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全面发展观

论邓小平的全面发展观

一、浅谈邓小平的全面发展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艳[1](2021)在《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曼[2](2020)在《习近平青年观研究》文中认为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对于青年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与重视,党始终关心青年的发展情况,积极为青年一代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青年解决他们在成长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致力于成为与青年共同成长的好伙伴。习近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重视青年、关心青年的传统,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新时代下,习近平结合当下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通过一系列重要的讲话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价值的习近平青年观。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对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和其所具有的时代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第一章绪论阐述了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这几点。第二章论述了青年观形成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来源。第三章从青年全面发展观、青年价值观、青年教育观、青年工作观四个层面梳理了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第四章针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特征从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引导性和深厚的民族性这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五章将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概括为提升新时代党对青年的系统化认识、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三方面。最后对习近平青年观进行了总结。习近平青年观内容丰富,特征鲜明,为培养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理论指导。

潘璠[3](2019)在《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研究》文中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创业文化凝聚了现代化浪潮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高校作为建设社会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继承、发扬并引领社会风气之“弄潮儿”,创业文化在高校内以独特的姿态存在着。如何将创业从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志转化为自下而上的全民行为需要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发挥其重要作用。高校大力推进创业文化培育,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还可以促进高校自身发展,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基于对上述社会背景的理解与认识,研究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有效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更高使命。论文的绪论部分,旨在说明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对创业文化内涵、特征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分析、阐述了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以及高校创业文化的物质形态、活动形态、制度形态、观念形态四大基本形态和兼容并蓄的空间开放性、开拓进取的科学探索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质性、扎根校园的文化外延性四个本质特征。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青年观、实践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指导意义,为下文做好理论铺垫。此外,在分析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对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高校自身发展、支持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之后,通过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同质化严重、导向性较弱、功利化明显、整合性不强等现实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传统思想束缚、培育制度不健全、理论和实践脱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五个原因。基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人的全面发展观、实践观、文化观的理论指导,从高校创业文化的观念形态、制度形态、活动形态、物质形态四个方面切入,相应提出树立育人理念、健全培育制度、构建实践体系、丰富物质设施及由政府、企业组建的社会保障体系五大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路径。

朱小段[4](2019)在《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青年全面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青年全面发展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青年全面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青年的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本人丰富的阅历是其青年全面发展观的现实基础。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的内容丰富:“党管青年”是青年全面发展的总原则;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青年全面发展的总指针;“时代新人”是青年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四个统一”即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相统一、高尚品格与价值观养成相统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统一、创新创造与艰苦奋斗相统一是青年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在梳理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具有时代性、辩证性、精准性、历史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在洞察青年全面发展的时代问题的基础上,给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基于青年全面发展存在理想欲望化、身心发展不平衡、德才发展不平衡、个体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强调青年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首要,是方向,特别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学习、青年创新创业等,为青年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最后,针对青年全面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党和政府要扶持青年、社会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青年、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青年自身要努力做到全面发展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刘颖[5](2017)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 ——基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文中提出在人的科学发展观下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是研究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应用于人的发展的结果,强调人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全面发展已经不再是人发展的唯一目标。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2011年首次提出的,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已经初具雏形。对人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入研究需要对其具体内容逐一进行研究。本文选择的人的科学发展观下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就是其中的第一步。这也是第一次用人的科学发展观视角分析人的全面发展,应该能够在以往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一些新认识,得出一些新结论,为解决教育难题提供新的理论支撑。本文将人的发展确定为“做人-做事”模式,再与人的科学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模式做对应,结果发现,“全面发展”与“做人”、“可持续发展”与“做事”可以对应起来,即“做人”主要是通过“全面发展”实现的。此外,本文还重点研究在人的科学发展观下人的全面发展与传统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研究中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同之处,结果发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能够保障又能够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难实现的。这一新认识凸显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改变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不够重视的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还对人的全面发展内容体系进行了完善。在“知识-能力-素质”发展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细化,增加了许多时代性比较强的发展内容,从而形成实用性、操作性更强的人的全面发展内容体系。本文还根据研究的新成果,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新思考。

林翊,吴新星[6](2014)在《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文中指出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素质教育思想,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应该以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地位、基本要求、发展方向、核心内容以及根本途径等对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李义丹,周志刚[7](2013)在《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教育领域长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级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教育领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观、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研究了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指出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全面继承了人的全面发展观,而且有所丰富和发展,是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破解我国的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发展。

刘雯[8](2011)在《浅谈邓小平全面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指导意义》文中提出邓小平全面发展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吸收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全面发展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社会全面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观。邓小平全面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们应当自觉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实现全面发展。

李义丹[9](2013)在《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探析》文中认为本文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实施素质教育二十多年来取得的成绩、经验、问题和不足,查找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原因,提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并用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对素质教育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搞好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人的发展观问题是解决素质教育乃至所有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教育理念的发展首先应该是人的发展理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观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解决素质教育问题上也显现了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发展和提高。本文根据科学发展观理论首次提出了人的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第一要义是人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人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都做了拓展。用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分析素质教育及其存在的问题,会产生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为解决素质教育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人的科学发展观带来的新概念包括:全面发展方面的“知识、素质、能力、兴趣爱好的全面发展”、“核心知识全面发展、核心素质全面发展、核心能力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动力提升、内涵发展、战略规划”;以人为本方面的“一切为了人是目的,一切依靠人是手段”等。本文用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对素质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科学发展、素质教育是着眼人的长远利益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控制的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对教育者要求更高等新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素质教育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本文还利用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对素质教育中几个重要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包括学习问题、“减负”问题、自我教育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提出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而素质教育有利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高考成绩的提高。提出“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减负”的目的在于保证学生的合理负担。提出学生自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如何启动学生自我教育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提出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而科学定位家庭教育功能、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张艺耀[10](2011)在《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构建及其教学运作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和世界关注的焦点。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实现途径。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问题一直是一个教育的重要理论问题,而在新形势下分析和研究学生全面发展问题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还存在认识不够清晰、概念还很模糊、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教育学术界和许多教师对学生全面发展问题观点不一,其主要观点有学生“德智体”、“德智体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观、“身心”全面发展观。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就必然涉及到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人性是教育的立身之本,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且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那么,学生全面发展观必须在合理的人性观的指导下进行构建,只有在人性观的观照下学生全面发展观才不会偏离方向。因此,为了进一步认识和解读学生全面发展问题,笔者力图从人性的视角来构建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教学运作策略,试图为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维度综合的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全面发展。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身体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德性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理性与非理性成长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生全面发展是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的统一。学生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其核心是“个性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通过对现有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反思和批判,笔者从人性的视角对学生全面发展观进行理论构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的教学运作策略,而策略主要体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上。教学运作策略具体如下:一、在教学目的上:身体存在是教学目的应然取向。德性塑造是教学目的“灵魂”所在。理性与非理性提升是教学目的主要追求。二、在教学内容上:预设与生成合理把握。科学与人文相整合。三、在教学方法上:“以生为本”是教学方法选择前提。“关注整体”是教学方法运用逻辑。四、在师生关系上:走向“你-我”,达成“和谐”。五、在教学评价上:“四维关照”是教学评价的时代走向。师生互动是教学评价的新方式。人性关怀是教学评价的原则定位。

二、浅谈邓小平的全面发展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邓小平的全面发展观(论文提纲范文)

(2)习近平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来源
    2.1 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的现实背景
        2.1.1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国际背景
        2.1.2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国内背景
        2.1.3 习近平的成长经历
    2.2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青年观
        2.2.2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
        2.2.3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十八大之前历届党的领导人的青年观
        2.2.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青年观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内容
    3.1 青年全面发展观
        3.1.1 青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3.1.2 青年要有与时俱进的爱国思想
        3.1.3 青年要有奋斗精神与勇气意识
        3.1.4 青年要有过硬的本领及合格的品德
        3.1.5 青年要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3.2 青年价值观
        3.2.1 青年的政治价值观
        3.2.2 青年的人生价值观
        3.2.3 青年的社会价值观
    3.3 青年教育观
        3.3.1 为谁培养人:明确教育目标
        3.3.2 培养什么样的人:用教育内容来把握
        3.3.3 怎样培养人:教师队伍是关键
    3.4 青年工作观
        3.4.1 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
        3.4.2 共青团要发挥在青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4.3 持续不断发展壮大青年人才队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特征
    4.1 鲜明的时代性
        4.1.1 站在新时代这个新的时间节点上
        4.1.2 把握新时代青年运动的主题
    4.2 突出的引导性
        4.2.1 不断加深党对青年的引导性
        4.2.2 加强思政课对青年的引导性
    4.3 深厚的民族性
        4.3.1 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青年
        4.3.2 习近平用词用语中富含民族特色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5.1 提升新时代党对青年的系统化认识
        5.1.1 党是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5.1.2 党是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5.1.3 党是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5.2 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2.1 青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
        5.2.2 青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5.2.3 青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
    5.3 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5.3.1 提供青年自我教育的理论指导
        5.3.2 明确青年自我发展的行动方向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创业文化概念阐述
    (一)创业文化
        1.创业文化的内涵
        2.创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高校创业文化
        1.高校创业文化内涵
        2.高校创业文化的基本构成
        3.高校创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第三章 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内容
        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
        1.人的全面发展观内容
        2.人的全面发展观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指导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容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指导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1.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内容
        2.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高校创业文化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价值诉求
    (一)提升学生个人素质
        1.塑造学生创业品格
        2.培育学生综合能力
    (二)促进高校自身发展
        1.实现高校职能转变
        2.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三)支持创新型国家发展
        1.高校创业文化培育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2.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输送经济增长动能
第五章 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1.同质化严重
        2.导向性较弱
        3.功利化明显
        4.协作性不强
    (二)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现实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思想观念束缚
        2.培育制度不健全
        3.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5.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
第六章 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路径
    (一)立德树人,树立高校创业文化育人理念
        1.思想教育为先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精神培育为核心,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
        3.观念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创业观
        4.能力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制度建设
        1.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2.健全教师培养机制
        3.建立课程培育体制
    (三)知行合一,构建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实践体系
        1.提供创业实践指导
        2.构建创业实践平台
        3.助力创业实践项目
    (四)以文化人,加强校园物质文化设施建设
        1.加强物质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2.赋予物质设施以文化温度
    (五)形成合力,保障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实施
        1.政府主导,提供政策资源保障
        2.企业扶持,拓展创业实践空间
        3.加强宣传,营造浓厚创业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二)青年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的理论意蕴与现实基础
    第一节 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的理论意蕴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二、文明互鉴:国外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第二节 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一、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
    第三节 个人丰富阅历铸就
        一、七年知青岁月时期的经历
        二、从政时期的经历
第二章 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一、“党管青年”是青年全面发展的总原则
        二、“两个导向”是青年全面发展的总指针
        三、“时代新人”是青年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四、“四个统一”是青年全面发展的总要求
    第二节 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一、时代性——紧扣“中国梦”时代主题
        二、辩证性——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三、精准性——每一个青年的全面发展
        四、历史性——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
        五、开放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
第三章 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对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指导
    第一节 当代青年发展的局限性
        一、青年理想信念发展不平衡
        二、青年主体性与社会性发展不平衡
        三、身心发展不平衡
        四、德才发展不平衡
        五、个体间发展不平衡
    第二节 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的价值指导
        一、理想信念——青年成长成才的坐标与方向
        二、身心健康——青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德才兼备——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
        四、人人成才——青年全面发展的目标
第四章 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党和政府扶持青年
        一、党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
        二、共青团要做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
    第二节 社会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一、社会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全社会要支持和重视青年创新创业
    第三节 高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一、高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二、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节 青年自身要努力做到全面发展
        一、自觉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
        二、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终身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 ——基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学发展观
        二、人的科学发展观
        三、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相关文献评述
    第六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人的科学发展观下的人的全面发展再认识
    第一节 人的科学发展观下人的发展模式
    第二节 人的科学发展观下人的全面发展新定位
    第三节 人的科学发展观下的人的全面发展功能
    第四节 由人的全面发展新认识引发的思考
        一、人的发展目标体系的建立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错误认识
        三、本研究在转变人们观念中发挥的作用
第三章 对人的全面发展态度的考察
    第一节 对人的全面发展态度的宏观分析
    第二节 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态度及实施情况调查..以天津大学学生为例
        一、问卷目的
        二、问卷意义
        三、研究对象的选定
        四、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人的全面发展内容体系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内容体系的目的
    第二节 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内容体系的思路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内容体系的五大部分
    第四节 完善内容体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观下的教育思考
    第一节 实行高校课外教育学分制是有效途径
    第二节 加强兴趣特长教育是重要手段
    第三节 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是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6)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认识素质教育的时代重要性
二、以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确定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以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发展方向引导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四、以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界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五、以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确定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7)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人的科学发展观全盘继承了人的全面发展观
二、 人的全面发展观在人才培养范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对“发展”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对“以人为本”概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在人的发展内容相互关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 人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观
    1. 与人的全面发展观相比, 人的科学发展观在内容上有所拓展
        (1) 增加了人的协调发展观。
        (2) 增加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观。
    2. 与人的全面发展观相比, 人的科学发展观增提出了许多新观念
        (1) 提出人的“发展是第一要义”。
        (2) 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
        (3) 提出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四、 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
    1. 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 有利于教育观念更新
    3. 有利于推动大中小学教育的协调发展
    4. 有利于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8)浅谈邓小平全面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全面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
    (一) 邓小平全面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二) 邓小平全面发展观是在吸取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邓小平全面发展观的内涵
    (一) 社会全面发展观
        1. 牢记“两手抓”, 坚持全面发展
        2. 牢记“两个大局”, 坚持协调发展
    (二) 人的全面发展观
        1. 培养“四有”新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
        2.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3. 坚持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邓小平全面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 邓小平全面发展观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提供理论支持
        1. 采用创新形式、全面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2.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二) 邓小平全面发展观对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9)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素质教育研究述评
    2.1 素质教育研究概况
    2.2 素质教育论文研究成果综述
    2.3 素质教育着作研究成果综述
    2.4 国家文件对推进素质教育的论述
    2.5 素质教育研究的初步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2.5.1 素质教育研究的初步成果
        2.5.2 现有素质教育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从“人的全面发展观”到“人的科学发展观”
    3.1 人的全面发展观
        3.1.1 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3.2 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指导素质教育实践中显现的局限性
    3.3 科学发展观为进一步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3.4 人的科学发展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4.1 人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3.4.2 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的现实体现
    3.5 人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5.1 人的发展
        3.5.2 全面发展
        3.5.3 协调发展
        3.5.4 可持续发展
        3.5.5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5.6 以人为本
        3.5.7 统筹兼顾
第四章 基于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素质教育理论阐释
    4.1 人的科学发展观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4.2 人的科学发展观为素质教育制定了新目标
    4.3 从人的科学发展观角度分析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
    4.4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策略
        4.4.1 充分认识推进素质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4.2 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4.4.3 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五章 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5.1 学习是素质教育主要任务的缘由
    5.2 实施素质教育并非是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全盘否定
    5.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
    5.4 素质教育确保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5.4.1 素质教育有助于学习的提高
        5.4.2 素质教育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持续提高
第六章 中小学生“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6.1 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长期存在
    6.2 课业负担过重实际状况的分析
    6.3 课业负担过重引起的不良后果
    6.4 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
        6.4.1 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误解是基础
        6.4.2 教育者的教育水平低是根本原因
        6.4.3 高考竞争引发的心理压力是条件
        6.4.4 全社会的浮躁心态是环境
    6.5 关于落实“减负”的策略
        6.5.1 提高认识是前提
        6.5.2 科学对待是根本
        6.5.3 建立机制是保障
第七章 学生自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7.1 自我教育的理论分析
        7.1.1 自我教育释义
        7.1.2 自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意义
    7.2 学生自我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启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切入点
    7.4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策略
        7.4.1 提高对学生自我教育的认识
        7.4.2 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的研究
        7.4.3 建立全方位学生自我教育机制
第八章 家庭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保障
    8.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8.2 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8.3 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
        8.3.1 家长的自身素质
        8.3.2 家长的浮躁心态
        8.3.3 家长的认识误区
        8.3.4 家长的不良教育方法
    8.4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策略
        8.4.1 建立家校教育联动机制
        8.4.2 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8.4.3 提高家庭教育控制水平的若干原则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1.1 提出了人的科学发展观
        9.1.2 对中小学素质教育有了新认识
        9.1.3 对于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有了新观点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构建及其教学运作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人性的意蕴
    2.1 中西人性观追寻
        2.1.1 中国人性观
        2.1.2 西方人性观
    2.2 人性的内涵
        2.2.1 人性的内涵及特征
        2.2.2 人性的属性
第三章 学生全面发展观追溯
    3.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演变历程
        3.1.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1.2 我国的全面发展观
    3.2 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演变历程
        3.2.1 国外关于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渊源
        3.2.2 中国关于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渊源
    3.3 对现有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反思
        3.3.1 对学生“德智体”、“德智体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观的反思
        3.3.2 对“身心”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反思
第四章 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的构建
    4.1 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4.1.1 身体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
        4.1.2 德性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4.1.3 理性与非理性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4.2 对学生全面发展观特征的阐释
        4.2.1 学生全面发展是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的统一
        4.2.2 学生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其核心是“个性发展”
        4.2.3 学生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
第五章 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的教学运作策略
    5.1 教学目的:人性的整体
        5.1.1 身体存在:教学目的应然取向
        5.1.2 德性塑造:教学目的“灵魂”所在
        5.1.3 理性与非理性提升:教育目的主要追求
    5.2 教学内容:人性的设定
        5.2.1 预设与生成合理把握
        5.2.2 科学与人文相整合
    5.3 教学方法:人性的前提
        5.3.1 “以生为本”:教学方法选择前提
        5.3.2 “关注整体”:教学方法运用逻辑
    5.4 师生关系:人性的对话
        5.4.1 走向“你-我”
        5.4.2 达成“和谐”
    5.5 教学评价:人性的取向
        5.5.1 “四维关照”:教学评价的时代走向
        5.5.2 “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的新方式
        5.5.3 “人性关怀”:教学评价的原则定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浅谈邓小平的全面发展观(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观研究[D]. 王红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2]习近平青年观研究[D]. 张曼.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6)
  • [3]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研究[D]. 潘璠.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4]习近平青年全面发展观研究[D]. 朱小段.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 ——基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视角[D]. 刘颖. 天津大学, 2017(12)
  • [6]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J]. 林翊,吴新星. 经济师, 2014(05)
  • [7]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关系研究[J]. 李义丹,周志刚.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8]浅谈邓小平全面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指导意义[J]. 刘雯. 传承, 2011(14)
  • [9]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探析[D]. 李义丹. 天津大学, 2013(12)
  • [10]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构建及其教学运作策略研究[D]. 张艺耀. 赣南师范学院, 2011(04)

标签:;  ;  ;  ;  ;  

论邓小平的全面发展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