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精子形态图像定量分析

200例精子形态图像定量分析

一、精子形态图像定量分析200例(论文文献综述)

苗芷英[1](2021)在《褪黑素通过肠肝轴缓解铅暴露引起的鲤鱼脂肪肝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铅(Pb)是重金属环境污染物之一,被世卫组织列入有毒和有害物质清单,是对公众健康影响最重的10种化学物质之一。环境中的Pb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由于矿石和金属加工制造,含Pb汽油和油漆的使用,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不合规的行为,均会造成环境中Pb的积累,进入水环境中的Pb会对鱼类健康造成威胁。肠道是鱼类主要摄取Pb的器官,肠道黏膜屏障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肠道屏障受损时,肠道菌群和菌群代谢物可以通过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引起肝脏炎症和损伤。褪黑素(MT)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具有显着的抗氧化作用,是一种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MT能够影响肠道微菌群,保护肠道屏障,同时也对肝脏氧化应激损伤有治疗作用。但Pb对鱼类肠道和肝脏的影响,以及MT是否具有影响Pb毒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MT对Pb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以鲤鱼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分别在水中添加硝酸铅和MT构建鲤鱼Pb暴露模型和Pb-MT暴露模型,应用H&E染色,油红O染色、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肠道菌群宏基因组、转录组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脂肪酸靶向检测等技术,观察肠道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肠道菌群改变及肠道基因表达差异,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和肝脏组织中脂肪酸成分,并在EPC细胞和L8824细胞中阐述了Pb和MT对肠道和肝脏细胞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Pb对鲤鱼肠道和肝脏的毒性机制,明确MT对Pb暴露的毒性作用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肠道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Pb诱导鲤鱼肠道损伤。显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Pb暴露导致肠道绒毛刷状缘脱落,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管腔内黏液颗粒不足。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Pb暴露导致肠道绒毛缺失,细胞线粒体聚集萎缩,存在焦亡小体。(2)肠道宏基因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为鲤鱼肠道优势菌门,Pb暴露显着改变肠道菌群,上调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下调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iodets)相对丰度,导致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iodets)比值显着降低。MT的添加上调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对菌群功能分析后发现,Pb暴露激活了脂多糖(LPS)生物合成相关的菌群基因功能,而MT显着改善Pb诱导的LPS在血清肠道和肝脏中的含量上升,说明MT缓解Pb通过改变肠道菌群诱导的LPS合成。(3)肠道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Pb暴露导致鲤鱼肠道组织中451个基因显着上调,311个基因显着下调。富集分析发现,差异性基因主要参与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通路。体内体外试验结果显示,MT减少了Pb诱导的程序性坏死和焦亡,缓解了Pb暴露导致的紧密连接蛋白的低表达,改善肠道通透性,减轻肠道炎性损伤。(4)组织病理学和细胞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Pb暴露导致肝脏脂质蓄积。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Pb暴露导致肝索紊乱,聚集性脂肪变性,细胞坏死。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Pb暴露导致肝细胞线粒体萎缩和铁死亡的发生。(5)脂肪酸靶向代谢检测结果显示,Pb暴露导致肝组织中的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升高,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含量减少,促进脂质蓄积,诱导鲤鱼脂肪肝的发生,MT能够缓解Pb诱导的肝组织多不饱和脂肪酸稳态失衡。(6)体内体外结果显示,Pb暴露诱导ROS生成,促进线粒体自噬和自噬溶酶体的形成,破坏溶酶体稳态自噬,以及引起不稳定铁池稳态失衡,导致肝细胞自噬和铁死亡。(7)通过对肝组织和细胞糖脂代谢相关通路基因表达的检测发现,Pb暴露抑制了AMPK磷酸化促进脂肪合成和糖酵解增加,减少脂肪分解和糖原合成,导致肝脏脂肪蓄积,而MT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脂肪合成和糖酵解增加,促进脂肪分解和糖原合成,缓解肝脏脂肪蓄积,改善Pb暴露诱导的脂肪肝形成。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Pb暴露改变了鲤鱼肠道菌群稳态,引起肠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焦亡,导致肠道炎性损伤和黏膜屏障通透性增强,促进LPS合成和吸收,进而通过肠肝轴引起氧化应激增加,AMPK抑制,肝细胞自噬和铁死亡增加,脂肪合成和糖酵解增加,脂肪分解和糖原合成抑制,诱导肝脏脂肪蓄积。MT能够改善Pb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减少LPS生成,缓解肠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减轻肠道炎性损伤和降低通透性,减少LPS吸收,并通过激活AMPK磷酸化,缓解了肝细胞线粒体自噬和铁死亡,改善肝脏组织糖脂代谢紊乱,抑制脂肪蓄积。上述结果表明,MT通过肠肝轴缓解了Pb暴露引起的鲤鱼脂肪肝。本研究丰富了Pb暴露对鲤鱼的毒性机理,揭示了MT缓解Pb毒性的毒理学机制,为开发防治铅中毒的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比较医学提供了借鉴。

史静超[2](2021)在《龟龄集的化学分析和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选题依据龟龄集是我国传统中药名方,始于明清皇室,延用至今,其使用历史达四百多年之久。龟龄集组方庞大,属典型的中药大复方,制作技艺独特,功能主治多样,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龟龄集具有强身补脑、固肾补气、增进食欲之功效,可用于肾亏阳弱、记忆减退、夜梦精溢、腰酸腿软、气虚咳嗽、五更溏泻、食欲不振。然而,龟龄集的功能主治虽多,但临床定位不明确,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影响了这一传统名优中成药的市场占有率和服务人民健康的需求,因此,开展龟龄集现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龟龄集的多种功效源于其复杂的化学物质基础,但其化学物质组成研究仅停留在基于单味药材化学成分的推测上,实验性研究尚未见报道。其次,龟龄集是现存唯一采用“升炼”工艺制作的中药复方,“升炼”的科学内涵未知。第三,龟龄集组方庞大,制作技艺复杂,其产品质量一致性如何,目前尚未见相关评价。第四,龟龄集说明书明确表示其可用于“记忆减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明龟龄集可显着改善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那么龟龄集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否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何?本课题针对上述龟龄集研究存在的问题展开工作,为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名优中成药奠定研究基础。目的(1)从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两个层面探明龟龄集的化学物质组成。(2)从化学物质层面探讨龟龄集特有升炼工艺的科学内涵,并建立龟龄集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指纹图谱,评价现有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保障。(3)明确龟龄集改善MCI的药效,并进一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的方法,结合LC-MS和1H NMR技术,并通过诊断离子过滤、中性丢失过滤和数据库匹配的方法快速鉴定了龟龄集中有机成分。同时,还采用ICP-MS技术测定了龟龄集中无机元素。(2)采用LC-MS和ICP-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龟龄集升炼前后的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差异,从化学物质基础上解释升炼的科学内涵。采用UPLC法建立龟龄集有机成分指纹图谱,采用ICP-MS法建立龟龄集无机元素指纹图谱,从有机和无机两个层面评价龟龄集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生产工艺稳定性。(3)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 mg/kg)合并半高脂饲料复制MCI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多奈哌齐、银杏叶片)组、龟龄集低剂量组(75 mg/kg)和高剂量组(150 mg/kg),连续给药30天。通过体重、外观、行为学(Morris水迷宫)、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脏器指数、胃蛋白酶、肝、肾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尿素氮)、海马组织病理等指标评价龟龄集对MCI的药效作用;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因子、胆碱能、细胞凋亡、神经营养等指标探究龟龄集改善MCI可能的分子药理机制;通过LC-MS血清和海马组织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龟龄集对MCI大鼠代谢轮廓的的影响,从代谢物角度探讨龟龄集对MCI大鼠的改善作用。结果(1)共鉴定了龟龄集中166个有机成分,包括氨基酸、有机酸、酚酸和皂苷、香豆素、黄酮、三萜和三萜皂苷、脂肪酸、有机碱和糖类等。发现龟龄集中所含无机元素达70余种,涵盖了几乎所有主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以及镧系、锕系元素。还依据元素的相对含量和龟龄集功能主治筛选出14种人体必需微量和常量元素作为构建元素指纹图谱的代表元素。(2)采用LC-MS和ICP-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发现龟龄集经升炼后有机成分包括:紫罗兰酮、查尔酮类、酰胺、脂肪酸类化合物含量升高;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苷、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降低;无机元素B、Si含量降低,Mg、K、Cr、Ni含量升高。建立了龟龄集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并计算了15批龟龄集产品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各批次样品相似度良好(>0.93)。采用ICP-MS法测定了14种代表元素(Na、Mg、K、Ca、Cr、Mn、Fe、Co、Ni、Cu、Zn、Se、Mo、Sn)的含量,并以元素类型为横坐标,相对含量为纵坐标建立了无机元素指纹图谱,计算了10批次产品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各批样品相似度良好(>0.97)。(3)药效作用:MCI大鼠呈现出衰老的特征,如毛色晦暗、皮肤松弛;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MCI大鼠定位航行实验逃逸潜伏期显着延长;目标象限滞留时间显着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着减少;MCI大鼠肝和脾脏指数显着降低,胃蛋白酶水平显着降低;血脂指标、肝功和肾功指标发生显着变化,出现高血脂、肝功肾功损伤;并出现海马组织病理损伤。给予龟龄集后,MCI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得到改善;肝、脾脏指数、胃蛋白酶水平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龟龄集还能调节部分血脂和肝功相关指标,改善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可回调指标较两阳性药银杏叶片和多奈哌齐多。分子药理机制:龟龄集可显着降低MCI大鼠血清MDA水平,提高SOD、GSH-Px活性,显着降低TNF-α、IL-6、IL-1β水平;可显着提高海马Ach水平、降低Ach E活性;显着提高Bcl-2水平、降低Bax水平;提高BDNF水平。龟龄集较两阳性药对MCI的调节更为全面,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胆碱能、细胞凋亡和神经营养改善MCI。代谢组学:血清代谢组学鉴定了25个与MC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类如溶血卵磷脂、花生四烯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胆汁酸类如甘氨胆酸、脱氧胆酸等;鞘脂类。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CI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为亚油酸代谢、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海马代谢组学鉴定了19个与MC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氨基酸类如缬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焦谷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脂肪酸类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有机酸类如乌头酸、柠檬酸;还有烟酰胺、嘌呤、腺苷等。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包括亚油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上述结果提示MCI大鼠出现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紊乱。龟龄集可显着调节血清中17个生物标志物,海马中15个生物标志物,并可调节上述各条代谢通路,较两阳性药对各差异代谢物和通路的调节能力更优。结论(1)龟龄集化学物质基础的阐明为其药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建立的分析方法亦可用于其他中药大复方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研究结果也为从化学物质组成方面阐明龟龄集“升炼”的科学性提供了研究基础。(2)龟龄集经升炼后,其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的含量变化一方面可改善药物的吸收作用,另一方面可改变复方作用于机体的药性——升炼使龟龄集燥性降低,药性由热转温、平。建立了龟龄集UPLC指纹图谱和无机元素指纹图谱,方法简便、稳定、结果可靠,可从有机和无机两个层面评价龟龄集生产工艺稳定性和的产品质量一致性,有利于龟龄集质量控制标准的全面提升。(3)龟龄集可通过改善MCI大鼠脾胃失和、肝肾亏虚之症,使气血化生、髓海充盈而减轻MCI相关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胆碱能、细胞凋亡和神经营养;影响机体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发挥药效作用。

史圣甲,孙建华,刘项,王磊,张洲[3](2021)在《敲低环状RNA类网格蛋白重链1(circCLTCL1)表达抑制人睾丸支持细胞增殖》文中提出目的检测环状RNA类网格蛋白重链1(circCLTCL1)在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评估敲低circCLTCL1表达对支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索其调控细胞增殖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一步法实时定量PCR检测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及其来源支持细胞circCLTCL1和呈线性结构的CLTCL1表达。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睾丸支持细胞中circCLTCL1的表达。采用CCK-8法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支持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与circCLTCL1具有结合潜能的微小RNA(miRNA)。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CLTCL1与miR-202结合能力。结果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及其来源支持细胞中circCLTCL1表达高于非梗阻性组,而CLTCL1在两组间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敲低circCLTCL1的表达后,支持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水平升高、 S期细胞比例减少。circCLTCL1可吸附结合miR-202。结论 circCLTCL1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及支持细胞中低表达,可通过结合miR-202促进支持细胞增殖而抑制细胞凋亡。

何翁潭[4](2021)在《水牛附睾头、体和尾部精子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哺乳动物的精子在经过附睾成熟后才具有受精能力,这一过程称为精子成熟。精子在成熟过程中其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几乎处于沉默状态,因此精子的成熟主要由发育内环境调控或蛋白质修饰调控,精子的成熟过程涉及形态和机能的变化,与精子的质量息息相关。目前对精子成熟的研究多围绕附睾细胞组织或单一部位精子,而对精子成熟的整个过程中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水牛(Bubalus bubalis)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一种优良的乳肉兼用型大家畜,但其繁殖效率较低,而雄性配子的质量是影响水牛繁殖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水牛精子成熟过程的调控机制对提高雄性配子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高通量蛋白质谱鉴定、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子探针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等生物学技术对水牛附睾头、体和尾部精子进行研究,从微观层面展示精子成熟过程中的变化,筛选关键蛋白质,分析附睾精子成熟的重要因素,为水牛生殖机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水牛附睾不同部位精子超微结构观察及分析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得到纯度为95%的附睾头、体和尾部精子;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发现精子活力分别为头部8.35%,体部20.21%,尾部65.60%;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附睾不同部位精子在顶体、线粒体鞘、外周致密纤维以及轴丝纤维等都存在着相同的缺陷类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精子质膜完整率从附睾头部到尾部精子逐渐升高,附睾尾部精子的线粒体鞘高膜电位比率最高,流式细胞仪结合荧光显微镜分析观察发现精子顶体完整率从附睾头部到尾部逐渐升高。二、水牛附睾头、体和尾部精子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利用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附睾头、体和尾三部位精子得到2796个蛋白质,其中,以附睾头部精子表达蛋白质作为对照组,发现体部和尾部共有差异蛋白质130个(差异倍数>1.3),包括上调蛋白质53个,下调蛋白质77个。对差异蛋白质进行GO分析表明大部分差异蛋白质参与了生殖、配子产生等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大部分差异蛋白质与外泌体、囊泡、内质网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质所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内质网蛋白加工、过氧化物酶体、抗原加工呈递、代谢、激素合成等。利用STRING工具构建了差异蛋白互作网络,发现蛋白质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其子网络主要包括代谢、定位、翻译、氧化应激等。发现HSD17B4、PRDX4在附睾精子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证实了HSD17B4、PRDX4在附睾精子体部和尾部相对头部高表达,且PRDX4蛋白定位在精子的头部及尾部,HSD17B4蛋白定位在精子的头部。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水牛附睾不同部位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及畸形类型,构建了水牛附睾精子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附睾精子成熟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亚细胞定位,参与的信号通路以及蛋白质互作网络,发现一批与精子成熟相关的关键蛋白质。本研究为阐明水牛附睾精子成熟过程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田硕,张宁,牛姝,李珅,苏力,平芬[5](2021)在《N-乙酰半胱氨酸对PM2.5致大鼠睾丸毒性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改善亚急性暴露于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2.5致大鼠睾丸损伤的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M2.5暴露组、PM2.5+N-乙酰半胱氨酸组。通过气管内滴注的方法进行染毒,每次剂量为5.0 mg/kg,每周染毒一次,共8周;NAC组在PM2.5染毒的基础上,通过灌胃方式连续给予150 mg·kg-1·d-1 NAC;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气管内滴注同体积生理盐水(1 mL/kg)作为对照。造模后HE染色制作睾丸组织病理切片,TUNEL法检测睾丸凋亡情况,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测定睾丸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睾酮水平。结果 PM2.5暴露组和PM2.5+NAC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及睾丸组织GSH、SOD、IL-10水平均低于盐水对照组,睾丸组织MDA水平升高,PM2.5+NAC组睾酮水平及睾丸组织GSH、SOD、IL-10水平高于PM2.5组,睾丸组织MDA水平下降(P<0.05)。在PM2.5暴露组中,曲精小管中多个细胞核表现出明显的深棕色染色,TUNEL阳性细胞的计数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和PM2.5+NAC组(P<0.05);而PM2.5+NAC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PM2.5组,但高于盐水对照组(P<0.05)。PM2.5暴露组和PM2.5+NAC组睾丸细胞凋亡指数高于盐水对照组,PM2.5+NAC组低于PM2.5暴露组(P<0.05)。结论 PM2.5亚急性暴露可以造成大鼠睾丸组织病理损伤,诱导睾丸细胞凋亡,引起氧化炎症指标改变,而NA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明显改善上述损伤作用,对PM2.5致睾丸毒性作用具有拮抗作用。

金冬桂[6](2021)在《“遗传的细胞基础”中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研[7](2021)在《蜥蜴的脑大小进化及其生态适应机制》文中指出

邵新田[8](2021)在《基于线粒体形态的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策略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线粒体疾病是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ATP合成不足等诱导的异质性病变(如神经性疾病,癌症,骨关节炎等),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晰。长期以来,受技术水平因素限制,现行的基于细胞水平的药物评价研究手段均基于大量细胞累计水平,忽略了药物对个体细胞差异的问题。虽然单细胞测序可从单细胞水平考察药物对细胞的调控作用,但是检测价格昂贵,不适用于药物开发初期的大规模筛选。因此,建立单细胞中靶向线粒体疾病的药物研发新策略具有重大的意义。相较于常规的生化检测手段,细胞成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已经成为药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线粒体形态异常是线粒体疾病在细胞成像上最典型的特征,已成为疾病诊断和药效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最新开发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包括结构光照明显微镜(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SIM),将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从细胞水平扩展到纳米尺度下的细胞器水平,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单细胞中动态的纳米范围内的超微形态,从而获取单细胞中线粒体嵴线的改变、药物与线粒体膜的相互作用等信息,为在活体中研究受试药物对线粒体超微形态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前期,课题组以“线粒体-溶酶体相互作用”为研究模型,首次将超分辨成像技术用于药物发现和药理学研究,已成为药物学研究的新策略。因此,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本论文以“超分辨显微成像”为立足点,以“线粒体超微形态变化”为研究模型,形成“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策略,并将该策略应用到线粒体相关疾病如骨关节炎药物开发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基于超分辨的线粒体形态定量研究方法,并采用已明确机制的药物进行验证;然后,开发了新的标记策略成像线粒体肿胀动态全过程,并对肿胀调控药物进行研究;最后,将建立的方法应用在线粒体相关疾病如骨关节炎的药物评价中,该方法可首先在单细胞层面为药物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为后续较为耗时耗财的动物实验提供研究目标,可节省药物研发成本和周期。本课题利用多学科交叉前沿技术,详细阐述了基于单细胞水平线粒体形态的“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策略在药物研发中的可行性,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的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提出基于超分辨的线粒体形态定量研究方法,以线粒体的长宽比(L/W)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L/W的值将其分为四组:round(1≤W<1.5)、intermediate(1.5≤L/W<2.0)、tubular(2.0≤L/W<5.0)和 hyperfused(L/W≥5.0);然后,利用超分辨成像评估几种已明确机制的药物,如寡霉素A等药物对线粒体形态的影响,并对不同细胞系中的线粒体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该定量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在此基础上评估药物(如鞣花酸)和药物载体材料(如氧化石墨烯)对线粒体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的HeLa细胞内,round和intermediate组与tubular和hyperfused组比例相当,说明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处于动态平衡中。该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出不同细胞过程如细胞凋亡、铁死亡和细胞自噬中线粒体的形态差异,并区分不同药物(雷帕霉素和寡霉素A)对线粒体形态分布的影响。该定量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肿瘤细胞系(如HeLa),同样也适用于非肿瘤细胞(如鼠软骨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监测线粒体在不同细胞过程中的形态分布,且该定量分析方法还可识别表现出SLC25A46突变的线粒体疾病患者。借助Canny边缘检测算法,使得由SIM获得的线粒体原始图像的嵴线结构更加清晰,分辨率由190 nm提升到65 nm,可获得活细胞下线粒体嵴线之间的距离(约100 nm),与通过透射电镜获得的数据无差异,这使研究人员在活细胞中即可定量分析药物对线粒体精细结构(如嵴)的影响。最后将该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策略应用于实际应用中,发现了鞣花酸在羰基氰化间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 hydrazone,CCCP)的存在下可对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抗癌作用。结合前期研究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药物筛选策略-“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弥补了当前的药物筛选手段尚未涉及的细胞器层面,如针对细胞器层面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多靶点层面的高内涵药物筛选等。该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能够准确定量分析出不同细胞系、不同细胞过程中的线粒体形态分布,在对线粒体形态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基于线粒体肿胀的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细胞胀亡和坏死表现为膜的完整性丧失,细胞内容物的释放,细胞器如线粒体发生肿胀等。胀亡是细胞严重损伤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坏死前阶段,尚存在药物可逆转过程。但受限于现行的成像策略并不能可视化肿胀的全过程,限制了靶向线粒体肿胀药物的开发。常规的荧光成像策略是基于荧光分子附着在目标细胞器(如线粒体)或者靶向区域中来进行成像的“一次染色”标记:即先将探针孵育细胞一定时间,然后洗去细胞外的探针来降低成像背景。但是,只依赖附着在线粒体内的荧光分子难以实现长时间无猝灭的线粒体动态成像。为了实现长时间观测药物对线粒体肿胀的调控作用,本文基于三苯胺骨架设计了一个新的线粒体成像探针,并提出“连续添加”标记新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该“连续添加”探针MitoMN可实现线粒体脂质和mtDNA双色标记,并可视化了线粒体肿胀的动态过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肿胀前、初始肿胀和加速肿胀。据此,建立了光激活MitoMN诱导的线粒体肿胀模型用于线粒体肿胀药物的筛选。根据此模型研究了 CCCP和香草乙酮对线粒体肿胀的调节作用,揭示了该光激活MitoMN诱导的线粒体肿胀模型可用于ROS靶点的线粒体肿胀药物的筛选。这些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基于线粒体形态学的“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策略。3低分子量黄原胶对软骨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及其对骨关节炎的药效评价最后,将该策略应用于线粒体相关疾病(如骨关节炎)的新药研发中-低分子量黄原胶(lower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xanthan gum,LRWXG)。通过“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了 LRWXG的生物安全性,并在细胞层面和动物层面研究LRWXG对线粒体肿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LRWXG具有生物安全性,不会对线粒体产生毒性,可以作为临床用药。LRWXG能够进入软骨细胞内,与线粒体发生互作,阻止ROS的积累,这为在动物层面进行线粒体相关通路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最后,在动物层面,发现LRWXG在骨关节炎模型中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发挥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可抑制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细胞质的转移等。这些结果表明,采用“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策略可首先在细胞层面证明药物具有成药性,并对潜在的作用机制提供预测,为在动物层面对LRWXG治疗骨关节炎中的线粒体相关通路机制研究提供了正确方向。

刘宇宁[9](2020)在《PK2/PKRs在二甲双胍保护糖尿病睾丸损伤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PK2/PKRs在糖尿病睾丸损伤中的作用,进而研究PK2/PKRs在二甲双胍保护糖尿病睾丸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160只18-22 g 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60)、糖尿病模型组(DM组,n=100)。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DM组小鼠连续5天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mg·kg-1·d-1,临用前用0.1 m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4.4配成10 mg/mL浓度使用),control组小鼠同时段连续5天腹腔注射等容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STZ注射7天内监测小鼠随机血糖,随机血糖均≧16.7 mmol/L的小鼠被诊断为糖尿病小鼠,随后每周监测一次随机血糖。在诊断糖尿病后2个月(2M)、3个月(3M)、4个月(4M)、5个月(5M)的时间点麻醉小鼠并进行安乐死,迅速取出睾丸组织并保存,摘取小鼠附睾尾部进行精子活力及精子浓度计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睾丸组织中PK2、PKR1、PKR2、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变化。第二部分,70只18-22 g 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20)、糖尿病模型组(DM组,n=25),二甲双胍治疗组(DM+Met组,n=25),糖尿病模型构建及诊断同第一部分。DM+Met组小鼠诊断为糖尿病后予以250 mg·kg-1·d-1的盐酸二甲双胍溶液饮水,持续4个月,其余各组给予凉开水。Met治疗4个月后麻醉小鼠并进行安乐死,迅速取出睾丸组织并保存,摘取小鼠附睾尾部进行精子活力及精子浓度计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结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睾丸组织血睾屏障完整性,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法观察睾丸组织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及RT-qPCR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PCNA和PK2、PKR1、PKR2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睾丸组织PK2、PKR1、PKR2、p-Akt/Akt、p-GSK3β/GSK3β、Bax、Bcl-2和自噬相关蛋白P62、LC3B、Beclin-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M组小鼠毛发稀疏无光泽,随机血糖持续升高(P<0.05),伴随糖尿病造模时间的延长,小鼠体重和睾丸重量逐渐下降(P<0.05),精子活力和精子浓度明显减少(P<0.05),睾丸生精小管失去典型结构,并且糖尿病小鼠在不同时间点PK2、PKR2、p-Akt和p-GSK3β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而PKR1水平显着升高(P<0.05),这些变化通过Met治疗后得到了恢复。此外,Met还可以修复睾丸组织血睾屏障的完整性,减弱睾丸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P<0.05)并诱导自噬相关蛋白表达(P<0.05)。结论:通过多次小剂量注射STZ(50 mg-1·kg-1·d-1)的方法成功造模糖尿病小鼠模型,并随着病程的延长小鼠睾丸组织损伤逐渐加重,PK2/PKRs在小鼠糖尿病睾丸损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Met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诱导自噬来挽救糖尿病所致的睾丸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K2/PKR/Akt/GSK3β信号通路。

夏雨果[10](2019)在《从氧化应激角度研究三才连梅颗粒对糖尿病小鼠睾丸生精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生精功能障碍是男性糖尿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男性糖尿病患者不育的发病率约为35.1%,随着近年糖尿病发病率升高以及发病年龄年轻化,糖尿病不育已成为影响男性生育的重要原因,氧化应激损伤与其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不甚明确,并缺乏有效防治方法。“消渴”是中医对糖尿病的称谓,阴虚燥热是其辨证基础,糖尿病人久病耗气伤阴,气虚精亏,气虚运化无力,表现为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所谓“阳化气、阴成形”,阴虚内热炽盛,阴液不足以濡养精室,发展为阳萎疲乏,精冷不育。三才连梅颗粒由人参、天冬、生地黄、乌梅、肉桂、黄连六味药组方而成,其方义遵循养阴清热为本,调和阴阳,并能益气健脾,培土生精。前期实验证实三才连梅颗粒具有较好的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临床观察发现三才连梅颗粒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性功能及精液质量,改善中医症候。本课题拟用三才连梅颗粒治疗糖尿病生精功能障碍小鼠,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的影响,并通过Nrf2/HO-1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探讨其对生精细胞线粒体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本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及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T2DM)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trl)、糖尿病模型组(DM)、三才连梅组(DM/SCLM)、二甲双胍组(DM/DMBG)。其中DM/SCLM予以6g/kg三才连梅灌胃,二甲双胍组予以200mg/kg的二甲双胍灌胃,其余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后取血查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等代谢相关指标;查血清FSH、LH、T等指标了解性激素的变化;取小鼠附睾检测精子参数相关指标;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生精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ELISA检测睾丸组织中SOD、MDA、8-OHdG了解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睾丸Nrf2/HO-1信号通路的变化;通过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P62及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了解生殖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变化;通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TUNEL染色,了解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才连梅颗粒能有效降低T2DM小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并改善胰岛素抵抗;三才连梅颗粒能增加T2DM小鼠睾丸组织抗氧化物酶SOD的表达,减少氧化应激产物MDA、8-OHdG的表达;提高血清T水平,提高T2DM小鼠睾丸指数,并提高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及精子存活率,睾丸组织切片中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减少,T2DM小鼠生精功能改善。同时三才连梅颗粒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T2DM小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P62的表达,减少生精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形成,抑制生精细胞过度自噬;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促凋亡基因Bax表达,降低生精细胞凋亡,保护了T2DM小鼠睾丸生精功能。综上,三才连梅颗粒能有效减轻T2DM小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及生精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激活Nrf2/HO-1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并抑制生精细胞过度自噬。以上结果表明三才连梅颗粒可用于防治糖尿病不育,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价值,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生精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思路。

二、精子形态图像定量分析2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子形态图像定量分析2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褪黑素通过肠肝轴缓解铅暴露引起的鲤鱼脂肪肝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铅毒理学研究进展
        1.1.1 铅污染的研究现状
        1.1.2 铅暴露对机体损伤机制的研究
        1.1.3 铅暴露毒理学机制的研究
    1.2 脂肪肝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1.2.1 脂肪肝与肠道菌群或通透性相关
        1.2.2 脂肪肝与细胞死亡研究进展
    1.3 褪黑素的研究进展
        1.3.1 褪黑素与肠道屏障和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1.3.2 褪黑素与肝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动物处理方法
        2.2.2 体外细胞培养和处理方法
        2.2.3 生长性能指标分析方法
        2.2.4 病理组织学观察方法
        2.2.5 超微结构观察方法
        2.2.6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方法
        2.2.7 MDA、T-GSH、GSSG及 GSH含量检测方法
        2.2.8 铁离子和乳酸脱氢酶含量检测方法
        2.2.9 细胞死亡检测方法
        2.2.10 脂质过氧化检测方法
        2.2.11 不稳定的铁池(LIP)检测方法
        2.2.12 细胞荧光染色分析方法
        2.2.13 脂多糖(LPS)ELISA试剂盒检测方法
        2.2.14 肠道组织宏基因组分析方法
        2.2.15 肠道组织转录组分析方法
        2.2.16 肝脏组织和细胞中溶酶体提取方法
        2.2.17 脂肪酸靶向代谢检测方法
        2.2.18 肠道、肝组织和细胞的RT-PCR检测的方法
        2.2.19 肠道、肝脏组织和细胞全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的检测方法
    2.3 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Pb和MT对鲤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检测结果
    3.2 Pb和MT对鲤鱼肠道组织病理学影响的观察结果
        3.2.1 Pb和MT对鲤鱼肠道显微结构影响的观察结果
        3.2.2 Pb和MT对鲤鱼肠道超微结构影响的观察结果
        3.2.3 Pb和MT对鲤鱼肠组织通透性影响的检查结果
    3.3 Pb和MT对鲤鱼肠道菌群影响的检测结果
        3.3.1 Pb和MT对鲤鱼肠道菌群成分影响的检测结果
        3.3.2 Pb和MT暴露对鲤鱼肠道菌群功能影响的检测结果
        3.3.3 Pb和 MT暴露对鲤鱼组织中LPS含量影响的检测结果
    3.4 Pb和MT对肠道转录组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
    3.5 Pb和 MT对 EPC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的检测结果
        3.5.1 Pb和 LPS对 EPC细胞活力影响的检测结果
        3.5.2 MT对EPC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影响的检测结果
    3.6 Pb和MT对鲤鱼肝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结果
        3.6.1 Pb和MT对鲤鱼肝脏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3.6.2 Pb和MT对鲤鱼肝脏脂肪沉积的油红O检测结果
        3.6.3 Pb和MT对鲤鱼肝脏超微结构影响的观察结果
    3.7 Pb和MT对鲤鱼肝组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稳态影响的检测结果
    3.8 Pb和MT对鲤鱼肝脏细胞自噬影响的观察结果
        3.8.1 Pb和MT诱导线粒体自噬的验证结果
        3.8.2 Pb和MT诱导溶酶体稳态失衡的验证结果
    3.9 Pb和MT对鲤鱼肝脏细胞铁死亡影响的检测结果
        3.9.1 Pb和MT诱导鲤鱼肝脏游离铁和谷胱甘肽含量影响的检测结果
        3.9.2 Pb和MT诱导鲤鱼肝组织细胞铁死亡的检测结果
        3.9.3 Pb和 MT诱导鲤鱼肝脏细胞AMPK通路的检测结果
    3.10 Pb和MT体外诱导L8824细胞脂质代谢紊乱的检测结果
        3.10.1 Pb和 LPS对 L8824细胞活性的检测结果
        3.10.2 MT缓解Pb和 LPS诱导L8824细胞铁死亡的检测结果
        3.10.3 ROS调控了MT对 Pb诱导铁死亡影响的检测结果
        3.10.4 线粒体自噬参与了MT对Pb诱导铁死亡影响的检测结果
        3.10.5 自噬溶酶体参与了MT对Pb诱导铁死亡影响的检测结果
        3.10.6 MT对 Pb抑制AMPK磷酸化诱导铁死亡影响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MT对Pb抑制鲤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MT对Pb暴露诱导鲤鱼肠组织损伤的影响
        4.2.1 MT对Pb暴露诱导鲤鱼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4.2.2 MT对Pb暴露诱导鲤鱼肠组织转录组的影响
        4.2.3 MT对Pb暴露诱导鲤鱼肠组织炎性损伤的影响
    4.3 MT对Pb暴露诱导鲤鱼脂肪肝的影响
        4.3.1 MT对Pb暴露诱导的肝脏组织损伤的影响
        4.3.2 MT对Pb暴露诱导的肝脏细胞自噬的影响
        4.3.3 MT对Pb暴露诱导的肝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4.3.4 MT对Pb暴露诱导的肝脏组织糖脂代谢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龟龄集的化学分析和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龟龄集研究概述
        1.1 龟龄集方剂组成及方解
        1.2 龟龄集特有“升炼”工艺的历史沿革
        1.3 龟龄集组方药味与炮制
        1.4 龟龄集质量研究现状
        1.5 龟龄集临床及药理研究进展
        1.5.1 龟龄集临床研究进展
        1.5.2 龟龄集药理研究进展
    2 中药大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现状
        2.1 中药大复方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
        2.2 中药大复方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
        2.2.1 LC-HRMS技术
        2.2.2 GC-MS技术
        2.2.3 NMR技术
    3 中药复方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研究进展
        3.1 MCI概述
        3.1.1 MCI的分型与转归
        3.1.2 MCI的诊断标准
        3.1.3 MCI的西药治疗研究现状
        3.2 中药复方治疗MCI研究现状
        3.2.1 MCI中医证候分析
        3.2.2 中药复方治疗MCI的临床药效研究
        3.2.3 中药复方治疗MCI的药理学研究
        3.3 中药复方治疗MCI前景展望
    4 课题设计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思路
        4.3 技术路线
        4.4 研究内容
        4.5 创新点
第二章 龟龄集化学物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基于UPLC-MS龟龄集化学成分鉴定和表征
        1 引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样品溶液制备
        3.2 色谱条件
        3.3 质谱条件
        3.4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建立内部化合物库
        4.2 裂解规律分析
        4.3 UHPLC-QE HRMS分析和鉴定龟龄集中化学成分
        4.4 龟龄集各提取部位鉴定化合物比较分析
        5 讨论和小结
        5.1 讨论
        5.2 小结
    第二节 基于~1H NMR龟龄集化学成分表征与鉴定
        1 引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样品溶液制备
        3.2 核磁测试条件
        4 实验结果
        4.1 龟龄集氯仿相化学成分鉴定
        4.2 龟龄集甲醇/水相化学成分鉴定
    第三节 基于ICP-MS龟龄集无机元素组成分析
第三章 基于化学物质组成的龟龄集升炼科学性和产品一致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基于化学物质组成的升炼工艺科学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药品和试剂
        2.2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供试品溶液制备
        3.2 测试条件
        3.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方法评价
        4.1.1 龟龄集提取条件选择
        4.1.2 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MS仪器系统稳定性评价
        4.2 龟龄集升炼前后色差分析
        4.3 龟龄集升炼前后有机成分分析
        4.4 龟龄集升炼前后无机成分分析
        5 讨论与小结
        5.1 讨论
        5.1.1 有机成分变化对药性的影响
        5.1.2 有机成分变化对药物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5.1.3 无机成分变化对药性的影响
        5.2 小结
    第二节 龟龄集UPLC指纹图谱构建及产品一致性评价
        1 引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3.2 UPLC测试条件
        4 实验结果
        4.1 实验条件优化
        4.2 方法学考察
        4.3 龟龄集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5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龟龄集元素指纹图谱构建及产品一致性评价
        1 引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龟龄集ICP-MS元素分析
        3.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龟龄集中14种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4.2 无机元素指纹图谱的建立与相似度评价
        4.3 无机元素主成分分析
        5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龟龄集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
    第一节 龟龄集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药效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动物
        2.2 材料
        2.3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及给药
        3.2 Morris水迷宫实验
        3.3 组织病理学测定
        3.4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3.5 数据统计
        4 实验结果
        4.1 外观及体重
        4.2 Morris水迷宫测试
        4.3 脏器指数
        4.4 胃蛋白酶指标
        4.5 血清生化指标
        4.6 海马组织形态观察
        5 讨论与小结
        5.1 讨论
        5.1.1 建立的MCI模型与其他衰老模型对比
        5.1.2 龟龄集对MCI大鼠的改善作用
        5.2 小结
    第二节 龟龄集改善MCI大鼠的分子药理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试剂
        2.2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样本制备
        3.2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血清生化指标
        4.2 海马组织生化指标
        5 讨论与小结
        5.1 讨论
        5.2 小结
    第三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龟龄集改善MCI作用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试剂
        2.2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样本制备
        3.2 LC-MS测试条件
        3.3 数据处理
        3.4 统计分析
        3.5 代谢物鉴定
        4 实验结果
        4.1 血清LC-MS代谢组学分析
        4.1.1 仪器稳定性监测
        4.1.2 龟龄集对MCI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调节作用
        4.1.3 龟龄集对MCI大鼠血清代谢通路的调节
        4.2 海马组织LC-MS代谢组学分析
        4.2.1 仪器稳定性评价
        4.2.2 龟龄集对MCI大鼠海马代谢轮廓的调节作用
        4.2.3 龟龄集对MCI大鼠海马代谢通路的调节
        5 龟龄集对MCI大鼠血清和海马差异代谢物及差异代谢通路比较分析
        6 讨论和小结
        6.1 讨论
        6.1.1 龟龄集对MCI大鼠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
        6.1.2 龟龄集对MCI大鼠海马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
        6.1.3 龟龄集对不同衰老模型血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综合分析
        6.2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1 研究工作总结
    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敲低环状RNA类网格蛋白重链1(circCLTCL1)表达抑制人睾丸支持细胞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睾丸支持细胞分离与鉴定
        1.2.2 细胞转染
        1.2.3 实时定量PCR检测睾丸组织和支持细胞circ_CLTCL1、 GDNF、 SCF水平
        1.2.4 CCK-8法检测支持细胞活性
        1.2.5 EdU法检测支持细胞的增殖
        1.2.6 流式细胞术检测支持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
        1.2.7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irc_CLTCL1和miR-202结合关系
        1.2.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支持细胞分离与鉴定
    2.2 circ_CLTCL1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及其来源支持细胞中低表达
    2.3 敲低circ_CLTCL1抑制支持细胞增殖
    2.4 敲低circ_CLTCL1表达增强支持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2.5 circ_CLTCL1可结合miR-202
3 讨论

(4)水牛附睾头、体和尾部精子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精子研究进展
        1.1.1 精子结构
        1.1.2 精子运动
        1.1.3 精子能量代谢
        1.1.4 精子质量检测技术与方法
    1.2 附睾功能研究进展
        1.2.1 附睾结构
        1.2.2 附睾内生理环境
        1.2.3 附睾功能
    1.3 附睾精子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3.1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1.3.2 附睾精子成熟的研究进展
        1.3.3 蛋白质组学在附睾精子成熟研究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牛附睾不同部位精子超微结构及荧光标记差异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水牛附睾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附睾HE染色
        2.2.2 附睾精子分离
        2.2.3 精子运动能力评估
        2.2.4 透射电镜观察
        2.2.5 流式分析
        2.2.6 精子顶体染色
        2.2.7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附睾HE染色
        2.3.2 精子纯化和成熟活力分析
        2.3.3 精子超微结构差异分析
        2.3.4 精子表型差异检测
        2.3.5 精子顶体染色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水牛附睾头、体和尾部精子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水牛附睾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数据库
    3.2 试验方法
        3.2.1 附睾头、体和尾三部位精子蛋白质的提取
        3.2.2 附睾头、体和尾三部位精子蛋白质浓度的测定(BCA法)
        3.2.3 凝胶电泳
        3.2.4 蛋白质的还原烷基化、酶解和TMT标记
        3.2.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预分离
        3.2.6 肽段浓缩与纯化
        3.2.7 LC-MS/MS分析
        3.2.8 数据检索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2.9 Western Blot验证
        3.2.10 免疫荧光验证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蛋白完整性及酶切效果鉴定
        3.3.2 质谱鉴定结果
        3.3.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肽段分布统计
        3.3.4 基因本体论分析
        3.3.5 KEGG通路分析
        3.3.6 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
        3.3.7 质谱数据验证分析
        3.3.8 免疫荧光验证蛋白在精子的定位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N-乙酰半胱氨酸对PM2.5致大鼠睾丸毒性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实验动物
    1.2 PM2.5悬液配制
    1.3 PM2.5染毒大鼠模型建立
    1.4 睾酮测定
    1.5 睾丸炎性及氧化指标检测
    1.6 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切片染色
    1.7 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检测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PM2.5理化性质
    2.2 大鼠血清睾酮及睾丸MDA、GSH、SOD、IL-10含量
    2.3 大鼠睾丸组织HE染色
    2.4 睾丸细胞凋亡情况
3 讨 论

(8)基于线粒体形态的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策略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线粒体结构
        1.1 形态与分布
        1.2 超微结构
    2 线粒体动态变化
        2.1 线粒体形态的动态变化
        2.2 线粒体在细胞内分布的动态变化
        2.3 线粒体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
    3 线粒体动态学调控
        3.1 调控线粒体融合的相关分子
        3.2 调控线粒体分裂的相关分子
        3.3 线粒体自噬
        3.4 其他动态调节器
        3.5 线粒体运输所需的蛋白质
        3.6 介导内膜形态的蛋白质
    4 线粒体动力学的生物学功能
        4.1 保持健康的线粒体种群
        4.2 维持生命体的基本发育功能
        4.3 线粒体在神经元中的分布和募集
        4.4 在淋巴细胞中的趋化性
        4.5 在细胞死亡中的调控
        4.5.1 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
        4.5.2 线粒体介导细胞胀亡、坏死信号转导
        4.5.3 线粒体凋亡与细胞焦亡之间的相互作用
        4.5.4 铁死亡中的线粒体,ROS和膜过氧化
    5 线粒体形态学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5.1 遗传性疾病
        5.2 阿尔茨海默病
        5.3 Ⅱ型糖尿病
        5.4 癌症
        5.5 骨关节炎
    6 线粒体形态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6.1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6.2 适用于SIM成像的线粒体探针的开发
    7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及药物评价
    第一节 基于超分辨成像的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线粒体染色
        2.3 透射电镜成像
        2.4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成像
        2.5 Nikon 3D-SIM显微镜成像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超分辨成像线粒体形态及其定量分析
        3.2 在不同细胞过程中的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
        3.2.1 细胞凋亡中的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
        3.2.2 铁死亡中的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
        3.2.3 自噬中的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
        3.3 在不同细胞系中的线粒体形态定置分析
        3.3.1 对大鼠软骨细胞的线粒体评价
        3.3.2 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定置分析
        3.4 Canny边缘检测算法辅助SIM成像的线粒体嵴损伤分析
        3.5 药物对线粒体嵴损伤的分析
        3.6 Canny边缘检测算法辅助SIM成像测量线粒体嵴之间的距离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节 基于线粒体形态定量分析的药物安全性评价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处理与线粒体成像
        2.3 细胞活性实验
        2.4 透射电镜成像
        2.5 Nikon 3D-SIM显微镜成像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鞣花酸对HeLa细胞的线粒体损伤评价
        3.2 GO对细胞线粒体损伤的评价
        3.2.1 GO对肿瘤细胞的线粒体损伤评价
        3.2.2 GO对人正常细胞的线粒体损伤评价
        3.2.3 GO对线粒体嵴损伤的评价
        3.2.4 GO在细胞内的分布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线粒体肿胀模型的建立及药物评价
    第一节 光激活MitoMN诱导的线粒体肿胀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转染
        2.3 细胞处理和染色
        2.4 超分辨显微镜成像
        2.5 光漂白试验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探针的设计
        3.2 MitoMN的细胞毒性实验
        3.3 MitoMN在活细胞中的超分辨表征
        3.3.1 MitoMN双色成像细胞器
        3.3.2 双色光谱参数表征
        3.3.3 线粒体膜共定位实验
        3.3.4 mtDNA共定位实验
        3.3.5 光漂白实验
        3.4 光刺激引起MitoMN的荧光改变和线粒体肿胀
        3.5 光刺激引起MitoMN损伤mtDNA
        3.6 MitoMN揭示线粒体在肿胀中的非线性增大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节 基于线粒体肿胀模型的药物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2.1 细胞处理和染色
        2.2 其它方法
        3 结果
        3.1 CCCP上调线粒体ROS水平
        3.2 CCCP改变MitoMN标记的mtDNA和线粒体膜荧光分布
        3.3 CCCP加速MitoMN诱导的线粒体肿胀
        3.4 香草乙酮阻断线粒体肿胀的发生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RWXG对软骨细胞线粒体稳态的影响及其对骨关节炎的药效评价
    第一节 超分辨成像揭示LRWXG对体外软骨细胞中线粒体的调控作用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LRWXG-FITC的制备
        2.1.1 LRWXG-NH2的合成
        2.1.2 LRWXG-FITC的合成
        2.2 原代软骨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2.3 软骨细胞处理与标记
        2.4 超分辨显微成像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LRWXG对线粒体毒性的评价
        3.2 LRWXG通过抑制ROS水平缓解线粒体的氧化应激损伤
        3.3 LRWXG-FITC的制备及细胞成像
        3.4 LRWXG-FITC在细胞内的分布
        3.4.1 LRWXG-FITC能够进入细胞内
        3.4.2 LRWXG与线粒体接触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节 LRWXG通过调控体内软骨细胞中线粒体稳态缓解兔骨关节炎进程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兔骨关节炎模型的制备
        2.2 动物给药和实验处理
        2.3 Safranin O染色
        2.4 Masson染色
        2.5 用Micro-CT扫描关节断层图像
        2.6 Weste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2.7 软骨组织中线粒体的分离
        2.8 线粒体和细胞质中Cyt-C的蛋白质水平
        2.9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股骨髁平台的宏观和Micro-CT评估
        3.2 关节切片的Safranin O染色结果
        3.3 关节切片的Masson染色结果
        3.4 线粒体和细胞质中Cyt-C的蛋白质水平
        3.5 关节软骨中caspase-3,9,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外文论文1
外文论文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PK2/PKRs在二甲双胍保护糖尿病睾丸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略缩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PK2/PKRs在糖尿病小鼠睾丸损伤中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PK2/PKRs在二甲双胍保护STZ诱导糖尿病小鼠睾丸损伤中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从氧化应激角度研究三才连梅颗粒对糖尿病小鼠睾丸生精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附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三才连梅颗粒对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的影响
    1.前言
    2.实验药品及器材
        2.1 实验药品
        2.2 试验器材
        2.3 实验试剂
    3.实验方法
        3.1 实验动物及喂养
        3.2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3.3 实验分组
        3.4 标本的收集
        3.5 睾丸指数的测定
        3.6 精子参数的测定
        3.7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FSH、LH及 T的含量
        3.8 睾丸组织切片及HE染色
        3.9 糖尿病相关指标的检测
        3.10 统计学分析
    4.结果
        4.1 三才连梅颗粒对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的影响
        4.2 三才连梅颗粒对2型糖尿病小鼠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5.讨论
第二部分 三才连梅颗粒通过Nrf2/HO-1 信号通路对DM小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1.前言
    2.实验器材及试剂
        2.1 实验器材
        2.2 实验试剂
    3.实验方法
        3.1 实验标本
        3.2 qPCR检测Nrf2及HO-1 mRNA的表达
        3.3 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中Nrf2及HO-1 蛋白的表达
        3.4 Elisa检测睾丸组织中MDA,SOD以及8-OHdG的含量
        3.5 统计学分析
    4.结果
        4.1 三才连梅颗粒对Nrf2/HO-1 信号通路的影响
        4.2 三才连梅颗粒对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
    5.讨论
第三部分 三才连梅颗粒对糖尿病小鼠生精细胞线粒体自噬及凋亡的影响
    1.前言
    2.实验器材及试剂
        2.1 实验器材
        2.2 实验药品及试剂
    3.实验方法
        3.1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
        3.2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3.3 电镜检测
        3.4 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3.5 统计学方法
    4.结果
        4.1 三才连梅颗粒对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P62 表达水平的影响
        4.2 三才连梅颗粒对生殖细胞超微结构及自噬小体的影响
        4.3 三才连梅颗粒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水平的影响
        4.4 三才连梅颗粒对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5.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3:在读期间立项课题

四、精子形态图像定量分析2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褪黑素通过肠肝轴缓解铅暴露引起的鲤鱼脂肪肝机理的研究[D]. 苗芷英.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龟龄集的化学分析和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D]. 史静超. 山西大学, 2021
  • [3]敲低环状RNA类网格蛋白重链1(circCLTCL1)表达抑制人睾丸支持细胞增殖[J]. 史圣甲,孙建华,刘项,王磊,张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21(09)
  • [4]水牛附睾头、体和尾部精子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D]. 何翁潭. 广西大学, 2021(12)
  • [5]N-乙酰半胱氨酸对PM2.5致大鼠睾丸毒性的保护作用[J]. 田硕,张宁,牛姝,李珅,苏力,平芬.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07)
  • [6]“遗传的细胞基础”中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研究[D]. 金冬桂. 石河子大学, 2021
  • [7]蜥蜴的脑大小进化及其生态适应机制[D]. 刘研.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基于线粒体形态的高分辨药物筛选与评价策略的建立及应用[D]. 邵新田. 山东大学, 2021(11)
  • [9]PK2/PKRs在二甲双胍保护糖尿病睾丸损伤中的作用[D]. 刘宇宁. 湖北科技学院, 2020(08)
  • [10]从氧化应激角度研究三才连梅颗粒对糖尿病小鼠睾丸生精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D]. 夏雨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200例精子形态图像定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