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32例抑郁症犯罪特点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蔡慧倩[1](2021)在《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运用SPSS 17.00系统进行随机分组,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西药组,每组33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每次50mg,每日1次,共8周;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针刺选取百会、印堂、合谷、太冲、风池,每次针刺30min;刺络拔罐选取肝俞、膈俞;点刺放血选取金津、玉液,每周3次,共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第8周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量表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用Asberg抗抑郁药不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 Side Effects,SERS)评分及针刺相关安全性评价副反应和安全性。并运用SPSS 17.0对相应时间节点数据进行组间、组内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在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5)。2.HAMD、SD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及随访时,两组HAMD、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与治疗第8周相比,在SDS评分上观察组没有升高(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第8周时上升(P<0.05)。在HAMD方面与治疗第8周相比,两组的评分均无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与西药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第4周、第8周的HAMD评分、SDS评分均较西药组评分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5)。4.安全性评价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8周后,西药组SERS评分中位数为5分;观察组SERS评分中位数为0分,观察组不良反应小于西药组(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并无出现因针刺操作或是刺络放血操作产生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对气滞血瘀型抑郁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症状,相对于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抑郁症,其疗效更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曾子健[2](2021)在《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调查及甲状腺素辅助抗抑郁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特点以及与抑郁焦虑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早期抗抑郁药物联合甲状腺素治疗的疗效。研究方法:1、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自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心身医学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标准、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02例抑郁症组人员和302例健康对照组人员。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受试人员抑郁焦虑程度,并检测两组受试人员甲状腺功能指标值。比较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甲状腺功能和焦虑抑郁程度的差异,分析抑郁症组甲状腺功能各指标与焦虑抑郁程度的相关性。2、在302例抑郁症组患者中选取首发抑郁症住院患者64例,并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人员。实验组给予抗抑郁药物联合甲状腺素治疗,对照组组给予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应用HAMD-24、HAMA评估两组受试人员焦虑抑郁程度并检测两组人员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治疗两周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抑郁焦虑程度和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比较两组间疗效的差异。研究结果:1、抑郁症组患者HAMD-24和HAMA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患者血清T3、T4和FT3指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H和FT4指标在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症组患者血清T3、T4指标与HAMD-24总分和HAMA总分呈负相关;血清TSH、FT3、FT4指标与HAMD-24和HAMA总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3、实验组患者HAMD-24总分、HAMA总分治疗两周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焦虑/躯体化因子、迟缓因子和躯体焦虑因子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T3、T4指标值治疗两周后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甲状腺功能指标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AMD-24总分、HAMA总分治疗两周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认识障碍、睡眠障碍和精神焦虑因子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甲状腺功能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抑郁焦虑症状起效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两周后血清T3、T4指标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改变在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抑郁症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血清T3、T4、FT3指标下降明显;2、抑郁症患者血清T3、T4指标与抑郁焦虑程度呈负相关,其他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抑郁焦虑程度无明显相关性。3、首发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联合甲状腺素治疗与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两周后相比,整体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联合治疗对躯体化/躯体焦虑因子、迟缓因子以及部分甲状腺功能的改善存在一定的帮助。
王书剑,郑雨滋,何勇,余美玲,李钢琴,胡泽卿[3](2020)在《123例涉嫌道路交通犯罪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精神障碍者涉嫌道路交通犯罪的特点及其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为规范精神障碍者的驾驶活动及预防其违法犯罪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2014—2019年涉嫌道路交通犯罪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共123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在人口学特征、犯罪学特征、精神病学特征及刑事责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人口学特征、交通工具及饮酒类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组道路交通相关犯罪类型以危险驾驶罪为主,多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无精神病组则以交通肇事罪为主,均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两组在犯罪类型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精神障碍组患者具有病程长、治疗欠规律等特点,且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占较大比例。结论精神障碍者在道路交通相关犯罪的特征上与正常人群之间存在差异。正确评估精神障碍者是否满足从事驾驶活动的要求,对于减少道路交通相关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瑾[4](2020)在《六字诀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通过观测抑郁症患者接受六字诀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席汉残失能表评分、心理社会功能问卷评分的变化,分析六字诀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探究六字诀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及心理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以期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便廉、易行安全有效的康复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科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 10 版(the Tenth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CD-10)中精神疾病诊断的有关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F32、F33)的住院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产生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抑郁症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六字诀训练。两组干预时间4周,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均接受患者人口学情况及一般资料(其中包含主要干扰因素:药物、心理治疗、中医物理治疗等的基线评估)的评估,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指标评价,评价内容:(1)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焦虑程度:焦虑自 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心理社会功能:席汉失能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SDS)、心理社会功能问卷。结果(1)32例干预组患者和32例对照组患者均完成研究并纳入结果分析。(2)基线比较: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人口学情况及一般资料比较、以及、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AS、席汉失能量表、心理社会功能问卷的各评估指标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抑郁程度: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MD-17量表总分及焦虑、睡眠、认知、阻滞因子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20,P=0.001;Z=-4.115,P=0.001;Z=-7.044,P=0.000;Z=-2.009,P=0.000;Z=-5.967,P=0.000);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0,P=0.000);(4)焦虑程度: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19,P=0.002);(5)心理社会功能:干预后干预患者席汉失能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32,P=0.000);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社会功能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抑郁症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抑郁症住院患者实施4周的六字诀训练:(1)能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2)缓解患者焦虑情绪;(3)改善患者睡眠;(4)改善患者患者心理社会功能;(5)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张少婷[5](2020)在《抑郁症伴失眠中医体质、艾森克人格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中医体质学和人格心理学知识为指导,通过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人格类型特征及抑郁失眠程度,并尝试探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从体质干预及心理疏导两方面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方法:依据纳入标准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的123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分别调查其一般资料、抑郁失眠情况、中医体质类型、人格特征。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25.0软件完成。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频率表示,两组或多组间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 123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27.64%),女性患者89例(72.26%),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2.62。PSQI评分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1)。2 123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医体质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为:气郁质41例(33.33%),气虚质21例(17.07%)、阳虚质12例(9.76%)、平和质12例(9.76%)、阴虚质11例(8.94%)、痰湿质10例(8.13%)、血瘀质8例(6.50%)、湿热质6例(4.88%),特禀质2例(1.63%)。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气郁质所占比例远高于全国常模7.66%,平和质所占比例远低于全国常模3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和质评分与H AMD评分、PSQI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评分与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阳虚质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3抑郁症伴失眠男性、女性患者艾森克人格神经质(N)量表原始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外倾性(E)量表原始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量表标准分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1)。4抑郁症伴失眠患者艾森克人格精神质(P)与九种中医体质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艾森克人格N与除特禀质外的7种偏颇体质均呈正相关(P<0.01),E与除阳虚质、特禀质外的6种偏颇体质之间呈负相关(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E=29.939+0.398× 平和质-0.214× 湿热质;N=46.519+0.211× 气郁质+0.117×气虚质。结论: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以女性较为多见,抑郁严重程度与失眠呈正相关。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三种偏颇体质为主,且体质偏颇程度与患病程度呈正相关。艾森克人格神经质不仅是抑郁症的易感因素,也会影响病情严重程度,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医九种体质与艾森克人格神经质、外倾性存在相关性。
陈萱庭[6](2020)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抑郁症是一类心境障碍综合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迟滞,比如情志低落、思想迟缓、对生活失去兴趣等。当患者患有此病的时候,其经常会表现出情志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没有精神等,如果该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幻觉。无论是处于什么年龄期的患者,均可以发病,当患者发病的时候,会伴随有焦虑、失眠和各样不适症状,病情反复,令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损害。抑郁症作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常见疾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人数正在不断上升。有研究组织在上个世纪末期进行研究法,发现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的精神造成严重损伤,还会对患者的肉体造成严重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全球有超过3亿患者正在受到抑郁症的折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不仅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严重威胁,并且还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倾向。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因此会导致其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有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超过8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大部分年龄在15-29岁之间。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可以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但是,全球仅有10%的患者选择接受治疗,而不能接受治疗的原因则有以下几点:第一,怕自己的病情受到歧视,因此选择隐瞒病情;第二,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如何治疗;第三,没有治疗相关资源。此外,如何对抑郁症进行评估也是导致抑郁症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原因之一。在很多国家,一些抑郁症患者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世卫曾经对其召开会议,并希望各个国家都能够为治疗抑郁症贡献自己的力量。目的:抑郁症(DEP)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情感障碍疾病,到目前为主,医学家对DEP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晰,此病以长期情绪低落、自我评价过低为主要特征,重度抑郁症更有可能萌生自杀念头,除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香港人的工作步伐急速,生活节奏紧张,抑郁症已成为香港其中一个常见的都市病,据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2018年发表的报告指出,香港大概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市民患有抑郁症,而当中更有百分之九的患者有严重抑郁症。目前,临床西方医学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虽然可以使患者低落的情绪得以缓解,但是很多机体功能则无法得到改善,而且药费昂贵,并存在各种不同副作用反应,加上抑郁症容易反复,一旦复发吃药时间会比上一次时间更长。如果多次犯病,吃药时间就会更长。针对两次、三次以上的复发,医生一般会建议病人吃药3至5年或考虑更长的时间。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故令不少患者畏疾忌医,导致错失治疗良机,耽误病情。古今国内外文献对本病针刺的研究进展,证实针刺疗法在治疗DEP有明确优势,因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迅速、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等特点,但现时还没有被普及化及善用,因此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赖氏通元针法是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以临床实践多年的经验,结合其深厚中医学理论根基总结出来的一套针灸疗法,有疗效佳、思维全面、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的特点。据赖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赖氏通元针法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本文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拟通过比较观察通元针法和常规针法对治疗郁结型抑郁症之临床疗效,探讨通元针法治疗本病的临床价值与及推广意义,为今后临床上本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数据,为针灸治疗抑郁症提供一个全新的优势疗法。方法:收集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数量为130例,把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通元针法组,一组为常规针刺组,由于治疗过程中会有病例脱落,因此实际完成病例为107例,其中通元针法组有54例,常规针刺组有53例。本文实验一个疗程为8周共接受针刺治疗24次,每个患者均评价三次,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时各评价一次;及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远期疗效。首先观察一个疗程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填写相关表格,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第四周,分别使用中医症状改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从而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第四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进,通过对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从而综合性的对通元针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基线比较对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量表评分、SDS基线评分、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可以对两组患者展开研究。2.HAMD评分两组治疗前HAMD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HAMD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而随访时两组HAMD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HAMD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相比与常规组,通元组HAMD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治疗组HAMD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抑郁量表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3.HAMA评分两组治疗前HAMA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HA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HAMA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与疗程后相比,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仍能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HAMA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HAMA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通元组HAMA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HAMA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通元治疗组在改善抑郁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4.SDS评分两组治疗前SDS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SDS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与程后相比,两组治疗后SDS分值仍能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SDS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SD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1)。通元组SDS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SDS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组在改善抑郁程度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5.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量表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中医证候量表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随访时两组SDS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中医证候量表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通元组中医证候量表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中医证候量表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通元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6.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后有效率比较:两组依据HAMD评分进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经卡方检验,χ2=9.20,P=0.02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治疗效果和分布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常规组主要为有效,为59.26%,通元组主要为显效,为45.28%。以上均提示通元组有更好的疗效。7.复发率比较当患者完成治疗之后,在第四周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有10人复发,复发率为23.80%,通元组有3人复发,复发率为6.12%,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26,P=0.003<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针刺对改善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有益处,并且对改善肝气郁结型的中医相关症状亦有良好效果。可见赖氏通元针法除了能改善抑郁症状外,亦能改善相关的内科症状问题,以上四个疗效评价当中,以HAMD为主要的观察指标,评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HAMD可以正确地反映抑郁程度。HAMA评价指标则反映患者的焦虑症状,而SDS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度方法,补充了HAMD的不足。然而中医治病的精粹在于辨证论治,以上三份量表均不能满足对中医证候评估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中医证候量表,以评价两种针灸治疗方法对肝气郁结证候进行评分,充分反映对肝气郁结型的抑郁症及其他中医症状的治疗效用。综合以上四个量表分析结果,患者在成完治疗后,两组均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程度,赖氏通元针法在完成治疗后的HAMD平均分数值为13.04分与基线时相比减少了15.5分;对照组在完成治疗后的HAMD平均值为18.25分与基线时相比减少了 9.72分,而在有效率方面,赖氏通元针法主要分布在显效,而对照组疗效主要分布在有效。在完成疗程后的4星期进行随访,两组的HAMD分值均有上升,赖氏通元针法的复发率为6.12%,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3.8%,由此可见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最为突出。
高骏波[7](2020)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自我伤害的影响作用 ——低频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疗效研究》文中指出自我伤害行为,包括自杀行为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较常见。为探索更适合青少年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确定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自我伤害行为意图的治疗是否有效,本文关注青少年自我伤害的神经生物学相关形成机制,及现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有自我伤害行为或意图的抑郁症青少年的治疗进展,并收取有自我伤害行为意图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设计治疗方案完成为期两周的治疗,分析和对照治疗效果,为有自我伤害行为及意图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一、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针对抑郁症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意图的研究。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右背外侧前额叶(DLPFC)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以及是否能减轻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和意图。方法:在随机、单盲、真假对照试验中,55例平均年龄16.75岁(n=55,SD=2.51,range=13-21)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24项抑郁量表(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功能量表(ANSSIQ)进行评估。患者共分为四组:用药真刺激组、用药假刺激组、未用药真刺激组和未用药假刺激组。采用t检验统计资料,对HAMD24、SDS、ANSSIQ的前后总分及因子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量表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经rTMS治疗2周后,无论用药和未用药,真刺激组在HAMD24、SDS以及ANSSIQ量表上的减分率与假刺激组相比更加显着(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右侧DLPFC治疗能缓解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并且对青少年非NSSI行为和意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针对抑郁症青少年自杀意念的研究。目的:通过实验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作用于右背外侧前额叶治疗对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群体的作用。方法:选取32名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平均年龄17.00岁,SD=2.286,range=13-2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分别给予为期两周的真假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量表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分率更显着(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右侧DLPFC治疗方法能够在两周的治疗中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绝望感等,降低患者的自杀意念强度。
柏久莲[8](2020)在《从肝郁脾虚论治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健脾中药处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探讨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从肝郁脾虚论治的理论依据,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纳入标椎的8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服用疏肝健脾中药汤剂(醋香附10g、党参20g、合欢皮15g、茯苓15g、炒白术10g、当归10g、炒白芍1Og、酸枣仁30g、荷叶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中、晚饭后分服。对照组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10.5mg,早晨、中午各一次(老年患者晨起服用10.5mg一次即可)。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的0周、2周、4周、8周,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肝郁脾虚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运用统计学,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病程时长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病例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2)抑郁障碍程度改善情况:试验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5%,两组HAMD减分率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对比差异不显(P>0.05),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明抑郁障碍程度改善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3)失眠状况改善情况:试验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PSQI减分率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表明试验组对失眠状况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结果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表明在肝郁脾虚中医证候整体疗效方面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证候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脘肋胀痛、腹胀、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喜太息五项证候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对此五项证候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食少、肠鸣矢气、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三项证候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表明两组对此三项证候治疗效果相当。(5)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试验组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有个别患者服药期间偶感心慌、头昏、恶心,服药1周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的整体疗效与西药黛力新相当,在睡眠状况及肝郁脾虚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效果更为显着,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朱亦诚[9](2020)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临床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以肝郁气滞型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共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1例: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中医证候评分等为评价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评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测定血清BDNF水平,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辅助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有效性,提取其治疗肝气郁滞型抑郁靶症状,分析治疗抑郁的特征性症状。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92.86%v 80.48%,P=0.00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8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95.24%v78.05%,P=0.001)。2.HAMD量表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量表评分均在治疗1周时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均P<0.01),且该趋势持续至第8周末;各观察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着差异(均P<0.01)。HAMA量表评分:治疗组HAMA评分在治疗1周起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01),而对照组治疗2周末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01);治疗4周、8周时,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1周起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而对照组在治疗2周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2周及之后各观察点组间对比有显着差异(P<0.01)。血清BDNF水平:两组血清BDNF水平在治疗8周时较治疗前均显着上升(均P<0.01),且组间对比有显着差异(P<0.01)3.HAMD量表中焦虑因子、睡眠因子、绝望因子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并随时间变化与用药呈交互作用(均P<0.05)4.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要素分子以失眠疗效为最佳,其次依次为:口干、汗出、肌肉疼痛。5.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不良反应相比具有显着差异(11.9%v39.02%,P=0.004),未予特殊西药治疗,8周后症状均消失。结论: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均对抑郁症有快速改善抑郁情绪,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总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善抑郁症状可能与其对抑郁患者焦虑、睡眠、绝望状态等靶症状的改善有关。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相对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张燕[10](2020)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障碍性疾病的功效基础,解析其方义特点,明确其适应病证。临床观察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探讨其证治规律,从而深化抑郁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认识,为其治疗情志障碍性疾病提供思路。方法:在系统回顾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障碍性疾病古今文献基础上,根据导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认识及临床经验,解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组方特点,探究其治疗抑郁症的功效基础,明确其适应病证。按照临床试验设计基本原则,收集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治疗,对照组予舍曲林,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观察相关指标。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评分量表与中医证候评分量表的积分变化,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抑郁症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愈显率53.3%;对照组分别为4例,10例,14例,2例,总有效率93.3%,愈显率46.7%。经检验,两组治疗抑郁症总体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2)HAMD-17评分比较:①HAMD-17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HAMD-17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HAMD-17各项分值比较:治疗后,两组HAMD-17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在体重、日夜变化、全身症状P>0.05,其余各项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改善绝望感优于治疗组(P<0.01);两组在体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全身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3)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评分比较:①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各项分值比较:治疗后,抑郁症各核心症状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结果比较:①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愈显率33.3%;对照组分别为0例,0例,24例,6例,总有效率80%。经检验,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中医证候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③中医证候各项分值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治疗组各项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在惊惕、乍寒乍热或身冷怕热、胸闷P>0.05,其余各项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不寐P>0.05,其余各项 P<0.01。(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方面有3例次,其中恶心1例,轻微腹泻1例,口干1例。对照组方面有14例次,其中恶心3例,轻微腹泻3例,口干2例,嗜睡2例,头晕1例,头痛1例,疲劳2例。说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不良反应少。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舍曲林对抑郁症均有一定疗效,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善抑郁症中医证候明显优于舍曲林,且不良反应少,显示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优势。
二、对32例抑郁症犯罪特点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32例抑郁症犯罪特点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抑郁症的致病因素 |
1.2.1 遗传因素 |
1.2.2 心理社会因素 |
1.2.3 生物化学因素 |
1.3 现代医学治疗抑郁症的概况 |
2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
2.1 对病名的认识 |
2.2 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1 传统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2 现代医家对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针灸治疗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脱落或终止实验的标准 |
1.7 病例脱落或剔除后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方法 |
2.1.1 随机数字 |
2.1.2 分组 |
2.1.3 盲法 |
2.2 治疗方案 |
2.2.1 体位及操作环境 |
2.2.2 操作器械 |
2.2.3 观察组 |
2.2.4 西药组 |
2.3 评价时间点的设置与数据的记录 |
2.4 评价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 |
2.7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
2.8 病人依从性保证 |
3 观察结果与分析 |
3.1 治疗前患者基线比较 |
3.2 不同评价时间点各结局指标的统计分析 |
3.2.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
3.2.2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
3.4 两组患者SERS量表评分 |
3.5 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 |
3.6 针刺不良事件观察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抑郁症的理论依据 |
2 选穴依据 |
3 针刺选穴依据 |
4 对照组选择的依据 |
5 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
6 研究结果分析 |
6.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
6.2 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 |
6.3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 |
6.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
7 小结 |
8 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当代医家辨证治疗抑郁症的思路和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调查及甲状腺素辅助抗抑郁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抑郁症特点及流行病学 |
1.1.2 抑郁症与甲状腺功能研究 |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工具 |
2.1.3 甲状腺功能检测 |
2.1.4 统计学分析 |
2.1.5 质量控制 |
2.1.6 技术路线图一 |
2.2 首发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联合甲状腺素治疗疗效特点研究 |
2.2.1 研究对象 |
2.2.2 样本量计算 |
2.2.3 研究方法 |
2.2.4 统计学分析 |
2.2.5 技术路线图二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特点及相关性研究结果 |
3.1.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3.1.2 两组组间HAMD-24、HAMA评分比较 |
3.1.3 两组组间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
3.1.4 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与抑郁焦虑相关分析 |
3.2 首发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联合甲状腺素治疗疗效特点研究结果 |
3.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3.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24、HAMA评分比较 |
3.2.3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析 |
4.2 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与抑郁焦虑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3 联合治疗和单纯抗抑郁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抗抑郁治疗的增效策略 |
参考文献 |
(3)123例涉嫌道路交通犯罪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 |
2.2 犯罪学特征 |
2.3 精神病学特征 |
2.4 刑事责任能力 |
3 讨论 |
3.1 道路交通相关犯罪的一般特征 |
3.2 物质滥用问题 |
3.3 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问题 |
3.4 精神障碍者驾驶相关问题 |
3.5 本研究的不足 |
(4)六字诀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抑郁症发病机制 |
1.1 抑郁症的中医病机 |
1.2 抑郁症的西医发病机制 |
2 抑郁症的治疗现况 |
2.1 抗郁药物治疗 |
2.2 心理治疗 |
2.3 中医物理治疗 |
3 六字诀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理论基础 |
4 六字诀在精神心理领域的运用 |
5 研究假说的提出 |
5.1 练习六字诀梳理肝气调节五脏功能 |
5.2 练习六字诀集中意念 |
6 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2 样本量的计算和随机分组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分组 |
2.3 分配隐藏 |
3 干预方法 |
3.1 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案 |
3.2 六字诀训练方案 |
3.3 六字诀训练注意事项 |
4 评价指标 |
4.1 人口学资料及患者一般资料 |
4.2 抑郁程度 |
4.3 焦虑程度 |
4.4 心理社会功能评估 |
5 统计学分析 |
5.1 基线资料 |
5.2 主要结局指标 |
5.3 次要结局指标 |
6 质量控制 |
6.1 试验准备阶段 |
6.2 试验实施阶段 |
6.3 规范数据的录入及核对 |
7 伦理原则 |
7.1 自愿参与原则 |
7.2 有益无害原则 |
7.3 严格保密原则 |
7.4 公平回报原则 |
8 研究路线图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人口学资料比较 |
2 试验组和对照组HAMD-17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
3 试验组和对照组SAS评分结果比较 |
4 试验组和对照组SDS评分结果比较 |
5 试验组和对照组席汉残失能表评分结果比较 |
6 试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社会功能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六字诀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的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 |
2 六字诀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效果 |
3 六字诀在精神心理领域的运用前景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抑郁症伴失眠中医体质、艾森克人格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抑郁症伴失眠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抑郁症伴失眠的西医研究现状 |
1.1 定义 |
1.2 流行病学 |
1.3 抑郁症与失眠的关系 |
1.4 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表现 |
1.5 抑郁症伴失眠发病机制研究 |
1.6 抑郁症伴失眠的西医治疗 |
2 抑郁症伴失眠的中医研究现状 |
2.1 病名溯源 |
2.2 中医五脏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抑郁症伴失眠的中医体质及艾森克人格研究 |
1 中医体质的研究 |
2 抑郁症发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
3 失眠发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
4 艾森克人格相关研究 |
5 抑郁症伴失眠的人格研究 |
6 抑郁症、失眠患者中医体质与人格关系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样本量估算 |
1.2 研究对象(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方法 |
2.2 研究调查表 |
2.3 数据收集 |
2.4 数据管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3.2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失眠、抑郁程度分布 |
3.3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医体质类型 |
3.4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艾森克人格特征 |
3.5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艾森克人格 |
4 讨论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抑郁、失眠程度及关系 |
4.3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
4.4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
4.5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艾森克人格相关性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一般资料 |
附录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附录3 匹兹指数堡睡眠质量(PSQI)调查表 |
附录4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 |
附录5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1.1.2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1.1.3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的阐述 |
1.1.4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
1.2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2.1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理论的历史沿革 |
1.2.2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3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
1.2.4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机理研究 |
1.2.5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
1.2.6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优势与研究前景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2.1 样本估计方法 |
2.2.2 病例来源 |
2.2.3 诊断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研究流程图 |
2.3.2 随机分组及盲法设计 |
2.3.3 治疗方法 |
2.3.4 观察指标 |
2.3.5 疗效评定标准 |
2.3.6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
2.4 统计方法 |
2.5 试验结果 |
2.5.1 一般数据 |
2.5.2 评价指标结果 |
2.5.3 安全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3.1 疗效结果分析 |
3.1.1 HAMA结果分析 |
3.1.2 HAMD结果分析 |
3.1.3 SDS结果分析 |
3.1.4 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结果分析 |
3.1.5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
3.1.6 复发率结果分析 |
3.1.7 安全性分析 |
3.1.8 依从性评价 |
3.1.9 综合分析 |
3.2 课题设计 |
3.2.1 赖氏通元法介绍 |
3.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理论依据分析 |
3.2.3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选穴依据 |
3.3 课题有关问题及展望 |
3.3.1 课题创新之处 |
3.3.2 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7)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自我伤害的影响作用 ——低频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自我伤害的研究进展 |
1.2.1 青少年抑郁症自我伤害行为和观念的产生机制 |
1.2.2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
1.2.3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自我伤害的现状 |
1.2.4 展望 |
1.3 本文贡献与创新 |
第二章 低频重复经颅磁对青少年抑郁症自我伤害意念的影响 |
2.1 研究一:低频r TMS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NSSI行为意图的影响 |
2.1.1 研究目的 |
2.1.2 对象与方法 |
2.1.3 结果 |
2.1.4 讨论 |
2.1.5 结论 |
2.1.6 本研究不足 |
2.2 研究二:低频r TMS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自杀意念的影响 |
2.2.1 研究目的 |
2.2.2 对象与方法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取得的成果 |
(8)从肝郁脾虚论治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内涵 |
2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害 |
3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4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表现 |
5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诊断方法 |
6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诊断 |
7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治疗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研究概况 |
1 古代文献研究 |
2 现代中医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2 从肝郁脾虚论治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理论依据 |
3 方药分析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郁病的认识 |
1.1 郁病的沿革与发展 |
1.2 郁病的病位与治疗 |
1.3 近现代对郁病的辨证分型 |
1.4 现代中医对郁病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 |
2.1 抑郁症的定义及程度划分 |
2.2 抑郁症发病机制 |
2.3 抑郁症的西药治疗 |
2.4 抑郁的物理治疗 |
2.5 抑郁的心理治疗 |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郁病中的研究 |
3.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郁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
3.2 历代医家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看法与应用 |
3.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现代临床上的应用 |
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的药理机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2.4 研究流程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情况 |
3.2 一般临床资料 |
3.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项指标 |
3.4 疗效分析 |
3.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HAMD量表及HAMD各因子的影响 |
3.6 血清BDNF的变化 |
3.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靶症状的提取 |
3.8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与总结 |
1. 总结 |
1.1 实验结论 |
1.2 存在不足 |
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西医诊断标准 |
附录2 中医诊断标准 |
附录3 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附录4 中医证候量表 |
附录5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理论研究 |
1 抑郁症的西医学认识及研究现状 |
1.1 抑郁症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
1.2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
1.3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
1.4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
1.5 抑郁症诊断现状与进展 |
1.6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治疗概况 |
2 抑郁症的中医学认识及研究现状 |
2.1 病名溯源 |
2.2 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
2.3 抑郁症的中医药学治疗进展 |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的理论探讨与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30例抑郁症疗效观察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病例选择 |
1.3 治疗药物及研究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评价标准 |
1.6 统计处理 |
2 研究结果 |
2.1 治疗前两组基线比较 |
2.2 治疗结果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认识 |
2 抑郁症相关发病因素分析 |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研究结果分析 |
3.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与舍曲林总体疗效相当,在改善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方面优于舍曲林 |
3.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改善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的效果与舍曲林相当 |
3.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能显着改善抑郁症少阳气郁、热扰心神证的证候 |
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无明显不良反应 |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方义分析 |
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随证配伍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对32例抑郁症犯罪特点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 蔡慧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调查及甲状腺素辅助抗抑郁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D]. 曾子健. 南昌大学, 2021(01)
- [3]123例涉嫌道路交通犯罪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分析[J]. 王书剑,郑雨滋,何勇,余美玲,李钢琴,胡泽卿. 法医学杂志, 2020(06)
- [4]六字诀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D]. 高瑾.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抑郁症伴失眠中医体质、艾森克人格及相关性研究[D]. 张少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 陈萱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自我伤害的影响作用 ——低频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疗效研究[D]. 高骏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从肝郁脾虚论治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 柏久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D]. 朱亦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张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论文; 抑郁症症状论文; 抑郁症自我疗法论文;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论文; 失眠的原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