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峡左岸电站ALSTOM水轮发电机组技术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卫君,谢秋华,孙监湖,何婷,郭睿[1](2021)在《三峡左岸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关键技术》文中提出三峡左岸电站原计算机监控系统由国外公司提供,经过十多年的运行,硬件设备及系统功能不满足应用发展的需求,急需对其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以习近平总书记"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解决了在没有原系统厂家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的新老监控系统数据通信、并列运行,全国产化应用等关键性技术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三峡左岸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方案、基于国产密码的可信及全国产软硬件的示范应用、基于专家经验的机组最优化控制方法等创新性内容,系统采用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最新开发的面向对象建模的iP9000智能化一体化平台。
肖紫薇,秦建彬[2](2021)在《三峡工程机电设计的长江智慧》文中指出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7月10日,长江三峡工程第一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700兆瓦的2号机组提前20天实现并网发电。2017年3月1日,中国第一座发电超1千亿千瓦时的水电站诞生了。2020年6月22日,三峡电站32台水轮发电机组和两
伍鹤皋,高晓峰,傅丹[3](2021)在《水电站蜗壳结构研究及应用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三种水电站钢蜗壳埋入方式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对我国700 MW级水轮机蜗壳埋入方式的创新性成果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出水电站蜗壳结构研究中取得的三个重要进展,即蜗壳结构非线性数值分析方法、蜗壳外围混凝土配筋原则以及以机组稳定运行为核心的设计理念。针对当前蜗壳结构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施工期水化热缝隙的形成机理、运行期温度作用效应、垫层材料长期力学特性、钢蜗壳-混凝土接触面脉动压力的传导特性,以及钢蜗壳和座环的疲劳失效是未来蜗壳结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蜗壳新技术应用发展方面,介绍了预热膨胀构造初始缝隙和可融涂层构造初始缝隙两种新型蜗壳埋入方式。最后建议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应以持续和动态的视角看待蜗壳结构长达几十年的服役过程,充分重视结构老化累积的安全隐患。
李欢欢[4](2021)在《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力低碳转型大背景下,水轮发电机组(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和水泵水轮发电机组)作为稳定灵活性资源将消纳更多风光可再生能源。受电力负荷峰谷差与自身水-机-电耦合特性的双重影响,水轮发电机组将面临更为频繁的过渡过程,顶盖振动、导轴承摆度及尾水压力等指标参数剧烈变化,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及调能效果。本文以揭示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复杂水-机-电耦合关联机制与解析多指标参数复杂波动变化背后潜在风险规律为关键科学问题,构建水轮发电机组动态安全评价新框架,并将水轮发电机组动态调节特性纳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入网的现实情景下,进一步优化机组互补性能与互补效益,取得以下三方面研究成果。1.围绕揭示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复杂水-机-电耦合关联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克服传统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轴系模型或抽蓄电动机模型不能全面描述机组水-机-电耦合特性的缺陷,探究子系统耦合切入点,建立两类机组过渡过程水-机-电耦合模型并深入研究机组动态稳定性。主要包括:(1)针对一管两机常规水轮发电机组,由水轮机力矩推求转轮水力不平衡力,以水力不平衡力为切入点耦连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阻尼力、碰摩力及水导轴承非线性油膜力,使水力系统与机电耦合系统紧密联系,利用特征线法求解引水管-尾水管传递函数、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轴系受力方程,建立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统一模型,将可靠性验证后的耦合统一模型应用于开机稳定性分析,研究主要运行或结构参数对机组振动特性影响规律,优化主要参数取值,从而使机组能够以最经济、操作最简便的优化方式提高过渡过程稳定性。结果表明:转子振幅与自调节系数关系可用二次方程近似描述,转子振幅与转轮进出口直径比关系可用五次方程近似描述;轴承离心率对开机振动失去响应的临界数量级趋近于1×10-6,转轮进出口直径比最优取值趋近于0.8,自调节系数最优取值趋近于3。(2)针对一管两机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将其抽水调相运行时水压扰动等异常变化等效为高斯随机型或阶跃型外部激励,以“外部激励影响有功输出,有功输出影响无功特性”为切入点耦连水力系统与机电耦合系统,利用特征线法求解复杂管道传递函数并基于Matlab/Simulink模块耦合励磁装置及抽蓄电动机模型,建立完整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多机调相仿真模型。利用可靠性验证后的仿真模型研究外部激励作用下进相与迟相转化机制及多机间无功流动特性,并结合工程案例提供调相机跳机情景下的风险缓解建议。结果表明:一台机组受到外部激励时,易导致并行机组进相深度减小甚至转迟相运行;阶跃激励比高斯随机激励对进相与迟相转化行为影响更大;阶跃激励较大时,励磁电流辅助调节作用可适当缓解调相不稳定性。2.围绕解析多指标参数复杂波动变化背后潜在风险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克服子系统耦合复杂性造成风险特征提取和风险表现归类困难问题,提出利用动态风险量化方法深入挖掘两类机组过渡过程指标参数间及与运行风险间关联规律的新思路。(1)为准确界定常规水轮发电机组不推荐运行区、且缓解推荐运行区风险问题,基于理论修正的顶盖振动、导轴承摆度及尾水压力等动平衡实验关键指标参数,利用动态熵改进模糊集评价方法与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提出动态熵-模糊集风险评价方法与灰-熵关联动态风险评价方法深入挖掘不推荐运行区与推荐运行区关键指标参数潜在风险规律,以概率形式量化机组实时风险度,提取高风险指标参数并对危险度排序。结果表明:机组不推荐运行区可从0 MW~121 MW缩减至0 MW~100 MW,将为灵活性调度增加21 MW可调容量。推荐运行区内不同水头下指标参数危险度排序存在明显差异,证明不同运行水头下定位的高风险部件将各有侧重。(2)为缓解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工况甩负荷过渡过程运行风险,考虑导叶直线关闭和球阀-导叶联动关闭两种方式,利用训练数据和相应风险判别准则改进传统Fisher判别法,提出基于Fisher判别的动态风险评价方法深入挖掘甩负荷过程水轮机流量、转速、尾水压力及蜗壳压力等关键指标参数风险演化特征,量化各工况点下机组运行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导叶直线关闭和球阀-导叶联动关闭方式下机组不稳定运行概率分别为0.23和0.16,说明导叶直线关闭方式下机组甩负荷后会出现包括水锤压力在内的严重稳定性问题,若不优化导叶关闭方式,长期运行将造成部件疲劳损伤;两种关闭方式下机组风险演化特征均呈现双峰特性,其中第1波峰发生于甩负荷初期,而第2波峰发生于甩负荷后期;球阀辅助关闭的加入对机组第1波峰运行风险缓解作用极小,但可显着降低第2波峰风险概率。3.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入网严重威胁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及调能效果这一现实情景,克服现有经济目标函数缺乏对灵活性水电机组调节成本量化的缺陷,构建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及响应峰值等水电机组动态调节性能指标以衡量PID控制参数、能源配比及传输线路布置优化对水光互补系统稳定运行优化作用。进一步地,以水风互补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取高敏感性超调量指标量化水电机组动态调节成本,综合考虑电能损失成本、投入成本及售电利润等较完备的投入-产出费用因子,提出以成本-利润为目标函数的水风互补发电效益评价方法,研究风速类型、容量配比及市场电价波动对互补发电效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风电接入比例超54.5%时,最不利风速条件下风力发电效益将反超水力发电效益;分时电价每天捕获的互补系统总发电效益比固定电价效益要高出1万元左右。
孙茂军,陈琛,李浪[5](2020)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水导轴承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也得到不断的突破,机组对电网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放大,机组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水电人的关注。作为限制水轮发电机组摆动幅度、承受水轮机主轴径向力并维持主轴轴线位置的水导轴承,其结构形式和工作情况与机组的运行状态息息相关。本文介绍了长江干流已投运700MW以上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水导轴承结构,并对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两种机型水导轴承进行详细的阐述。
陈钢,胡军,朱兵,谭桂斌,冯伟,贺石中[6](2020)在《三峡电站700MW发电机组润滑可靠性分析及工艺应用》文中提出分析三峡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透平油运行过程中油质衰退、劣化的失效位置及失效模式,探讨机组透平油系统的特点和运行初期的润滑劣化行为及失效机制。为解决机组在润滑防护过程中的问题,研发和应用了将油库中的液压调节系统润滑油和轴承润滑油分离的工艺技术、规程等。选择适合该机组油品的可靠性技术、工艺,实践表明油静电过滤技术能很好地降低油品的污染度等级,提升机组润滑可靠性水平。
何荣生,翦健,程诗昊[7](2019)在《大型水电站机电设备监造管理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大型水电站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水电站机电设备制造质量直接关系水电工程的综合运营效益。通过系统总结三峡、溪洛渡、向家坝3个大型水电站机电设备监造工作经验,对大型水电站机电设备监造工作的必要性、特点、主要措施、检查与考核等进行了阐述。
樊启祥,张超然,汪志林,张成平,吴关叶,徐建荣,李果,郑斌[8](2019)在《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进展和突破》文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复杂地形地质地震地灾条件下高坝大库建设、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大型地下洞室群安全高效施工、高水头大流量窄河谷非对称300 m级高拱坝泄洪消能、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安装等难题。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与参建单位联合攻关,在300 m级白鹤滩高拱坝建设关键技术、泄洪消能技术、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地下电站洞室群开挖技术、枢纽区工程边坡和地质灾害防治安全技术、智能化建设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提升了我国坝工技术和水平。
李鹏,王鑫,陈磊[9](2012)在《三峡700MW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液压系统的运行经验》文中研究指明调速器是水轮发电机组中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调速器的基本原理,以及三峡左、右岸电站调速器液压系统的主要特点;然后对左、右岸电站调速器液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的技术改造方案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三峡调速器液压系统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田子勤,王树清[10](2009)在《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性能结构特点及运行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额定功率700MW的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的水电机组之一。本文介绍了水轮机和发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对机组主要部件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对机组运行稳定性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二、三峡左岸电站ALSTOM水轮发电机组技术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左岸电站ALSTOM水轮发电机组技术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三峡左岸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造过渡期方案设计 |
2 系统改造过程关键技术 |
2.1 国产密码的可信计算、自主可控软硬件的应用 |
2.2 智能化一体化平台研发及应用 |
2.3 基于专家经验的集群水电发电机组最优化控制 |
2.4 非开放环境下监控系统改造研究及实施 |
3 结束语 |
(2)三峡工程机电设计的长江智慧(论文提纲范文)
攻坚克难 科研设计“两手抓” |
创新发展 由“跟”到“领”“三级跳” |
团结拼搏 合力布好“一盘棋” |
(3)水电站蜗壳结构研究及应用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蜗壳结构工程应用历程 |
2.1 充水保压蜗壳 |
2.2 垫层蜗壳 |
2.3 直埋蜗壳 |
3 蜗壳结构研究焦点及重要进展 |
3.1 蜗壳结构非线性数值分析方法 |
3.2 钢蜗壳外围混凝土配筋原则 |
3.3 以机组稳定运行为核心的优化设计理念 |
4 蜗壳结构研究和应用发展方向 |
4.1 基础理论研究 |
4.2 应用发展方向 |
5 结语 |
(4)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 |
1.3 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综述 |
1.3.1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
1.3.2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
1.3.3 两类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风险分析 |
1.4 水风光多能互补性优化及经济效益评估综述 |
1.4.1 多能互补性优化 |
1.4.2 多能互补经济效益评价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开机过渡过程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开机特性 |
2.3 水轮发电机组基本模型 |
2.3.1 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 |
2.3.2 轴系模型 |
2.4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统一新模型 |
2.4.1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模型的建立 |
2.4.2 参数设置 |
2.4.3 模型验证 |
2.5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开机稳定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调相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抽水调相工况特性 |
3.3 抽水调相运行理论 |
3.3.1 抽水调相运行迟相与进相基本理论 |
3.3.2 多机进相运行稳定性理论 |
3.4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仿真模型 |
3.4.1 多机系统抽水调相模型的建立 |
3.4.2 模型验证 |
3.5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调相运行稳定性分析 |
3.5.1 励磁电流作用下多机调相运行稳定性分析 |
3.5.2 外部激励作用下迟相与进相运行转化机制分析 |
3.6 抽水调相风险情景下的运行建议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轮发电机组典型过渡过程运行风险分析 |
4.1 引言 |
4.2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不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2.1 试验机组参数设置与运行区初步界定 |
4.2.2 动平衡实验与初步分析 |
4.2.3 动态熵-模糊集风险评价方法 |
4.2.4 不推荐运行区优化与动态风险分析 |
4.3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3.1 试验机组概况与运行水头设置 |
4.3.2 动平衡实验与初步分析 |
4.3.3 灰-熵关联动态风险评价方法 |
4.3.4 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4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工况甩负荷过渡过程风险分析 |
4.4.1 甩负荷过渡过程导叶及球阀-导叶联动关闭规律 |
4.4.2 数据来源 |
4.4.3 基于Fisher判别的动态风险评价方法 |
4.4.4 考虑导叶-球阀联动关闭的水泵水轮发电机组风险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风光混合系统互补性能与发电效益优化研究 |
5.1 引言 |
5.2 水光混合系统互补性能优化研究 |
5.2.1 动态调节性能指标 |
5.2.2 水光互补发电模型 |
5.2.3 算例分析 |
5.3 水风混合系统互补发电效益优化研究 |
5.3.1 基于成本-利润的互补发电效益评价方法 |
5.3.2 水风互补发电仿真模型 |
5.3.3 互补性验证 |
5.3.4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其他指标隶属度函数 |
附录 B 参数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水导轴承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水导轴承的分类 |
3 长江干流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水导轴承简介 |
3.1 冷却方式 |
3.1.1 自泵外循环 |
3.1.2 强迫外循环 |
3.2 滑转子结构 |
3.2.1 无轴领结构 |
3.2.2 有轴领结构 |
4 白鹤滩水电站水导轴承简介 |
4.1 东电水导轴承 |
4.2 哈电水导轴承 |
5 结语 |
(6)三峡电站700MW发电机组润滑可靠性分析及工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峡电站机组透平油系统的作用及运行初期润滑劣化的失效模式 |
1.1 发电机组透平油系统的特征和工程应用难题 |
1.2 润滑系统运行初期的失效位置、失效模式 |
2 透平油服役特点及运行过程油质失效机制 |
2.1 透平油服役的特点 |
2.2 透平油劣化的润滑失效机制 |
(1)磨粒磨损失效,主要来自外界杂质产生的污染。 |
(2)疲劳磨损失效,这是因轴承或元器件磨损退化造成的。 |
(3)油品本身不断劣化失效。 |
(4)腐蚀磨损失效,这是由冷却器渗漏、泄漏污染造成的。 |
3 透平油润滑可靠性工艺设计和分析 |
3.1 润滑可靠性工艺设计 |
3.2 发电机组在用透平油润滑可靠性提升 |
4 发电机组透平油系统的可靠性工艺应用 |
5 结论与建议 |
(7)大型水电站机电设备监造管理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监造工作范围 |
3 监造工作必要性 |
4 监造工作特点 |
4.1 采取全过程驻厂监造模式 |
4.2 深度介入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过程 |
4.3 延伸监造工作范围 |
4.4 与整个机电工程管理链组成有机整体 |
5 监造工作主要措施 |
6 监造工作检查与考核 |
6.1 监造站工作自查 |
6.2 内部月度量化考核 |
6.3 其他方面的检查、考核和评价 |
7 结语 |
(8)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进展和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建设工期及主要工程量 |
二、300 m级白鹤滩高拱坝建设关键技术 |
1. 白鹤滩拱坝基本特性 |
2.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300 m级高拱坝坝基处理 |
3. 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 |
4. 特高拱坝抗震安全研究 |
三、白鹤滩泄洪消能技术 |
四、百万千瓦级机组地下电站洞室群开挖技术 |
五、枢纽区工程边坡和地质灾害防治安全技术 |
1. 高陡边坡安全施工技术 |
2.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
六、智能化建设技术 |
七、绿色水电建设 |
八、结语 |
(9)三峡700MW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液压系统的运行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水轮机调节基本原理及三峡700MW混流式水轮机调速器的特点 |
1.1 水轮机调节的基本原理 |
1.2 三峡700MW混流式水轮机调速器的特点 |
2 三峡左、右岸机组调速器液压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技术改造成果 |
2.1 左岸电站压油泵的运行经验与技术改造 |
2.2 主供油阀的改造: |
2.3 停机态液压自启使能功能的改造 |
2.4 三峡左岸电站压油泵加、卸载油路的改造 |
3 目前三峡左、右岸电站调速器液压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建议 |
3.1 调速系统集油槽油混水的分析及建议 |
3.2 VGS机组齿盘测速及过速保护装置的运行分析和建议 |
3.3 右岸电站机组调速系统压油罐、集油槽之间串油的分析与建议 |
4 结束语 |
(10)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性能结构特点及运行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概述 |
1 三峡水轮发电机组主要性能参数 |
2 机组结构特点 |
2.1 总体布置 |
2.2 水轮机主要结构 |
2.3 发电机主要结构 |
3. 机组运行稳定性研究 |
4 结语 |
四、三峡左岸电站ALSTOM水轮发电机组技术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峡左岸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关键技术[J]. 张卫君,谢秋华,孙监湖,何婷,郭睿.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1(10)
- [2]三峡工程机电设计的长江智慧[N]. 肖紫薇,秦建彬. 人民长江报, 2021
- [3]水电站蜗壳结构研究及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 伍鹤皋,高晓峰,傅丹. 水利学报, 2021(07)
- [4]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D]. 李欢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水导轴承综述[J]. 孙茂军,陈琛,李浪.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0(05)
- [6]三峡电站700MW发电机组润滑可靠性分析及工艺应用[J]. 陈钢,胡军,朱兵,谭桂斌,冯伟,贺石中. 润滑与密封, 2020(01)
- [7]大型水电站机电设备监造管理与实践[J]. 何荣生,翦健,程诗昊. 人民黄河, 2019(S2)
- [8]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进展和突破[J]. 樊启祥,张超然,汪志林,张成平,吴关叶,徐建荣,李果,郑斌. 中国水利, 2019(18)
- [9]三峡700MW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液压系统的运行经验[J]. 李鹏,王鑫,陈磊. 大电机技术, 2012(04)
- [10]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性能结构特点及运行稳定性研究[J]. 田子勤,王树清. 水力发电学报,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