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杨臻峥,郑晓南[1](2021)在《药学类科技期刊彩色排版与封面设计的现状调查及优化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优秀的彩色排版和封面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效果,助力期刊品牌形象强化。科技期刊编辑应不断提高美学素养、积累审美经验,实现期刊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本文调研了国内药学类科技期刊彩色排版与封面设计的应用现状,探讨全彩排版与封面设计对科技期刊的重要性,并对相关优化方案予以建议。
谢玲娴,刘媛[2](2021)在《科技期刊论文图表规范化及合理布局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插图和表格在科技期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科技论文撰稿的重要辅助手段,更是科技期刊提供知识服务的重要数据形式。图表使用恰当、设计规范、布局合理,不仅能生动直观地表述论文思想和技术知识,使论文内容逻辑性和准确性更强,还能起到提炼论文、美化版面、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在总结科技期刊论文易出现的图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办刊实际和工作经验,概括说明插图与表格设计的格式、规范、要求及布局,旨在解决科技期刊论文中图表如何规范设计与合理布局的问题,以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
李庚,杜承宸[3](2021)在《科技期刊论文篇幅和版面控制方法及相关思考和建议》文中提出分析科技期刊版面利用率的情况,发现大部分期刊存在篇幅过长、内容繁复、末页留白的问题。对此,本文首先提出基于逻辑性的删减法,给出对科技论文进行大幅精简的具体思路,即先梳理论文脉络,了解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再删除与核心内容无关的旁枝末节。然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如何在校对阶段处理版面余缺,巧妙利用增行和缩行尽量保证整版的方法。最后,给出关于篇幅控制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唐耕砚,贾景文[4](2021)在《中文学术期刊“审稿透明原则”的概念、实施状况及内容》文中认为【目的】界定中文学术期刊"审稿透明原则"的概念,并总结中文学术期刊实践"审稿透明原则"的现状,进而归纳与设计中文学术期刊"审稿透明原则"的内容,为中文学术期刊提高审稿透明度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利用逻辑学的概念界定方法界定中文学术期刊"审稿透明原则"的概念,其次通过网站调研总结中文学术期刊"审稿透明原则"的实施状况,最后借助扎根理论的部分步骤归纳与设计中文学术期刊"审稿透明原则"的内容。【结果】部分中文学术期刊提供的审稿信息较为碎片化,发布信息的渠道较分散,作者获取审稿信息的难度较大。"审稿透明原则"内容可帮助中文学术期刊提高审稿工作的透明度。【结论】中文学术期刊可整合信息发布渠道,借助所设计的"审稿透明原则"内容系统化地公布审稿信息,并做到动态、定时更新,不断提升为作者服务的质量。
李莉,周翠鸣,黄祖宾,蒋巧媛[5](2020)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优化技巧》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和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本文基于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与实际运营经验,分析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排版问题,总结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排版设计原则与版式设计策略,以及服务功能模块、标题、图表与配图、色彩、小标题、段落排版、留白等优化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技巧,可为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提供参考。根据自身刊物的定位建立有利于用户体验的视觉流程,掌握版式设计优化并善于使用微信辅助排版工具,可提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效果。
赵树庆,李丽,刘永胜[6](2020)在《引用格式标识项版面位置差异与意义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引用格式标识项在期刊版面位置的分布现状,分析各种位置的利弊,提出选择合理版面位置的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从300种样本期刊中选出45种标注有引用格式的目标期刊;将45种目标期刊的引用格式在版面的标注位置予以归纳总结。【结果】引用格式标识项版面位置存在较大分歧,尚未出现优势鲜明的最佳位置,现有的8种位置选择均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种种不足,不能一概而论。【结论】论文首页成为标注引用格式的首选页面,首页版面的标题与页眉之间、正文与摘要之间、页脚这3个位置的认同度较高,选择者众多;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之后的区域也是一个理想选位。
栾嘉[7](2020)在《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拓展国家发展战略,把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是临床决策的指南,也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依据。作为记载、传播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学科技期刊承载着为各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重任。然而,我国至今处于临床医学研究证据的“进口国”地位,多年来我国的临床指南主要参照欧美国家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一直未能获得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查找并证实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聚焦医学期刊编辑部,探讨我国临床研究论文整体质量控制对策。首先,从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概念内涵的描述出发,梳理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质量评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并丰富其内涵。其次,采用“滚雪球法”抽取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229篇,以研究注册率、伦理审查率、前瞻性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等数据评价其伦理;以该篇论文发表之前国内同类研究论文篇数评估其创新性;以“国际医学报告清单”评估其报告质量;“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并评价其证据强度。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了大量单中心(97.38%)、小样本(单组≤100例占77.3%)、纯阳性结果(99.22%)、高重复性(国内同类研究>10篇占37.11%)、低质量(报告率≤50%占85.15%,高偏倚风险论文占44.10%)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注册率(3.06%)和伦理审查率(16.95%)均低;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均不可考。再次,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募集、筛选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对纳入评估的229篇临床研究论文的作者、编辑部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作者因素方面,专业阶层(学历、职称)对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弱,而作者科学思维、科研方法学水平、对论文质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机构环境方面,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科研资源既能直接对论文质量发挥正向影响,也能通过作用于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间接影响论文质量。编辑部(编辑)因素方面,编辑的专业能力、期刊管理水平、审稿人水平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格式标准化要求对论文质量有负向影响。最后,采用析因设计证实以上可能因素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作者与研究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里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10);在编辑部与编辑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0)、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t=2.221,P=0.028)、编辑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版面形式消耗(t=-3.064,P=0.002)与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χ2=4.714,P=0.034)等4项与论文质量显着相关。研究证明:期刊编辑部及编辑相关因素是国内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控制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管理构架提出:医学编辑必须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按照发展要求满足医学编辑数量并进行功能性分工,向学术型方向培养医学编辑等举措建议。针对编辑部审定稿流程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亟待统一临床研究论文录用的基本标准,严格实行临床研究注册制度,复核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强临床研究国际规范、评价工具以及报告清单的认知普及,注明利益冲突以及允许发表阴性结果等举措建议。针对医学编辑的职能拓展提出:医学编辑应在执行论文发表准入标准的同时做好作者教育,并为审稿人提供详细的审稿标准及必要的相关培训等举措建议。从而令中文医学期刊能够严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出口”关,真正服务于“健康中国”。
费欣意[8](2020)在《开放存取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文中提出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于20世纪90年代末大规模地兴起,在传统期刊与开放存取期刊并行的环境下,科研人员在选择向OA期刊投稿时会遇到包括费用、同行认可等在内的诸多困扰,而为科研人员提供出版服务的学术期刊出版社也同样面临着挑战。通过对国内外开放存取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发现现有研究缺乏对不同学术交流主体在开放存取环境下学术资源供给行为与策略的关注,以技术接受模型为代表的一系列信息系统研究模型是否能够真实且充分地解释科研人员在开放存取环境下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也尚存疑问。因此,本研究选取OA期刊这一金色开放存取的典型代表作为切入点,从科研人员与出版社两个视角展开研究,并在科研人员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部分采取混合研究方法,从而更加真实地还原其在OA期刊环境下的行为逻辑与影响因素。首先,从科研人员的内容供给视角出发,本研究使用扎根理论,根据访谈资料得出科研人员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回收407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对研究模型与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其次,从出版社的服务供给视角出发,本研究使用SWOT分析方法与SWOT-CLPV理论,以爱思唯尔出版社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讨论了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上的建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感知风险对作者的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有显着的负向影响,OA期刊概况、开放存取理念与社群引导则对行为态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行为态度直接影响着行为意向;此外,社群引导与绩效期望对作者的资源供给行为意向也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然而,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并不能证明感知成本对作者的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与意向存在影响,作者的期刊偏好对行为意向、感知风险对绩效期望的影响也均不显着。通过案例分析则可以发现,出版社的学术服务供给实力是发展的根本,针对不同性质的市场竞争制定差异化策略是长期发展的必要保证,而解决多方利益冲突则是OA期刊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本研究的贡献之处在于:第一,通过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了科研人员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研人员在OA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行为逻辑;第二,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对学术期刊市场的竞争态势进行了研究,为出版社的OA期刊业务发展提供了现实建议与参考;第三,系统性地梳理了OA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状况,有利于深化人们对此的认知与理解。
李田玉[9](2020)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及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科技期刊也因此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在使用和推广之后,因其具有多种传播优势迅速获得各个行业的关注。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还处在成长阶段,科技期刊需要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因此,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反馈理论和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探讨期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编辑实践视角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清博大数据微信传播指数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第一章绪论梳理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详细分析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概况,主要包括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及发展阶段等;第三章借助清博数据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样本调研;第四章将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运用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并分别在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形象识别VI(Visual Identity)和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第五章提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可以通过三方面得到提升。在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方面,可以从定位理念、内容理念和营销理念三个方面提升。在定位理念识别方面通过鲜明的办刊风格、培养用户思维等策略来提升;在内容理念方面通过学术动态的追踪、关注热点等策略来提升;在营销理念方面提供会员制和构建微信社群等策略来运营。在视觉识别VI(Visual Identity)方面,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要进行一体化的形象设计,包含头像Logo的独特性设计、“菜单栏”实用性兼美观性设计、“自动回复”的功能性设置、“文章版式”的一体化排版及整体的协调配色。在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方面,主要通过对内行为识别策略和对外行为识别策略来提升,包含稳定微信推送时间及频率、加强微信编辑团队的建设、展开线上知识付费建设、进行微店文创经营以及开发微信小程序等。整体而言,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可以系统地提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优化路径从构建微信矩阵,实现集群化发展、加强与用户互动、完善评价体系及塑造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品牌等方面展开。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科技期刊需要运营微信公众号,而对其提出具体的运营策略及优化路径能够帮助其更快地提升运营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陈洁[10](2020)在《科技之美-《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研究(2009-2018)》文中研究指明《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7月3日,是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之一,该杂志以传播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发现为主要目的,其封面的美学性也领先于其他的同类型的科学期刊,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视觉享受。《Science》对于可视化传播技术的运用是业界的典范,成为许多科技期刊提高自身办刊水平和科技传播能力的学习目标。本文选取《Science》(科学)杂志2009-2018年间全部期刊封面为研究对象。从期刊封面视觉特征和艺术特点出发,研究其可视化封面表现规律,探讨科学视觉传播中封面装帧设计的美学要求,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其构图、文字、图像和色彩等要素之间的建构的方式,进而有助于深入探索科学知识可视化的生成方式以及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优化我国科学可视化的质量,以此来提高中国自身的科学传播力量。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基础研究部分:第一章,绪论,概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综述前人与本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相较于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的创新点。第二章,《Science》杂志概述,是有关于杂志的本体研究。本章详实地介绍了《Science》杂志的诞生与发展,另外,探讨了《Science》封面的商业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具体分析了《Science》杂志封面的艺术特性。本章根据笔者收集到的2009-2018年512期封面展开探究,从构图、文字、图像以及色彩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封面构图,从文字和图像的构图形式到视觉元素之间的平衡感和层次感;第二部分是封面文字的运用,字体风格到和层级分化,展现了文字运用的秩序性和时代感;第三部分是图像的应用,笔者对样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Science》善于运用摄影可视化、计算机可视化以及绘画等其他材料制作封面图片来展现图像的精确性、技术性和高雅性;第四部分是色彩的选择,《Science》将色彩的象征性和对比性恰到好处地融合于一个画面中,既深化了主题又强化了视觉美感;第五部分根据收集的资料,为《Science》封面提供可践行的建议。总得来说,《Science》封面在十年的更替中,一直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审美性。第四章,将《Science》与同类型杂志封面视觉设计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分析了与《Nature》、《Cell》之间在视觉元素设定安排上的共性与差异。三者之间有共同的联系,但也因品牌的独立性,保有自身特有的视觉特色。应用研究部分:第五章,《Science》杂志封面的文化特性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Science》对同一研究对象的科学符号应用的区别。紧接着延展到科学可视化、符号化的必然趋势以及科学和艺术之间的互联互通。第六章,个人实践的应用探索——《科学通报》杂志封面的创新设计。笔者通过发现《科学通报》封面设计原先存在的问题,结合以上对《Science》封面视觉研究,来提供重建方案,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结论部分:第七章是全文的结论与展望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概述总结,并期望为国内的科学杂志封面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新思路。
二、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药学类科技期刊彩色排版与封面设计的现状调查及优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学类科技期刊版面及封面设计基本情况 |
2 全彩排版与封面设计未受科技期刊普遍重视的原因 |
2.1 人手紧缺、经费不足,难以在装帧设计方面多投入 |
2.2 编辑人员思想固化、观念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
3 全彩设计在科技期刊办刊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
3.1 突出重点内容、提升整体美感,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
3.2 更加全面、细致、直观地反映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
3.3 稳定的主色调让期刊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
4 现阶段适用于小型科技期刊编辑部的视觉优化建议 |
4.1 为期刊品牌选择一个主色调 |
4.2 鼓励作者多用“图表说话” |
4.3 积极建设与充实编辑部专属图库 |
4.4 重视封面图片创新,每期讲述一个封面故事 |
4.5 培养外包美编的专业素养,带领他们共同进步 |
5 结束语 |
(2)科技期刊论文图表规范化及合理布局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插图与表格的共性问题 |
3 插图与表格的规范应用 |
3.1 插图的规范应用 |
3.1.1 曲线图 |
(1)图序和图题。 |
(2)标目。 |
(3)标值。 |
(4)坐标轴。 |
(5)图注。 |
(6)适当合并同类曲线。 |
3.1.2 示意图与结构图 |
(1)尺寸线规范表达。 |
(2)数字标注位置及方向的规范表达。 |
(3)尺寸单位的标注。 |
3.1.3 框图与流程图 |
3.1.4 照片 |
3.1.5 特殊插图 |
3.2 表格的规范应用 |
(1)表序和表题。 |
(2)项目栏。 |
(3)表身。 |
(4)表注。 |
4 插图与表格的合理布局 |
4.1 保持文字连贯性 |
4.2 图表布局均衡 |
4.3 图表大小适中 |
4.4 图表的特殊处理 |
(1)表格的特殊处理。 |
(2)插图的特殊处理。 |
(3)科技期刊论文篇幅和版面控制方法及相关思考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期刊版面利用率概况及原因分析 |
2 提高版面利用率的意义 |
3 编辑加工时如何精简论文 |
3.1 摘要的精炼 |
3.2 前言的精炼 |
3.3 材料(数据)与方法的精炼 |
3.4 结果的精炼 |
3.5 讨论及结论的精炼 |
3.6 二次精炼 |
4 校对时如何处理页面余缺 |
4.1 小幅缩行 |
4.2 大幅缩行 |
4.3 增行 |
5 关于版面利用率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
6 结束语 |
(4)中文学术期刊“审稿透明原则”的概念、实施状况及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设计 |
1.1 研究流程 |
1.2 研究方法与对象 |
2 概念界定 |
3 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中文学术期刊“审稿透明原则”的实施现状 |
3.2 中文学术期刊实施“审稿透明原则”的问题 |
4 解决方案 |
4.1 开放式编码 |
4.2 主轴编码 |
4.3 内容设计 |
4.3.1 初审阶段 |
4.3.2 外审阶段 |
4.3.3 终审阶段 |
4.4 饱和度检验 |
5 启示及建议 |
5.1 整合渠道,系统化地公布透明信息 |
5.2 动态更新,定时发布审稿透明信息 |
5.3 强化对话,提升透明信息的互动性 |
6 结语 |
(5)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优化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1.1 移动出版特点不足 |
1.2 版式设计水平较低 |
1.3 导航栏服务模式单一 |
2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排版设计原则与版式设计策略 |
3 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优化技巧 |
3.1 服务功能模块设计优化技巧 |
3.1.1 菜单设置 |
3.1.2 消息自动回复功能 |
3.1.3 被添加自动回复功能 |
3.2 版面设计优化技巧 |
3.2.1 标题设计优化技巧 |
3.2.2 图表选择与配图优化技巧 |
3.2.3 色彩搭配优化技巧 |
3.2.4 内容模块化、小标题化 |
3.2.5 段落排版标准化 |
3.2.6 文末设计风格化 |
3.2.7 文字设计规范化 |
3.2.8 留白法则 |
3.3 充分利用微信编辑工具 |
4 结束语 |
(7)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
2.1 临床研究的定义 |
2.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概念辨析 |
2.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辨析 |
2.4 本研究涉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方式 |
2.5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的概念辨析 |
2.6 小结 |
第3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的抽样调查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 |
4.1 访谈目的 |
4.2 访谈设计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作用机理阐释 |
6.1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
6.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
6.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
6.4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修正 |
6.5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
6.6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及机理探讨 |
6.7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
7.1 研究结论 |
7.2 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对策 |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5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开放存取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 |
1.2.2 开放存取资源的呈现与利用 |
1.2.3 开放存取环境下学术交流主体的参与状况及对策 |
1.2.4 开放存取带来的学术与社会影响 |
1.2.5 研究述评 |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理论基础 |
2.1 理性行为理论 |
2.2 技术接受模型 |
3 从科研人员视角出发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探索性研究 |
3.1 数据来源 |
3.1.1 受访对象控制 |
3.1.2 访谈提纲设计 |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译码 |
3.2.1 开放性编码 |
3.2.2 主轴编码 |
3.2.3 选择性编码 |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1 科研人员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形成过程 |
3.3.2 感知成本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与意向的影响 |
3.3.3 社群引导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与意向的影响 |
3.3.4 感知风险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的影响 |
3.3.5 OA期刊概况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的影响 |
3.3.6 开放存取理念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的影响 |
3.3.7 期刊偏好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意向的影响 |
3.3.8 绩效期望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意向的影响 |
3.3.9 感知风险对绩效期望的影响 |
4 从科研人员视角出发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验证性研究 |
4.1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4.2 问卷编制与数据收集 |
4.2.1 问卷设计 |
4.2.2 预调查 |
4.2.3 数据收集 |
4.3 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检验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4.3.4 信度检验 |
4.3.5 效度检验 |
4.4 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
4.4.1 模型拟合评估 |
4.4.2 路径系数 |
4.4.3 假设检验 |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1 感知风险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2 OA期刊概况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3 开放存取理念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4 社群引导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5 绩效期望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6 感知成本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7 期刊偏好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8 感知风险对绩效期望的影响 |
5 从学术期刊出版社视角出发的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 |
5.1 SWOT因素分析 |
5.1.1 优势(Strengths) |
5.1.2 劣势(Weaknesses) |
5.1.3 机会(Opportunities) |
5.1.4 威胁(Threats) |
5.2 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
5.2.1 杠杆效应 |
5.2.2 抑制性 |
5.2.3 脆弱性 |
5.2.4 问题性 |
5.3 总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启示 |
6.1.1 OA期刊环境下科研人员的内容供给行为 |
6.1.2 OA期刊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社的服务供给策略 |
6.1.3 OA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概况 |
6.2 贡献与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9)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研究 |
二 我国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
三 我国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研究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 企业识别系统CIS |
二 信息反馈理论 |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概况 |
第一节 科技期刊及微信公众号概述 |
一 科技期刊的概述 |
二 微信公众号的概述 |
第二节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阶段 |
一 起步阶段 |
二 成长阶段 |
第三节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 |
一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优势 |
二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困境 |
第三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样本调研 |
第一节 调研对象样本选取 |
一 样本选取的原则 |
二 样本选取的数据来源 |
第二节 样本WCI指数情况 |
一 清博大数据WCI |
二 样本WCI指数 |
第三节 样本数据分析 |
一 样本类型分析 |
二 推送频次分析 |
三 文章内容分析 |
第四节 调研样本小结 |
一 样本在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 |
二 样本在运营方面有待提升的空间 |
第四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 |
第一节 理念识别MI策略 |
一 独特定位理念,突出专业特色 |
二 优质内容策划,体现期刊价值 |
三 营销理念革新,提升服务水平 |
第二节 视觉识别VI策略 |
一 头像设计醒目独特 |
二 优化菜单栏和自动回复 |
三 文章版式设计简洁新颖 |
四 丰富图片表现形式 |
第三节 行为识别BI策略 |
一 对内行为识别策略 |
二 对外行为识别策略 |
第五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优化路径 |
第一节 构建微信矩阵,实现集群化发展 |
一 组建差异化子账号 |
二 加入微信矩阵联盟 |
第二节 增强互动交流,提升用户好感度 |
一 运用新技术挖掘用户需求,增强用户黏性 |
二 跨平台营造作者、刊者、读者、审者学术圈 |
三 推广普及科学传播,提升用户科学素养 |
第三节 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运营质量 |
一 运用微信传播指数WCI |
二 制定合理的KPI考核指标 |
三 结合微信运营软指标评价 |
第四节 打造微信品牌,助力期刊转型 |
一 强化品牌传播意识,反哺科技期刊 |
二 提升新媒体素养,加强编辑人员培训 |
三 传播期刊价值理念,实现品牌价值延伸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科技之美-《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研究(2009-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相关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2 《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相关的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Science》杂志概述 |
2.1 《Science》杂志的诞生与发展 |
2.2 《Science》杂志封面概述 |
2.2.1 《Science》杂志封面的商业性 |
2.2.2 《Science》杂志封面的科学性 |
2.2.2.1 科学创意的真实性 |
2.2.2.2 学术研究的理解性 |
2.2.3 《Science》杂志封面的艺术性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cience》杂志封面视觉特性分析 |
3.1 《Science》杂志封面构图编排 |
3.1.1 字体排版的规整性 |
3.1.2 图像构成的丰富性 |
3.1.3 画面布局的平衡感 |
3.1.4 图文编排的层次感 |
3.2 《Science》杂志封面文字运用 |
3.2.1 紧随时代的字体风格 |
3.2.2 主次分明的文字信息 |
3.3 《Science》杂志封面图像应用 |
3.3.1 以摄影照片展现精确性 |
3.3.2 以计算机增加技术性 |
3.3.3 以绘画等其他材料提升高雅性 |
3.4 《Science》杂志封面色彩选用 |
3.4.1 色彩象征意义的多元性 |
3.4.2 色彩对比的协调性 |
3.5 《Science》封面的不足与建议 |
3.5.1 提升图文编排的多样性 |
3.5.2 构建图像的民族特色 |
3.5.3 增加图形的创意方式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cience》与同类型杂志封面视觉设计策略的对比分析 |
4.1 《Nature》和《Cell》杂志概述 |
4.2 《Science》、《Nature》和《Cell》杂志封面视觉设计策略的共性与差异 |
4.2.1 封面构图的共性和差异 |
4.2.2 封面文字的共性与差异 |
4.2.3 封面图像的共性与差异 |
4.2.4 封面色彩的共性与差异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cience》杂志封面的文化特性研究 |
5.1 《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中的科学原理多种表现的对比分析 |
5.1.1 生命的本源——DNA |
5.1.2 功能分子与信息分子——RNA |
5.1.3 认知和行为的中枢——大脑 |
5.1.4 高强度超导材料——石墨烯 |
5.1.5 生存的源泉——农作物 |
5.2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共通与融合 |
5.2.1 科学可视化趋势 |
5.2.2 科学传播的符号化倾向 |
5.2.3 科学与艺术的联谊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个人实践的应用探索——《科学通报》杂志封面的创新设计 |
6.1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特点及存在问题 |
6.2 个人实践中的应用探索 |
6.2.1 《科学通报》杂志封面的选题——“孤独症” |
6.2.2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 |
6.2.3 《科学通报》封面风格拟定 |
6.2.4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实践 |
6.2.4.1 “孤独症”系列封面视觉元素提取 |
6.2.4.2 “孤独症”系列封面文字信息 |
6.2.4.3 “孤独症”系列封面视觉设计 |
6.3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创作的心得体会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国内科学杂志封面设计的启发与展望 |
7.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艺术硕士研究生期间部分作品 |
致谢 |
四、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药学类科技期刊彩色排版与封面设计的现状调查及优化建议[J]. 杨臻峥,郑晓南. 编辑学报, 2021(06)
- [2]科技期刊论文图表规范化及合理布局探讨[J]. 谢玲娴,刘媛.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 [3]科技期刊论文篇幅和版面控制方法及相关思考和建议[J]. 李庚,杜承宸. 学报编辑论丛, 2021(00)
- [4]中文学术期刊“审稿透明原则”的概念、实施状况及内容[J]. 唐耕砚,贾景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6)
- [5]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优化技巧[J]. 李莉,周翠鸣,黄祖宾,蒋巧媛. 学报编辑论丛, 2020(00)
- [6]引用格式标识项版面位置差异与意义分析[J]. 赵树庆,李丽,刘永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08)
- [7]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 栾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8]开放存取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D]. 费欣意. 南京大学, 2020(02)
- [9]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及优化研究[D]. 李田玉. 郑州大学, 2020(03)
- [10]科技之美-《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研究(2009-2018)[D]. 陈洁.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