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外基金瞄准中小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莫开明[1](2019)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化的日常生活让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追求速度和多样化;为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以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互联网理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出现了,突破了传统的金融模式,迅速受到热捧,与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渐渐打破了银行对金融业的垄断格局,使银行业正式进入微利时代。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开始积极研究互联网金融,发现其借助普惠性特点吸引了社会公众大量资金,开辟了新的盈利模式。这一现象改变了商业银行重对公轻零售的传统经营理念,先进商业银行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学习,迅速进行业务转型和金融创新,陆续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电子商城、科技金融产品等各类新型服务。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小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如何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广西北部湾银行正在进行业务转型,探索高质量快速发展之路。本文以广西北部湾银行为例,从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出发,通过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基础理论、发展趋势以及先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本文首先对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做了简要介绍。其次,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做了简要说明。再次,重点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金融对其的影响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借鉴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北部湾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零售业务转型主要从战略定位、产品创新、获客渠道、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的建议,并为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2019)在《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践》文中指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在整合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基础上,由政府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及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面向特定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集聚科技、人才、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的新型创新载体。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浙江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大创新举措。截至目前,浙江已建设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8家,其中省级
朱伟英[3](2018)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研究 ——以非凡财富为例》文中提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起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现的时间较晚,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是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一个资金来源。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可以分为募资、投资和退出三个阶段,其中退出是实现收益最重要的阶段。通过选择合适的退出方式,锁定最优利润,是私募机构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现实中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分析退出方式决策的影响因素,对如何选择最优的退出方式提出建议,为别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论题进行探讨,通过查阅现有研究,比较不同的退出方式,结合笔者的世纪经验和典型案例去阐述该论题。文章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确定研究内容和全文的框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通过总结和概括已经发表或者出版的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选择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思索方向,并进行综合叙述。第三部分主要是对私募观投资退出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则是阐述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主要结合案例阐述了如何能够做出最优的退出方式决策。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活动,退出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风险的承担以及收益是否能够实现。而作为金融市场发展的一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研究退出方式的优化决策对市场来说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邓波[4](2016)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的市场化改革,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已经处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浪潮中,同时作为最活跃的市场经济主体,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比率不断提高,并且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就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样,融资难的问题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融资难可以说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遇到发展停滞不前状态的原因。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有限的资金支持,跨境融资开始成为很多企业寻求支持的方式,利用跨境融资的低成本优势,通过海外上市、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企业采用跨境融资除了成本低的优势,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跨境融资多集中于国有或者跨国大型企业,相较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跨境融资还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形成规模,也缺乏专业的指导。本文从跨境融资的界定、方式以及特点,还有自贸区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以及其特点与功能入手,进一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融资形势,剖析天津自贸区跨境融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中重点说明了自贸区跨境融资发展的现状和区内对跨境融资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自贸区利用其金融功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还有现阶段就跨境融资方面还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等,尝试性的得出了天津自贸区选择利用跨境融资平台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从自由贸易账户与跨境融资业务、自贸区跨境融资租赁、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融资和互联网平台跨境融资四个方面介绍了可行的跨境融资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利用外资解决融资难提供了方式选择,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自贸区跨境融资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王涛[5](2014)在《HC公司国际化运营路径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国际化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己成为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选择。HC公司作为国内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商,随着业绩不断增长,公司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如何进行国际化的经营,是摆在HC公司面前一个紧迫的课题。首先,对国际化运营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从国际贸易角度、对外投资角度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理论方面,系统阐述了国际化理论和进入模式,并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有关国际化运营的相关文献。其次,本文从HC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对公司的国内销售、海外销售及产品等相关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公司目前的国际化运营状态。通过对公司国际化动因的分析,公司国际化运营的SWOT分析,及运用调查问卷工具,对HC公司国际化运营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最后,针对公司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提出适合公司国际化运营的路径,以及不同路径下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和措施。通过本文对HC公司的分析研究,不仅对HC公司正在进行的国际化运营有参考的意义,而且对下一步国际化运营的战略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江沨[6](2013)在《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2年中旬至今,受宏观经济疲软、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投资回报率未达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影响,我国风投行业的基金募资规模呈逐步下滑趋势。尽管我国2013年初宏观经济呈现回暖迹象,但资本市场的退出不畅使得大部分基金投资者仍普遍持谨慎态度,这严重影响了诸多风投基金的募投计划,整个风险投资行业形势低迷。在这种背景下,对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中资金来源的一大渠道和政府介入的主要渠道——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政府引导基金“)的历史沿革、市场定位和作用、国外标杆进行分析,认识到政府作用的局限性和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的瓶颈,进而分析讨论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母基金论,这既可以加深对国内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作为市场已有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依据,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良性发展、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均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政府引导基金一直致力于地方创投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在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发展和扶持初创企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由于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依赖政府政策支持和推动,加上政府资金的功用和定位与社会资本利益诉求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或矛盾,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加速发展的同时,运作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问题亟待带解决。同时,随着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包括风险投资行业。在政府引导逐步让位于市场配置的大趋势下,政府引导基金如何定位和持续发展也成为一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政府引导基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一方面对国内外政府介入风险投资的形式——政府引导基金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国内外政府在风险投资中参与角色的差异;另一方面,本文介绍了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历史沿革和目前情况,阐述了政府引导基金至今对于风投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的积极贡献,并通过对上海创投基金管理部专业人士的访谈,具体了解政府引导基金在实际投资活动中遇到的瓶颈和困惑。最后,本文针对政府引导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基金定位、运作管理和募资渠道等方面探讨优化发展的对策,并提出借鉴目前部分引导基金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转型为承担一定政府引导职能的市场化母基金,是政府引导基金转型的最佳选择。
刘国宏[7](2012)在《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生活品质、实施宏观调控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以金融机构集聚、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服务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金融中心,具有促进金融资本流动、引导实物资源配置的强大功能。从13世纪金融中心在佛罗伦萨初具雏形以来,全球争建金融中心的努力从未停歇,不仅体现在全球性金融中心争夺上,而且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目前,我国二十余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试图争取区域发展资源和争夺经济发展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发展、资本跨国流通等因素变迁,一种全新的全球金融网络正在创建,金融中心依赖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国内资本供给的传统形成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新兴金融中心加速崛起。结合理论研究和现实形势,历史上和当前阶段各类金融中心形成的背后均是得到了金融人才的厚爱和金融资本的青睐,而与金融人才和金融资本紧密相关的是金融生态环境。即金融生态环境是否适合以金融人才和金融资本为基础的金融生态主体的繁衍和发展,直接决定了金融中心建设效果。因此,从金融生态的视角分析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机制、效率、政策等问题,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乃至形成一批国际性金融中心,参与国际金融资源争夺,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金融中心相关研究文献和借鉴全球金融中心建设经验基础上,引入金融生态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探讨了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并结合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实践,利用多种评价工具对我国金融中心城市进行了评价。结合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现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效率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充分考虑金融生态的自我对策,结合不同城市金融生态发展的阶段特性,改变单一“拼优惠”思路,提出了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策略、政策及措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高筠[8](2012)在《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不同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类业务,国际业务具有经济资本占用低、自偿能力强、综合收益高等特点,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日益蓬勃,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展国际业务,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国际业务服务产品己经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交通银行作为一家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国际业务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银行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的发展战略。对此,交通银行的北京市分行如何切实响应总行号召、实施战略转型,制定营销策略,以便更好更快促进国际业务发展,提升其国际业务在北京市场的占比,树立品牌,强化创新,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在对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的国际业务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时,综合运用了金融学、战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力图为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的国际业务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营销途径,也希望籍此篇文章能够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提供借鉴和启发。本文第一章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是国内外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三章利用PEST分析法、五力分析法对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了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的发展现状。第五章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第六章提出了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赵维,范欣,吕波[9](2009)在《浅议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文中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原因,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融资体系的狭窄。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多元化的融资工具。本文从私募基金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可行性入手,通过分析资金供给趋势、国内的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分布的变化,以及私募股权资本在国内的投资倾向等进一步论证了中小企业与私募基金合作的可能性,并对国内即将合法化生存的私募基金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寄予厚望。
王全合[10](2009)在《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来源于自选题目,作者本人就职于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具有二级资质,注册资本金为3000万元,年均销售额在1.2亿元左右。随着我国政府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一样面对获取土地难、融资难、收益压缩和资金紧张等问题的困扰与挑战。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当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规划未来的发展策略。在论文结构方面,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为研究现状介绍。第三章介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现状。第四章研究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存在的问题,指出企业面临的问题体现在获取土地资源难、企业融资困难、市场及产品定位难及自身问题等四方面。第五章为解决对策,指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策略上应当采取品牌化、多元化融资、风险管理及联盟化等对策。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充分采用理论分析、政策分析、数据调查、比较方法等作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管理方法及手段运用到了课题的研究中去,实现了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当前现状和发展策略的系统化研究,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创新和深化。
二、海外基金瞄准中小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外基金瞄准中小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
1.4.1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主要模式 |
2.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
2.1.3 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基础 |
2.3.1 长尾理论 |
2.3.2 金融脱媒理论 |
2.4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基础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三章 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3.1 广西北部湾银行简介 |
3.2 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
3.2.1 零售业务产品体系 |
3.2.2 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发展情况 |
3.2.3 个人贷款业务发展情况 |
3.2.4 中间业务发展情况 |
3.2.5 个人客户和电子产品发展情况 |
3.3 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的问题分析 |
3.3.1 战略定位不清,营销观念落后 |
3.3.2 产品线单一,同质化严重 |
3.3.3 软硬件设施落后,客户体验欠佳 |
3.3.4 数据处理能力不足,风险控制水平偏弱 |
3.3.5 配套机制不完善,工作效率不高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对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
4.1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
4.1.1 创新依然是主流 |
4.1.2 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
4.1.3 场景金融引领未来 |
4.1.4 国际化趋势明显 |
4.2 互联网金融对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
4.2.1 对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的积极影响 |
4.2.2 对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的消极影响 |
第五章 先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借鉴 |
5.1 富国银行零售业务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
5.1.1 立足社区,全渠道发展 |
5.1.2 丰富产品,交叉销售 |
5.1.3 实行电子化发展战略 |
5.2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
5.2.1 深耕“大零售”市场 |
5.2.2 实践产品先行理念 |
5.2.3 推进轻渠道获客模式 |
5.3 桂林银行零售业务应对互联网金融策略 |
5.3.1 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 |
5.3.2 构建社区银行服务体系 |
5.3.3 走普惠金融路线 |
5.4 先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借鉴 |
5.4.1 从追求业务数量转变为提升服务质量 |
5.4.2 从单纯的产品营销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服务 |
5.4.3 服务模式从“阵地粗放型”转变为“机动精准型” |
5.4.4 从线下渠道为主转向拓展线上渠道 |
5.4.5 从注重短期指标转变为创造长期价值 |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策略 |
6.1 明确战略定位,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 |
6.1.1 认清形势,合理定位 |
6.1.2 塑造统一的企业文化 |
6.1.3 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 |
6.2 加强金融创新,优化产品体系 |
6.2.1 加强互联网金融类产品创新 |
6.2.2 完善产品线,优化产品组合 |
6.2.3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跨境金融 |
6.3 改进软硬件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
6.3.1 网点改进建设 |
6.3.2 加快系统升级 |
6.3.3 打造标准化服务流程 |
6.4 整合内外部数据,强化风控能力 |
6.4.1 构建大数据平台 |
6.4.2 提升风控能力 |
6.4.3 改进客户管理方式 |
6.5 完善配套机制,提升工作效率 |
6.5.1 建立科学化考核机制 |
6.5.2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
6.5.3 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机制 |
6.5.4 建立利益驱动的协作联动机制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要意义 |
二、主要做法 |
三、建设模式 |
链接一: |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服务链全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链接二: |
聚焦六链融合聚力六个一流高质量全链式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链接三: |
瞄准新材料创新创业产业化打造高质量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一、聚焦创新能级提升, 打造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综合体 |
二、聚焦资源开放共享, 打造创新载体高度齐全综合体 |
三、聚焦双创环境建设, 打造创新生态高度优化综合体 |
链接四: |
构建系统化平台提供全链条服务全力打造省级标杆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一、发挥综合体“大管家”作用, 集成一站式创新服务 |
二、发挥综合体“强磁场”作用, 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 |
三、发挥综合体“助推器”作用, 集合最大化创新效益 |
链接五: |
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质量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一、做实“服务链”, 实现全程服务专业化 |
二、做优“创新链”, 构筑协同创新示范区 |
三、做强“产业链”, 打造产业裂变新引擎 |
链接六: |
聚焦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
一、突出产业导向, 打造数字化转型“新引擎” |
二、强化集聚导向, 打造共享创新“朋友圈” |
三、强化需求导向, 打造集成服务“加油站” |
四、强化市场导向, 打造多方联动“生态链” |
链接七: |
奋力推动龙泉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聚力建设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一、坚持三个导向, 突出三大优势, 探索综合体创建的龙泉模式 |
二、强化三个供给, 破解三大问题, 彰显综合体运行的龙泉特色 |
三、聚焦三个关键, 发挥三大功能, 书写综合体建设成效的龙泉篇章 |
(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研究 ——以非凡财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理论意义 |
1.2.3 研究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私募股权投资定义国外研究概述 |
2.1.2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问题国外研究综述 |
2.1.3 私募股权投资回报国外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私募股权投资定义国内研究概述 |
2.2.2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问题国内研究综述 |
2.2.3 私募股权投资回报国内研究综述 |
2.3 前人研究成果的启示 |
第三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
3.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介绍 |
3.1.1 基金募集方式的非公开性以及资金来源的特定性 |
3.1.2 投资目标的集中性 |
3.1.3 投资的长期性 |
3.1.4 私募机构要求管理的协同性 |
3.2 私募股权基金的起源与发展 |
3.2.1 国外私募股权投资的起源和发展 |
3.2.2 国内私募股权投资的起源与发展 |
3.3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概述 |
3.3.1 首次公开发行退出 |
3.3.2 并购退出 |
3.3.3 股权回购退出 |
3.3.4 破产清算退出 |
3.3.5 小结 |
3.4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现状 |
3.4.1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现状 |
3.4.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现状 |
第四章 私募股权基金退出选择的影响因素 |
4.1 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4.1.1 退出方式的收益能力因素 |
4.1.2 资金流动性因素 |
4.1.3 品牌价值因素 |
4.2 退出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 |
4.2.1 目标企业所处生命周期 |
4.2.2 被投资企业的盈利情况 |
4.2.3 行业政策影响 |
4.3 退出选择其他影响因素 |
4.3.1 私募机构的规范化治理问题 |
4.3.2 私募机构的监管问题 |
4.3.3 资本市场完善程度不高 |
第五章 优化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选择的对策建议 |
5.1 宏观环境的完善 |
5.1.1 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环境 |
5.1.2 破除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法律障碍 |
5.1.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优惠制度 |
5.2 私募股权投资参与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
5.2.1 完善私募机构建设,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
5.2.2 提前做好退出计划,实现退出方式多元化 |
5.2.3 选择与机构自身价值理念一致的目标企业 |
第六章 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决策优化的案例 |
6.1 非凡财富(福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介 |
6.2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具体案例 |
6.3 XX蛋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投资案例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4)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融资需求与结构 |
1.2.2 中小企业现有融资方式与困境 |
1.2.3 跨境融资 |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框架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跨境融资与自贸区概述 |
2.1 跨境融资概述 |
2.1.1 跨境融资的界定 |
2.1.2 跨境融资的主要方式以及特点 |
2.2 自贸区概述 |
2.2.1 自由贸易区相关概念界定 |
2.2.2 自由贸易区特征 |
第三章 天津自贸区跨境融资政策环境解析 |
3.1 建立分账核算 |
3.2 推进金融制度创新 |
3.3 发展融资租赁 |
第四章 天津自贸区跨境融资发展现状 |
4.1 天津自贸区发展现状 |
4.1.1 天津自贸区基本情况 |
4.1.2 天津自贸区的发展前景 |
4.2 天津市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发展情况 |
4.3 天津自贸区利用跨境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 |
4.3.1 融资成本低 |
4.3.2 允许企业借外币外债 |
4.4 天津自贸区利用跨境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五章 天津自贸区利用跨境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风险分析 |
5.1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
5.2 自贸区资本流入风险 |
5.3 汇率和利率风险 |
5.4 法律与监管风险 |
第六章 天津自贸区利用跨境融资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
6.1 自由贸易账户融资 |
6.2 跨境融资租赁融资 |
6.3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融资 |
6.3.1 人民币海外代付 |
6.3.2 换币种远期信用证 |
6.4 互联网平台跨境融资 |
第七章 促进天津自贸区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发展对策 |
7.1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 |
7.2 完善自贸区跨境资金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
7.3 完善自贸区跨境融资相关法律法规 |
7.4 自贸区跨境融资创新 |
7.5 借鉴其他自贸区经验拓展自贸区金融功能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HC公司国际化运营路径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路线及框架 |
1.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框架结构 |
第2章 企业国际化运营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于贸易和投资角度的企业国际化理论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2.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1.3 出口行为理论 |
2.1.4 市场内部化理论 |
2.2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理论 |
2.2.1 技术地方化理论 |
2.2.2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2.2.3 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国际化理论 |
2.3 国内学者相关理论成果 |
第3章 HC公司国际化现状 |
3.1 HC公司介绍 |
3.1.1 公司发展的历程 |
3.1.2 公司组织结构 |
3.1.3 公司主要产品及历年营业收入 |
3.1.4 出口产品分类及收入情况 |
3.2 国际化运营历程 |
3.2.1 HC公司营业收入和出口总额的比较 |
3.2.2 出口模式的改变 |
3.2.3 产品出口和区域分布 |
3.2.4 对外投资分析 |
3.3 HC公司国际化运营的动因 |
3.3.1 HC公司国际化运营的内部动因 |
3.3.2 HC公司国际化运营的外部动因 |
第4章 HC公司国际化运营环境及问题分析 |
4.1 HC公司国际化运营的SWOT分析 |
4.1.1 HC公司国际化运营的自身优势(S)分析 |
4.1.2 HC公司国际化运营的自身缺陷(W)分析 |
4.1.3 HC公司国际化运营面临的机遇(O)分析 |
4.1.4 HC公司国际化运营的外部威胁(T)分析 |
4.2 HC公司国际化运营面临的问题 |
4.2.1 调查问卷 |
4.2.2 调查问卷分析 |
4.2.3 面临问题总结 |
第5章 HC公司国际化运营路径及对策 |
5.1 内向型国际化运营路径为主的选择和具体实现措施 |
5.1.1 进口替代模式 |
5.1.2 品牌自主,合作经营的技术引进模式 |
5.1.3 加速与国内国际化公司战略联盟 |
5.1.4 企业文化再塑 |
5.1.5 加强产品研发全球化 |
5.2 外向型国际化运营路径和主要措施 |
5.2.1 出口产品、市场和方式的选择 |
5.2.2 采购全球化 |
5.2.3 营销网络全球化 |
5.2.4 海外投资并购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6)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论文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定义 |
1.4 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 |
1.4.1 参股模式 |
1.4.2 融资担保 |
1.4.3 其他模式 |
第2章 政府参与风险投资的国内外比较 |
2.1 国外政府参与风险投资的案例 |
2.1.1 美国小企业计划(SBIC 计划) |
2.1.2 以色列 YOZMA 基金 |
2.2 我国政府参与风险投资的案例 |
2.2.1 中创公司的失败案例 |
2.2.2 国创母基金案例 |
2.3 国内外政府引导基金的比较分析 |
2.4 国外政府引导基金的启示 |
第3章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
3.1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政策环境和历史沿革 |
3.2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
3.3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积极作用 |
3.3.1 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投市场 |
3.3.2 支持高新科技初创企业 |
3.3.3 引导投资方向,促进自主创新 |
3.4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
第4章 上海创投的运作模式和绩效 |
4.1 上海创投概况和分析 |
4.2 上海创投投资业务分析 |
4.3 上海创投政府引导基金面临的瓶颈 |
第5章 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的机遇和建议 |
5.1 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的机遇 |
5.1.1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市场进一步规范 |
5.1.2 二级市场趋冷,机构退出承压 |
5.1.3 投资者欠成熟,期待专业理财投资机构 |
5.2 发展政府母基金的建议 |
5.2.1 结合原有优势,明确基金定位 |
5.2.2 深入发展母基金模式实现国有资金的保值增值 |
5.2.3 以老带新,完善团队建设 |
5.2.4 多元化投资渠道,强化投资者教育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金融中心概念与分类 |
1.2.1 金融中心的概念 |
1.2.2 金融中心的分类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文献研究 |
1.3.2 关于金融中心评价与作用的文献研究 |
1.3.3 关于生态经济学与金融生态的文献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4.2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二章 全球金融中心建设经验 |
第一节 欧洲金融中心建设经验 |
2.1.1 爱丁堡:老牌金融中心 |
2.1.2 苏黎世:资产管理中心 |
2.1.3 卢森堡:投资基金管理中心 |
第二节 美洲金融中心建设经验 |
2.2.1 旧金山:科技金融中心 |
2.2.2 波士顿:金融管理中心 |
2.2.3 芝加哥: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 |
第三节 亚洲金融中心建设经验 |
2.3.1 香港:综合性金融中心 |
2.3.2 新加坡:全球性金融操作中心 |
第三章 金融生态概念模型 |
第一节 关于金融发展的逻辑 |
3.1.1 金融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
3.1.2 金融窖藏是缓解系统矛盾的关键举措 |
3.1.3 金融发展体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 |
第二节 金融生态概念模型构建 |
3.2.1 金融生态模型 |
3.2.2 模型逻辑说明 |
第三节 金融生态平衡自我调节 |
3.3.1 金融生态的负反馈 |
3.3.2 金融生态的正反馈 |
3.3.3 外部对金融生态的干扰 |
第四节 金融中心形成三种机制 |
3.4.1 实体经济需求拉动型 |
3.4.2 虚拟经济引导推动型 |
3.4.3 金融生态系统延伸型 |
第五节 深圳金融中心形成案例 |
3.5.1 城市飞速发展产生庞大金融需求 |
3.5.2 金融生态系统不断得以健全完善 |
3.5.3 金融业发展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崛起 |
第四章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评价 |
第一节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
4.1.1 指标选择 |
4.1.2 数据处理 |
第二节 四种构权方法 |
4.2.1 专家评分法 |
4.2.2 因子分析法 |
4.2.3 熵权法 |
4.2.4 平均加权法 |
第三节 综合评价与比较结论 |
4.3.1 按区域比较 |
4.3.2 按类别比较 |
4.3.3 按方法比较 |
第四节 结论和启示 |
第五章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现状及效率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现状 |
5.1.1 全国性金融中心 |
5.1.2 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
5.1.3 北部沿海区域金融中心 |
5.1.4 东部沿海区域金融中心 |
5.1.5 南部沿海区域金融中心 |
5.1.6 中部区域金融中心 |
5.1.7 西部区域金融中心 |
第二节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效率分析 |
5.2.1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效率的评价方法 |
5.2.2 第一阶段: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 |
5.2.3 第二阶段:环境对人才和资金集聚效率 |
第六章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策略选择 |
第一节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
6.1.1 资源浪费:以行政手段配置金融资源 |
6.1.2 揠苗助长:过度拔高金融机构的职能 |
6.1.3 空中楼阁: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
6.1.4 监管缺位:不重视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
第二节 金融生态自我适应的一般对策 |
6.2.1 自然生态种群基本增长方式 |
6.2.2 自然生态种群两种生态策略 |
6.2.3 自然生态种群空间利用方式 |
6.2.4 对金融生态适应策略启示 |
第三节 不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侧重点 |
6.3.1 全球性金融中心建设 |
6.3.2 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
6.3.3 北部沿海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
6.3.4 东部沿海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
6.3.5 南部沿海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
6.3.6 中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
6.3.7 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
第七章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政策措施 |
第一节 区域金融政策 |
7.1.1 关于区域金融政策的概念以及作用 |
7.1.2 区域金融政策的实施目标和必要性 |
7.1.3 区域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思路和措施 |
第二节 钱才集聚对策 |
7.2.1 “钱”和“才”集聚和扩散内在机制 |
7.2.2 加速“钱”、“才”集聚的思路和措施 |
第三节 环境优化举措 |
7.3.1 关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以及作用 |
7.3.2 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思路和措施 |
第四节 风险防范对策 |
7.4.1 区域金融风险概念、特征和破坏力 |
7.4.2 区域金融风险控制的思路和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2.1 国外相关理论回顾 |
2.1.1 商业银行营销的基本理论 |
2.1.2 其他商业银行营销理论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3章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经济环境分析 |
3.1.2 政策及法律环境分析 |
3.1.3 科技环境分析 |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4章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现状 |
4.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历史和业务构成 |
4.1.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历史 |
4.1.2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主要产品 |
4.2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发展现状 |
4.2.1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概况 |
4.2.2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经营情况 |
4.2.3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的管理模式 |
4.2.4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结算产品种类 |
第5章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营销战略与策略 |
5.1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SWOT分析 |
5.1.1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的优势和劣势 |
5.1.2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的机会与威胁 |
5.1.3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SWOT矩阵表 |
5.2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营销战略 |
5.3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组合策略 |
5.3.1 产品策略 |
5.3.2 价格策略 |
5.3.3 渠道策略 |
5.3.4 促销策略 |
第6章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6.1 绩效考核机制保障措施 |
6.2 资金保障措施 |
6.3 产品创新保障措施 |
6.4 人才保障措施 |
6.5 信贷保障措施 |
6.6 内部控制保障措施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下一步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 |
2 研究现状 |
2.1 理论基础 |
2.1.1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2.1.2 经济进化论 |
2.1.3 生产力本位论 |
2.1.4 规模经济论 |
2.2 行业原理与定位 |
2.2.1 房地产行业原理 |
2.2.2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界定 |
2.3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 |
2.3.1 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 |
2.3.2 从行业内部环境分析 |
2.3.3 从国外同行业发展经验角度分析 |
3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 |
3.1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概况 |
3.1.1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 |
3.1.2 行业发展态势 |
3.2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 |
3.2.1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状况 |
3.2.2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
3.2.3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目前的竞争格局 |
4 现阶段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困境 |
4.1 土地资源获取困难 |
4.1.1 造成缺少土地资源的成因 |
4.1.2 土地资源缺少的影响 |
4.2 企业融资困难 |
4.2.1 融资困难的成因 |
4.2.2 融资困难的影响 |
4.3 市场定位困难 |
4.3.1 市场定位困难的成因 |
4.3.2 市场定位困难的影响 |
4.4 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
4.4.1 企业资源配置不均衡 |
4.4.2 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
5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发展策略 |
5.1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遇 |
5.1.4 挑战 |
5.2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策略 |
5.2.1 品牌化发展策略 |
5.2.2 多元化融资发展策略 |
5.2.3 风险管理策略 |
5.2.4 联盟发展策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海外基金瞄准中小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广西北部湾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策略研究[D]. 莫开明. 广西大学, 2019(01)
- [2]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践[J].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今日科技, 2019(05)
- [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研究 ——以非凡财富为例[D]. 朱伟英. 厦门大学, 2018(07)
- [4]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研究[D]. 邓波. 天津商业大学, 2016(02)
- [5]HC公司国际化运营路径及对策研究[D]. 王涛.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6)
- [6]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对策的研究[D]. 江沨.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7]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D]. 刘国宏. 南开大学, 2012(07)
- [8]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高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7)
- [9]浅议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J]. 赵维,范欣,吕波.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11)
- [10]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王全合. 厦门大学,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