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熟抗病黄瓜新组合9514(论文文献综述)
梁肇均,陈林,王瑞,何晓明,林毓娥[1](2021)在《广东黄瓜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黄瓜属于葫芦科黄瓜属,喜温,不耐热,在世界各地广泛栽种。黄瓜是广东省出口北运的重要蔬菜,年种植面积达4万hm2以上。概述了广东黄瓜品种选育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的历程和进展,包括品种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和相关技术研究等,详细阐述了广东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黄瓜雌性系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黄瓜抗病育种及相关基础、黄瓜耐热育种及抗逆相关基础、黄瓜其他育种相关基础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广东黄瓜在品种选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广东黄瓜育种单位加强资源收集鉴评,重视特色资源的挖掘利用和选育多样化品种,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刘长悦,张海朋,管炜,崔兴华,付海朋,王惠哲[2](2021)在《越冬日光温室黄瓜新组合比较筛选试验》文中认为为了筛选出适宜北方越冬日光温室栽培的黄瓜优良新组合,选取了27个越冬温室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进行对比试验,对参试的27个新组合经过生理特性、丰产性、商品性和抗病性等性状的调查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新组合11号与20号综合性状优良,植株长势强,瓜色亮绿、无黄线,抗病能力强、丰产性好,最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在北方日光温室越冬茬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
张洪成,蒋长春,张谊模,王鹤冰,向华丰,钟建国,曾志红,张宗美,张咏明[3](2015)在《雌型黄瓜新品种燕白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燕白是以雌性系86 G为母本,自选自交系15-1-6-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极早熟雌型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果皮绿白色、圆筒形、长20 cm、单瓜重110 g,品质、商品性好,中抗霜霉病、白粉病,上市早,一般前期产量30.0 t/hm2,总产量45.0t/hm2,适宜重庆、四川等核心蔬菜基地栽培。
李平[4](2013)在《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5、36号的选育及示范、推广》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市场上缺乏抗病性好、商品性突出、瓜条整齐,既耐低温又耐弱光、在弱光条件下生育能力较强的、适合保护地栽培的高光效黄瓜新品种。以此为契机,我们利用优异的黄瓜种质资源,育成国内首个集优质、丰产、抗病、广适、耐弱光、耐低温于一体的设施黄瓜新品种津优35号。并育成兼抗多种黄瓜主要病害,抗早衰,适合长周期栽培的黄瓜新品种津优36号。两个新品种集优质、丰产、多抗、适应性强等特性于一体,表现出了显着的丰产、稳产优势,即可满足生产者的需要,又可满足消费市场的周年供应和品质需求,有效促进了我国设施栽培种植结构调整和品种更新换代,改变了我国保护地黄瓜长期缺乏主栽品种的局面。摸索出一套“参与式”的推广流程,其宗旨是:推广部门和农民一起参与到推广品种过程中来,共同为推广工作献计献策。它的好处在于: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更好的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创造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营造了一种双向推广的氛围。这种推广方式使农民不是单一的接受要推广的品种,而是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这样更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培育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确立以点带面的良种示范体系,在国内蔬菜种业界首次实行了产品经理人制度,确立了合作共赢的推广模式,并实现产品全程信息化管理,建立了育、繁、加、销一体化的良种推广转化体系,实现了新品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大规模推广。利用上述推广模式,黄瓜新品种津优35号,津优36号发挥出了增产增效优势,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津优35号早熟、前期产量高,商品性好,最高产量达3.18万kg,平均亩产值3万元,最高产值6.05万元。市场售价在不同时期高于同类品种0.20-0.60元/kg。津优36号抗逆、抗病性强,适应性好,可明显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节能省工的目标,亩生产投入减少200元左右。2008-2012年累计推广174.4万亩(116267公顷),新增总产量212234.53万kg,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6.27亿元,5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达9088万元。新品种在天津地区累计推广13.47万亩(8980公顷),新增总产量16546.8万kg,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6亿元,占天津市设施黄瓜面积的86%。
丁晓蕾[5](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刘松虎[6](2005)在《黄瓜杂交种F1代与亲本特征、特性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深受居民喜爱的大众性蔬菜种类。虽然我国黄瓜品种繁多,并且目前推广的黄瓜品种基本上都是利用优势育种培育出的杂种F1代,但是如何较早的预测杂种F1代的优势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试验选用2个强优势组合(9514、9518)及其亲本,就其有关农艺性状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为早期预测黄瓜杂种优势,加快选育黄瓜杂种F1代新品种步伐提供实践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表明:可以利用黄瓜子叶面积、苗期叶面积、苗期鲜重,这些指标来早期预测黄瓜的杂种优势;黄瓜第一雌花节位与前期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可以利用杂种F1代来提高黄瓜的瓜粗、瓜长、单瓜重等产量性状;瓜把长表现为明显的负向优势。 2.关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可以利用子叶叶绿素含量作为早期预测杂种优势的一个参考指标,也可以作为黄瓜的抗病性,抗逆性早期选择的一个实践依据。可以利用黄瓜杂种F1代来提高其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但是,是否可以利用黄瓜杂种F1代提高黄瓜的可溶性糖有待实验验证。 3.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1)黄瓜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其高峰值分别在上午的11~12时和下午的16时左右,且上午的峰值较下午的为高;(2)杂种F1代的峰值始终高于其亲本的峰值。当温度处于25℃—30℃之间时,对黄瓜的净光合速率是最适宜。测定的结果还表明杂种F1代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测定结果都比亲本的要高。 4.保护酶活性研究表明:(1)SOD和POD的酶活性都是在结瓜盛期以前逐渐升高的,然后呈现下降趋势;(2)SOD和POD活性可以作为预测黄瓜杂种F1代抗病性,抗逆性的一个参考指标。(3)SOD的酶活性低于亲本的酶活性,而POD的酶活性高于亲本的酶活性。 5.同工酶电泳图谱研究表明:利用黄瓜子叶期和苗期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电泳酶谱来预测黄瓜的杂种优势不是有效的方法。
王鹤冰,向华丰,钟建国,张生,蒋长春,陈新中,张洪成[7](2021)在《无苦味黄瓜新品种脆佳048的选育》文中认为雌性、早熟华南型黄瓜新品种脆佳04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与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该品种以雌性系86 G为母本,自交系CQGD中选择出的优良白瓜单株为父本育成的杂一代品种。其雌型,早熟,第一雌花节位3~5节,雌花节率高,结瓜力强,瓜白绿色,圆筒型,畸形瓜少,商品性好,无苦味;耐阴、耐寒、长势强;田间抗霜霉病、中抗白粉病。适宜重庆及相似生态区春保护地、春露地栽培。
王鹤冰,张生,向华丰,陈新中,张洪成[8](2020)在《水果黄瓜新组合品比筛选试验初报》文中提出为满足重庆地区水果黄瓜的品种需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团队培育了适宜当地早春低温寡日照条件下种植的水果黄瓜新组合,并以以色列水果黄瓜和蜜脆为对照开展了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33×S10早熟、产量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口感佳,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具推广前景;S20×S1除抗白粉病能力稍差外,其余性状较好,也具有推广潜力。
张宝玺,王立浩,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9](2020)在《甜椒L3应对辣椒轻斑驳病毒及中椒系列新品种的选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辣(甜)椒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2.2×106 hm2,其中甜椒约5×105 hm2。生产上传统病害如疫病、病毒病等依然严峻,近年来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烟草花叶病毒属)等新型流行病害爆发,严重制约甜椒生产;同时,消费者对品种的品质、多样性提出更高要求。笔者课题组先后从国内外引进甜(辣)椒种质资源1 400余份,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具有抗病毒病、白粉病和果大、皮薄、光泽度好、品质优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120余份。构建了与抗TMV(L3、L4)、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TSWV(Tsw)等重要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准确率达90%以上。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相结合,创制出含有抗PMMoV(P0,1,2)L3,且兼具抗TMV、ToMV、PMMoV(P0,1,2)、CMV和疫病,果大、果实均一度高、光泽度好等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甜椒骨干亲本‘0516’,以其为骨干亲本,培育出4个新一代优质、多抗、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新品种‘中椒105号’‘中椒106号’‘中椒107号’‘中椒108号’。上述系列新品种含有L3,抗TMV、PMMoV(P0,1,2),兼抗CMV和疫病;果实形状大小、色泽、整齐度等商品品质,Vc等营养品质显着提高。
李愚鹤,张利东,黄洪宇,孔维良,李加旺[10](2020)在《保护地黄瓜新品种’津优385’的选育》文中指出’津优385’是以’QC-17’为母本、以’YL-6-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种1代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强,株型紧凑,叶片中等大小;早熟,纯雌,持续坐果能力强;瓜长33 cm左右,单瓜质量约220 g,刺瘤均匀,果皮油亮、深绿,瓜把短,果肉淡绿色,口感脆甜,商品性佳。田间表现中抗霜霉病、白粉病、靶斑病;适应性强,耐低温弱光。适宜我国北方地区早春、秋延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栽培。该品种已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二、早熟抗病黄瓜新组合9514(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熟抗病黄瓜新组合9514(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黄瓜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瓜品种资源的收集与创新利用 |
2 黄瓜新品种选育与相关技术研究 |
2.1 黄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2.2 黄瓜抗病育种相关研究 |
2.2.1 黄瓜抗病育种研究 |
2.2.2 黄瓜主要病害流行预测等研究 |
2.3 黄瓜耐热育种及抗逆相关研究 |
2.4 黄瓜其他育种相关基础技术研究 |
2.4.1 黄瓜幼苗培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2.4.2 黄瓜基因组及再生体系等研究 |
2.4.3 黄瓜品质等研究 |
3 黄瓜育种主要存在问题 |
3.1 对本地黄瓜特色资源挖掘深度不足 |
3.2 利用现代育种技术起步较晚 |
4 展望 |
4.1 加强黄瓜资源收集鉴评,重视特色资源的挖掘利用 |
4.2 改进并完善黄瓜育种技术手段,选育多样化品种 |
(2)越冬日光温室黄瓜新组合比较筛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点与条件 |
1.3 调查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黄瓜组合生长情况 |
2.2 不同黄瓜组合瓜条商品性调查 |
2.3 不同黄瓜组合抗病性调查 |
2.4 产量统计 |
3 结论与讨论 |
(3)雌型黄瓜新品种燕白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
1. 1 母本 86 G 选育 |
1. 2 父本 15-1-6-1 选育 |
1. 3 组合配制、比较试验 |
2 选育结果 |
2. 1 熟 性 |
2. 2 丰产性 |
2. 2. 1 品比试验 |
2. 2. 2 多点试验 |
2. 2. 3 区域试验 |
2. 3 抗病性 |
2. 4 商品性、风味与品质 |
3 品种特征特性 |
4 栽培技术要点 |
4. 1 适时播种 |
4. 2 适时定植 |
4. 3 合理施肥 |
4. 4 加强田间管理 |
4. 5 适时采收 |
5 小 结 |
(4)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5、36号的选育及示范、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世界种业发展 |
1.2.2 温室栽培黄瓜品种的更替 |
1.2.3 黄瓜良种推广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温室黄瓜新品种选育 |
2.1 优质、早熟、抗逆、高产、广适黄瓜新品种津优 35 号的选育 |
2.1.1 亲本选育 |
2.1.2 杂交组合的配制和品比试验 |
2.1.3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2.1.4 品种特征特性 |
2.2 优质、丰产、多抗黄瓜新品种津优 36 号的选育 |
2.2.1 亲本选育 |
2.2.2 组合配制和品比试验 |
2.2.3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2.2.4 特征特性 |
2.3 新品种的特色与优势 |
2.3.1 广适性突出,栽培区域广 |
2.3.2 适宜茬口多,可进行长周期栽培 |
2.3.3 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
2.3.4 品质好,效益高 |
2.3.5 津优 35、36 号互补性强,组合推广可满足市场不同需求 |
第三章 新品种示范、推广 |
3.1 培育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确立以点带面的良种示范体系 |
3.1.1 天津地区示范情况 |
3.1.2 全国示范情况 |
3.2 品种宣传和技术培训、服务 |
3.2.1 品种宣传 |
3.2.2 技术培训、服务 |
3.3 实行产品经理人制度,建立新型的点网式良种示范推广模式 |
3.4 产品信息化管理 |
3.5 结论 |
第四章 研发与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亲本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亲本流失过早,市场品种同质化严重 |
4.1.2 销售区域不同,价格不同,窜货现象屡禁不止 |
4.1.3 国内种子公司存在的问题 |
4.2 经验和借鉴意义 |
4.2.1 宣传、促销 |
4.2.2 “参与式”的推广流程 |
4.2.3 实行产品经理人制度 |
4.2.4 市场操作上要注意把握“返利”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附图及说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
一、萌芽(晚清-1911) |
二、初创(1911-1949) |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
二、蔬菜加工技术 |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
致谢 |
(6)黄瓜杂交种F1代与亲本特征、特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前人研究进展 |
1.2.1 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其遗传学解释 |
1.2.2 杂种优势的度量 |
1.2.3 杂种优势的表现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调查的性状与标准 |
2.2.2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2.3 同工酶分析 |
2.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3.2 各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
3.3 黄瓜品质性状的结果分析 |
3.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
3.4.1 叶绿素含量测定的结果 |
3.4.2 黄瓜光合特性的研究 |
3.4.3 保护酶活性的研究 |
3.4.4 同工酶电泳的结果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关于田间性状指标 |
4.2 关于黄瓜生理生化的测定 |
4.3 关于黄瓜植株保护酶活性 |
4.4 同工酶电泳与杂种优势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7)无苦味黄瓜新品种脆佳048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
1.1 亲本来源及其性状 |
1.2 组合配制及比较试验 |
2 选育结果 |
2.1 主要物候期 |
2.2 早熟性、丰产性 |
2.2.1 观察与品比试验 |
2.2.2 区域试验 |
2.3 抗病性 |
2.4 商品性和品质 |
2.5 主要植物学性状 |
3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
4 栽培技术要点 |
4.1 适宜区域 |
4.2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
4.3 合理密植 |
4.4 合理施肥 |
4.5 病虫害防治 |
4.6 适时采收 |
5 讨 论 |
(8)水果黄瓜新组合品比筛选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调查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参试水果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 |
2.2 各参试水果黄瓜品种的经济学性状 |
2.3 各参试水果黄瓜品种的抗病性和品质 |
2.3.1 各参试水果黄瓜品种的抗病性 |
2.3.2 各参试水果黄瓜品种的口感品质 |
3 小结 |
(9)甜椒L3应对辣椒轻斑驳病毒及中椒系列新品种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资源引进、鉴定评价 |
2 包括L3在内的分子育种体系构建 |
3 强生长势甜椒自交系的选育 |
4 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获得L3抗性 |
4.1 选育方法和过程 |
4.2 自交系‘0516’特点及其配合力分析 |
5‘中椒105号’‘中椒106号’‘中椒107号’‘中椒108号’‘中椒0808号’的品种特性和推广应用 |
6 小结与展望 |
(10)保护地黄瓜新品种’津优385’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 |
2 选育过程 |
2.1 亲本的来源及特征特性 |
2.2 选育经过 |
3 试验结果 |
3.1 品种比较试验 |
3.2 区域试验 |
3.3 生产试验和示范 |
3.4 品质 |
3.5 抗病性 |
4 品种特征特性 |
5 栽培技术要点 |
四、早熟抗病黄瓜新组合9514(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黄瓜育种研究进展[J]. 梁肇均,陈林,王瑞,何晓明,林毓娥.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2]越冬日光温室黄瓜新组合比较筛选试验[J]. 刘长悦,张海朋,管炜,崔兴华,付海朋,王惠哲. 农业科技通讯, 2021(08)
- [3]雌型黄瓜新品种燕白的选育[J]. 张洪成,蒋长春,张谊模,王鹤冰,向华丰,钟建国,曾志红,张宗美,张咏明. 种子, 2015(02)
- [4]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5、36号的选育及示范、推广[D]. 李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11)
- [5]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6]黄瓜杂交种F1代与亲本特征、特性的比较研究[D]. 刘松虎.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 [7]无苦味黄瓜新品种脆佳048的选育[J]. 王鹤冰,向华丰,钟建国,张生,蒋长春,陈新中,张洪成. 耕作与栽培, 2021
- [8]水果黄瓜新组合品比筛选试验初报[J]. 王鹤冰,张生,向华丰,陈新中,张洪成. 上海蔬菜, 2020(06)
- [9]甜椒L3应对辣椒轻斑驳病毒及中椒系列新品种的选育[J]. 张宝玺,王立浩,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 中国农业科学, 2020(18)
- [10]保护地黄瓜新品种’津优385’的选育[J]. 李愚鹤,张利东,黄洪宇,孔维良,李加旺. 中国瓜菜,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