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谈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梅士伟[1](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增值而为现代社会提供强大的发展内驱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历经建国以来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革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教系统。然而,由于高等学校(本论文研究对象限定为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外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参与机制不规范、社会公众参与不充分,内部治理结构失衡、主体道德行为失范、权力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高校腐败易发频发,关键领域问题凸显,大案要案警钟不断,窝案串案时有发生,制约大学的教育教学、学术创造、服务社会、文化赓续使命,消解其学术本质和公益属性,弱化其道德标高和社会公信力,迟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设步伐。高校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折射出现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党和国家及社会公众的需要。因而,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连带,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结构转向。我国现行高校腐败治理主要基于政府作为高校举办者的地位,通过执政党和政府及作为其政治属性延伸的高校党委行使腐败治理权力,对高校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行使者实施控制、监督、惩治,保证高校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与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达到以权力监督权力的治理目标。而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多元利益相关者愈来愈迫切地要求与政府主体共同参与高校腐败治理。在治理理论的引导下,处理多元利益主体对高校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成为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边疆”。因而,本文基于治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以高校腐败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围绕“高校腐败的表现样态与成因机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容结构与绩效评价”“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生问题与优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理论阐释,揭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动力系统、控权逻辑、规则供给、行动框架”的统一,进而厘清各要素的实质内涵。通过治理系统的外部情境和内部环境解构治理动力,通过权力监督、制约与惩治的合理性、有效性分析控权逻辑,通过规则体系与规则生成阐释规则供给,通过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与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梳理行动框架,从学理层面理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涵。随后,对高校腐败治理的演进历程进行考察。按照时间序列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反腐败工作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梳理出每个阶段治理机制的主要特征。(1)1949-1978年,以思想改造为核心,以运动式批判为主导;(2)1978-1989年,以纠正行风为特征,以整风式拒腐为主导;(3)1989-2002年,以遏制寻租为基础,以专项式打击为主导;(4)2002-2012年,以体系建设为中心,以系统化惩防为主导;(5)2012至今,以顶层设计为重点,以制度化治本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动力系统---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行动框架---从运动式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再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高度关注高校教职员工对高校腐败治理的心理感知,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三级编码方法梳理出目前高校腐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具体机制: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并分别探讨两类机制的具体构成,包括科层治理机制所涵盖的控制、监督、惩治、制度建设、问责,以及网络治理机制所涵盖的信任、合作、制约、技术创新、文化惯例等要素的确切内涵,从而系统构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复次,鉴于高校腐败治理的实践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中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遵循“网络治理机制---科层治理机制---腐败治理绩效”的主体关系,经由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应然样态,即高校腐败治理的完整运行体系应当是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的整合体。最后,结合高校腐败治理机制过程的演进分析,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面临的运行困境,一是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二是机制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弱化,三是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割裂。据此,从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整合与互动的角度,提出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建议。一是重塑行动者的主体性,二是提升治理动力的集成性,三是强化治理过程的协同性,四是重点强化问责、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研究中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问题,在目前来看只是一个开始。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来探讨和设计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体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一是立足治理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高校腐败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高校腐败研究的制度、体制层面深入到高校腐败治理的具体机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统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剖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与绩效水平,提出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张云曼[2](2020)在《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的路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为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原腐败治理体系效能较低间的矛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实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由三省试点推开至全国施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目前,因处在腐败的易发多发时期,我国反腐治腐任务依旧重大,基层“微腐败”的日益增多使得县级监察委员会面临新的挑战。要想实现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县级监察委员会在履行监督职责、高效治理基层“微腐败”上狠下功夫。依据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本文确定具体研究对象为县级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监察对象是行使公权力的所有公职人员,积极履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调查工作,并继续践行隶属于原机构的反腐倡廉职责。自进入新时代,如何健全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问题的体制机制成为亟待完成的任务。运用习近平关于腐败治理的重要论述、制度预防腐败理论、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以湖南省资兴市监察委员会为案例研究对象,充分了解该市监察委在治理“微腐败”问题时面临的难点及解决措施。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个人访谈等方式,收集该市监察委在治理“微腐败”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及数据分析。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与梳理,得出当前资兴市监察委员会在治理“微腐败”过程中存在监察难度大、预防措施不完善、监察治理体系不完整、多元监察主体尚未形成合力等难点,并细致分析其具体成因。同时,了解该市自我探索解决措施及现有理论成果,得出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可以通过以下路径优化予以完善和改进:健全县级监委派出监察机构、监察专员的法律法规;探索县级监委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实践措施和方法;构筑基层权力监察体系的监督合力、整合多元监督力量;运用大数据方法为实现基层监察有效覆盖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基层监察人员思想教育、提升基层监察人员腐败治理能力等五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微腐败”的优化路径。

张阳[3](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纪律是党的生命线。“纪律建设”这一概念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掌握管党治党的阶段性规律,在继承建党以来执政党建设成功经验、借鉴西方政党治理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严明的纪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始终是我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约束党组织和党员的一种行为规范,始终是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方式,在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治党能力水平等方面发挥独特的功能作用。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使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发生深刻变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执政党自身治理也提出更高要求,以往的纪律建设已经很难全面系统的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党的建设发展需求,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命题由此而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是积极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自身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尝试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党建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紧迫性、前沿性研究课题。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系统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等方法,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为研究对象,阐释和分析了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理论、历史进程、运行机制、发展成效、存在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完善纪律建设的可行之法,力求建构科学合理的纪律建设体系,发挥其在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为活动、提升从严管党治党水平等方面的功效和作用。具体来说,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纪律建设这一问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学者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等。为论文的进一步研究分析奠定基础。第二章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理论概述。这一部分首先从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概念解析着手,分别对纪律、党的纪律、党的纪律建设进行界定。其次,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体系结构进行探讨,指出党的纪律的体系由内容体系和制度体系两部分构成。接着,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重要意义,即严明党的纪律是适应党的执政环境的必然选择、是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党纪支撑。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西方国家关于政党建设的相关理论三个层面系统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为探寻完善纪律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章为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进程。这一部分主要对党的纪律建设的发展脉络做系统梳理,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纪律建设的具体情况,将历史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与探索时期的曲折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入发展阶段。为进一步导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研究内容做好铺垫。第四章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目标、原则及运行机制。这一部分首先从治党、管权、治吏三个方面明确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目标。其次,从坚持标本兼治原则、以点带面原则、一切从严原则三个方面明确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原则。最后,介绍了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运行机制,包括教育引导机制、制度约束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执行落实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是本文的重难点。第五章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现实评价。这一部分首先从党员纪律意识、党的纪律体系、党的纪律实践等方面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成效。其次,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取得显着成效的基本经验。接着,从严管与厚爱相结合、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统一、破“旧”与立“新”相促进三个方面概述了十八大之后纪律建设的基本特征。最后,从党员干部主体作用、纪律体系、纪律落实与执行、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纪律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第六章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完善路径。这部分从纪律建设存在的不足出发,结合有益经验与基本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纪律建设的四点意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纪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纪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升党的纪律的执行力,完善纪律监督机制。

王金凤[4](2020)在《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以Y市X区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对夺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双重职能,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就必须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因此,研究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十分必要。本文以Y市X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其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通过调研得出,Y市X区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配备、教育培训等举措,使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思想政治建设不到位及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实效性不强等原因,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干部结构不合理、履职能力有待提高等主要问题。为此,应以列宁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习近平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等有效对策促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健康发展。

杜俊奇[5](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甘泉[6](2020)在《新时期宁夏区级派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职能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更是被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派驻监督是自上而下开展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在探索如何解决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这个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高度重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建设,着力发挥派驻监督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四个全覆盖”的“四位一体”监督体系。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两年来,改变了以往派驻机构依附成为驻在单位内设机构的趋势,但派驻机构管理和工作机制不健全、履行监督职责缺少手段、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职能的研究,对完善派驻监督体系、健全派驻监督机构工作机制,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国内外关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以委托代理理论、党内监督理论和垂直管理理论等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访谈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机构现状的基础上,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驻M纪检监察组为例,对其开展监督执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完善、监督执纪能力不足、自身建设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从强化监督执纪职能的角度,通过理顺工作关系、深化制度改革、提高监督质效、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为宁夏区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许跃俊[7](2019)在《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研究 ——以A省烟草系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廉政风险防控是新形势下我国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烟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作为行业的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措施,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逐步提高,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系统内腐败问题仍不断发生,干部职工队伍的廉政“安全”面临着较大考验。如何更好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预防和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需要进行认真系统地研究。本文以A省烟草系统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的方法,对A省烟草系统当前在廉政风险防控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调查,对A省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为指导,从思想、制度、责任、监督、技术等角度,分析了当前A省烟草系统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廉政风险防控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还有一定的缺失、责任落实尚不到位、监督合力未形成、信息化防控程度还不高等。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其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廉政风险防控的教育机制还不健全,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责任机制建设还未完全建立,监督机制不够合理,技术防控理念和投入还不足。因此,要解决烟草系统存在的腐败问题,必须从加强廉政教育机制建设、完善防控制度体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完善廉政风险监督机制、加强科技在廉政风险防控中作用等五个方面入手进行。

薛韡[8](2019)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三不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开展了刀刃向内、气势磅礴的反腐败斗争。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作为反腐败斗争的主轴贯穿其中,推动了反腐败斗争从“胶着状态”到如今取得“压倒性胜利”,不敢腐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历史性成就表明,构建“三不腐”机制成效显着。立足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望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方的路,进一步研究总结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历程和经验,研究凝炼出构建“三不腐”机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基本路径。这条基本路径是由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性变革和实践成效演进而来的,是对党的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构建“三不腐”机制这条基本路径,是贯通一体的有机整体,是相融相成、相互促进的标本兼治,是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反腐败斗争虽然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但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考验危险和风险挑战依旧长期存在。当前,构建“三不腐”机制在目标实现和作用发挥的程度上还存在着不均衡、不平衡问题,腐败存量和增量并存,规范权力运行的笼子还未严丝合缝,涵养自律意识的土壤尚未完全厚植,需要以坚韧执着的斗志攻坚克难,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重大战略部署。新时代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要重点在传承经验和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和集成联动、内在活力和外部动力、常态效能和长效机制这“四个方面”统筹把握,以“3+2+1”为基本建构格局一体推进,健全完善惩戒、预防、自律三大运行机制、制度和责任两个保障机制,同时全力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责作用。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基本路径的生动实践,必将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直至海晏河清。

王卫兵[9](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指的是长期以来在党组织内部形成的且应该具备的关于廉洁的理论、作风、制度以及党员关于廉洁的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总和,归属于党内优秀政治文化,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廉洁风尚。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社会价值文化,更是一种政治准则文化。它是对全体党员的道德要求、价值规范和政治约束,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这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引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基础性法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颁布实施,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廉洁价值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廉洁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一直以来是古今中外所探讨的社会命题。古希腊哲学家将廉洁看作是一种“善德”或者“正义”的价值理念,赋予其理性意义。古罗马思想家们从分权制衡的角度来确保掌权者的廉洁品行,并从“性恶论”“自私论”的人性假设出发,逐渐开辟出一条依靠法律、制度、分权制衡来约束人们腐败行为的文化路径。中国传统廉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两大源头。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中蕴含着“以德养廉”、“以法促廉”、“勤政为民”、“崇俭戒贪”等丰富的廉洁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基因”。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主要展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廉洁思想当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又一思想渊源。实现“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就是要以这两个源头为依据,不断挖掘出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廉洁观念,以彰显传统廉洁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廉洁观的当代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于两个理论源头和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不断开拓出新的理论和实践境界,形成了一些新的廉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思想理论内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重拳出击,惩治腐败,取得了显着效果,勾画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发展框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种种诱惑,一些党员、干部开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背弃了党的宗旨,逐渐沉浸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中不能自拔,一步一步滑向贪污腐化的深渊,沦为党和国家的“蛀虫”和人民的公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迷失、宗旨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因此,本文在直面问题的基础上,以铲除腐败为导向,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为目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一、导论;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与功能;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状况;五、中外廉洁文化建设比较借鉴;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七、结语。本文的导论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包括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第三部分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探讨了廉洁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等概念的理论内涵,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与社会文化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和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直接理论来源。第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本质属性,即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政治准则文化。第四,阐释了中国共产廉洁文化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包括人民性、民族性和先进性。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本章首先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根据政党文化结构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分为“三层次”“两类型”。“三层次”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物质层次、规范层次和精神层次,这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经”。“两类型”指的是党员廉洁文化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文化,这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纬”。经纬结合,构成了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基本轮廓。其次,归纳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在党和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功能,即教育引导、优化创新、批判矫正和调控维护。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发展状况。按照“经验总结-问题归纳-原因分析”的研究路径,本章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正风肃纪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品质、重视制度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根本性作用、明确党委和纪委在廉洁文化发展中的责任。其次,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迷失、宗旨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第三,按照思想观念、反腐制度、权力运行和经济利益的分析视角,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中外廉洁文化建设比较借鉴。选取世界上具有典型特征的政党、国家和地区,从正反两反面总结了这些地方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以揭示其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首先总结了中国国民党(反面典型)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及教训。其次阐释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同属儒家文化圈)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分析了世界上最清廉国家丹麦、芬兰、瑞典(正面典型)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第五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围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发展目标,从教育、制度、监督、利益四个维度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方略。本章第一部分提出要加强党员廉洁教育。包括加强廉洁教育主体建设;推进廉洁教育客体建设;丰富廉洁教育内容;创新廉洁教育方式;优化廉洁教育环境;实现廉洁教育的制度化。本章第二部分提出要加强廉洁法规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完备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本章第三部分提出要完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实行有力的执行机制;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本章第四部分提出要妥善处理党员干部正当权益与廉洁自律的关系。包括完善党员干部财产公示公开制度;健全党员干部合理利益保障与激励机制;打造“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况总结,归纳了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相关展望。

赵美桂[10](2018)在《基层税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效能研究 ——以D市国税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任何权力的运行都需要监督,否则容易产生腐败,监督是腐败的天敌。税务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着为国家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工作性质决定了税务部门既有对内的行政管理权,又有对外的行政执法权。税务系统队伍大、层级多、战线长,大部分税务干部和税收执法权都集中在基层,且基层税务干部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与直接利益面对面,“四风”和腐败问题随时可能发生,整治了随时可能“复发”,纠正了随时可能穿上“变身衣”。这是基层税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不可避免面临的风险。相对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见效周期长的特点,强化基层税务部门用权过程的监督“力”,巩固监督成果落实的“效”更能直接有效的规避基层税务部门廉政风险的发生。对于监督“能力”和“效果”的要求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如何发挥监督效能进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正因为如此,作为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对税务部门尤其是基层税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效能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对监督效能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将效能的概念引入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监督效能评价理论及评价指标选择,对基层国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效能进行研究。不同于管理学效能研究中构筑模型引入变量分析得到量化分析,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更偏重研究分析。首先,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监督效能的内涵、要素和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与监督效能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确立监督效能研究必要性;其次,以D市国税局为例分析基层税务部门制约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效能的问题;第三,结合工作实际对D市国税局制约监督效能的问题进原因分析。最后,根据研究分析给出提升基层税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效能的对策:即提高监督意识,实现监督效能“效益”的提升;完善监督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实现监督效能“效果”的巩固;全力消除监督盲点,提升监督效能的“效力”;要做到“全面”提升监督力,提高监督效能的“能力”;打造基层税务部门的大监督平台,提高监督效能的“效率”。提升监督效能目的在于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以权力的正确行使降低廉政风险,进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了最终目的的达成,在提升监督效能的同时需要:扎牢扎紧制度的笼子,推进政务公开,以强有效的惩戒机制、防范机制、保障机制提升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成效。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权力的制约,重点突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管。在基层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中要集合优势力量,改进工作方法,结合数据优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着实有效推进基层税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谈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趋势的行动连带
        (二)现代社会权利本位的价值依归
        (三)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结构转向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贡献
    三、研究述评
        (一)国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逻辑演进
        (二)国外高等教育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总体图示
        (三)既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思路安排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高校腐败
        (二)治理机制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机理剖析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动力系统
        (一)系统情境的宏观驱动
        (二)治理网络的开放赋能
        (三)主体价值的内生激发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控权逻辑
        (一)高校权力监督的有效性
        (二)高校权力制约的正当性
        (三)高校权力惩治的现实性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规则供给
        (一)生成路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统一
        (二)规则执行:强制、激励与认同接续
    四、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行动框架
        (一)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
        (二)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
        (三)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
第三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历程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历史变迁
        (一)1949-1978年:动员群众,思想改造,运动式批判
        (二)1978-1989年:清理整顿,纠正行风,整风式拒腐
        (三)1989-2002年:破除垄断,遏制寻租,专项式打击
        (四)2002-2012年:体系建设,点面结合,系统化惩防
        (五)2012年至今:顶层设计,聚焦监督,制度化治本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
        (一)动力转换: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
        (二)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
        (三)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
        (四)行动框架:从运动式为主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经验回视
        (一)坚持党的领导,规范机制运行的方向性
        (二)坚持专业化反腐,发挥纪检监察机构职能
        (三)坚持系统化反腐,形成整体性治理格局
        (四)坚持以责任制为核心,推动渐进式治理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探析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扎根理论编码方法
        (二)理论性取样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三级编码
        (一)开放性编码
        (二)主轴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深层意涵
        (一)科层治理机制
        (二)网络治理机制
第五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预测问卷设计
        (三)正式问卷与实证分析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理论模型拟合及路径分析
        (一)结构方程的拟合
        (二)直接作用下的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三)直接作用下的科层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四)中介作用下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的影响探究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假设结果汇总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一、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
        (一)“组织-环境”框架下的“脱耦”
        (二)多层次目标体系的功能冲突
    二、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割裂
        (一)规制缓和与政府监督博弈失衡
        (二)低组织化造成社会监督行动局限
        (三)身份困境导致纪检监督的结构性悖论
        (四)校内民主监督的“空心化”矛盾
    三、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弱化
        (一)治理的公共性欠缺
        (二)多重关系诱发治理的内卷化
        (三)路径依赖导致治理工具单一
第七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优化方略
    一、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态化建构
        (一)以角色转换优化党委政府控制职能
        (二)以激励相容强化主体责任
        (三)以嵌入化激发纪检监督的“结构洞”优势
        (四)完善基于“日常生活”的实体性师生监督
        (五)以自主性保障社会主体的参与性
    二、治理动力集成性的多元化整合
        (一)权力驱动与权利驱动的互动
        (二)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的重构
        (三)以权威驱动调适利益驱动
    三、治理过程协同性的动态化平衡
        (一)高校腐败治理与政府腐败治理的目标协同
        (二)透明度与回应性的认知协同
    四、关键影响路径的功能性再造
        (一)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问责机制
        (二)从数据民主向技术治理进阶
        (三)一体性推进制度化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的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的理论分析
    2.1 监察委员会的基本内涵
        2.1.1 监察制度及监察体制改革
        2.1.2 监察委员会
        2.1.3 监察委员会的职能
    2.2 基层“微腐败”治理的基本内涵
        2.2.1 基层“微腐败”的主体和定义
        2.2.2 基层“微腐败”的产生原因
        2.2.3 基层“微腐败”的特点
    2.3 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基础理论
        2.3.1 习近平关于腐败治理的重要论述
        2.3.2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
        2.3.3 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2.4 县级监察委员会推进基层“微腐败”治理的实践价值
        2.4.1 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
        2.4.2 是国家监察体制向基层全覆盖的战略举措
        2.4.3 是基层营造清正廉洁政治生态的关键措施
        2.4.4 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真切向往的实践导向
第3章 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的现状分析——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
    3.1 资兴市监察委员会治理“微腐败”的基本情况
        3.1.1 湖南省资兴市监察委员会治理“微腐败”的主要做法
        3.1.2 湖南省资兴市监察委员会治理“微腐败”的分析
    3.2 资兴市监察委员会治理“微腐败”的主要成效
        3.2.1 治理理念得到了转变
        3.2.2 治理体制得到了完善
        3.2.3 治理方式得到了创新
        3.2.4 治理效果得到了增强
    3.3 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的难点
        3.3.1 基层“微腐败”监察难度较大、治理效率低
        3.3.2 基层“微腐败”事前预防不足、惩处力度小
        3.3.3 基层“微腐败”监督体系较松散、效能作用不高
    3.4 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存在难点的原因
        3.4.1 “微腐败”的多发易发性与监察力量不足间的矛盾拉锯
        3.4.2 “微腐败”治理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实践举措尚未健全
        3.4.3 权利监督体系中各项监督方式形成合力效应不强
第4章 推进县级监察委员会基层“微腐败”治理的优化路径
    4.1 健全县级监委派出监察机构、监察专员的法律法规
    4.2 探索县级监委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实践措施和方法
    4.3 构筑基层权力监察体系的监督合力、整合多元监督力量
    4.4 运用大数据方法为县级监委实现基层监察有效覆盖提供系统支撑
    4.5 加强基层监察人员思想教育、提升基层监察人员腐败治理能力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的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 B 群众对基层“微腐败”治理工作的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理论概述
    2.1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概念解析
        2.1.1 纪律
        2.1.2 党的纪律
        2.1.3 党的纪律建设
    2.2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体系结构
        2.2.1 党的纪律的内容体系
        2.2.2 党的纪律的制度体系
    2.3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重要意义
        2.3.1 严明党的纪律是适应党的执政环境的必然选择
        2.3.2 严明党的纪律是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重要保障
        2.3.3 严明党的纪律有利于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2.3.4 严明党的纪律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党纪支撑
    2.4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
        2.4.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
        2.4.2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
        2.4.3 西方国家关于政党建设的相关理论
第3章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进程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发展阶段
        3.1.1 初步规范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3.1.2 明确提出并初步践行党的政治纪律
        3.1.3 明晰完善纪律执行主体与执行程序
    3.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与探索时期的曲折发展阶段
        3.2.1 加强党员干部纪律教育
        3.2.2 设立专门纪律执行机构
        3.2.3 建立健全党内规章制度
    3.3 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入发展阶段
        3.3.1 注重“关键少数”的纪律约束
        3.3.2 不断加强纪律检查监督工作
        3.3.3 实现纪律建设制度化民主化
        3.3.4 纪律处分体系初步形成
第4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目标、原则及运行机制
    4.1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目标
        4.1.1 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从严治党
        4.1.2 严明党规党纪反对特权现象
        4.1.3 坚持从严治吏优化干部队伍
    4.2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原则
        4.2.1 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标本兼治原则
        4.2.2 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坚持以点带面原则
        4.2.3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一切从严原则
    4.3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运行机制
        4.3.1 构建教育引导机制
        4.3.2 构建制度约束机制
        4.3.3 构建监督管理机制
        4.3.4 构建执行落实机制
        4.3.5 构建绩效评价机制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现实评价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主要成效
        5.1.1 新时代党员纪律意识不断提升
        5.1.2 新时代党的纪律体系不断完善
        5.1.3 新时代党的纪律实践成效显着
    5.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
        5.2.1 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党的纪律发展
        5.2.2 以从严执纪为支撑增强党的纪律威力
        5.2.3 坚持以上率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2.4 注重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协调统一
    5.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特征
        5.3.1 严管与厚爱相结合
        5.3.2 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统一
        5.3.3 破“旧”与立“新”相促进
    5.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存在的不足
        5.4.1 党员干部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5.4.2 纪律体系仍需与时俱进调整
        5.4.3 纪律落实与执行力度不到位
        5.4.4 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机制不健全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完善路径
    6.1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纪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6.1.1 完善权利保障机制
        6.1.2 推进教育培训机制
        6.1.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6.2 推动纪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6.2.1 增强各项纪律之间的衔接匹配
        6.2.2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的修订完善
        6.2.3 促进党纪国法之间的衔接协同
    6.3 提升党的纪律的执行力
        6.3.1 优化纪律问责机制
        6.3.2 完善纪律惩戒机制
        6.3.3 培育先进纪律文化
    6.4 完善纪律监督机制
        6.4.1 加强对纪律执行的督查力度
        6.4.2 推进纪律监督机制法治化建设
        6.4.3 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督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致谢

(4)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以Y市X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基本概念阐释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二、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概述
    (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
        2.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3.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的现实需求
        4.是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1.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2.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3.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三、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以Y市X区为例
    (一)Y市X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1.Y市X区纪检监察系统建设概况
        2.Y市X区纪检监察机构及干部队伍产生的新变化
        3.Y市X区纪检监察干部配备情况分析
    (二)Y市X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2.强化党性教育
        3.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配备
        4.开展培训活动
        5.完善制度建设
    (三)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2.干部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3.履职能力有待提高
    (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建设不到位
        2.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
        3.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4.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
        5.管理监督机制实效性不强
四、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质
    (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
    (三)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
    (四)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激发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五)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勤政廉政约束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Y市X区纪检监察干部调查问卷
附录2 :Y市X区纪检监察干部访谈提纲
附录3 :基层党政机关干部访谈提纲
附录4 :普通群众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5)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6)新时期宁夏区级派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宁夏区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概况
    第一节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宁夏区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管理及保障模式
第四章 宁夏区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监督执纪工作内容分析——以驻M纪检监察组为例
    第一节 宁夏区纪委监委驻M纪检监察组综合监督单位基本情况
    第二节 驻M纪检监察组开展监督执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驻M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强化宁夏区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监督执纪职能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强化职责定位,理顺工作关系
    第二节 深化制度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第三节 聚焦主责主业,提高监督质效
    第四节 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研究 ——以A省烟草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烟草系统
        2.1.2 风险
        2.1.3 廉政风险
        2.1.4 廉政风险防控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第三章 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现状——以A省烟草系统为例
    3.1 A省烟草系统概况
    3.2 A省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现状
        3.2.1 问卷调查和访谈基本情况
        3.2.2 A省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主要举措
        3.2.3 A省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效
第四章 A省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A省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4.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4.1.2 制度有缺失
        4.1.3 责任落实不到位
        4.1.4 监督合力未形成
        4.1.5 信息化防控程度不高
    4.2 A省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教育机制不健全
        4.2.2 制度体系不完善
        4.2.3 责任机制建设还不完善
        4.2.4 监督机制不够合理
        4.2.5 技术防控理念和投入不足
第五章 完善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廉政教育机制建设
        5.1.1 加强宣传引导
        5.1.2 创新廉政教育方式方法
        5.1.3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5.2 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建设
        5.2.1 完善实体性制度
        5.2.2 优化程序性制度
        5.2.3 加强制度执行及执行情况督查
    5.3 强化责任落实
        5.3.1 明确责任内容
        5.3.2 严格考核评估
        5.3.3 严肃责任追究
    5.4 完善监督机制
        5.4.1 整合内部监督资源
        5.4.2 拓宽外部监督渠道
        5.4.3 突出重点监督内容
    5.5 加强科技在廉政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5.5.1 建立大数据监管中心
        5.5.2 建立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5.5.3 建立电子监察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三不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基本概念阐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三不腐”机制的理论源泉和文明成果借鉴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中的反腐败思想
        二、列宁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中的反腐败思想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借鉴
        一、以廉治国理政
        二、以廉选吏治吏
        三、以廉修身为官
    第三节 国际反腐败文明成果借鉴
        一、注重道德教育和职业保障
        二、坚持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
        三、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坚持从思想上建设党
        二、严肃党的纪律
        三、重视民主监督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一、集中开展思想教育和惩治腐败
        二、探索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第三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始终坚持教育为主
        二、着力强化制度建设
        三、加强权力监督制约
        四、保持惩治腐败力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三不腐”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三不腐”机制的提出及其必然性
        一、“三不腐”机制的提出过程
        二、“三不腐”机制提出的必然性
    第二节 构建“三不腐”机制的实践进程
        一、构建不敢腐机制的主要实践
        二、构建不能腐机制的主要实践
        三、构建不想腐机制的主要实践
    第三节 “三不腐”机制的深刻内涵
        一、“三不腐”机制的基本内容
        二、“三不腐”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三不腐”机制的实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构建“三不腐”机制的成效和经验
    第一节 构建“三不腐”机制的显着成效
        一、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二、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三、人民群众信任支持提升
        四、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五、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第二节 构建“三不腐”机制的重要经验
        一、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二、政治统领和全面推进相统一
        三、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融合
        四、抓住少数和管住多数相并重
        五、自我革命和加强监督相协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腐败存量和腐败增量并存
        二、规范权力运行的笼子还未严丝合缝
        三、涵养自律意识的土壤尚未完全厚植
    第二节 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面临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复杂
        二、党自身结构变化带来多重影响
        三、党内政治生态改善存在薄弱环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时代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的价值导向和基本考量
    第一节 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的价值导向
        一、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题中之义
        二、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
        四、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第二节 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的基本考量
        一、传承经验和改革创新有机结合
        二、重点突破和集成联动齐头并进
        三、内在活力和外部动力同向发力
        四、常态效能和长效机制并驾齐驱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时代深化构建“三不腐”机制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完善健全三大运行机制
        一、强化以惩治震慑为重点的惩戒机制
        二、健全以监督制约为重点的预防机制
        三、完善以教育引导为重点的自律机制
    第二节 强化制度和责任保障机制
        一、持续强化制度保障机制
        二、严格落实责任保障机制
    第三节 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专责作用
        一、始终坚守政治机关定位
        二、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三、打造一支纪检监察铁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概念解析
    一、廉洁文化
    二、廉洁文化“发展”与“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
    二、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观
    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本质属性
    一、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文化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政治准则文化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鲜明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人民性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民族性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先进性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
    一、政党文化结构的理论分析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物质层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规范层
    四、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精神层
    五、党员廉洁文化和党员干部廉洁文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引导功能
    二、优化创新功能
    三、批判矫正功能
    四、调控维护功能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状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二、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
    三、正风肃纪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品质
    四、强调制度在廉洁文化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
    五、明确党委和纪委在廉洁文化发展中的责任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
    二、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迷失
    三、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
    四、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
    五、部分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问题的成因
    一、落后观念消极影响
    二、反腐败制度不完善
    三、政治权力运行失调
    四、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 第四章 中外廉洁文化建设比较借鉴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廉洁文化建设教训
    一、中国国民党廉洁文化建设表现
    二、中国国民党廉洁文化建设教训
第二节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第三节 香港地区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一、香港地区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二、香港地区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第四节 最清廉国家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一、丹麦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二、芬兰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三、瑞典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四、最清廉国家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
第一节 强化廉洁教育
    一、加强廉洁教育主体建设
    二、推进廉洁教育客体建设
    三、丰富廉洁教育内容
    四、创新廉洁教育方式
    五、优化廉洁教育环境
    六、实现廉洁教育制度化
第二节 加强廉洁法规制度建设
    一、建立科学完备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二、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
    三、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
第三节 完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
    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二、实行有力的执行机制
    三、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四节 妥善处理党员干部正当权益与廉洁自律的关系
    一、完善党员干部财产公示公开制度
    二、健全党员干部合理利益保障与激励机制
    三、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10)基层税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效能研究 ——以D市国税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党风廉政建设中监督效能的重要性
    1.1 相关理论涵义
        1.1.1 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
        1.1.2 监督效能的内涵
    1.2 党风廉政建设中监督效能的重要性
        1.2.1 监督与党风廉政建设相互依存
        1.2.2 监督效能与党风廉政建设二者行为同步则相互促进
        1.2.3 监督效能与党风廉政建设二者行为不同步则相互制约
第二章 D市国税局党风廉政建设中监督效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D市国税局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现状
        2.1.1 监督主体多样化
        2.1.2 监督体系基本建立
        2.1.3 监督重点较为突出
        2.1.4 监督制度日趋完善
    2.2 制约D市国税局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效能发挥的问题分析
        2.2.1 监督主体的“能力”不足
        2.2.2 监督效能的“效果”不明显
        2.2.3 监督效能的“效率”低
        2.2.4 监督效能的“效力”不足
        2.2.5 监督效能的“效益”低
第三章 制约D市国税局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效能的原因分析
    3.1 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不强
        3.1.1 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监督认识
        3.1.2 领导干部对监督不重视
        3.1.3 监督主动性弱化
    3.2 内部监督效能弱化,外部监督无实效
        3.2.1 监督领导体制不顺
        3.2.2 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困难限制了监督职能的效力
        3.2.3 “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监督不到位
        3.2.4 外部监督缺乏实效
    3.3 权力监督盲点导致监督缺位
        3.3.1 思想认识存在廉政风险点
        3.3.2 权力监督制度缺位
        3.3.3 信息系统应用需全程监督
        3.3.4 庸懒散等隐性腐败现象需要有效监督
    3.4 多元监督未形成“大监督”合力
        3.4.1 承担监督职能的部门之间缺乏联动主动性
        3.4.2 信息沟通不畅
        3.4.3 监督成果不能共享
    3.5 监督机制建设不完善
        3.5.1 机制创新难
        3.5.2 制度执行难
        3.5.3 管理体制上问题的凸显
        3.5.4 领导的率先垂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6 缺少符合实际应用的考核办法与惩治规则
        3.6.1 考核办法不合理
        3.6.2 惩处不严
第四章 基层税务部门提升监督效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
    4.1 要提升监督效能的“效益”:积极提升监督意识
        4.1.1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思想监督
        4.1.2 打造廉政教育税务品牌,助力提升监督效能
        4.1.3 培养监督意识
    4.2 要巩固监督效能的“效果”: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
        4.2.1 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制度实际操作性
        4.2.2 强化制度执行,真正扎紧扎牢制约权力运行的“笼子”
        4.2.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主体责任落实机制
        4.2.4 反馈机制建设
        4.2.5 探索强效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
    4.3 要提升监督效能的“效力”:全力消除监督盲点
        4.3.1 防微杜渐,探索打造科学预警防控平台
        4.3.2 监督落实“两个责任”,切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4.3.3 突出结对共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制度
    4.4 要提升监督效能的“能力”:内、外监督力的提升
        4.4.1 深化“三转”着力提升基层税务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能力
        4.4.2 聚焦主责主业打造过硬执纪监督队伍
        4.4.3 提升外部监督力,拓宽监督渠道
    4.5 要提升监督效能的“效率”:打造“大监督”平台
        4.5.1 前置监督把好关,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4.5.2 智能监督定准位
        4.5.3 探索建设“大监督”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谈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D]. 梅士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2]县级监察委员会治理基层“微腐败”的路径优化研究[D]. 张云曼. 湘潭大学, 2020(02)
  •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D]. 张阳. 吉林大学, 2020(08)
  • [4]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以Y市X区为例[D]. 王金凤. 渤海大学, 2020(05)
  • [5]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6]新时期宁夏区级派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职能研究[D]. 甘泉. 北方民族大学, 2020(04)
  • [7]烟草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研究 ——以A省烟草系统为例[D]. 许跃俊. 西北大学, 2019(04)
  • [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三不腐”机制研究[D]. 薛韡.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D]. 王卫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10]基层税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效能研究 ——以D市国税局为例[D]. 赵美桂. 山西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