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景亮化与绿色照明(论文文献综述)
方玉[1](2021)在《城市夜景规划设计研究——以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照明规划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夜景照明已成为城市空间品质和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章以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提出遵循"绿色照明""节能减排"国策,完善经开区照明基础设施,打造城市精品夜景,构建"山—水—城—人"和谐统一的"魅力夜经开",展现经开区山水生态产业城鲜明独特的城市魅力。
孙涛[2](2020)在《基于遗迹展示视角的大明宫东缓区夜景亮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遗迹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重要见证,人文历史遗迹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轨迹过程中的重要记忆,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人文历史遗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夜景亮化工程是遗迹景观塑形、保护和展示开发的重要手段,但过度的亮化工程与遗迹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如何在人文历史遗迹保护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合理的开展旅游开发,营造适合本地区遗迹夜景亮化方法,提升人文景观亮化的地域性和实效性,以便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人文历史遗迹这一宝贵财富。本文首先对遗迹保护和遗迹展示开发利用的历程等相关理论概念进行综述,结合近现代城市夜景亮化工程和我国城市夜景亮化发展的模式方法,总结出遗迹夜景亮化展示在遗迹保护中的定位和人文景观中的亮化模式,包括城市设计层面上的要求以及在遗迹保护方面的作用等。其次对适合遗迹保护的夜景亮化做系统分析,总结提炼出遗迹夜景亮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并针对西安市内着名人文历史遗迹夜景亮化现状做出调研分析,提出现阶段人文景观亮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通过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历史文化遗迹承载着城市独特的文化韵味,传承着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历史文化遗迹夜景亮化展示是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受到国家政策、城市经济基础、保护方法、照明技术和设计技术的影响。历史文化遗迹夜景亮化展示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文初步探究西安大明宫历史文化遗迹夜景亮化展示设计,为总结出适合西安的人文景观亮化展示方法,为西安营造历史文化夜景氛围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夏熠[3](2020)在《绿道系统中的照明设计研究 ——以秭归县城绿道照明设计为例》文中指出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照明技术随着城市和建筑的发展同步提升,不但在城市和建筑的面貌提升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存在不可或缺的功效。随着城市亮化工程的提出和施行,照明设计运用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国内城市照明设计在绿道系统中的设计运用定位不够明确,对照明设计的研究还处在概念讨论、理论探索阶段。有些城市在夜景照明建设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城市人文特点和地域特性不够重视,忽略自身发展中的经济需求,盲目学习其它城市灯光建设的特点,生搬硬套的夜景建设必然导致相互雷同缺乏自身特点的缺点,也导致了城市本身的独特性变成“千城一面”。现如今国内对照明设计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城市景观的表现和运用上,而对城市景观绿道规划与设计研究比较少。本文意在总结和归纳绿道规划设计中较少提到的照明的规划和设计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方法来展开论证。首先,本文论述了绿道系统和照明设计的理念,从绿道的在城市系统中的定位出发,明确绿道系统在城市景观中功能性和艺术性,进而探讨绿道系统中日益重要的照明设计中的问题,第一是缺乏绿道整体照明的应用的具体规划,第二是绿道景观节点的照明艺术性问题,第三是照明设施设计的实用性考量。在此之上通过对秭归绿道规划项目的实地调查分析,将整体绿道系统规划为层级系统,将步行绿道,商业绿道,城市绿道进行分级,分析照明设计在各个层级的具体设计和应用方式,从照明设施自身的材质,照明光源选择到绿道系统中的景观节点再到整体绿道分级系统的总体照明量控制,深入探讨照明设计方式的具体应用,防治光污染,并结合城市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以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优化城市文化辨识度,明确照明设计理念,完善照明设施照明管理和使用的制度。
赵艳丽[4](2020)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景观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国家经济崛起和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更具多样化,夜晚的生活逐渐丰富多彩。夜景景观作为人们夜晚生活空间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时刻影响着在夜间活动的人们。近几年我国城市景观照明规模稳步扩大,但很多城市的夜景亮化工程把整个城市点的越来越亮,甚至抬头仰望看不到星空,夜景景观不仅包括有照明亮的部分,也包括没有照明暗的部分。随着我国夜景亮化工程大力推广,政府加大对夜景景观建设的投入,城市夜景景观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场面,但我国的夜景景观研究起步比较晚,没有较为完善的理论和规范指导,夜景景观建设中出现了千城一面、光污染、浪费电、缺乏美感及亲和力等许多问题。因此,对城市夜景景观的研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多方面与夜景景观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城市夜景景观研究现状和夜景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的研究和世界着名夜景景观街区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国内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夜景景观的解读,选取西安南大街进行实地调研测量,从景观布局和景观细节两方面深入剖析,并在西安南大街和世博园长安塔、熙地港、回民街、新正广场等景点进行现场问卷调研。结合城市夜景景观的影响因素、特征和构成要素以及光构成、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园冶》中的兴造论等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在《园冶》中的兴造论理论和城市夜景景观的影响因素、特征和构成要素等相关理论指导下,针对城市夜景景观千城一面的问题推出“因地制宜”的设计原理,并在此原理基础上具体分析夜景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在心理学理论下,结合调研数据中人们对参与式夜景景观元素的较高需求且目前城市夜景景观缺少的现状推出利用光与人的动静结合的设计原理,并在此原理基础上分析夜景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在光构成和设计构成理论下,结合城市夜景景观太亮的问题推出对比协调的设计原理,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分析夜景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对景观元素中导视指示牌、灯具等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不协调的问题推出基础设施景观化设计原理,并在此原理基础上分析夜景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在第五章根据第四章提出的设计原理及方法,结合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景观改造前后的变化,阐述如何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意境美的又有亲和力的夜景景观。通过本次论文的相关研究,希望找出一条能够帮助古城西安城市夜景景观建设,使西安的城市夜景景观更有亲和力、有地方特色、有回到西安如同回到家中的归属感。将夜景景观设计方法与中国历史悠久的文脉联系在一起,希望在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夜景景观的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刘畅[5](2019)在《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新区建设成为全球城市规划建设的普遍形式,同时夜景照明在全球呈井喷式发展趋势。我国诸多城市新区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但针对城市新区的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的系统研究较少。适宜且落地性强的城市新区夜景规划设计对城市形象的改善、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加强和新区有序健康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梳理相关理论文献,归纳出以城市规划、城市美学和生物学等综合理念为理论基础,选取成都天府新区为研究载体。对人、自然和城市三类城市组成要素对城市新区夜景照明的发展趋势、面临问题、复合价值、设计理念和原则进行研究,根据城市夜景规划影响要素和设计重点,从自然、景观、经济和人文四个方面对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策略做了详细的论述,从而掌握城市新区夜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对城市新区夜景规划设计实例研究。通过对综合背景分析、相关规划的解读分析总结了成都天府新区的夜景现状的问题和优势,并通过实地调研法对成都天府新区背景天空亮度进行测量,并与成都中心城区做对比,并以此为基准制定夜景照明控制系统指标,规范夜景区间指标范围,总结政策分区夜景照明和绿色照明规划的设计要点。最后,夜游作为夜景照明规划的重要部分进行策划设计,对各类型夜游活动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并建立夜游详细的体系和设计丰富的规划内容。本文实现了对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的多维度的研究,不仅对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也为实际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推动城市新区的全面发展。
商钰淇[6](2019)在《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调研与保护性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遗产之一,中国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夜景亮化工程越来越重视,夜景亮化及夜环境营造成为宣传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个城市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国家对夜游经济越来越重视,各个城市都开始对城市夜景进行不同程度的亮化与营造,以此来刺激消费者在夜间出行时在该城市消费,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夜景亮化及夜环境营造中出现的诸如过度的商业氛围的营造、过度保护而导致历史文化街区暗淡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城市的发展日趋严峻。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客观的、理性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对青岛的历史文化街区夜景照明进行现场调研、分析与评价,给出相对客观的建议,以便将来可以更好的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亮化与保护工作进行一定的引导。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夜景亮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通过国内外对于历史城市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亮化的研究和经典案例,总结历史文化街区夜景亮化及夜环境营造模式,并通过城市规划层面、城市设计层面、名城保护层面及上位规划层面,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夜景亮化及夜环境营造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应用与保护性对策。其次通过对青岛十多条历史文化街区的现场调查及相关案例,分析在保护前提下青岛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夜景亮化要素和原则,构建青岛历史文化街区的夜景亮化评价体系,并挑出了5条具有不同风格和现状的历史文化街区夜景亮化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根据评价得出的结论提出保护性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平衡好夜景亮化及夜环境营造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之间的关系,解决显存的矛盾,合理的营造富有青岛历史文化底蕴的和氛围的历史文化街区,并对将来的改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刘慧敏[7](2019)在《基于安全节能和城市设计角度的照明规划思考——以大同市为例》文中认为城市照明日益成为夜景经济最重要的一环,在体现城市个性和特色的同时,也起到宣传城市文化的新窗口。文章站在安全节能和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城市照明专项规划进行了再思考,总结出一套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思考方向和编制要点,构建了"现状摸底与目标设定-基于安全节能角度的功能照明规划-基于城市设计角度的景观照明规划"的技术路线,并以大同市为例,深入解析照明规划过程中的思维导向和规划重点。
许佳玲[8](2019)在《景观照明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应用与优化 ——以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文中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灵魂所在,是城市沿革的实物见证,也是活态文化遗产。景观照明是指兼具照明功能和装饰美化功能的户外照明工程,作为重塑历史文化街区夜间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对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从而引伸到文物古建等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通过对照明技术的科学运用,使夜景灯光营造在不破坏历史文化街区文脉的同时,提升夜景观赏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内容:从保护和发展两个视角出发,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的意义,景观照明的投光方式、技术手段以及光环境的塑造方法、设计原则;再以照明史的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对景观照明在国内外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案例的剖析,对比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中景观照明的模式与特征。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与对相关景观照明典型案例的分析,结合福州城市地域特色与上位规划的需求,构建了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最终确定了评价体系中各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发放与回收,对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了上下杭景观照明的评价分数为7.27分,各个指标得分相对平均,在6.96到7.45不等,可以看出使用者对该景区的夜景照明满意度是有待提升的。2.从保护和发展两个视角出发,分析得出:上下杭景观照明规划首先必须遵循夜景照明保护性原则,要注重景观照明照度、色度的科学性,避免照明形式单一重复,注重照明设施的美观性与安全性。其次对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街区景观照明的发展,应从系统论的方法出发,着眼全局,注重可持续发展,以街区复兴带动夜景经济。3.本文根据评分结果,对上下杭景观照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与建议,要求夜景灯光营造在不破坏历史文化街区文脉的同时,提升夜景的观赏性。在管理方面,提出景观照明纳入街区总体规划,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连续性夜景观,同时,建设集中控制系统,提升管理水平。根据结果,对其景观照明设计项目进行实例应用优化研究,力求构建尊重地域特色与满足审美需求并重的夜景景观,为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照明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景观照明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应用与优化提供参考案例。
邵松臻[9](2019)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阳台区域景观照明设计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阳台区域景观照明提升工程为例,着重研究城市阳台景区景观照明设计,如何通过声、光、影结合的表现手法,来体现景区的意境和品质的提升。方案设计中,遵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参照青岛市海岸线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打造具有独特滨海城市“山、海、城”相融的地理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同时根据该项目的实施效果,指出亮化提升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和规划发展的历程,来分析不同城市发展景观照明的目标,规划设计要凸显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带动城市旅游观光的夜色经济,特别是结合国家重大事件为契机,进一步放大峰会聚焦效应,体现城市魅力。结合国内外景观照明发展,提出景观照明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采用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参照同区域、同类城市的工程设计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景观照明设计在彰显地域文化、城市风貌、风土人情的亮点和融合手法,特别是对创新点进行归纳总结。针对西海岸新区城市阳台区域景观照明提升项目的设计思路进行论证,找出该项目的亮点、创新点,结合项目实施之后的效果,探讨今后水秀灯光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给出具体建议。对今后景观照明的设计及施工起到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为景观照明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对从业人员起到一些重要的借鉴作用。
魏玮[10](2018)在《长沙亮化工程监管办法及其光污染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景观亮化工程,是指在标志建筑、景点、商场和街道等地方安装灯具,以照明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的工程项目。中国从古自今都有观赏灯景的风俗习惯,元宵节全国各地举行集会灯展,集会上会悬挂各种样式的灯笼。城市景观亮化是在如今民富国强的良好环境中,人们生活日益提高,对精神层次的优质生活提出的新要求。长沙的大规模亮化提质改造工程从2006年开始。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飞速发展,并取得了许多的亮化成果。长沙市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城市亮化照明工作,把城市亮化照明工程当成美化城市的重要手段。用亮化工程让城市漂“亮”起来,是政府官员和市民们的共识。但是因为缺乏亮化建设规划的经验以及管理体制问题,如何做好城市景观亮化工程监管成为了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首先城市亮化管理中,为理顺管理体制,负责亮化的有关职能部门需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职,严格按照亮化照明规划进行亮化项目的建设及管理。当前长沙市的景观亮化工程存在着未按规划施行、节能环保差、存在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长沙市的亮化工程建设的无严谨的总规划,没有统一管理部门、设计方案落后,亮化灯具无法统一开闭,集中控制,导致晚上亮化开灯时间过长,亮度过亮,甚至出现了光污染的现象。本文针对城市景观亮化工程监督管理和光污染控制进行了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理顺管理机制。由于缺少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管理,本文对如何科学的制定亮化管理考核方案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实际调研,建立了基于亮灯率的考核扣分标准,并且已实际应用在长沙市的亮化管理考核中。其次,光污染是随着城市亮化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光污染的产生主要是在城市景观亮化工程的设计、施工阶段中,未有明确的光污染防控标准和监管机构,设计方过分追求亮度而忽视了环境影响,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大量使用高能耗的灯具,造成了能源浪费,甚至局部地区产生严重的光污染,影响了城市市民正常的生活。本文通过制定灯具的载体环境的不同,参照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相关标准,定性定量地控制城市灯具的色温和亮度,既能较好地表达城市的不同地域特色,也能利用灯光的不同色温和亮度来达到景观建筑的立体感,从城市景观亮化的设计开始加以控制,形成环保节能,美丽大方的景观亮化。最后,本文就长沙市近年的大型亮化工程“长沙市湘江两岸亮化工程”的全建设监管过程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了如何做好政府管理亮化建设项目。长沙市的湘江两岸亮化工程在建设过程倡导低碳理念,充分应用了本文提到的节能控制理念和高效节能的照明灯具,根据标志建筑、灯具载体的形状造型、材质特性、人文背景等,在环保节能、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选择科学的照明亮化方式,严格控制安装使用灯具的亮度和照度。鼓励设计和施工单位使用绿色环保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严格限制亮度高、能耗高的双高灯具的使用,合理使用绿色节电的照明科学管理方法,避免景观亮化工程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坚决杜绝光污染的产生。该工程的成功竣工,充分体现了城市照明亮化工程的科学化管理,推进了节约型环保型城市建设,值得借鉴学习。
二、夜景亮化与绿色照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夜景亮化与绿色照明(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夜景规划设计研究——以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照明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夜景亮化发展趋势 |
2 夜景亮化整体设计 |
2.1 构建夜景系统 |
2.2 利用城市资源 |
3 夜景特色打造 |
3.1 重点区域设计指引 |
3.2 重要线性设计指引 |
3.3 重要节点设计指引 |
4 节庆照明规划 |
5 绿色照明规划 |
6 结束语 |
(2)基于遗迹展示视角的大明宫东缓区夜景亮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3.1 遗迹保护研究现状 |
1.3.2 遗迹亮化展示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框架 |
第二章 遗迹夜景亮化相关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城市遗迹保护展示 |
2.1.2 夜景亮化 |
2.1.3 遗迹保护区夜景亮化 |
2.2 相关理论研究 |
2.2.1 环境心理学 |
2.2.2 美学和色彩学 |
2.2.3 亮化照明理论 |
2.2.4 遗迹亮化理论 |
2.3 案例分析 |
2.3.1 西安明城墙、唐城墙遗址公园亮化调研分析 |
2.3.2 日本京都浅草寺亮化调研分析 |
第三章 遗迹保护缓冲区夜景亮化设计原则和方法 |
3.1 夜景亮化设计原则 |
3.1.1 内涵建设与文化挖掘 |
3.1.2 亮化的艺术表达 |
3.1.3 整体性和文化性原则 |
3.2 夜景亮化设计方法 |
3.2.1 明确亮化设计主题 |
3.2.2 分区亮化与特色营造 |
3.2.3 亮化设计方法 |
3.2.4 灯具的选取 |
3.3 夜景亮化中应避免的光污染 |
3.3.1 光污染的特点和危害 |
3.3.2 光污染在亮化中的表现 |
3.3.3 改善光污染的措施 |
第四章 西安大明宫东缓区夜景亮化设计研究 |
4.1 西安大明宫概况分析 |
4.1.1 演变过程 |
4.1.2 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 |
4.1.3 大明宫东缓区周边夜环境现状分析 |
4.2 西安大明宫东缓区景观亮化设计 |
4.2.1 设计理念 |
4.2.2 亮化设计策略 |
4.2.3 亮化效果创作 |
4.3 灯源和样式的选择 |
4.3.1 亮化灯光的表现方式 |
4.3.2 亮化灯具的选择 |
4.3.3 亮化节能控制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图表目录 |
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绿道系统中的照明设计研究 ——以秭归县城绿道照明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以及理论阐述 |
2.1 绿道系统的定义 |
2.2 绿道景观节点的亮化特征 |
2.2.1 光影构成的点线面 |
2.2.2 光与色对人的心理影响 |
2.2.3 照明方式的应用特点 |
2.3 照明设计在绿道系统中的经济性与艺术性探讨 |
2.3.1 经济性——促进城市消费 |
2.3.2 艺术性——塑造城市形象 |
2.4 绿道照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2.4.1 能源消耗 |
2.4.2 光污染 |
第三章 案例分析及启发 |
3.1 荷兰埃因霍温STARRY自行车道 |
3.2 鸟巢照明设计实例 |
3.3 日本九州岛绿道景观节点照明设计实例 |
第四章 照明设计方式的合理性探讨 |
4.1 照明设计的总体思路 |
4.1.1 环境优先 |
4.1.2 人文为本 |
4.2 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 |
4.2.1 绿道照明总量控制 |
4.2.2 有效的信息技术控制 |
4.2.3 绿道系统中的景观节点光亮级别 |
4.2.4 绿道系统中适用的节能型光源 |
4.3 照明设计方式分析 |
4.3.1 注重材质对光照的调节作用 |
4.3.2 利用光影渲染绿道景观氛围 |
4.3.3 吸取文脉精髓打造特色绿道景观节点 |
第五章 具体案例设计分析(以秭归绿道照明设计为例) |
5.1 秭归绿道项目概况 |
5.1.1 秭归绿道项目背景 |
5.1.2 秭归人文历史概况 |
5.1.3 秭归自然环境景观资源 |
5.2 秭归绿道照明设施建设现状 |
5.2.1 绿道系统照明设施现状 |
5.2.2 秭归周围环境照明设施现状 |
5.3 秭归绿道现状问题总结 |
5.3.1 缺乏对照明设施的整体规划 |
5.3.2 忽略了城市地域文化的作用 |
5.3.3 照明氛围缺乏艺术性 |
5.4 秭归绿道照明设计分析 |
5.4.1 秭归绿道照明设计原则 |
5.4.2 秭归绿道总体照明规划设计 |
5.4.3 秭归绿道景观节点照明设计 |
5.4.4 照明设施的专项设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科研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城市夜景景观设计概述 |
2.2 城市夜景景观的影响因素 |
2.2.1 城市景观现状的影响 |
2.2.2 经济技术的影响 |
2.2.3 安全与环保的影响 |
2.3 城市夜景景观特征 |
2.3.1 城市夜景景观具有人类时代文化特征 |
2.3.2 城市夜景景观是有变化的整体 |
2.3.3 城市夜景景观是独特的艺术载体 |
2.4 城市夜景景观的构成元素 |
2.4.1 城市照明中的灯具以及景观中的光 |
2.4.2 夜景景观中呈现出的城市本体 |
2.5 其他相关理论 |
2.5.1 夜景景观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城市夜景景观案例解读 |
3.1 调查实例选择 |
3.2 调查分析方法 |
3.3 国内外优秀案例解读 |
3.3.1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的夜景 |
3.3.2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夜景 |
3.4 实例调查分析 |
3.4.1 西安南大街的夜景景观 |
3.5 城市夜景景观调研综合分析 |
3.5.1 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
3.5.2 现场问卷综合分析 |
3.5.3 网络问卷综合分析 |
3.5.4 存在的问题 |
3.6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城市夜景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
4.1 城市夜景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
4.1.1 基于安全实用的原则 |
4.1.2 基于整体可持续的原则 |
4.1.3 基于独特意境美的原则 |
4.2 城市夜景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
4.2.1 “因地制宜”的设计原理 |
4.2.2 利用光和人的动静结合的设计原理 |
4.2.3 对比协调的设计原理 |
4.2.4 基础设施景观化的设计原理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城市夜景景观设计方法在大唐不夜城中的应用 |
5.1 西安大唐不夜城项目概况 |
5.2 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景观设计阐述 |
5.2.1 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
5.2.2 大唐不夜城改造前的夜景景观设计 |
5.2.3 大唐不夜城改造后的夜景景观设计 |
5.2.4 大唐不夜城改造前后的夜景景观设计优化分析 |
5.2.5 大唐不夜城相对于分析的国内外案例的优势和不足 |
5.3 城市夜景景观设计方法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中的应用 |
5.3.1 在整体布局中的应用 |
5.3.2 在景观细节中的应用 |
5.4 城市夜景景观设计方法在大唐不夜城中的应用思考 |
5.4.1 打造出大唐不夜城夜景景观文化符号 |
5.4.2 对地方景观的利用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
5.4.3 增强夜景景观吸引力和可识别性 |
5.5 本章小节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普遍性 |
1.1.2 夜景照明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作用突显 |
1.1.3 成都天府新区夜景照明亟需整体规划和提升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城市新区夜景规划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1.6.1 以人为本,回归视觉基准 |
1.6.2 以自然为来源,回归自然基准 |
1.6.3 规划先行,指导新区建设 |
第2章 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理念研究 |
2.1 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
2.1.1 城市新区 |
2.1.2 夜景照明规划 |
2.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2.1 城市规划理论 |
2.2.2 生物学理论 |
2.2.3 城市美学理论 |
2.3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的发展趋势 |
2.3.1 体系科学化 |
2.3.2 技术创新化 |
2.3.3 设计交互化 |
2.4 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面临的问题 |
2.4.1 破坏自然生态资源 |
2.4.2 片面追求经济开发 |
2.4.3 摒弃历史文化传承 |
2.5 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的复合价值 |
2.5.1 完善公共环境建设 |
2.5.2 指导经济全时发展 |
2.5.3 塑造城市风貌形象 |
2.6 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的理念 |
2.6.1 人文规划理念 |
2.6.2 自然规划理念 |
2.6.3 城市规划理念 |
2.7 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的原则 |
2.7.1 城绿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观 |
2.7.2 以人为本、开放共享的文明观 |
2.7.3 科技创新、动态指引的智慧观 |
2.7.4 重视人文、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
第3章 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策略探讨 |
3.1 自然策略—生态宜居夜景新标准 |
3.1.1 人—以视觉需求为出发点 |
3.1.2 自然—回归自然基准 |
3.2 景观策略—城市新区夜景新模式 |
3.2.1 中央活力模式 |
3.2.2 文化轴线模式 |
3.2.3 自然网络模式 |
3.2.4 均衡组团模式 |
3.3 经济策略—智慧城市全物联网络 |
3.3.1 生态资源利用最优化 |
3.3.2 功能照明体系多样化 |
3.3.3 照明产业导向智慧化 |
3.4 人文策略—艺展盛会全时态城市 |
3.4.1 自然脉络,打造多样游览 |
3.4.2 传承地域文化,挖掘地方魅力 |
3.4.3 遵循城市结构,打造最优游线 |
第4章 成都天府新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研究 |
4.1 综合背景分析 |
4.1.1 城市特质及规划影响因素 |
4.1.2 自然禀赋优势 |
4.1.3 建筑色彩风格 |
4.1.4 人文历史沿革 |
4.1.5 功能职能分析 |
4.2 相关规划及解读 |
4.2.1 绿色照明规划 |
4.2.2 城市总体规划 |
4.2.3 旅游业发展规划 |
4.2.4 绿地系统规划 |
4.2.5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
4.3 成都天府新区照明现状分析 |
4.3.1 成都天府新区照明总体现状 |
4.3.2 天府新区建筑照明现状问题分析 |
4.3.3 天府新区景观照明现状问题分析 |
4.3.4 天府新区景观照明规划优势分析 |
4.4 夜景照明规划控制系统研究 |
4.4.1 夜景照明空间总体结构 |
4.4.2 夜景照明技术控制要素分析 |
4.4.3 城市新区夜景照明控制系统分类 |
4.4.4 夜景天际线界面系统照明规划 |
4.5 夜景照明系统规划 |
4.5.1 功能道路照明规划 |
4.5.2 景观照明规划 |
4.5.3 城市建筑、构筑物照明规划 |
4.6 照明政策分区规划 |
4.6.1 办公综合照明区 |
4.6.2 商业综合照明区 |
4.6.3 公共文体照明区 |
4.6.4 住宅及其他照明区 |
4.6.5 暗夜保护区 |
4.7 绿色照明规划 |
4.7.1 道路功能照明 |
4.7.2 景观照明 |
4.7.3 地标建筑物及构筑物照明 |
第5章 成都天府新区新区夜间游览主题策划 |
5.1 夜游现状需求及全球现状分析 |
5.1.1 夜跑 |
5.1.2 夜游 |
5.1.3 夜市 |
5.1.4 夜宿 |
5.2 夜游产业四维分析 |
5.2.1 禀赋优势维度 |
5.2.2 热点趋势维度 |
5.2.3 政策引导维度 |
5.2.4 区域协同维度 |
5.3 夜景游览总体策划 |
5.3.1 夜间游览项目设计 |
5.3.2 天府灯光艺术节策划 |
5.3.3 天府主题灯光秀策划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6)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调研与保护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的对象和方向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 论文框架图 |
第二章 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相关研究 |
2.1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发展概述 |
2.1.1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发展现状 |
2.1.2 国内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的发展研究 |
2.2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发展概述 |
2.2.1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发展现状 |
2.2.2 国外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的发展研究 |
2.3 夜游经济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 |
2.3.1 政策对夜游经济的扶持 |
2.3.2 对历史街区保护的需求 |
2.3.3 当地经济的需求 |
2.3.4 游客消费需求 |
第三章 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现状调查 |
3.1 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分类 |
3.1.1 商业居住类历史文化街区 |
3.1.2 山地庭院式居住类历史文化街区 |
3.1.3 文化体育类历史文化街区 |
3.1.4 名人故居类历史文化街区 |
3.1.5 山景公园类历史文化街区 |
3.2 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夜景现状调查与要素分析 |
3.2.1 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发展过程 |
3.2.2 十条街区各自特点与现状 |
3.3 保护前提下的青岛历史文化街区要素分析 |
3.3.1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的原则 |
3.3.2 城市夜景规划的要点 |
第四章 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夜景照明调研结果与分析 |
4.1 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夜景照明空间设计分析 |
4.1.1 人群流线设计分析 |
4.1.2 景观节点分析 |
4.2 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各元素照明设计方法分析 |
4.2.1 临街建筑照明分析 |
4.2.2 居住建筑照明分析 |
4.2.3 道路照明分析 |
4.2.4 景观照明分析 |
4.3 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照明评价分析 |
4.3.1 评分原则 |
4.3.2 调查方法 |
4.3.3 评分方法 |
4.3.4 得分的计算方法 |
4.3.5 评价结果的统计 |
4.4 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建议 |
4.4.1 评价结果分析 |
4.4.2 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
第五章 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保护性对策研究 |
5.1 夜景亮化管理模式与保护、发展的协调 |
5.1.1 城市历史街区夜景照明保护规划管理层面 |
5.1.2 城市设计层面 |
5.2 规范及标准的明确与亮化技术导向 |
5.2.1 历史文化街区夜景照明原则及要素 |
5.2.2 亮化技术导向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结语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8)景观照明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应用与优化 ——以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水平 |
1.2.2 国、内外景观照明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手段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
1.4.1 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 |
2 景观照明发展综述 |
2.1 景观照明发展史 |
2.1.1 景观照明的定义 |
2.1.2 景观照明的内容 |
2.2 近现代城市景观照明发展概述 |
2.2.1 国外城市与街区景观照明 |
2.2.2 国内城市与街区景观照明 |
2.3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发展概述 |
2.3.1 国外历史街区景观照明 |
2.3.2 国内历史街区景观照明 |
2.3.3 研究评述 |
3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概况与评价要素分析 |
3.1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发展过程 |
3.1.1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总体特征 |
3.1.2 七大功能区各自特点 |
3.2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上位规划与相关法规的要求 |
3.3 保护前提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评价要素分析 |
3.3.1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载体表现层的分解 |
3.3.2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视觉感受层的分解 |
3.3.3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的技术实现层的分解 |
4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评价体系 |
4.1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评价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
4.2 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
4.2.1 体系指标构建依据 |
4.2.2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评价体系的确立 |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评价指标定权方法介绍 |
4.3.2 具体的定权方法及步骤 |
4.4 信度分析 |
4.5 权重的计算 |
4.5.1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
4.5.2 构建判断矩阵 |
4.5.3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4.6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三捷河河段景观照明评价分析 |
4.6.1 评分原则 |
4.6.2 问卷的发放与评分 |
4.6.3 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取 |
4.6.4 定性指标的评分 |
4.7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与对策 |
4.7.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7.2 相关对策的提出 |
5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的优化与管理 |
5.1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管理模式与保护、发展的协调 |
5.1.1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的保护 |
5.1.2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的发展 |
5.1.3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的规划管理 |
5.2 相关标准与法规的明确和照明技术导向 |
5.2.1 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明确与实施 |
5.2.2 照明技术导向 |
5.3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照明优化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调查结果总结 |
6.1.2 讨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保护框架(一) |
附录2: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保护框架(二) |
附录3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保护框架(三) |
附录4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评价指标定权咨询表 |
附录5 上下杭夜景照明现状问卷调查 |
致谢 |
(9)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阳台区域景观照明设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1.4 研究的方法和路线 |
2 景观照明相关理论概念 |
2.1 景观照明 |
2.2 光环境 |
2.3 光文化 |
2.4 光构成 |
2.5 景观照明技术及设备 |
3 景观照明工程设计要素分析 |
3.1 景观照明设计构成要素分析 |
3.2 照明要素 |
3.3 光污染 |
3.4 绿色照明 |
3.5 景观照明设计表现手法 |
4 西海岸新区城市阳台区域景观照明设计 |
4.1 项目建设的背景 |
4.2 景观照明规划 |
4.3 设计原则 |
4.4 设计的主要亮点 |
5 城市阳台区域景观照明工程设计分析 |
5.1 空间布置分析 |
5.2 一般节点分析 |
5.3 重要节点分析 |
5.4 设计实施效果展示 |
5.5 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5.6 需要改进的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景观照明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
6.3 景观照明设计应解决的问题 |
6.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长沙亮化工程监管办法及其光污染控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1.1.1 社会意义 |
1.1.2 经济效益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3 长沙市城市照明规划分析 |
1.3.1 长沙城市照明规划概述 |
1.3.2 照明规划实施现状及分析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2章 长沙市亮化管理体制的分析 |
2.1 长沙市亮化管理体制的介绍 |
2.1.1 其他城市的亮化管理 |
2.1.2 当前管理存在的不足 |
2.2 理顺体制机制的构想 |
2.2.1 理清顶层设计思路 |
2.2.2 把握基本原则 |
2.2.3 明确职责分工 |
2.2.4 保障照明规划的实施 |
2.2.5 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 |
2.3 管理创新理论及相关管理方案 |
2.3.1 PFI管理理论 |
2.3.2 相关管理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照明亮化考核方法研究 |
3.1 亮灯率的有关规定 |
3.2 亮灯率考核抽样方法的探讨 |
3.3 基于亮灯率的城市照明考核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亮化工程的光污染控制 |
4.1 光污染基本定义 |
4.2 景观亮化载体功能及性质分类 |
4.3 亮度控制 |
4.4 亮度分项控制 |
4.4.1 分项控制——商业建筑 |
4.4.2 分项控制——商务建筑 |
4.4.3 分项控制——行政办公建筑 |
4.4.4 分项控制——居住建筑 |
4.4.5 分项控制——历史文化建筑 |
4.4.6 分项控制——休闲旅游建筑 |
4.4.7 分项控制——教育科研建筑 |
4.4.8 分项控制——医疗卫生建筑 |
4.4.9 分项控制——工业仓储建筑 |
4.4.10 分项控制——道路 |
4.4.11 分项控制——广场 |
4.4.12 分项控制——公园 |
4.4.13 分项控制——水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长沙市湘江两岸亮化工程建设管理实例分析 |
5.1 世界着名城市的亮化工程案例分析 |
5.2 长沙市湘江两岸亮化工程背景 |
5.3 工程概况及建设目标 |
5.3.1 工程概况 |
5.3.2 工程设计范围 |
5.3.3 设计依据 |
5.3.4 设计目标 |
5.3.5 设计原则 |
5.4 建设条件分析 |
5.4.1 区位条件 |
5.4.2 现状照明环境条件 |
5.4.3 建设目标 |
5.5 建设主体及职责分工 |
5.5.1 指导思想 |
5.5.2 职责分工 |
5.6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图 |
5.7 进度管理 |
5.8 质量管理 |
5.8.1 确定备选品牌库流程 |
5.8.2 看样定板流程 |
5.8.3 灯具抽检流程 |
5.9 旧有亮化设施整改 |
5.9.1 原亮化设施基础较好的提质方式 |
5.9.2 原亮化设施基础较差的提质方式 |
5.9.3 红色发光广告字体整治 |
5.10 维护管理 |
5.11 本次工程创新点及实际效果评价 |
5.11.3 建立灯具品牌库 |
5.11.4 派专人驻厂家催促供货 |
5.12 亮化控制平台建设 |
5.12.1 建设目标 |
5.12.2 主要功能 |
5.12.3 具体实施情况 |
5.13 光污染控制在湘江两岸夜景亮化项目中的应用 |
5.14 基于亮灯率的考核在湘江两岸夜景亮化管理中的应用 |
5.15 湘江两岸夜景亮化项目建设管理情况总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夜景亮化与绿色照明(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夜景规划设计研究——以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照明规划为例[J]. 方玉. 工程技术研究, 2021(09)
- [2]基于遗迹展示视角的大明宫东缓区夜景亮化设计研究[D]. 孙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绿道系统中的照明设计研究 ——以秭归县城绿道照明设计为例[D]. 夏熠.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4]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景观设计研究[D]. 赵艳丽. 长安大学, 2020(06)
- [5]城市新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研究[D]. 刘畅.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5)
- [6]青岛历史文化街区夜景观调研与保护性对策研究[D]. 商钰淇.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7]基于安全节能和城市设计角度的照明规划思考——以大同市为例[A]. 刘慧敏. 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 2019
- [8]景观照明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应用与优化 ——以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D]. 许佳玲.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9]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阳台区域景观照明设计优化研究[D]. 邵松臻.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10]长沙亮化工程监管办法及其光污染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 魏玮. 湖南大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