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屈海,汪保生,绿野[1](1994)在《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文中认为一、流行情况病鼠和带虫鼠粪便中的卵囊是球虫病的传染源.健康鼠吃了具有侵袭性的卵囊即可感染球虫病.海狸鼠既在水池内排便,又同时饮用池水,形成自体反复感染,这是成年鼠球虫病的死亡原因.所有的海狸鼠对球虫病均有感染性,但12月龄的仔鼠最易感染,死亡率亦最高.患球虫病的成年鼠往往在怀孕后或配种后贫血而引起流产、慢性衰竭胃肠穿孔而死亡.外界环境和饲养管理不良对球虫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当天气潮湿阴雨时,圈舍阴暗,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及蛋白质和日粮搭配不当均能促发球虫病.
曹书吉[2](1994)在《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文中研究表明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曹书吉(山西省晋中地区农业学校榆次030600)(一)流行情况病鼠和带虫鼠粪便中的卵囊是球虫病的传染源。健康鼠吃了具有侵袭性的卵囊即可感染球虫病。海狸鼠既在水池内大便,又同饮用池水,形成自体反复感染,这是成年鼠球虫病的死亡原因。所有...
林春强,柒铁平,覃军明,冯升鹏,何伟平,陈永霖[3](2001)在《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文中研究指明
陈小丽[4](2013)在《福州动物园圈养哺乳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福州动物园创建于1956年,2008由大梦山麓搬迁至新店镇。新动物园的饲养环境中,动物种类、动物饲养数量,以及饲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新动物园圈养哺乳动物寄生虫病感染情况备受关注。寄生虫病直接影响圈养野生动物繁殖、发育和健康,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本试验旨在了解福州动物园圈养哺乳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寄生虫感染的种类和程度,为建立科学的防治方法和驱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福州动物园圈养哺乳动物涵盖了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共49种243头(只)。采集其排出的新鲜粪便237份,运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运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方法获得寄生虫的感染强度(EPG),使用尼康显微镜对虫卵及虫体进行观察、拍摄;根据寄生虫图谱和幼虫培养法对虫种进行鉴定。结果:(1)寄生虫的种类:从福州动物园49种243头(只)哺乳野生动物中,共检查出消化道寄生虫47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3种、线虫37种、原虫5种,如角马肝片吸虫、猞猁吸虫等吸虫;猞猁曼氏迭宫绦虫、美洲狮曼氏叠宫绦虫、小熊猫短膜壳绦虫等绦虫;东北虎类圆线虫、狐猴类圆线虫、绿狒狒类圆线虫、小熊猫类圆线虫;长颈鹿圆线虫、斑马马副蛔虫、马鹿圆线虫、骆驼鞭虫、骆驼细颈线虫、岩羊线虫、羚牛圆线虫、羚牛细颈线虫、黄麂线虫、矮马线虫、羚羊圆线虫;华南虎狮弓蛔虫、东北虎猫弓蛔虫、东北虎狮弓蛔虫、非洲狮猫弓蛔虫、非洲狮狮弓蛔虫、美洲狮钩虫、猞猁犬弓蛔虫;棕熊线虫、棕熊蛔虫、小熊猫贝蛔虫、豪猪蛲虫、豪猪鞭虫;赤猴鞭虫、长臂猿鞭虫、阿拉伯狒狒鞭虫、金丝猴鞭虫、山魈鞭虫、豚尾猴鞭虫、猕猴鞭虫、黑帽悬猴鞭虫、黑帽悬猴钩虫等线虫;骆驼球虫、猕猴纤毛虫、绿狒纤毛虫、阿拉伯狒狒球虫、豪猪球虫。(2)感染率:调查草食动物17种62头(只),其中有11种草食动物感染寄生虫种类14种,总感染率为64.7%(11/17)。肉食动物9种21头(只),5种动物感染寄生虫11种,总感染率为55.6%(5/9),其中猞猁感染最为严重,有3种寄生虫混合感染。杂食动物8种52头(只),有3种动物感染寄生虫种类9种,总感染率为37.5%(3/8)。灵长类动物15种108头(只),10种灵长类动物感染寄生虫种类14种,总感染率为66.6%(10/15)。10种灵长类动物中,8种动物均有鞭虫,其感染率为57.1%(8/14)。(3)感染强度:感染寄生虫的哺乳野生动物中,猞猁感染强度最高,绦虫卵EPG达45710个/g,吸虫卵EPG达11700个/g;其次是环尾狐猴类圆线虫卵EPG达18750个/g;第三是金丝猴鞭虫卵EPG达18300个/g;第四是小熊猫贝蛔虫卵EPG达12100个/g;第五是华南虎的猫弓蛔虫卵EPG达7200个/g;其它虫卵EPG大多分布在300-5000个/g。
王启佩[5](2010)在《微小隐孢子虫初生犊牛感染试验及分子遗传特性分析研究》文中提出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广泛的脊椎动物宿主。本试验对河南某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作了深入调查,通过对部分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从卵囊形态学、动物感染试验、卵囊排出规律、核糖体小亚基(18SrRNA)基因和PCR-RFLP分析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分析鉴定出河南省部分地区牛源隐孢子虫流行种类和基因型,确定了该地区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和其它种类隐孢子虫之间的分子种系进化关系,为预防和治疗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解奶牛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尤其是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流行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商丘地区两个奶牛养殖场共154份新鲜粪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15份样品为阳性样品,总感染率为74.68%(115/154);其中贾第虫感染率为7.14%(11/154);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0.39%(16/154);球虫感染率为66.23%(102/154);圆线虫感染率为3.24%(5/154);毛首线虫感染率为5.19%(8/154)。本次调查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奶牛肠道寄生虫病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建立牛源C.parvum隐孢子虫初生犊牛动物模型,将牛源C.parvum卵囊用导管灌胃接种一头3日龄未吃初乳的荷斯坦公犊牛,对排卵囊规律,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试验结果显示潜隐期为2天,高峰排卵囊期出现在感染后第5 d,高峰期持续6 d。对病牛剖检后刮取消化道黏膜涂片经改良抗酸染色,结果仅在小肠中段发现卵囊。C.parvum寄生于牛的小肠。本试验成功感染犊牛,建立了C.parvum动物模型。为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及评估奶牛在隐孢子虫人兽共患传播中的作用。本研究参考1999年,Xiao等建立的方法,对试验二断奶前犊牛镜检阳性样品进一步用巢式PCR扩增进行18S rRNA基因扩增,扩增片段经测序和序列比对。用VspI和SspI酶切该片段,两个酶切图谱显示牛源隐孢子虫与牛源C. parvum酶切后的图谱相同,明显区别于C. bailyei。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隐孢子虫虫种形成了2个群,1群包括C. serpentis、C. andersoni和C.muris。另一个群包括C. bailyei、C.bovis、C.ryanae、C.meleagridis、C.hominis、C.parvum以及本研究中的2个分离株,2个犊牛分离株和C.parvum处于同一分类单位。本研究表明,该地区奶牛可能在隐孢子虫的人兽共患传播中起一定的作用。
姜宏猷[6](2020)在《PD-1/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病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D-1(programmed death 1,PD-1)、PD-L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及Foxp3(Transcription factor forkhead box P3,Foxp3)在人体肝脏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边缘带组织中的表达,揭示肝泡型包虫病的免疫逃逸机制,从蛋白水平为研究肝泡型包虫病的发生、发展、免疫逃逸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分析PD-1与PD-L1在HAE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二者在肝脏泡型包虫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2.分析Foxp3+Treg细胞在肝脏泡型包虫病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3.定性研究PD-1/PD-L1与Foxp3+Treg细胞在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搜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患者及肝血管瘤手术患者的病理标本,分为:HAE组:肝泡型包虫边缘带组织(63例);对照组:肝血管瘤旁的正常肝脏组织(20例)。选取搜集到的病理标本,充分取材,制作成4μm厚石蜡包埋切片。所有切片均采用免疫组化PD-1、PD-L1及Foxp3染色,分别记录各病例表达指数并评分,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PD-1蛋白在HAE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28/63)、15.0%(3/20),HAE组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D-L1蛋白在HAE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32/63)、20.0%(4/20),HAE组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Foxp3在HAE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9%(22/63)、10.0%(2/20),HAE组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63例HAE边缘带组织中,PD-1及PD-L1蛋白均阳性表达的有27例,均阴性表达的有30例,仅PD-1蛋白阳性表达的有1例,仅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有5例。经统计学检验,HAE组中PD-1与PD-L1的表达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G=0.861,P<0.001)。5.在63例HAE边缘带组织中,Foxp3及PD-1蛋白均阳性表达的有18例,均阴性表达的有31例,仅Foxp3蛋白阳性表达的有4例,仅PD-1蛋白阳性表达的有10例。经统计学检验,HAE组中Foxp3与PD-1的表达高度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G=0.609,P<0.001)。Foxp3及PD-L1蛋白均阳性表达的有20例,均阴性表达的有29例,仅Foxp3蛋白阳性表达的有2例,仅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有12例。经统计学检验,HAE组中Foxp3与PD-L1的表达高度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G=0.708,P<0.001)。6.在63例HAE中,PD-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灶直径、BMI指数均无相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灶直径、BMI指数均无相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BMI指数均无相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在病灶直径≥12cm的表达率为58.1%(18/31),显着高于病灶直径<12cm的表达率12.5%(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D-1及PD-L1在肝脏泡型包虫病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肝脏组织,且二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PD-1/PD-L1通路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体内被激活,使T细胞衰竭,导致免疫逃逸。2.Foxp3+Treg细胞在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且Foxp3+Treg细胞在病灶更大的泡型包虫病患者体内阳性率更高。可能表明Foxp3+Treg细胞在肝脏泡型包虫病的发生发展中介导了多房棘球蚴的免疫逃逸,并在感染的中晚期起作用。3.在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中Foxp3+Treg细胞与PD-1及PD-L1的表达均存在高度相关性,说明Foxp3+Treg细胞可能通过PD-1/PD-L1途径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通过阻断该途径,可能为未来中晚期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赵卫东[7](2005)在《伊犁地区水貂巴氏杆菌病病因调查与防治》文中研究指明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属细菌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多型性传染病。动物巴氏杆菌病的急性型多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致的水貂巴氏杆菌病,基本都属于急性出血性败血症,以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 伊犁地区水貂场的1~2月龄仔貂,在每年的6~7月间常发生一种急性出血性高热病症,经确诊为巴氏杆菌病。仔细调查后发现,该病是由于场方使用富含巴氏杆菌的牛羊脏器作为水貂的饲料引起的。 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在国内无此疫苗生产的情况下,我们从患病和/或死亡水貂的心血、肝、脾采集致病的病原菌毒株,在鉴定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之后,直接作为菌种,参照家禽霍乱疫苗的制造规程,用其培养菌液,经灭活后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铝胶沉淀灭活菌苗,进行免疫。给水貂注射2~3倍的免疫剂量,无不良反应,证明是安全的;正常免疫后的水貂给予3~4倍LD50的活菌攻击,取得了较好的免疫保护力,证明该疫苗的效力可靠。同时结合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实践证明:(1)疫苗免疫是防治本病最有效的途径,但综合防治措施也是不可忽略的,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尤为重要。(2)用致病的病原菌毒株,在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之后,直接制成灭活菌苗,进行免疫,证明是成功的,而且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但由于其血清型未知,该疫苗只能限于该发病的场区使用。(3)这种办法作为实际生产的应急措施,可以解决生产中的急需问题,是可行的。如果能够进一步弄清其血清型,也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二、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4)福州动物园圈养哺乳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
2 福州动物园简介 |
3 动物寄生虫简介 |
3.1 寄生虫的流行 |
3.2 寄生虫感染来源 |
3.3 寄生虫的危害 |
3.3.1 掠夺宿主营养 |
3.3.2 机械性损伤 |
3.3.3 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
3.3.4 继发感染 |
3.4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
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4.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4.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5 本项目研究意义 |
第一章 福州动物园草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草食动物样本 |
1.1.2 粪便样本 |
1.2 试验方法 |
1.2.1 麦克马斯特法 |
1.2.2 幼虫培养法 |
1.2.3 虫卵鉴定方法 |
1.3 虫体的采集与保存 |
2 结果 |
2.1 草食类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 |
2.2 草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虫卵形态特征 |
2.3 草食动物寄生虫成虫 |
2.5 草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强度(EPG) |
第二章 福州动物园肉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肉食动物样本 |
1.1.2 粪便样本 |
1.2 试验方法 |
1.3 虫体的采集与保存 |
2 结果 |
2.1 肉食类动物寄生虫感染率 |
2.2 肉食动物寄生虫卵形态特征 |
2.3 肉食类动物排出的寄生虫成虫 |
2.4 肉食动物寄生虫-感染强度 |
第三章 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样本 |
1.1.2 粪便样本 |
1.2 试验方法 |
1.3 虫体的采集与保存 |
2 结果 |
2.1 杂食动物寄生虫感染率 |
2.2 杂食动物寄生虫卵形态特征 |
2.3 杂食动物排出的寄生虫成虫 |
2.4 杂食动物寄生虫感染强度 |
第四章 福州动物园灵长类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福州动物园灵长类动物样本 |
1.1.2 粪便样本 |
1.2 试验方法 |
1.3 虫体的采集与保存 |
2 结果 |
2.1 灵长类动物寄生虫感染率 |
2.2 灵长类动物寄生虫卵形态特征 |
2.3 灵长类动物寄生虫幼虫 |
2.4 灵长类寄生虫感染强度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1 福州动物园哺乳动物寄生虫感染种类 |
2 福州动物园哺乳动物寄生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 |
3 野生动物寄生虫感染的危害 |
4 寄生虫计数方法比较 |
5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综合防控试验 |
6 野生动物寄生虫病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1 国内部分动物园草食动物寄生虫普查情况 |
附表2 国内部分动物园灵长类动物寄生虫普查情况 |
附表3 国内部分动物园猛兽杂食类动物寄生虫普查情况 |
(5)微小隐孢子虫初生犊牛感染试验及分子遗传特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文献综述 |
1 牛隐孢子虫有效种和基因型 |
2 牛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
3 隐孢子虫的致病作用及动物模型研究 |
4 隐孢子虫病的诊断 |
5 防治 |
第一部分 商丘部分养殖场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与分析 |
第二部分 牛源 C.parvum 犊牛动物模型的建立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与分析 |
第三部分 PCR-RFLP 鉴定奶牛隐孢子虫分离株种类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6)PD-1/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标本采集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 |
2.5 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实验步骤 |
2.5.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Ventana Benchmark XT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 |
2.5.2 免疫组化检测判读标准 |
2.5.3 结果判定 |
2.6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PD-1在HAE及对照组中的表达 |
3.2 PD-L1在HAE及对照组中的表达 |
3.3 Foxp3在HAE及对照组中的表达 |
3.4 PD-1、PD-L1及Foxp3蛋白在HAE中表达的比较 |
3.5 PD-1蛋白表达与HAE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6 PD-L1蛋白表达与HAE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7 Foxp3蛋白表达与HAE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第4章 讨论 |
4.1 包虫病的一般特征 |
4.1.1 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4.1.2 包虫病的病理学特征 |
4.1.3 包虫病的临床表现 |
4.2 PD-1的生物学功能 |
4.2.1 PD-1及其配体 |
4.2.2 PD-1/PD-L1通路介导的免疫逃逸 |
4.3 Foxp3+Treg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4.3.1 Treg细胞和Foxp3简介 |
4.3.2 Foxp3+Treg细胞引起免疫逃逸 |
4.4. Foxp3+Treg细胞与PD-1/PD-L1的关系 |
4.4.1 Foxp3+Treg细胞与PD-1/PD-L1共同导致机体的免疫逃逸 |
4.4.2 影响Foxp3+Treg细胞与PD-1/PD-L1的细胞因子 |
4.5 Foxp3、PD-1、PD-L1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
第5章 结论 |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5.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肝泡型包虫病相关的临床研究 |
1. 棘球绦虫的种属 |
2. 棘球绦虫的生活史 |
3. 包虫病的影像学特点 |
4. 包虫病的血清学检测 |
5. 包虫病的临床治疗 |
6. AE的致病机理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研究生期间成果 |
(7)伊犁地区水貂巴氏杆菌病病因调查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 |
1.2 临床症状 |
1.2.1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 |
1.2.2 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症) |
1.2.3 羊巴氏杆菌病 |
1.2.4 马属动物巴氏杆菌病 |
1.2.5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 |
1.2.6 兔巴氏杆菌病 |
1.2.7 鹿巴氏杆菌病 |
1.2.8 貉巴氏杆菌病 |
1.2.9 银黑狐巴氏杆菌病 |
1.2.10 水貂巴氏杆菌病 |
1.3 病理变化 |
1.3.1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 |
1.3.2 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症) |
1.3.3 羊巴氏杆菌病 |
1.3.4 马属动物巴氏杆菌病 |
1.3.5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 |
1.3.6 兔巴氏杆菌病 |
1.3.7 水貂巴氏杆菌病 |
1.4 鉴别诊断 |
1.4.1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的鉴别诊断 |
1.4.2 牛巴氏杆菌(牛出血性败血症)鉴别诊断 |
1.4.3 羔羊巴氏杆菌病 |
1.4.4 马属动物巴氏杆菌病 |
1.4.5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鉴别诊断 |
1.4.6 兔巴氏杆菌病 |
1.4.7 水貂等毛皮动物巴氏杆菌病 |
1.5 病原学诊断 |
1.5.1 标本采集 |
1.5.2 标本处理 |
1.5.3 直接镜检 |
1.5.4 分离培养 |
1.5.5 形态特征 |
1.5.6 生化鉴定 |
1.5.7 动物试验 |
1.6 疫苗研制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伊犁地区水貂巴氏杆菌病病因调查与防治 |
2.1 流行病学调查 |
2.1.1 发病和死亡情况 |
2.1.2 临床症状 |
2.1.3 病理剖检 |
2.1.4 组织病理学变化 |
2.1.5 动物免疫程序调查 |
2.1.6 饲料、饮水及环境调查 |
2.2 病原学诊断 |
2.2.1 病原分离培养 |
2.2.2 生化试验 |
2.2.3 动物试验 |
2.2.4 病例复制 |
2.3 治疗 |
2.4 疫苗研制 |
2.4.1 材料与方法 |
2.4.2 菌种检验 |
2.4.3 菌种扩繁 |
2.4.4 灭活菌苗 |
2.4.5 成品检验 |
2.4.6 分瓶包装 |
2.5 综合防治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J]. 屈海,汪保生,绿野. 毛皮动物饲养, 1994(04)
- [2]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J]. 曹书吉. 中国兽医科技, 1994(06)
- [3]海狸鼠球虫病的诊治[J]. 林春强,柒铁平,覃军明,冯升鹏,何伟平,陈永霖.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1(01)
- [4]福州动物园圈养哺乳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调查[D]. 陈小丽.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5)
- [5]微小隐孢子虫初生犊牛感染试验及分子遗传特性分析研究[D]. 王启佩.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3)
- [6]PD-1/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病理学研究[D]. 姜宏猷. 青海大学, 2020(02)
- [7]伊犁地区水貂巴氏杆菌病病因调查与防治[D]. 赵卫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