色”、“科学”等“地方身份”。在此背景下,新县城之自然地理环境、区位格局、城镇面貌无处不体现出明显的“进步意义”,与老县城之空间格局、面貌产生强烈对比。此外,源于国家权力和专家系统的知识和话语也对新县城未来发展以框定,间接对城镇空间秩序和生活秩序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使空间商榷和文化调适成为北川人未来生活的重要主题,也意味着失去“地方”(家园)的北川人面临“地方”再造的问题。第四章“去‘地方化’与再‘地方化’:‘占道菜场’空间的生成与演变”。本章从北川人安置社区温泉路上的一处“占道菜场”现象入手,讨论一个在中国社会常见的“违规”空间如何在新县城中成为各方角力的焦点。围绕“占道菜场”在新县城近十年的数度变迁,指出北川人对于占道经营现象态度的前后变化,这背后隐藏着特殊的社会心态和文化逻辑,即“占道菜场”并非主要由社会消费层次差异而衍生,也并非仅作为地方社会日常生活消费空间而存在,其形成因素较为复杂。一方面,“占道菜场”与地方传统生活“场”(集市)文化相关,其形成位置及其所带有的人气、热闹等特质,贴合北川人关于“场”的记忆、认知和想象;另一方面,“占道菜场”之所以于新县城超前的规划和严密的管理中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该空间作为灾后社会情感世界的依托而存在,这种特质是政府规划中的公共菜场所不具备的。在此背景下,当城镇空间治理与地方社会逐渐和解后,“占道菜场”以合理不合规的状态存在于新县城,尽管该空间之“身份”仍不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新的富有情感内涵、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地方”正由此产生。第五章“抗震纪念园的空间规划、意象及使用争议”。本章呈现的是灾后公共纪念空间——抗震纪念园空间的规划过程、使用情况及意象争议,描述抗震纪念园成为与北川人日常休闲娱乐生活息息相关的过程,并对该园未能成为北川人纪念地震灾害及遇难者的空间进行解释。就规划过程而言,抗震纪念园自空间规划到实体建筑落成过程中,持续体现出一个“去灾化”的思路和导引北川人走向未来新生活的理念。就使用情况而言,地方政府、商家、居民于抗震纪念园中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使该园由一个以灾后纪念为主导意象的公共空间逐渐转化为公共日常休闲空间。就意象争议而言,北川人与非北川人不同的灾害记忆、认知导致形成迥异的空间评价,显示出灾害纪念(祭祀)于北川人灾后情感中的特殊意义。抗震纪念园引发意象争议背后,存在城镇空间公共规划层面和受灾群体关于纪念(祭祀)空间价值之认知差异,传统祭祀(信仰)与现代纪念(唯物主义生死观)之思维差异,现代城镇空间管理与祭祀活动的现实矛盾,灾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灾害议题之内在冲突,更隐藏着公共死亡事件背景下社会内部结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合法性因素)对于纪念(祭祀)空间和仪式的影响,以上问题使北川人于新县城中的纪念空间与纪念(祭祀)活动难以真正融合,而开辟于城镇偏僻处的多处祭祀空间则成为地方政府与北川人相互妥协下的产物。第六章“广场空间的舞蹈实践与地方社区的生成”。本章主要围绕萨朗舞被国家和地方政府作为标志性羌族文化符号移植入安置社区的社区广场后引发的互动过程展开论述。改革开放后,萨朗舞先是被地方精英由茂县、汶川等羌族地区引进北川老县城,经由改编、重组,并成功实现萨朗舞舞蹈形式的在地化。地震后,萨朗舞成为国家向灾后重建空间容器中注入的标志性民族文化。尤其在地方政府的持续推进下,各安置社区配有专门的社区广场以进行萨朗舞日常训练,北川人的日常生活开始与萨朗舞产生了种种关联。尽管萨朗舞舞蹈形式及其隐含的羌族族群身份的“真实性”问题长期引发北川人的质疑和争论,但在社区广场空间日复一日的舞蹈实践中,萨朗舞对于北川人的意义早已超越舞蹈本身,它转而为灾后安置社区培育起地方归属感和新的社区道德秩序,使社区广场成为新县城安置社区中新的日常生活中心和社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空间,这在无形中增强和塑造了个体对社区、北川新县城的地方感和凝聚力,使社区真正成为人们确认自我身份归属的重要纽带。以上数章通过对北川新县城三处空间再生产过程的描述,论述北川人通过对规划空间所赋予的定义和情感,使“空间——地方”紧张关系得以改观,并由此建构新的“地方感”的过程。最后,研究试图提出北川人于新县城中的“地方感”生成的主要构成维度,并指出灾后社会“空间——地方”关系的特殊之处。
韩秋敏[7](2018)在《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科学技术快速变革且高度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实现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永续发展,就需要在多个范围的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并获得技术优势,以此方能开展不同类型和方向的技术创新来应对行业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威胁。持续创新需要企业在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之间进行适时转换和连接,企业既要重视对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投资(探索性创新),也要关注如何在当前技术领域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延伸和和创新效益的最大化(开发性创新),这种双元创新的实现对企业的技术基础范围及深度都提出了挑战。理论和实践表明,相对于技术能力单一的企业,拥有多样性技术知识的企业在实现战略柔性和知识整合等方面更优势,能更好地实现双元创新的协调、动态发展,从而开展持续创新。近年来,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及发展的影响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共同关注,但学者们大多只分析了技术多元化对整体创新绩效的影响,缺乏探讨不同类型的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理。而且以往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前因研究,也主要聚焦在组织战略、结构、高管团队等非技术因素,缺乏从技术基础的角度来分析,也较少有两者关系动态变化的研究。基于对前人研究的梳理,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不同类型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双元创新(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的理论模型,试图为明晰“技术多元化—双元创新”关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研究问题主要包括:(1)技术多元化(内部、外部)对企业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差异;(2)战略柔性、知识整合在技术多元化(内部、外部)对企业双元创新(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的影响过程中是否起中介作用;(3)行业技术机会是否影响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强弱,即行业技术机会在两者关系中是否具有调节效应。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大规模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得中国企业为样本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化回归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内、外部技术多元化对企业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双元创新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2)战略柔性、知识整合在“技术多元化—探索性创新”、“技术多元化—开发性创新”、“技术多元化—双元创新”关系研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行业技术机会在“技术多元化—探索性创新”、“技术多元化—双元创新”关系中起显着正向调节作用,在“技术多样—开发性创新”关系中不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本文以企业实现双元创新所需要的技术基础范围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技术多元化对企业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的不同影响,进一步明晰了技术多元化与企业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战略柔性、知识整合等研究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而且,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结论为企业面向双元创新的技术多元化战略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刘佩[8](2018)在《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面对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城市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层次、更细腻的情感需求。导视设计既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承载城市形象气质与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本文便是以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南昌城市现有的导向设施进行调研分析,试图从南昌文化元素中继承和汲取精华,将提取的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的城市导向设计结合起来,赋予南昌城市导向建设新的生命力,在丰富南昌城市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拓展了地域文化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研究成果和设计实践。本论文共分为五大章节,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是对本文地域文化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研究背景、现状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全面的概述;第二章中深入解析了南昌文化元素和城市导向设计的相关概念,并对南昌文化元素和城市导向设计的关联性做了说明分析。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是针对南昌地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红色文化元素、历史文脉元素、水景生态元素、方言俚语元素分别在城市导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并通过设计案例加以说明论证。第四章在具体运用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方面阐述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运用中的重要性。第五章是对全文学术观点及中心思想的结论与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正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以改善南昌城市整体形象为出发点,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南昌城市导向设计进行再认识,首先,从文化传播与艺术美学的角度探索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丰富南昌城市的视觉形象的设计内涵;其次,将地域文化元素与南昌城市导向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城市导向系统的特殊传播价值,为南昌城市导向设计的创意表达提供更多可能;最后,从红色文化、历史文脉、水景生态、方言俚语四个方面提出对导向系统设计的改进方案,使南昌本土文化得以弘扬。
俞灵灵[9](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研究说明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袁梦琳[10](2017)在《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的研究 ——以3-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二孩时代的到来,儿童在家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孩子的营养健康问题更为家长所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造就了儿童营养保健品用户基数随之不断扩大的现状。各式各样的儿童保健产品在保健食品行业中悄然兴起,开拓出广阔的市场。随之这类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包装设计是美术与科学集合,通过它可以建立消费者和产品之间“无声”沟通的信息桥梁,其各种设计元素共同传达着产品的信息,诠释着品牌的形象。保健品是区别于药品和食品的一类特殊的功能性产品,儿童更是一类特殊人群。因此,针对儿童保健品的包装,不仅要切合消费者审美的需求,更需要与他们的功能性诉求相吻合。目前,此类商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然而针对儿童型的保健品包装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儿童保健品的包装为研究主题,通过消费目标人群为切入点,分析了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认知心理以及儿童保健品市场需求现状。从他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诉求为出发点,通过包装设计来增加产品与一般药品、食品的的辨识度,使得购买、使用过程中功能信息更有效的传达,以此满足消费者对此类产品包装的消费需求。用设计促进消费者和生产厂家的双赢局面。最后,通过落地产品进行设计实践;在设计实践中,不竭的探索出一套适应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的改良方案,使之真正切合消费的消费习惯;并在此后同类型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形成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法和体系。
二、功能性食品商机无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功能性食品商机无限(论文提纲范文)
(1)安利(中国)保健品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战略理论综述 |
1.2.2 竞争战略国外及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分析工具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分析工具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社会人文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2.1 保健品行业概述 |
2.2.2 顾客需求分析 |
2.2.3 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
2.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2.3.1 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2.3.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威胁 |
2.3.3 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
2.3.4 供应商的综合议价能力 |
2.3.5 购买者的综合议价能力 |
2.4 竞争对手分析 |
2.4.1 无限极公司 |
2.4.2 汤臣倍健公司 |
2.4.3 康宝莱公司 |
2.5 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
2.5.1 外部环境产生的机会 |
2.5.2 外部环境导致的威胁 |
2.6 行业内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发展情况介绍 |
3.1.1 集团简介 |
3.1.2 企业在华发展历程 |
3.1.3 企业在华经营现状和特点 |
3.2 企业资源分析 |
3.2.1 生产和产品资源 |
3.2.2 技术设备资源 |
3.2.3 财务资源 |
3.2.4 供应链资源 |
3.2.5 渠道和品牌资源 |
3.3 企业能力分析 |
3.3.1 生产能力分析 |
3.3.2 技术能力分析 |
3.3.3 财务能力分析 |
3.3.4 供应链管理能力 |
3.3.5 营销能力分析 |
3.4 企业核心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分析 |
3.4.1 价值链分析 |
3.4.2 核心竞争力分析 |
3.5 内部环境带来的优势与劣势 |
3.5.1 主要优势 |
3.5.2 主要劣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竞争战略选择与定位 |
4.1 SWOT分析和战略选择的可能性 |
4.1.1 优势与机会组合(SO)战略 |
4.1.2 优势与威胁组合(ST)战略 |
4.1.3 劣势与机会组合(WO)战略 |
4.1.4 劣势与威胁组合(WT)战略 |
4.2 企业的战略意图 |
4.3 企业的竞争市场定位 |
4.3.1 市场细分 |
4.3.2 市场定位 |
4.4 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 |
4.5 企业的战略目标 |
4.5.1 短期发展目标 |
4.5.2 中期发展目标 |
4.5.3 长期发展目标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企业的竞争战略实施保障 |
5.1 产品结构的多元化 |
5.2 鼓励创新和研发 |
5.3 整合企业资源 |
5.4 激励保障并推进市场营销的策略变化 |
5.5 激活组织和员工活力并简化内部流程 |
5.6 保持良好公共关系 |
5.7 海外资源保障 |
5.8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3)功能性饮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以娃哈哈护眼饮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功能性饮品 |
2.2 网络营销 |
2.2.1 网络营销的定义 |
2.2.2 网络营销的特征 |
2.2.3 网络营销的模式及新发展 |
2.3 网络营销策略 |
2.3.1 事件营销策略 |
2.3.2 口碑营销策略 |
2.3.3 病毒营销策略 |
2.3.4 饥饿营销策略 |
2.3.5 促销策略 |
第三章 功能性饮品网络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
3.1 网络营销发展概况 |
3.1.1 我国网络营销发展历程 |
3.1.2 我国网络营销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 |
3.2 娃哈哈集团发展历程 |
3.3 娃哈哈护眼饮品网络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
3.3.1 产品策略分析 |
3.3.2 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
3.3.3 招商策略分析 |
3.4 天眼晶睛市场消费现状调研 |
3.4.1 问卷设计 |
3.4.2 调研分析 |
第四章 娃哈哈护眼饮品网络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1 内容开发专业化缺失 |
4.1.1 视频质量差 |
4.1.2 内容更新可持续性低 |
4.2 营销目标定位不清晰 |
4.3 网络营销团队稳定程度差 |
4.4 社交电商布局不够合理 |
4.4.1 媒体宣传布局观念陈旧 |
4.4.2 粉丝关系经营不善 |
4.5 品牌营销挑战不断 |
4.5.1 渠道融合困难重重 |
4.5.2 跨界营销效果不理想 |
4.5.3 缺乏技术支持 |
第五章 娃哈哈护眼饮品网络营销策略优化 |
5.1 良好的内容开发策略 |
5.2 目标市场定位优化策略 |
5.3 团队专业化策略 |
5.4 社交电商布局优化 |
5.4.1 精准选择社交媒体 |
5.4.2 粉丝营销策略 |
5.5 品牌营销战略加强布局 |
5.5.1 线上线下营销深度融合 |
5.5.2 品牌IP与跨界发展融合 |
5.5.3 研产销与最新科技深度融合 |
第六章 娃哈哈天眼晶睛网络营销策略优化实施保障 |
6.1 组织保障 |
6.2 人员保障 |
6.3 激励保障 |
6.4 制度保障 |
6.5 文化保障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主要观点和方法论 |
第四节 选题的写作思路及章节内容 |
第五节 青岛啤酒的田野研究及方法 |
第一章 起源期的啤酒 |
第一节 自然酿造还是人工酿造——啤酒起源的第一个问题 |
第二节 种植文明的最早符号是面包还是啤酒?——啤酒起源的第二个问题 |
第三节 起源期啤酒的物语特征 |
小结 |
第二章 麦芽期的啤酒 |
第一节 啤酒生产过程的功能化 |
第二节 生产工艺的配方化——书写性文本是啤酒生产功能化的重要条件 |
第三节 书写文本与啤酒味道感知的功能化 |
小结 |
附:古代啤酒考古材料列表 |
第三章 现代啤酒的诞生——酒花期 |
第一节 啤酒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
第二节 啤酒花的应用 |
第三节 由体味到风味:啤酒花发现了啤酒的味道 |
小结 |
第四章 啤酒的工业化——酵母期 |
第一节 酵母从不可言说到私语性话题 |
第二节 从私语性话题到公共性词语 |
第三节 从公共性词语到技术话语 |
第四节 从技术话语到科学话语 |
第五节 情景物的艾尔和功能物的拉格 |
小结 |
第五章 大工业生产——啤酒的淡水期 |
第一节 啤酒的拉格化与大工业生产 |
第二节 淡水期啤酒的水 |
第三节 淡水期啤酒的味道:风味 |
小结 |
第六章 后工业的精酿啤酒 |
第一节 精酿啤酒产生于功能物的再情景化 |
第二节 啤酒的精酿期 |
第三节 精酿期啤酒生产方式的再私语化 |
第四节 精酿期啤酒感知方式的再私语化 |
小结 |
第七章 青岛的啤酒街 |
第一节 登州路——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
第二节 民间啤酒街 |
第三节 五哥散啤酒馆 |
小结 |
第八章 青岛的精酿店 |
第一节 精酿瓶子店的老板们 |
第二节 自酿店的老板们 |
第三节 THE WAY,精品+创新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5)“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网络营销的研究现状 |
2.1.1 网络营销的认知与发展研究 |
2.1.2 网络营销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
2.1.3 网络营销的数据分析研究 |
2.1.4 网络营销的全渠道建设与整合研究 |
2.2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的优劣势 |
2.3 研究现状评价 |
第3章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现状 |
3.1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发展现状 |
3.1.1 强生视力健公司简介 |
3.1.2 强生安视优品牌产品简介 |
3.2 隐形眼镜行业网络营销现状概况 |
3.2.1 隐形眼镜行业整体生意概况 |
3.2.2 隐形眼镜行业产品周期概况 |
3.2.3 隐形眼镜行业消费者年龄结构分布 |
3.2.4 隐形眼镜行业消费者客单价与转化率概况 |
3.3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发展面临的问题 |
3.3.1 强生产品结构不完善 |
3.3.2 消费者年龄结构断层 |
3.3.3 隐形眼镜品类单一 |
3.3.4 转化率与客单价低于线下实体店铺 |
3.3.5 数据营销模式落后 |
3.3.6 资源投入需整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
4.1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4.2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SWOT分析 |
4.3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行业环境分析 |
4.3.1 行业内的竞争 |
4.3.2 潜在竞争对手 |
4.3.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
4.3.4 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 |
4.3.5 替代品的威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策略建议 |
5.1 强生安视优产品定位建议 |
5.1.1 强生安视优目标市场细分 |
5.1.2 强生安视优市场定位 |
5.2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组合策略建议 |
5.2.1 强生安视优产品策略 |
5.2.2 强生安视优价格策略 |
5.2.3 强生安视优渠道策略 |
5.2.4 强生安视优促销策略 |
5.3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策略新4C建议 |
5.3.1 精准选择目标社群 |
5.3.2 借势场景营销引爆流行 |
5.3.3 从消费者购买流程做内容营销 |
5.3.4 激发社交关系链 |
5.4 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策略发展方向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6)灾后社会日常生活空间的地方型塑 ——以北川新县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意识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理解“空间——地方”关系 |
一、“空间”与“地方”在思想脉络中的分歧与发展 |
二、日常生活研究视野下的“空间”与“地方” |
三、日常生活之上的“地方感” |
四、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一、研究方法 |
二、田野点的选择 |
第二章 北川县城的历史地理沿革和城镇空间图景 |
第一节 北川县地理区位和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北川老县城日常生活空间图景 |
第三节 地震后的北川老县城空间 |
第三章 被“赠予”的城镇空间:新县城的规划和重建 |
第一节 新县城空间的重建与规划 |
一、重建:选址 |
二、重建:规划与定位 |
第二节 新北川县城空间图景 |
一、城镇空间边界 |
二、安置小区空间 |
三、城镇街道空间 |
小结 |
第四章 去“地方化”与再“地方化”:“占道菜场”空间的生成与演变 |
第一节 去“地方化”:规划空间与违规空间的“交锋” |
一、“占道菜场”:一个“违规”空间的初现 |
二、北川人:城镇空间秩序的“扞卫者” |
三、选址与协商:新的公共菜场的规划与落成 |
第二节 再“地方化”:“违规”空间的合理化进程 |
一、“违规者”群体的“道义”资源与空间诉求 |
二、空间秩序“扞卫者”诉求的变更 |
三、多方协作:违规空间的“合理化”改造 |
第三节“菜场”亦“集市”:灾后重建空间上的地方文化逻辑 |
一、地方传统集市的时空演变 |
二、集市空间于灾后地方社会的意义 |
小结 |
第五章 抗震纪念园的空间规划、意象及使用争议 |
第一节 北川抗震纪念园建设始末 |
一、规划设计 |
二、空间深描 |
第二节 灾害纪念空间的再生产及其现实功用 |
一、大型活动空间 |
二、日常休闲空间 |
三、商业活动空间 |
第三节 灾后重建空间何以达成“纪念”? |
一、不同主体与纪念空间感知分歧 |
二、纪念空间中个体性符号的缺失及其根源 |
三、个体化哀悼的空间困境 |
小结 |
第六章 广场空间的舞蹈实践与“地方”社区的生成 |
第一节 移植来的羌族文化:萨朗舞于北川县城空间的发展图景 |
一、北川地区羌族历史与复杂的族群认同 |
二、移植来的族群文化:萨朗舞于北川县城的“在地化”过程 |
第二节 社区广场空间与萨朗舞日常实践 |
第三节 社区广场空间日常舞蹈实践与“地方”社区感知的形成 |
一、社区广场空间中的舞种冲突 |
二、作为国家权力实践场域的社区广场空间 |
三、社区广场空间:“地方”认同重构的载体 |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一、日常生活与“地方感”的形成:北川新县城空间上的实践与经验 |
二、灾后社会视野下的“空间——地方”关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深度访谈一览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后记 |
(7)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说明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及研究技术路线图 |
1.5 主要创新点与特色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企业技术多元化 |
2.1.1 技术多元化的内涵 |
2.1.2 技术多元化的类型划分 |
2.1.3 技术多元化的动因 |
2.1.4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
2.2 企业双元创新 |
2.2.1 企业双元创新的内涵 |
2.2.2 企业双元创新的研究视角 |
2.2.3 企业双元创新的发展模式 |
2.2.4 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 |
2.3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双元创新影响的理论分析及模型构建 |
3.1 本章理论分析逻辑 |
3.2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 |
3.2.1 技术多元化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 |
3.2.2 技术多元化对开发性创新的影响 |
3.3 战略柔性在“技术多元化—双元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
3.3.1 技术多元化对战略柔性的影响 |
3.3.2 战略柔性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 |
3.3.3 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 |
3.4 知识整合在“技术多元化—双元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
3.4.1 技术多元化对知识整合的影响 |
3.4.2 知识整合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 |
3.4.3 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 |
3.5 行业技术机会对“技术多元化—双元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
3.6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总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
4.1 问卷设计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问卷的基本内容 |
4.1.3 数据收集过程 |
4.2 变量测度 |
4.2.1 因变量 |
4.2.2 自变量 |
4.2.3 中介变量 |
4.2.4 调节变量 |
4.3 数据整理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
4.3.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4.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双元创新影响机理的实证分析 |
5.1 战略柔性与知识整合在“技术多元化—双元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验证 |
5.1.1 变量的定义与分类 |
5.1.2 样本信度和效度检验 |
5.1.3 相关性分析 |
5.1.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2 中介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
5.2.1 技术多元化对双元创新的回归分析 |
5.2.2 技术多元化对战略柔性、知识整合的回归分析 |
5.2.3 战略柔性、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 |
5.3 行业技术机会调节作用检验 |
5.3.1 三大问题检验 |
5.3.2 模型回归分析 |
5.4 实证研究结论与讨论 |
5.4.1 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探索性创新 |
5.4.2 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开发性创新 |
5.4.3 技术多元化与战略柔性、知识整合 |
5.4.4 战略柔性、知识整合与企业双元创新 |
5.4.5 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 |
5.4.6 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 |
5.4.7 行业技术机会的调节作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8)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综述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现状综述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地域文化元素和导向设计的概述及关联性分析 |
2.1 地域文化元素概述 |
2.1.1 地域文化的概念界定 |
2.1.2 地域文化元素的分类 |
2.1.3 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 |
2.2 城市导向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
2.2.1 城市导向系统的概念界定 |
2.2.2 城市导向系统的功能类别 |
2.2.3 城市导向系统的形态分类 |
2.3 地域文化元素与导向系统设计的关联性分析 |
2.3.1 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传承地域文化 |
2.3.2 地域文化推动导向系统塑造独特魅力 |
2.3.3 地域文化与城市导向系统设计的互动 |
第3章 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
3.1 红色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
3.1.1 直接引用——增强南昌红色文化的象征寓意 |
3.1.2 局部强化——彰显南昌红色文化的独特神韵 |
3.1.3 重构组合——提升南昌城市形象的文化底蕴 |
3.2 历史文脉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
3.2.1 挖掘南昌名胜古迹元素的稳重肃雅 |
3.2.2 重塑南昌历史名人元素的儒雅风韵 |
3.2.3 巧妙再现诗词画卷元素的灵动视觉 |
3.3 水景生态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
3.3.1 因地制宜——提炼膏腴之地的水景形态 |
3.3.2 借景生情——协调水元素与环境的共鸣 |
3.3.3 改造创新——重构水元素的多元化表达 |
3.4 方言俚语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
3.4.1 适俗随时营造夸赞之词的方言氛围 |
3.4.2 轻松诙谐化解提示标语的古板生硬 |
3.4.3 平易近民展现引导标识的俚语趣味 |
第4章 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
4.1 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社会价值 |
4.1.1 引导公众的文化意识倾向 |
4.1.2 加深南昌城市的识别特征 |
4.1.3 满足导向系统的人文关怀 |
4.2 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经济价值 |
4.2.1 增强南昌城市发展的竞争力 |
4.2.2 发挥本地降本增效的优势性 |
4.2.3 盘活南昌本土纪念品的商机 |
4.3 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文化价值 |
4.3.1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再认识 |
4.3.2 加深导向系统设计的文化性 |
4.3.3 展现南昌地域文化艺术丽姿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9)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缘起 |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
2.1.1 不再囿于时空 |
2.1.2 集个性化数据 |
2.1.3 具有聚合效应 |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
2.2.1 表现形式迥异 |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
3.1.2 以案由为参数 |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
4.2.1 是否为前提 |
4.2.2 标准之厘定 |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
5.1.1 填补一般条款 |
5.1.2 明晰认定标准 |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
5.2.1 严格适用程序 |
5.2.2 加强说理论证 |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
5.3.1 提升审判级别 |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
5.3.3 建立案例族谱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目次 |
作者简介 |
(10)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的研究 ——以3-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外保健品及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发展现状 |
1.1.2 国内保健品及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发展现状 |
1.1.3 现阶段我国儿童膳食营养补充情况及健康状况 |
1.2 概念界定 |
1.2.1 保健品 |
1.2.2 保健品与药品及一般食品的区别 |
1.2.3 包装设计 |
1.2.4 学龄前儿童 |
1.3 研究内容及范围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探讨法 |
1.5.2 资料整合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6 研究步骤与流程 |
第2章 保健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
2.1 国内保健品市场需求的基本现状 |
2.1.1 国内仍处于保健品消费的初期,但发展空间巨大 |
2.1.2 成人型产品数量、质量远高于儿童型产品 |
2.1.3 儿童保健品品牌有待优化 |
2.2 儿童保健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
2.2.1 儿童保健品的源起 |
2.2.2 儿童保健品的基本种类及发展情况 |
2.2.3 儿童保健品的实际购买主力群体为儿童家长 |
2.3 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对于购买的引导作用 |
2.3.1 包装设计需符合更科学和灵活的消费理念 |
2.3.2 包装设计顺应了更积极和开放的消费态度 |
2.4 儿童保健品包装与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区别 |
2.4.1 保健品平面设计突出与食品相区别的标识 |
2.4.2 儿童保健品包装应更注重说明性和指导性 |
2.4.3 儿童保健品包装应更注重安全性 |
2.5 儿童保健品市场的包装设计现状 |
2.5.1 保健品包装设计的观念更积极 |
2.5.2 保健品包装设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 |
2.5.3 包装设计品牌特色不明显 |
第3章 对学龄前儿童保健品需求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
3.1 学龄前期儿童的饮食行为及保健品需求 |
3.1.1 学龄前期儿童的饮食行为习惯 |
3.1.2 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 |
3.1.3 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
3.2 中国家长的认知心理与购买心理构成保健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
3.2.1 家长对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状况的判断 |
3.2.2 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及保健意识 |
3.2.3 家长优生优育的心理 |
3.2.4 安全可靠、信赖感强的产品成购买首选 |
第4章 改进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
4.1 儿童保健品自身的功能具有特殊性 |
4.1.1 保健品是儿童营养补充、缓解营养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
4.1.2 合理使用保健品能维护健康、预防疾病 |
4.2 儿童保健品的功能性应从包装设计中体现 |
4.2.1 包装信息传达明确、层次分明:善存儿童樱桃补铁口服液 |
4.2.2 包装花哨、功能信息传达效果弱:新盖中盖高钙片 |
4.3 设计有助于改进儿童保健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
4.3.1 设计增加辨识度有助于商品性质的界定 |
4.3.2 设计层次更分明有助于有效信息的传达 |
4.3.3 设计多样化有助于包装的再创新 |
4.4 儿童营养保健品包装设计进一步改进的价值 |
4.4.1 家长能按需购买合理为儿童补充 |
4.4.2 加深消费者印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
第5章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保健品包装设计 |
5.1 学龄前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的信息传递要点 |
5.1.1 产品的基本信息和对应症状 |
5.1.2 食用方法与使用禁忌 |
5.1.3 注意事项和储存方式 |
5.2 学龄期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的设计功能 |
5.2.2 运用色彩语言体现产品功效及品牌内涵 |
5.2.3 选择合理的包装形态结构使产品更易保存和拿取 |
5.2.4 选择适宜的包装设计材料及开启方式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
5.3 学龄期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的设计实践 |
5.3.1 设计背景分析 |
5.3.2 设计调研 |
5.3.3 设计定位分析 |
5.3.4 设计说明 |
5.4 设计方案展示 |
5.4.1 平面展开图 |
5.4.2 制作过程及实物展示 |
第6章 儿童营养保健品包装的未来前景展望 |
6.1 包装设计发展趋势 |
6.1.1 民族特色与品牌融合在包装设计的进一步应用 |
6.1.2 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上的进一步体现 |
6.1.3 与时俱进的设计与新科技相融合 |
6.2 应用前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四、功能性食品商机无限(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利(中国)保健品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许志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功能性饮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以娃哈哈护眼饮品为例[D]. 蒋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3)
- [4]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D]. 田沐禾. 厦门大学, 2019(07)
- [5]“强生安视优”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张杨. 天津大学, 2019(06)
- [6]灾后社会日常生活空间的地方型塑 ——以北川新县城为例[D]. 雷天来.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7)
- [7]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D]. 韩秋敏. 福州大学, 2018(03)
- [8]地域文化元素在南昌城市导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刘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9]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10]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的研究 ——以3-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例[D]. 袁梦琳.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