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现代分类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钟琪[1](2021)在《心血管疾病述要》文中提出文章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心血管疾病进行介绍。
刘阔[2](2021)在《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文中提出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从地域上来看,南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要低于北方发生率;从年龄角度来看,老年群体的心房纤颤、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等发生率要高于非老年群体。目前我国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为:发病率高,危害大,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后,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的发生,而目前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不足,就诊率较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后成功救治率低,因此关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病机制、病因、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3](2021)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文中提出心脏性猝死(SCD)愈发成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ICD分为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无论器械本身还是相关临床研究近年都得到了长足进展。ICD对SCD的预防包括二级和一级预防, 符合SCD一级预防或1.5级预防的人群远多于二级预防, 且相关临床研究及获益证据也更加充分。针对术后参数设置的多个临床试验对ICD诊断和治疗参数个体化调整提供了普适性的原则。本共识将ICD适应证按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以及不同疾病(如缺血性和非缺血性等)分别进行了阐述。针对ICD不同类型(单腔、双腔、三腔及S-ICD)的选择及除颤阈值测试分别进行了推荐。ICD术后随访至关重要, 依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心动过缓起搏参数、心动过速诊断和治疗参数设置的共识。此外, 对ICD植入注意事项及系统故障处理原则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汤慧丽,王宪昌,李佳,张教洪,单成钢[4](2022)在《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西洋参作为常见的贵细药材,具纷繁复杂的化学成分及独特的药理活性,能够对机体产生医疗保健作用。随着逐渐深入的研究,人们对西洋参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该文主要归纳了目前已经从西洋参不同部位中分离鉴别出的皂苷类成分及其结构分类、药理活性以及西洋参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了目前西洋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能为西洋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对西洋参未来的研究侧重点提供参考。
杨秉翰[5](2021)在《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根据王彦主任临床治疗室性室性早搏的中药处方,将处方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尽可能直观的呈现出导师对室性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经验方的拟定,可为后期的临床研究提供用药依据,结合导师临床辩治思路,分析导师对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通过使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4”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王彦主任医师门诊,治疗以中药汤剂治疗手段为主的室性早搏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共115人,收录其临床处方。使用数据挖掘对纳入处方进行数据分析,统计高频药物,分析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三方面的组方经验和用药特色,讨论总结此病的诊疗思路。通过使用“SPSS Statistics 24”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门诊和病房内,符合室性室性早搏的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片,一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方300ml,早晚两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对于患者治疗前后中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和疗效,通过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一: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患者中以女性居多,患者年龄大多集中于24—60岁期间,发病高峰期时间从7月开始上升至12月为最多到1月逐渐回落,二十四节气里首诊人数以大雪、小雪、冬至、寒露节气为多。高频药物:前20位由高到低依此为川芎、丹参、茯苓、龙骨、牡蛎、赤芍、茯神、柏子仁、红花、首乌藤、天麻、酸枣仁、黄柏、黄芩、砂仁、珍珠母、白术、党参、黄芪。药物分类中常用以安神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行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导师治疗室性早搏善用寒、温、平性药物,药物中以苦、甘、辛味药物为常用药味,归经中以肝、胃、心、脾、肾经尤为常见。常用药物配伍:瓜蒌—薤白;天麻—钩藤;茯苓—泽泻;龙骨—牡蛎;黄柏—知母;砂仁—沉香;白芷—细辛;半夏—陈皮;茯神—酸枣仁;川芎—丹参—赤芍—红花。聚类新处方为:处方1:龙骨、牡蛎、珍珠母、紫石英、柏子仁、莲子心;处方2:党参、白术、茯神、黄芪、当归、首乌藤、合欢皮、酸枣仁、远志;处方3:玄参、太子参、五味子、甘草;处方4:瓜蒌、薤白、小通草、赤芍、红花、川芎、丹参、全蝎、浮小麦;处方5:天麻、钩藤、牛膝、黄柏,半夏、茯苓、陈皮、薏苡仁;处方6:砂仁、沉香、香附、白芍、黄连、延胡索、柴胡。研究二:一般患者资料中,性别、年龄均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中医证候比较:(1)中医证候单项积分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于胸闷、气短、头晕的证候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头晕、口干渴(p>0.05),对于上述证候治疗效果不显着;治疗组对于头晕(p<0.05)、心悸、胸闷、乏力、气短、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口干渴(p>0.05),差异显着,表明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治疗组对于除头晕以外的证候均有明显的改善。(2)中医证候总积分和疗效中,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值为3.51,总有效率为46.7%;治疗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值为12.37,总有效率为80.0%。治疗后总积分(p<0.0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比较(1)室性早搏总次数比较中,两组均对室性早搏总次数有着改善(p<0.05),对比室性早搏减少次数值,对照组为871.19次,治疗组为1648.81次,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室性早搏次数疗效比较中,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为86.7%,说明治疗组对于室性早搏次数的减少更具疗效。研究结论:1.导师对于女性患者多以疏肝养血为主;60岁前多以补脾,此后多以补益肝肾为主;根据季节气候变化随证加减,体现导师因时治宜的诊疗思路,多以温阳,化饮,散寒,润燥之品,兼顾运化痰浊、活血化瘀之效。2.常用安神药为龙骨、茯神,清热药为黄芩、赤芍;补虚药为党参、白术,活血化瘀药为川芎、丹参,平肝熄风药为牡蛎、天麻,行气药为陈皮,利水渗湿药为茯苓。寒性、温性、平性为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五味中以苦味、甘味、辛味药物为常用药味,以肝经、胃经、心经、脾经、肾经为常见药物归经。归纳出新处方的功效为:处方1为镇心安神,清降心火之功;处方2为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功;处方3为养阴生津之功;处方4为通阳化浊,活血化瘀之功;处方5为运脾化湿,平抑肝阳之功;处方6为疏肝理气,理气和中之功。2.临床观察中,通过对于自拟方的运用,治疗后中医证候中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口干渴均有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明显减少室性早搏的次数,具有改善疾病的证候和减少早搏次数的疗效,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导师治疗室性早搏的诊疗特色: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以五脏论治;清热解毒;祛瘀化痰同治。
吴建波,胡智,王吉,朱哲宇,张祯[6](2021)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某医院就诊、经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快速心律失常且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3粒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5 mg口服,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着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明确,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杨莹,崔松[7](2021)在《安神法在心悸治疗中的应用探讨》文中提出心血管疾病通常与一些精神及心理方面的障碍共同存在,从中医角度来说,心神不安越来越成为影响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传统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这二者互为因果,故心悸的发生可看作"形质"与"心神"二者的病变,根据心神不安的病因病机,在临床上应用时,应辨证论治。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安神法及其对应的方药,如解郁安神法、重镇安神法、化痰安神法、化瘀安神法、养血安神法、补气安神法、清心安神法,以辅助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张利博[8](2021)在《黄连温胆汤加青礞石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黄连温胆汤加青礞石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证实本方对于痰火扰心型心悸的有效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本临床研究所有病例来自2019年05月至2021年02月期间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郭茂松教授门诊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名室早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黄连温胆汤加青礞石中药汤剂治疗,用药时间为21天。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来判定两组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87%,治疗组的有效为93.72%,同时两组疗效进行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2.中医单项证候积分,两组各项进行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在心悸、胸闷、烦躁、失眠方面,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气短、乏力、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方面,两组均具有疗效,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9%、93.75%。同时,两组间进行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4.两组在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黄连温胆汤加青礞石在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时,可以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改善中医证候,且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朱利芬[9](2021)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电风暴预测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术后发生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原因及探讨其进一步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ICD/CRT-D(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s,CRT-D)植入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规律程控及随访(随访包括电话及门诊),根据术后启动ICD/CRT-D治疗的情况,分为发生电风暴组、普通治疗组、未治疗组三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起搏器的类别、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预防级别、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善心室重构药物、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术前心律失常等相关资料。通过比较发生电风暴组与普通治疗组、发生电风暴组与未治疗组的相关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CD术后发生电风暴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发生电风暴后的进一步治疗。结果:共有109名植入ICD/CRT-D患者,包括7例二次植入ICD/CRT-D患者(均因电池耗竭而更换)。在随访期间,有15例患者未定期返院程控,故只有94例患者纳入最终的数据统计及分析中。术后共有54例患者触发了ICD放电治疗,其中18例发生电风暴治疗,36例患者发生普通治疗,余40例患者未启动ICD治疗。18例电风暴患者中仅有5例(27.78%)患者有明确的诱因,有8例(44.44%)患者至少发生过2次电风暴。与普通治疗组相比,电风暴组术前合并室性心律失常(94.44%vs 58.33%,P=0.005)及心功能≥III级(88.89%vs 63.89%,P=0.049)患者比例高于普通治疗组;通过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合并室性心律失常(P=0.015,OR=14.79)及心功能≥III级(P=0.040,OR=5.88)是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与未治疗组相比,发生电风暴组二级预防(88.89%vs45.00%,P=0.001)、术前合并心律失常(94.44%vs 55.00%,P=0.002)、心功能≥III级(88.89%vs 62.50%,P=0.037)患者比例高于未治疗组,通过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得出:二级预防(P=0.045,OR=5.99)及心功能≥III级(P=0.032,OR=6.68)为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本中心约83.33%的患者可通过去除诱因、优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调整起搏器参数终止电风暴。结论:1.二级预防、心功能≥III级及术前合并心律失常是ICD术后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2.去除诱因、优化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调整起搏器参数对大部分发生电风暴的患者有效,对于优化药物治疗及调整起搏器参数仍不能有效控制电风暴的患者,对有支持条件的患者,可予以射频消融治疗。
蔡腾达[10](2021)在《健心平律丸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室性早博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现代分类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现代分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心血管疾病述要(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 |
1.1 病因 |
1.2 症状 |
1.2.1 一般表现 |
1.2.2 并发症表现 |
1.3 诊断 |
1.3.1 高血压的定义 |
1.3.2 高血压水平分类见表1。 |
1.4 治疗 |
1.4.1 利尿药 |
1.4.2 受体阻滞药 |
1.4.3 钙通道阻滞药 |
1.4.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
1.4.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 |
1.4.6 受体阻滞药 |
1.5 预防 |
1.5.1 饮食 |
1.5.2 适当运动 |
1.5.3 戒烟、戒酒 |
1.5.4 情绪 |
1.6 就医指导 |
2 心肌炎 |
2.1 病因 |
2.2 症状 |
2.3 诊断 |
2.3.1 病史和体征 |
2.3.2 发生的改变 |
2.3.3 心肌损害的参考指标 |
2.3.4 临床诊断 |
2.4 治疗 |
2.4.1 病因治疗 |
2.4.2 一般治疗 |
2.4.2. 1 休息 |
2.4.2. 2 抗生素 |
2.4.2. 3 保护心肌 |
2.4.3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
2.4.4 控制心力衰竭 |
2.4.5 抢救心源性休克 |
2.4.6 纠正严重心律失常 |
2.4.7 中药 |
2.5 预防 |
2.6 就医指导 |
3 心律失常 |
3.1 病因 |
3.1.1 生理情况 |
3.1.2 病理情况 |
3.1.2. 1 器质性心脏病 |
3.1.2. 2 非心源性疾病 |
3.2 症状 |
3.3 诊断 |
3.3.1 病史及发作时伴随的症状 |
3.3.2 进行心电图记录 |
3.3.3 动态心电图记录 |
3.3.4 有创性电生理检查 |
3.3.5 运动试验 |
3.3.6 超声、X线、核素显影等 |
3.4 治疗 |
3.4.1 病因治疗 |
3.4.2 药物治疗 |
3.4.2. 1 Ⅰ类 |
3.4.2. 2 Ⅱ类 |
3.4.2. 3 Ⅲ类 |
3.4.2. 4 Ⅳ类 |
3.4.3 非药物治疗 |
3.5 预防 |
3.6 就医指导 |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4.1 病因 |
4.1.1 年龄、性别 |
4.1.2 血脂异常 |
4.1.3 吸烟 |
4.1.4 高血压 |
4.1.5 糖尿病 |
4.1.6 其他因素 |
4.1.6. 1 肥胖 |
4.1.6. 2 体力活动少 |
4.1.6. 3 饮食方式不当 |
4.1.6. 4 A型性格 |
4.1.6. 5 微量元素 |
4.1.6. 6 饮酒过量 |
4.2 症状 |
4.2.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4.2.2 心绞痛型 |
4.2.2. 1 稳定型心绞痛 |
4.2.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
4.2.3 心肌梗死型 |
4.2.4 缺血性心肌病 |
4.2.4. 1 心绞痛 |
4.2.4. 2 心力衰竭 |
4.2.4. 3 心律失常 |
4.2.5 猝死 |
4.3 诊断 |
4.3.1 心电图检查 |
4.3.2 心电图连续监测 |
4.3.3 放射性核素检查 |
4.3.4 冠脉动脉造影 |
4.3.4. 1 0级 |
4.3.4. 2 Ⅰ级 |
4.3.4. 3 Ⅱ级 |
4.3.4. 4 Ⅲ级 |
4.3.5 影像学检查 |
4.4 治疗 |
4.4.1 药物治疗 |
4.4.1. 1 扩张血管药 |
4.4.1. 2 调整血脂 |
4.4.1. 3 抗血小板药物 |
4.4.1. 4 抗凝 |
4.4.1. 5 溶栓 |
4.4.1. 6 β受体阻滞药 |
4.4.1. 7 钙离子拮抗药 |
4.4.1. 8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
4.4.2 介入治疗 |
4.4.3 手术治疗 |
4.5 预防 |
4.5.1 合理膳食维持正常体重 |
4.5.1. 1 低胆固醇(不超过300 mg/d)饮食 |
4.5.1. 2 富含维生素饮食 |
4.5.2 适当劳动和体育锻炼 |
4.5.3 |
4.5.4 规律生活节奏 |
4.5.5 治疗相关疾病 |
4.6 就医指导 |
5 心肌梗死 |
5.1 病因 |
5.2 症状 |
5.2.1 先兆 |
5.2.2 疼痛 |
5.2.3 胃肠道症状 |
5.2.4 其他 |
5.3 诊断 |
5.4 治疗 |
5.4.1 急性期治疗 |
5.4.1. 1 溶栓治疗 |
5.4.1.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
5.4.1. 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
5.4.2 恢复期处理 |
5.4.2. 1 硝酸酯制药 |
5.4.2. 2 β受体阻滞药 |
5.4.2.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
5.4.2. 4 抗血小板药 |
5.4.2. 5 他汀类降脂药 |
5.5 预防 |
5.6 就医指导 |
6 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
6.1 病因 |
6.1.1 基本病因 |
6.1.1. 1 原发性心肌损害 |
6.1.1. 2 心脏负荷过重 |
6.1.2 诱因 |
6.2 症状 |
6.2.1 左心衰 |
6.2.1. 1 呼吸困难 |
6.2.1. 2 |
6.2.1. 3 头昏、疲倦、心悸 |
6.2.1. 4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
6.2.2 右心衰 |
6.2.3 全心衰竭 |
6.3 诊断 |
6.4 治疗 |
6.4.1 病因治疗 |
6.4.1. 1 基础病因治疗 |
6.4.1. 2 诱因治疗 |
6.4.1. 3 改善生活方式 |
6.4.2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
6.4.3 急性左心衰治疗 |
6.4.4 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 |
6.4.5 心衰治疗注意事项 |
6.5 预防 |
6.5.1 防止初始的心肌损伤 |
6.5.2 防止心肌进一步损伤 |
6.5.3 防止心肌损伤后恶化 |
6.6 就医指导 |
(2)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心律失常的分类 |
2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
3 心律失常的诊断 |
4 心律失常的常见发病原因 |
5 心律失常的治疗 |
5.1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
5.2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 |
(4)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皂苷类成分 |
1.1 达玛烷型皂苷 |
1.1.1 原人参二醇型(PPD) |
1.1.2 原人参三醇型(PPT) |
1.1.3 C-17侧链异构型 |
1.1.4 其他结构类型 |
1.2 奥克梯隆型皂苷 |
1.3 齐墩果烷型皂苷 |
1.4 不同部分皂苷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 |
2 生物活性 |
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2.1.1 抗心律失常 |
2.1.2 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2.1.3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2.1.4 降低血脂的作用 |
2.2 抗肿瘤 |
2.3 调节代谢系统 |
2.4 免疫调节 |
2.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2.6 其他 |
3 西洋参药材质量控制 |
3.1 不同产地及生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3.2 不同采收期及初加工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3.3 农药残留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4 总结与展望 |
(5)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王彦主任对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 数据库录入与建立 |
2.1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 |
2.2 中医处方资料录入 |
2.3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与功效录入 |
2.4 数据标准化 |
3 数据研究方法 |
3.1 频数统计 |
3.2 关联规则 |
3.3 聚类分析 |
4 结果 |
小结 |
研究二 自拟方治疗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试验用药 |
2.3 治疗方法 |
2.4 评价指标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1 临床基本信息分析 |
2 用药规律分析 |
3 常用药分析 |
4 常用药对分析 |
5 新聚类药组分析 |
6 何为室性早搏 |
7 益气滋阴为补虚之本,活血化瘀为标实之基 |
8 自拟方浅析 |
9 单味中药分析 |
10 导师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经验总结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综述 中医学论治室性早搏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
1 心悸病名溯源 |
2 心悸病因病机认识 |
3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治法治则 |
4 国医大师对本病的治法治则特色 |
5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治法治则特色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评定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 论 |
(7)安神法在心悸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心悸的辨证分型 |
2 心悸的治则治法 |
3 安神法治疗心悸 |
4 安神中药的分类 |
4.1 解郁安神法 |
4.2 重镇安神法 |
4.3 化痰安神法 |
4.4 化瘀安神法 |
4.5 养血安神法 |
4.6 补气安神法 |
4.7 清心安神法 |
5 讨论与小结 |
(8)黄连温胆汤加青礞石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对于心悸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 |
技术路线 |
1.观察方法 |
2.治疗方案 |
3.诊断标准 |
4.病例选择 |
5.观察指标 |
6.疗效判定标准 |
7.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病例完成情况 |
2.临床资料分析 |
3.观察结果疗效性评价 |
讨论 |
1.选题依据 |
2.疗效分析 |
3.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9)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电风暴预测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治疗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现代分类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血管疾病述要[J]. 吴钟琪.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1(10)
- [2]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J]. 刘阔. 中国处方药, 2021(09)
- [3]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04)
- [4]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J]. 汤慧丽,王宪昌,李佳,张教洪,单成钢.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 [5]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杨秉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观察[J]. 吴建波,胡智,王吉,朱哲宇,张祯. 人民军医, 2021(07)
- [7]安神法在心悸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 杨莹,崔松. 中国医药导报, 2021(19)
- [8]黄连温胆汤加青礞石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D]. 张利博.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1
- [9]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电风暴预测因素分析[D]. 朱利芬.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10]健心平律丸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室性早博的临床研究[D]. 蔡腾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