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济——请不要误会

特色经济——请不要误会

一、特色经济——请别陷入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方汉[1](2021)在《不同国籍导演视阈下的越南题材电影创作特色研究》文中认为越南电影事业自诞生以来(19世纪末——至今)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其发展历程与越南近代国家历史息息相关。纵观整个越南电影发展史,有关越南电影的创作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创作群体:其一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导演立足本民族文化身份为越南电影的真实性抒写民族的苦难悲痛;其二为海外越裔导演夹杂本土与异国的双重身份表达自身对祖国越南的瑰丽想象与密切关注;其三为美法战争殖民背景下好莱坞外籍导演以“他者”的身份视角对越南题材电影建构的异国风情。基于三种不同的文化身份,组成了当代越南电影中三种风格迥异的电影文化。本文以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理论为指导,以越南题材电影为研究重点,力求揭示出当下越南题材电影在不同导演的创作群体中展现出不同的创作特色。论文分为以下部分:第一章越南电影发展概述。本章通过对越南电影发展历史作简要梳理,研究发现:越南电影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混杂着三种不同的导演群体,三种不同的电影创作者隶属于三种不同的文化身份,合力形成一个“复杂多样”的越南题材电影形象。从而开始分别论述三种不同创作主体的越南题材电影的创作特色来厘清每一种不同身份下导演创作的越南题材电影风格。第二章越籍本土导演电影中的文化坚守。越南本土导演经历了越南战争历史的悲痛与战后和平的建设,期间以邓一明为首的越南本土导演的电影从前期的战斗者的角色转为后期对越南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者,在剖析社会问题的同时运用再现的现实主义手法将越南底层社会存在的问题描绘得淋漓尽致,是完全植根于本土文化的越南题材电影;第三章越裔外籍导演电影中的“意”与“实”双重表达。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越裔外籍导演的崛起为越南电影走出国门、迈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作品口碑,以陈英雄为首的越裔海外导演以双重国籍的身份对母国越南文化进行自我想象表达,使得越南影片呈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双向气息,是一种“创作手法西化与表达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越南题材电影;第四章好莱坞外籍导演电影中的越战标签化创作。越南电影早期受到法国、美国殖民主义侵略,在美法殖民统治下完成本国影片初创与摸索,以美国发动对越南的“非正义”侵略战争伊始,美殖民主义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上书写对越南电影世界想象性建构。在此期间,越南电影中的文化作为美国中心文化的附庸存在,使得越南影片表现出在“他者”想象中构建的异国风情,是纯西方风格的好莱坞越南题材电影。第五章中国导演电影中的越南“异质”形象塑造。本章总结了越南题材电影在我国导演视角下呈现的“反人类”的敌军形象以及中越题材电影中固化形成的越南“场景化”标签,并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下提出中越电影未来改进的相关建议。

方咏琪[2](2020)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许市样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针对基础教育进行的全面整体地改革,是推进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必然选择。这一背景下,许多学校把改革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上,向传统课堂发起挑战,用行动践行国家的课改理念。期间,许多优秀课改先锋学校摸索创新,在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针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了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就是课改学校的典范之一。2007年许市中学主动开展课改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摸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特色教学模式——“五环渐进”课堂教学模式。以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的改革,为这所学校带来了巨变:由一所落后的农村初级中学成功转型为名震全国的课改优秀示范校。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动态,从教育学与管理学的角度总结与分析许市中学成功推进课改的历程,并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许市中学课改之路,分别从课堂、教师、学生三方面呈现课改效果,深入分析课改的动力与压力机制,立体呈现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基于研究提炼出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深掘课改成功的原因:领导是关键,教师是根本,观念是核心,管理是基础,教研是捷径,科学的教师考评机制是内生动力。特别是,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均有其适应环境、时机与范围,各校在实践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因地、因时制宜,不可机械套用。同时,一种好的教学模式,还应在立足课堂,在核心素养时代不断实践与探索中与时俱进。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改革深化的一个样本,其成功经验给其他试图进行课改而难有突破的农村学校具有启示作用,更希望本研究为深化改革阶段的许市中学提供探索的思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来自一所基层农村学校的鲜活样本。

杨明杰[3](2020)在《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作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相比其他学习任务群其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涉及范围更加广泛。新课改背景下只有有效推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在发展要求,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理念,使学生将实用类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进行系统介绍。探讨以学习任务群形式展开的实用类知识教学所体现的新特点,详细阐述本学习任务群与语文核心素养、其他学习任务群、日常生活、高考的联系,挖掘其蕴含的教学价值。通过比较部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关于实用类文本的编排,进而明确在本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要把握新教材的实践性、时代性、丰富性特点,更好地发挥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第二章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展开问卷调查,针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实施、能力检测方面出现的教学和学习功利化、活动形式化、评价检测单一化等问题分析原因,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实施策略提供现实依据。在论文第三章笔者依据新课标中将本学习任务群划分的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类三类学习内容,依次选取宋亦琴《校园阅读节策划》、陈蓓蓓《我的人生我做主》、詹雪明《美丽中国》三位老师的优秀教学案例作为代表,从教师、学生、实践三个角度展开讨论,探讨其设计给予一线教学的启示。最后结合对实践调查和优秀教学案例的分析,笔者从教师、学生、评价、考试四个层面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进行提出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在过渡阶段的教学中坚定改革信心,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

周莹[4](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代福平[5](2019)在《基于现象学视角的体验设计方法论研究》文中认为体验设计概念的出现,使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真正落实到“以人的体验为本”,而现象学对于人的纯粹体验的哲学探究,为体验设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启发。本文将现象学方法运用到设计学研究中,探究目前体验设计的各种工具和方法所赖以立足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尝试建构了基于现象学视角的体验设计方法论。这一理论首先从分析体验的历史和逻辑入手,接着论述了体验的形成机制和人性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时间、空间、人的活动这一逻辑顺序,提出并论述了内时间体验设计、现象空间体验设计、精神交互体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分别对应于本文的一至五章。1)体验设计的历史和逻辑体验设计的诞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在人机工学兴起之前的萌芽阶段,到人机工学开启的启蒙阶段,再经过用户体验的深入阶段,最终发展到体验设计概念的形成阶段。这一历史进程背后,是人与人工物关系从合一到异化、再到重新合一的逻辑进程。2)体验的形成机制与人性指向分析体验的形成机制在于人的统觉。人通过统觉所具有的想象力自由变更活动,获得了超越具体时间和空间的体验。人们(包括一切用户)在体验中所追求的各种具体满足,都可以归结为对人性的追求,其指向是人的自由、尊严、幸福。3)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论人们的体验是在现象时间和现象空间中进行的。和自然科学的客观时间不同,现象学意义上的时间是一种“现象时间”,或者叫内时间。基于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理论,笔者提出和论述了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论,包括“原印象体验”、“回忆体验”、“期望体验”三方面的体验设计原理。4)现象空间体验设计方法论和时间维度相似,现象学意义上的空间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客观空间(物理空间),它是一种“现象空间”,或者叫“直观空间”、“心理空间”。受胡塞尔空间直观思想启发,提出了统觉界面体验设计思维方法(包括广义界面设计思维、全触点设计思维)。受海德格尔的“诸空间”思想和“上手之物”思想的启发,提出了“上手”界面体验设计思维方法。受梅洛-庞蒂现象学“身体-主体”思想的启发,提出了“具身化”体验设计思维方法。受伊德的技术现象学“人-技”关系模式的启发,探讨了非具身界面体验设计方法。5)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论在现有的人机交互、人际交互基础上,提出了“精神交互”概念,阐述了交互体验的三层次。基于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哲学思想,论述了精神交互体验设计的原理是与用户建立“我-你”关系。这一原理为同理心思维、全触点设计思维、“痛点”设计思维、“容错”设计思维、“允许例外”设计思维奠基。为了创造美好的精神交互体验,必然要求深化用户研究,本文提出了用户动态画像的创建方法。精神交互体验要求员工和顾客的体验获得一致性,因此组织模式也必然要进入设计视野,本文初步探讨了组织设计的模式变革,即从“洋葱型”组织转向“莫比乌斯带型”组织。此外,在体验设计范式下,设计师角色更加多样化,但角色本质日益彰显。本文探讨了设计师的新定位,提出设计师是“人为事物的立法者”、设计师的核心能力则是“设计判断力”等观点。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论的提出,为人们深入理解用户、组织、设计师在内的一切相关者的体验提供了一个哲学基础,并为优化人们的体验提供了设计思维方法。此外,本文从笔者自己的设计实践中选取了两个案例,一个是公益设计,一个是商业设计。这些案例反映了笔者在设计实践中运用现象学体验设计方法的一些思考和体会。这部分内容就是本文的第六章。综上所述,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本文尝试将体验设计的研究层次从自然科学思维层次、社会科学思维层次提升到精神科学层次或者说哲学层次,为体验设计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野和方法的参考。现象学的思想深邃宽广,体验设计的理论异彩纷呈,本文只是管窥蠡测,以一朵理论的小花来礼赞体验设计的春天。

肖心玉[6](2019)在《民事证明责任视角下的自由裁量权基准研究》文中提出自由裁量权作为一种较为“灵活”的救济方式,一直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自由裁量权的文章不可谓不多,大都集中在如何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制度性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我国深入进行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法官们在民事诉讼中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方向。特别是各地法院体系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的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权力的行使从“粗放型”向“细致型”转变,同时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自由裁量权之行使需为诉讼当事人所期望,法院体制改革之风向,大力维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并将其具体实施情况悉数纳入各法院绩效考核中,以达到约束自由裁量权之含义。就自由裁量权本身而言,其基准制度中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不利于基准考核的研究,本文特意限定范围集中讨论民事证明责任视角下的自由裁量权,将证明责任中较为规范和实践的部分引入到自由裁量权基准适用问题上,以期为后续基准制度模型的建立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点。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将基准划分为零维基准、一维基准和二维基准三个层次,结合自由裁量权基准的特征,以期实现民事诉讼证明责任、自由裁量权和基准三者的有机结合。第二部分,主要是考察借鉴两大法系中自由裁量权立法的基准情况,结合我国自由裁量权借鉴立法的特点,构建零维指标的审查方式,以期达到基础指标取值的前期优化。第三部分,主要是从问题出发,分析自由裁量权基准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对需求来源、目的、最优选择、定位、条件及合理性考量等方面进行需求分析,建立各层级基准指标需求说明对应表,以期构建实践性较强的需求策略。第四部分,主要是设定自由裁量权基准体系和基准模型,结合目前较为主流的余杭法治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完善基准设定构想,以期用量化考核指标规范各基层法院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基准,均衡基层法院的司法资源配置,节约司法成本。

袁龙[7](2019)在《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中,“意象”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20世纪前期,胡适、闻一多、李金发、梁宗岱、戴望舒、艾青、唐湜、袁可嘉、宗白华、朱光潜等人都对“意象”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不约而同、有意识地总结归纳诗歌意象创构与批评的经验,在借鉴西方现代诗学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意象诗学,吸收心理学等西方现代科学成果,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自己对意象的理解。他们关于意象的研究成果构成了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20世纪初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发生与发展受中国古典意象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受中国古典意象诗学“贵意”倾向的影响,梁启超等人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引新鲜事物入诗,丰富了诗歌意象类型,拓展了诗歌意境,直接影响到白话新诗运动和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发生。另一方面,意象主义诗学在理论上影响了胡适的“影像”论,在创作上影响了胡适的“具体的做法”。白话新诗创作注重意象,促使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意象诗学不断发展和深化。涌现出闻一多的“幻象”论;李金发、戴望舒、梁宗岱汲取象征主义诗学提出的象征主义意象论;宗白华的“动象”论;朱光潜的“直觉意象”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意象诗学在战火硝烟中出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出现了艾青的“生活感觉”论;臧克家的“生活意象”论;唐湜的“诗质”论;袁可嘉的“意象类型”论。虽然20世纪前期中国诗人和学者提出了名称各异的意象论,但他们都意识到“意象”的本体包含“意”“象”二元因素。因此,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在讨论意象的本体问题时,存在“贵意”与“尚象”两种倾向。“贵意”论者认为意象的“意”不但包含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情”“志”等因素,而且包含西方诗学关于文艺创作与欣赏的直觉、想象、联想、理智、灵感等人的主观之“意”的观念。在传统意象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影响下,“尚象”论者从中西“象”范畴的三大共同特征,即形象性、象征性和变动性来论“意象”之“象”。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还包含意象的创构论与批评论。意象的创构涉及“意”“象”二元关系的理解。在由感而知而行的意象创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生成论和情景交融论两种创构方式。宗白华和朱光潜关于意象和意境关系的论述表明:营造意境是表现动象或创构意象以有限表现无限,实现虚实相生、境生象外的审美追求。意象批评是欣赏者通过作品的意象沟通创造者的情志,对意象进行理解、还原、阐释、评判甚至再创造,实现其艺术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在阅读作品、直觉意象的欣赏批评过程中,存在理智、感觉、感觉的心象和共鸣四种心理活动。从事意象批评需具备敏锐的语言领悟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设身处地的同情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广博的学识修养与分析比较的能力。总之,在中西文化汇流的背景下,当时的诗人和学者融合中西意象诗学,构建了集发展论、本体论、创构论与批评论于一体的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它是前辈学者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对当代中国文论研究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晨仪[8](2019)在《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中国涉外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其价值观研究(2008-2018)》文中指出面对国家对中华文化推广的日益重视,在汉语国际教育活动中以电影为媒介进行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新世纪以来中国涉外题材的电影作为包含全球化时代特质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其中英雄叙事常常成为这些影片主要的叙事方法。因此,本研究以近十年来(2008-2018)中国涉外战争题材影片中的英雄叙事及其所传播的价值观为研究对象,将涉外战争题材影片按其所呈现的年代分为古代英雄叙事、近现代英雄叙事、当代英雄叙事三个类型,深度解析三个类型中三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电影中的叙事策略及其所传播的价值观的内核和实质,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以期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更好地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活动有所启发。本文在前言部分首先阐明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然后进行研究综述,最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后介绍相关的研究方法。在古代英雄叙事部分,通过对《天将雄狮》中庙堂英雄叙事背后“化敌共存”理念的虚妄和“世界主义”幻象的实质、启蒙英雄的背后精英视角与“自然人性”的鼓吹的分析,揭示影片的实际的价值观是“不知有汉”与“后97”的香港的寓言附会,确立的是“他者”的主体。在近现代英雄叙事中,通过对美国英雄背后的“人道主义”与“个人英雄”的虚饰、妓女英雄叙事中“平等”的假象与“民族主义”的去政治化表现,揭示该片是以市民阶级为主体进行现代性的幻想与历史的修正主义重构。在当代英雄叙事中,对《战狼2》特战英雄形象的个人英雄主义对集体主义的压制和“救世”英雄背后的大国沙文主义对非洲“他者化”的呈现,揭示其“弱肉强食”的逻辑与融入“主流文明”的幻想确立的是“西方”的主体。结语指出近年来涉外战争题材影片的叙事和价值观的表达皆是全球化时代的当下流行的新历史主义观念对特定历史时代的投射,展现的是以“西方”为主体的中国价值观的失落。通过对展现三个不同时代影片的缺陷和困境的揭示,对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袁阳[9](2019)在《动画中禅宗美学的体现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对比,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从单纯的领域拓展到文化、价值观、民族特色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反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软实力”的主要表现。在信息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就,物质充裕的时代,激烈的竞争,无形的压力下,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中国文化的禅可以使人们远离这种浮躁、焦虑的状态,禅对人们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动画成为很好的文化载体,同时动画也要深刻的呈现出本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因此如何发展中国动画我们需要从文化中去寻找,把禅与动画结合起来。本文选取了禅宗文化与动画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无常、悟、空、不立文字、不二法门这几个方面,深挖它们所衍生出来的美学思想,探讨这些美学思想在动画中的体现与应用。一、“直彻心源”的生命情调中体现了无常观的思想,无常观是禅宗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从其美学思想中总结出幽深清远的氛围、物哀思想、不完整美、不确定性美的美学理念,结合实例探讨这些美学理念在动画中的体现与应用。二、禅宗的悟在动画中和动画创作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文中探讨了悟的特征、灵感、审美等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从悟的三个层次上论述动画作品和动画创作中从无到有的过程,通过悟所引发的感性超越。三、禅宗的空是禅宗思想的关键,空并非一无所有,在艺术中具有丰富的内容。在论文中空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化实为虚,再到有限性与无限性,体现动画中的“空”。四、不立文字被作为禅宗的根本宗旨之一,体现出重意轻形的美学观,从而在动画中语言风格呈现出一定的特色。五、不二法门的实质是事物二元对立的超越。在现实中一般是矛盾、不合理的存在,而在艺术中这种不合理却是“无理而妙”,比如“雪中芭蕉”这个历史上出了名的案例。在动画中却有很多的艺术创作方法体现不二法门所衍生“无理而妙”的观点。文化与动画是相互促进的,通过深入研究禅宗的无常、悟、空、不立文字、不二法门的美学思想,以具体的动画和创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探索了这些理论与方法在动画中的体现及应用。动画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寻求禅宗美学与动画的结合点,在一定程度上为禅宗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王健[10](2018)在《基层政府“一票否决制”弊端研究》文中提出首先,明确研究范围,即“一票否决制”弊端之分析。在我国目前基层政府管理的压力型制度约束下,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为了完成省级、市级甚至县级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不得已采取的量化细化从而把任务目标一一分解,这么一种管理的方式和控制化的评价系统。权力收之于上级、党委与政府合一,发挥权力的作用,确立目标责任制,并以行政职位或者经济奖惩作为激励,将压力和诱惑一级又一级地向下不断传播。“一票否决制”顺应了此种潮流,体现了中央和上级的权威,并使之推向最高峰。层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的坏处:“一票否决制”过度地使用施加影响压力型的体制的激励机制,使得一级政府只需要向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而不是向下级人民群众或者平级机构负责。最低一级的政府,既对上级要接受各种形式之考核,对内部要考核每位基层工作人员,对下还要考核各个行政村甚至各股级的部门站所干部,再建立一从顶层到底层,依靠各类检查和考核为重要指标的考核体系。检查一般来说均为定量化、使用分数制的。此种问责机制的最终结果是为了考核目标而行动,从而最第一级政府的工作只会和一票否决的目标有关,却与乡村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评价性工作”导致最低一级政府为政府服务的意愿不断下降。尤其是税制改革之后基层政府财政拮据,加剧了地方基层政府能力不足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层政府的基本制度缺乏健全的利益补偿制度和合理的调控机制。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社会不公加剧,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现象难以纠正。更使得基层社会结构的人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提升的过程速度变缓,防止暗箱操作式执法、依照法律行使权利,迫使社会成员伸张和实现自身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的道路被堵塞,随着这些矛盾不断积聚,于是依靠另外一种看似违法的所谓“自力救济”。而公共的行政政策主要靠正确和符合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政策来实现。依赖一项政策来推动地方和基层政府的治理,曾起到过一定的治理成效,但却无法保持长久、缺乏随机应变和人治的困境,应该建立长效而又合理的机制。第二,“一票否决”不仅花样繁多,其创设的时机和实施的过程也很随意,缺乏科学依据,设置的主观性偏多。“很多部门,都在用较大的力度争取得到其所在党委以及上级党委的允许,用“一票否决”的路子来推动这项工作。”第三,“一票否决制”导致极端地执行法律,歪曲执行法律,忽略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没有得到保障,而“政绩观至上”的观点,导致弄虚作假,糊弄上级。一票否决的滥用混淆了一些政府的职能,影响全面有效地履行职责。此外还违背了赏罚有度的原则,不利于新建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二、特色经济——请别陷入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色经济——请别陷入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国籍导演视阈下的越南题材电影创作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越南电影发展概述
    第一节 史前期描述
        一、“他者”扶持下的电影开端
        二、本土电影人的尝试与摸索
    第二节 战争期描述
        一、抗法战争时期
        二、越南内战时期
    第三节 缓冲期描述
        一、故事片开始转型
        二、纪录片开始转型
    第四节 革新期描述
        一、多元发展
        二、走向辉煌
第二章 越籍本土导演的文化坚守
    第一节 越籍本土导演的电影主题
        一、对战争主题的传承
        二、对城市农村的关注
        三、对底层人物的聚焦
    第二节 越籍本土导演的叙事视角
        一、人性角度的切入
        二、女性角度的关怀
    第三节 越籍本土导演的影像风格
        一、隐喻镜头的运用
        二、重再现的现实主义
第三章 越裔外籍导演“意”与“实”的双重文化表达
    第一节 越裔外籍导演的电影主题
        一、对母国记忆的寻根
        二、对母国社会的关切
    第二节 越裔外籍导演的叙事视角
        一、女性意识的苏醒
        二、东方文化的审思
    第三节 越裔外籍导演的影像风格
        一、长镜头、特写镜头与移动镜头
        二、重表现的现实主义
第四章 好莱坞外籍导演电影中的越战标签化创作
    第一节 好莱坞外籍导演的电影主题
        一、反思战争本质
        二、反思人性扭曲
    第二节 好莱坞外籍导演的叙事视角
        一、女性普遍“缺席”
        二、注重“英雄”塑造
    第三节 好莱坞外籍导演的影像风格
        一、多镜头的炫技
        二、史诗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第五章 中国导演电影中的越南“异质”形象塑造
    第一节 中国导演电影中的越南“敌方”形象
        一、忘恩负义的越南军人
        二、阴险狡诈的越南特工
        三、饱受苦难的越南民众
    第二节 中国导演电影中的“场景化”越南
        一、炮火纷飞的杀戮战场
        二、隐匿无形的战争敌手
    第三节“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下加强中越电影交流合作的思考
        一、社会主义下的共同形象
        二、山水相依下的地理毗邻
        三、一脉相承下的文化背景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2)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许市样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宏观背景:湖南省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1.1.2 中观背景:许市中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1.1.3 微观背景:个人现场参与许市中学课改的三年工作经历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3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3.4 简要评析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4.4 预计达到的研究结果
第2章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1 许市中学简介
    2.2 许市中学课改之路
        2.2.1 动员准备阶段
        2.2.2 模仿试探阶段
        2.2.3 构建模式阶段
        2.2.4 改进配套措施与体系完善阶段
    2.3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与压力分析
        2.3.1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压力
        2.3.2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
    2.4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呈现
        2.4.1 课堂呈现
        2.4.2 教师表现
        2.4.3 学生表现
    2.5 许市中学新课改产生的影响
        2.5.1 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
        2.5.2 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2.5.3 带来了办学条件的实质改善
        2.5.4 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第3章 许市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启示与思考
    3.1 四点启示
        3.1.1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习名校经验
        3.1.2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师生行动中
        3.1.3 领导引领是农村中学课改成功的关键因素
        3.1.4 挖潜增效的管理制度是课改成功的保障
    3.2 三点思考
        3.2.1 学校课改离不开外部环境支持
        3.2.2 建立科学的教师考评机制是课改成功的内生动力
        3.2.3 素质教育的深化需立足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3)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内容及重难点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及价值
    第一节 新旧课标实用类知识教学的比较
        一、实践性
        二、情境性
        三、任务驱动型
    第二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价值
        一、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联系
        二、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的联系
        三、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四、与高考的联系
    第三节 部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实用类文本编排对比
        一、实用类文本分布
        二、部编版新教材特点
第二章 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师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说明
        二、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说明
        二、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探索
        二、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被动接受
        三、评价:实践道路上的主观偏重
        四、考试:课改道路上的功利追求
第三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社会交往类教学案例分析——以宋亦琴《校园阅读节策划》教学实践为例
        一、教师:巧用资源,建构语言
        二、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应用
        三、实践:知行合一,学做统一
    第二节 新闻传媒类教学案例分析——以陈蓓蓓《我的人生我做主》教学实践为例
        一、教师:沟通内外,创设情境
        二、学生:发挥己力,兼顾合作
        三、实践:稳步推进,把握特质
    第三节 知识性读物类教学案例分析——以詹雪明“美丽中国”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为例…
        一、教师:注重开发,模拟现实
        二、学生:争做主体,磨炼成长
        三、实践:围绕语文,整本阅读
第四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节 学习任务群下的教师教学
        一、开发资源,贴近学生生活
        二、启发点拨,指导学生实践
        三、提升自我,高于学生高度
    第二节 学习任务群下的学生学习
        一、认识自我,发挥主体作用
        二、联系生活,实现学以致用
        三、合作探究,共同提升能力
    第三节 学习任务群下的评价实施
        一、多元主体,进行科学评价
        二、注重过程,关注动态变化
        三、开展活动,符合语文特质
    第四节 学习任务群下的能力检测
        一、情境考试,指向核心素养
        二、实践交流,适应社会需求
        三、辅以考察,全面衡量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现象学视角的体验设计方法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体验经济时代的核心诉求:人的体验
        二、现象学的基本目标:描述纯粹体验
        三、从现象学视角研究体验设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五节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六节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体验设计的历史、逻辑及其与诸设计范畴的关系
    第一节 体验设计的历史
        一、人机工学之前的阶段
        二、人机工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阶段
        三、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阶段
        四、体验设计(experience design)阶段
    第二节 体验设计的逻辑
        一、体验设计的自在阶段:人与人为事物的原初合一关系之形成
        二、体验设计的自觉阶段:人为事物与人的对立关系之发现
        三、体验设计的自为阶段:人工物与人的新型合一关系之重建
    第三节 体验设计与诸设计概念的关系
        一、体验设计与传统三大设计领域的关系
        二、体验设计与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体验的形成机制与人性指向
    第一节 体验是一种统觉
        一、统觉与体验
        二、体验者的“想像力自由变更”与“本质直观”
    第二节 体验的人性指向
        一、体验自由
        二、体验尊严
        三、体验幸福
    第三节 “反客户体验”:一种有待克服的传统思维模式
        一、“反客户体验”的表现
        二、“反客户体验”思维的传统商业伦理根源
        三、“反客户体验”思维的一种新形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论
    第一节 内时间体验的现象学描述
        一、内时间体验是客观时间在意识进程中的显现方式
        二、内时间意识“体验流”的组成
    第二节 为“原印象体验”而设计
        一、“第一印象”属于体验设计的对象
        二、“第一印象”设计的现象学方法
    第三节 为“回忆体验”而设计
        一、创造意义与表达情感
        二、服务交互中“回忆体验”的对称性
    第四节 为“期望体验”而设计
        一、品牌力量根源于“期望体验”
        二、企业价值观影响“期望体验”
        三、企业行为细节创造“超预期体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象空间体验设计方法论
    第一节 统觉界面体验设计
        一、胡塞尔的空间直观思想的启示
        二、广义界面设计思维
        三、全触点设计思维
    第二节 “上手”界面体验设计
        一、海德格尔的“诸空间”思想的启示
        二、基于海德格尔的“诸空间”思想的空间界面自由体验设计
        三、海德格尔的“上手之物”思想的启示
    第三节 具身化的体验设计
        一、具身化体验设计思维:让人和世界建立有机联系
        二、事物的“肉身化”设计
        三、语言符号的“易消失”设计
    第四节 非具身性的体验设计
        一、“用户—界面”的具身关系
        二、“用户—界面”的诠释关系
        三、“用户—界面”的他异关系
        四、“用户—界面”的背景关系
    第五节 人居体验设计:海德格尔建筑现象学思想启示
        一、海德格尔对“筑造(Bauen)”本来含义的阐释
        二、以居住体验来领会筑造的本来含义
        三、从筑造的本来含义思考今日建筑
        四、海德格尔对居住的“四重体”阐释
        五、以中国传统居住体验领会“四重体”
        六、从“四重体”思考今日的居住
        七、如何在今天实现“人诗意地栖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论
    第一节 交互体验的三层次
        一、人机交互体验
        二、人际交互体验
        三、精神交互体验
    第二节 精神交互体验的设计原理
        一、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体验的哲学思想启示
        二、悬置“主-客关系”,摈弃“我-他”关系,建立“我-你”关系
        三、悬置产品、服务,洞察出事物意义
    第三节 精神交互体验的设计方法
        一、培养基于“我-你”关系的同理心
        二、“永恒之你”为全触点设计方法奠基
        三、“谦卑”精神为“痛点”设计方法奠基
        四、“负轭”精神为“容错”设计方法奠基
        五、“宽恕”精神为“允许例外”设计方法奠基
    第四节 用户研究方法的深化
        一、用户概念的现象学观察
        二、设计师“站在”用户立场
        三、从观察用户到洞察用户
        四、创建用户动态画像的方法
    第五节 体验设计要求企业文化变革
        一、企业组织是体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织的变革是设计创新的逻辑必然
        三、“莫比乌斯带”型组织:内外触点的同一
    第六节 设计师的新定位
        一、设计师“造物观”的跨文化比较
        二、设计师的角色和能力之本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象学体验设计理论在设计实践和教学中的案例
    第一节 马兰湖公益治沙项目设计实践案例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对现象学体验设计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 “设计扶贫”项目设计实践
        一、案例背景及设计愿景
        二、案例的设计及实施过程
        三、项目的设计体会
    第三节 设计教学案例
        一、基于生活体验的现象学设计思维教育
        二、现象学方法在信息可视化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三、体验设计现象学的专题研讨教学实践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6)民事证明责任视角下的自由裁量权基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2 自由裁量权基准概述
    2.1 自由裁量权基准特征
        2.1.1 指导举证性
        2.1.2 心证转移性
        2.1.3 顺序取证性
    2.2 自由裁量权基准介绍
        2.2.1 零维基准
        2.2.2 一维基准
        2.2.3 二维基准
3 域外自由裁量权立法的基准考察借鉴
    3.1 英美法系在自由裁量权立法方面的基准
    3.2 大陆法系在自由裁量权立法方面的基准
    3.3 我国在自由裁量权立法方面的基准借鉴
    3.4 构建自由裁量权立法的基准审查方式
        3.4.1 问卷审查
        3.4.2 综合审查
        3.4.3 主动审查
        3.4.4 先例审查
        3.4.5 适当审查
4 自由裁量权基准指标需求分析
    4.1 基准指标效益需求分析
        4.1.1 裁判效益
        4.1.2 指引效益
        4.1.3 便利效益
        4.1.4 实体效益
    4.2 零维基准指标需求分析
    4.3 一维基准指标需求分析
    4.4 二维基准指标需求分析
5 自由裁量权基准指标设定及运用构想
    5.1 基准指标体系设定说明
    5.2 基准指标模型设定说明
        5.2.1 固定完成值
        5.2.2 加减得分值
        5.2.3 附加考评值
        5.2.4 权重及相关设定说明
    5.3 基准指标采集设定说明
    5.4 基准指标赋值设定说明
        5.4.1 客观基准指标
        5.4.2 主观基准指标
    5.5 基准指标模型运用构想
        5.5.1 程序运用
        5.5.2 修正运用
        5.5.3 评估运用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发展论(上)
    第一节 白话新诗与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发生
        一、“诗界革命”的影响
        二、意象派的影响
        三、新诗运动倡导者的选择
    第二节 二三十年代中国意象诗学的发展和深化
        一、闻一多“幻象”论对胡适“影像”论的深化
        二、象征派意象诗学的勃兴
        三、意象美学研究的自觉
第二章 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发展论(下)
    第一节 现实主义生活意象论的崛起
        一、艾青的“生活感觉”意象论
        二、臧克家的“生活意象”论
    第二节 九叶诗派的意象论
        一、唐湜的“诗质”意象论
        二、袁可嘉的“类型意象”论
第三章 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贵意”倾向
    第一节 意象的“贵意”传统与“意”
        一、意象的“贵意”传统:言意之辩
        二、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
    第二节 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贵意”性
        一、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贵意”之“意”
        二、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贵意”的原因
第四章 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尚象”倾向
    第一节 中西“象”范畴的演变及其特征
        一、中国古代“象”范畴的演变及其特征
        二、西方“象”范畴的演变及其特征
    第二节 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尚象”性
        一、“尚象”之“象”的形象性
        二、“尚象”之“象”的象征性
        三、“尚象”之“象”的变动性
        四、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尚象”的原因
第五章 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创构论与批评论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创构论
        一、“意”“象”二元关系的理解
        二、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创构论
        三、营造意境: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创构的审美追求
    第二节 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的批评论
        一、意象批评的过程及心理活动
        二、意象批评需具备的个人能力
        三、20世纪前期意象批评兴起的原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中国涉外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其价值观研究(200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对象界定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古代英雄叙事:《天将雄狮》中非历史性“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演绎
    第一节 庙堂英雄:“化敌共存”的虚妄和“世界主义”的幻象
    第二节 启蒙英雄:精英视角与“自然人性”的鼓吹
    第三节 “他者”的主体:“不知有汉”与“后97”香港的寓言附会……
第二章 近现代英雄叙事:《金陵十三钗》中市民阶级价值观的投射
    第一节 美国英雄:“人道主义”话语与宗教性“拯救者”修辞
    第二节 妓女英雄:“平等”的假象与“民族主义”内涵的置换
    第三节 市民阶级的主体:“文明”的幻想与历史的修正主义重构
第三章 当代英雄叙事:《战狼2》中国际主义价值观的遮蔽
    第一节 特战英雄:个人英雄主义对集体主义的压制
    第二节 “救世”英雄:大国沙文主义对非洲“他者化”的呈现
    第三节 “西方”的主体:融入“主流文明”的幻想与弱肉强食的逻辑
第四章 对以电影传播中华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第一节 对以电影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一、“古为今用”:发掘传统文化的超时代价值
        二、对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启示
    第二节 对以电影传播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一、“洋为中用”:重拾近现代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传统
        二、对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启示
    第三节 对以电影传播中国当代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一、“别立新宗”:弘扬当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对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当代文化的启示
    第四节 对以电影为媒介的汉语教学的不同阶段的启示
        一、对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的启示
        二、对中级阶段的汉语教学的启示
        三、对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学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动画中禅宗美学的体现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起源
    二、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禅宗美学的概念
第一章 禅宗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佛教史简述
    第二节 印度禅到中国禅
        一、慧能以前的禅
        二、南禅
    第三节 佛学禅到美学禅以及美学禅的特点
        一、佛学禅到美学禅的转变
        二、美学禅的特点
    第四节 禅宗的人间化
第二章 禅宗与文学艺术的交融
    第一节 禅与文化的交往:以士大夫文化为主
        一、禅宗与士大夫的交往及其心理结构的变化
        二、禅宗与士大夫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三、禅宗与士大夫的艺术思维
    第二节 禅与艺术合流发展的过程
        一、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冲突
        二、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沟通
        三、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融合
    第三节 禅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体现
        一、禅宗美学的选择——动画的娱乐性和传播性
        二、禅宗美学的体现——动画的表象符号和内质意义
        三、禅宗美学的发展——动画的数字媒体制作和多元化形式
第三章 动画的禅宗美学思想
    第一节 “直彻心源”的生命情调
        一、无常引发“直彻心源”的生命思考
        二、幽深清远的生命氛围形式
        三、物哀思想的影像呈现
        四、残缺美与不确定美的内生动力
    第二节 “悟”的感性超越
        一、“悟”的特征与灵感的体现
        二、“悟”与审美
        三、“悟”境法门的开启
        四、无念为宗的体现
    第三节 “空”的丰富性
        一、“空”的美学
        二、留白在国画中的解析
        三、“空”的表达方式
        四、“空”的营造与应用
    第四节 不立文字语言风格的呈现
        一、不立文字:“频呼小玉原无事”
        二、不立文字影响的美学观:“重意轻言”
        三、美学角度中语言风格呈现的特色
    第五节 不二法门的艺术创作方法
        一、不二法门的实质:二元对立的超越
        二、不二法门的“不合理”变奏:“雪中芭蕉”
        三、不二法门的表达形式:“无理而妙”
第四章 禅宗的影响、问题和发展方向
    第一节 禅宗的现实意义与影响
        一、积极向善的现实意义
        二、知行不一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动画中禅宗美学的问题
        一、禅宗美学的意识淡薄
        二、过分强调商业性忽视禅宗文化的发展
        三、国外优秀动画文化的涌入和观众的认同
    第三节 中国动画中禅宗美学的发展方向
        一、强化观念更新
        二、完善表达方式
        三、加强理论研究
        四、重视产业发展
        五、立足中国特色
结语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作者简介

(10)基层政府“一票否决制”弊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文献综述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一票否决制的含义、制度表现及理论基础
    2.1 “一票否决制”的含义
    2.2 “一票否决制”的制度表现
    2.3 “一票否决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一票否决制”现状、悖论及弊端
    3.1 Y市S镇“一票否决制”现状初探讨
    3.2 “一票否决制”存在的四个悖论
    3.3 “一票否决制”弊端探讨
第四章 完善一票否决制的对策
    4.1 建立科学完整的绩效考核体制
    4.2 梳理“一票否决”的规定
    4.3 推进科学式的管理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5.1 结论
    5.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特色经济——请别陷入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国籍导演视阈下的越南题材电影创作特色研究[D]. 方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许市样本”研究[D]. 方咏琪.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3]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D]. 杨明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基于现象学视角的体验设计方法论研究[D]. 代福平. 江南大学, 2019(03)
  • [6]民事证明责任视角下的自由裁量权基准研究[D]. 肖心玉. 重庆大学, 2019(01)
  • [7]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研究[D]. 袁龙.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中国涉外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英雄叙事”及其价值观研究(2008-2018)[D]. 杨晨仪. 华侨大学, 2019(01)
  • [9]动画中禅宗美学的体现及应用研究[D]. 袁阳.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10]基层政府“一票否决制”弊端研究[D]. 王健.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特色经济——请不要误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