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脑科学与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葆嘉[1](2021)在《当代三大科技与21世纪语言学》文中提出20世纪下半叶,世界科技进入新的飞跃时期,先后出现计算机科技、分子生物学、现代脑科学。现代科技促进了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科技孕育了计算语言学,现代脑科学提升了神经语言学,现代生物学推进了生物语言学和演化语言学,分子人类学与亲缘比较语言学相互验证,由此呈现当代语言学和当代科技的互动。当代语言学的交叉性、实验性和精密化趋势,促使其成为"语言科技"——此为21世纪语言学的发展方向。
王前,张媛媛[2](2020)在《人工智能将来会“用心”思考吗?》文中认为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人类大脑的某些功能,这种发展趋势引起了人们许多反思和担忧。将来人工智能是否可能完全取代人脑的功能?从中西思维方式比较的角度,可以展现解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用心"思考,指的是以大脑右半球和边缘系统为主导的思维活动,这可能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的。"用心"思考是人类特有的智能,人工智能应该成为"用心"思考的必要补充,以提高其效率和质量;而"用心"思考应该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调节器",以避免其发展在"无心"状态下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要协调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有必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推行"用心的设计"和"用心的评价",在教育中实现"用心"思考与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合。
沈银银[3](2020)在《基于脑科学的语文背诵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现实教学中,背诵成为师生共同的难处。聚焦语文背诵教学的诸多问题,分析已有语文背诵教学研究、脑科学研究及两者的相关研究现状后,可以找到语文背诵教学与脑科学研究的生长点,即记忆,进而生发出基于脑科学进行语文背诵教学研究的构想。本论文以基础教育阶段的背诵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课程标准、教材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设计问卷对师生的语文背诵教与学进行调查并分析。在对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中的背诵问题进行分析后,搜集梳理了大量有关记忆策略的研究,并将其分类为心理学中的记忆策略、脑科学中的记忆策略及语文背诵教学中的背诵策略。在比较已有背诵策略与调研结果基础上,选取了有研究价值及现实性的变量:是否出声与是否提供提纲,作为实验的自变量,并利用脑电仪器Neurosky及E-primme软件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有思考价值的现象:背诵材料对放松度与专注度的影响;背诵练习提高的是记忆效率而非记忆力;语言意义记忆在逻辑性强的文本中先于并优于语言形式记忆,在抒情类文本中则反之;认知风格的差异决定学生对背诵方式选择的差异。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一般记忆背诵和语言记忆背诵两大类记忆规律。在探究一般记忆背诵规律和语言记忆背诵规律后,结合前期统计分析及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背诵教学构想。从背诵内容的确定与组织、背诵方法的探索及运用、背诵评价的实施与反馈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了背诵内容确定的原则及依据,更有利于背诵教学的组织方式;基于脑实验的一般背诵方法及有汉语特色的语文背诵教学;优化背诵的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这三大方面的内容。
付爽[4](2020)在《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倡导以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性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探究式学习,体现时代特点。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工具:它利用文字、符号、图片等,将大量的文字信息高度概括,把繁琐的知识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物知识零散,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较低,对生物学习重视不足,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等问题。因此,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有望成为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选项。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我们希望这些研究结果对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帮助的。第一部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通过对信阳市四所初级中学的生物教师和学生开展思维导图使用情况的应用调查,得知教师对思维导图认识不够清楚;但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学生对在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认可度较高。第二部分,思维导图用于实践教学研究。从思维导图概述和应用于教学的理论依据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方法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方案设计。依据现状调查的结论和教师的建议,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为例,进行具体的思维导图应用策略研究,使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所有章节进行筛选,选择合适的章节进行思维导图制作,用于思维导图教学。第三部分,思维导图用于实践教学研究。利用《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量表》和《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调查表》对学生进行测评,确定创新思维能力和对生物学习兴趣没有显着性差异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实验班采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出应用思维导图的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案例。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结合相关的量表和试题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第四部分,结论。根据实践教学的效果得出结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全面把握所学知识,显着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为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我们期望我们的研究发现,能够让广大初中生物教师认识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为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起到积极作用。
郝亚楠[5](2019)在《互联网环境下农村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文化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从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尤其在农村地区,“学生阅读兴趣不足、阅读量少、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习惯难以养成”等问题层出不穷。经典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经典诵读作为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国家政策文件还是新课程标准都在提倡通过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方式来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本文以两所农村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微信小程序开展经典诵读来改善学生的阅读状况。本研究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整理了相关的文献,确定了采用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阅读”、“诵读”、“经典诵读”、“互联网+”的相关概念,并阐述了诵读经典的理论基础:永恒主义教育、内隐学习理论、现代脑科学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三部分设计并开展经典诵读的行动研究,在三轮行动研究中学生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诵读,在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坚持情况、诵读水平,结合问卷调查、访谈和诵读评价表调查学生的诵读与阅读情况,不断探究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四部分是研究效果分析,在这一部分分析了学生的坚持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的诵读变化和阅读情况、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学生的诵读水平进行了数据分析;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反思,此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学生的诵读水平,而且学生在语言表达、写作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也得到了扩展,总体上学生的阅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学生的兴趣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指导欠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也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卢盈[6](2019)在《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诗歌诵读教学是历史留下的优良传统,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存在的价值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诵读教学不断地与时俱进,更新内涵,值得广大师生去不断学习了解和探索研究。诵读诗歌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具备现代脑科学的理论支撑。诵读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叩门砖,也是阅读写作的铺路石,更是小学生人文情怀和素养发展的长明灯。对诗歌诵读教学的继承是对经典教学传统的坚守,只要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然能使诗歌诵读教学获得全新的发展,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诗歌诵读教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关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等主观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总结反思,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和解决途径。基于此,本论文以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运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提高诵读教学的效果进行深入地研究。本文的研究始终立足于语文教学法,行文思路逐层递进,从古代到现代,从理论到实践,从现象到本质。首先是对诗歌诵读教学的概念价值进行整体概述,其次是对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透视和原因探析;最后从教学、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今后的语文教学积累一定的经验,为诗歌诵读教学提供一点思路,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程冰,张汶,俞程成[7](2017)在《关键期理论视阈下的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文中提出关键期理论自上世纪中期被提出以来,在教育领域影响至深。基于大脑认知神经科学对关键期现象的新诠释,现代教育理念的建立应该符合大脑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大脑的可塑性和个体差异性,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
王婧婧[8](2017)在《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杨浦区S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2011年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英语课程不仅注重语言能力基础,而且还注重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为学生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英语教学有别于母语教学,母语在生活实践中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和运用的环境,而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往往缺少了具体的交际环境和实践机会。因此情境教学正是这样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在教师创设真实自然、简单合理、灵活生动的情境中,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这四个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借鉴和吸收有关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经过分析和整理,从中归纳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研究概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对作者学校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情境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结合教学案例,通过课堂观察,从中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找出情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归因,探究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二期课改新教材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英语情境教学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论指导,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深入分析了情境教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并对国内外情境教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分别介绍了情境、情境教学和英语情境教学这几个重要概念,同时在这一部分还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现代脑科学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D.芬克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这四个理论对于情境教学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分别通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知、理解,语言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接受和反馈情况这两个层面的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案例的分析来深入了解英语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基本现状,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并阐述了在实施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第四部分根据情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第五部分为本研究的小结,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并对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综上所述,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能够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形象、直观和生动的再现生活、表达生活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获得感性的材料,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构建新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情境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黄冬霞[9](2016)在《形象:现代德育的新趋向》文中研究表明形象德育的提出,是对既往德育效果欠佳的理性反思,是对现代脑科学结构功能理论的主动吸纳,更是对新时代人才要求的积极回应。形象德育具有教育目的含蓄内隐性、教育手段生动直观性、教育内容内在渗透性、教育过程情感体验性等显着特征。新时期,形象德育的常见方法有榜样形象法、艺术形象法和生活形象法等。
罗时燕[10](2015)在《促进人的发展是脑科学与教育学有机结合的核心》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脑科学的人不懂教育,从事教育的人不懂脑科学,脑科学和教育科学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而减小落差、架起桥梁的关键在于寻求脑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结合点。脑科学是以人为本的科学,侧重于研究大脑神经系统在任务状态下的活动和变化规律。教育科学同样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①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发展是脑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共同关注点。因此,必须以"人的发展"为轴心,加强脑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脑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型人才,走脑科学和教育科学一体化道路。
二、现代脑科学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脑科学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三大科技与21世纪语言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 计算机科技孕育了计算语言学 |
(一) 计算语言学的界定和研究内容 |
(二) 语言研究工具和语言研究资源 |
(三) 广义人工智能和人类语能模拟 |
二、 现代脑科技提升了神经语言学 |
(一) 现代脑科学的技术手段 |
(二) 从失语症研究到神经语言学 |
(三) 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对象 |
(四) 神经语言学面临的相关问题 |
第一,语言处理内在机制与语言形式规则的矛盾。 |
第二,语言学与神经科学的兼容性矛盾。 |
第三,大脑功能反射说和内在说的矛盾。 |
三、 现代生物学推进了生物语言学、演化语言学 |
(一) 语言学和生物学的姻缘 |
(二) 当今的两种生物语言学 |
(三) 基因FOXP2并非“语法基因” |
(四) 综合性的演化语言学 |
四、 分子人类学与比较语言学的互动 |
(一) 人口基因与语言谱系 |
(二) 印欧语言与分子生物学 |
(三) 东亚-南洋语言与分子生物学 |
(2)人工智能将来会“用心”思考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现代的脑科学角度看“用心”思考 |
二、人工智能将来也不可能学会“用心”思考 |
三、“用心”思考与人工智能的协调 |
四、人工智能时代“用心”思考的意义 |
(3)基于脑科学的语文背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 背诵教学本体研究 |
(二) 脑科学与背诵教学 |
(三) 背诵教学相关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背诵内涵价值及教学现状 |
第一节 背诵的内涵 |
一、背诵概念的演变 |
二、背诵与复述概念 |
第二节 背诵的价值 |
一、背诵自身存在的价值 |
二、背诵在语文中的价值 |
第三节 语文课程中的背诵教学现状及问题 |
一、课标: 理念要求与指导评价 |
二、教材: 内容选排与方法指导 |
三、教学: 教师实施与学生接受 |
第二章 基于脑科学的背诵实验 |
第一节 实验自变量的确定 |
一、心理学中的记忆策略 |
二、脑科学中的记忆策略 |
三、语文教学中的背诵策略 |
四、背诵实验自变量的确定 |
第二节 背诵实验设计及过程 |
一、背诵实验设计 |
二、背诵实验过程 |
第三节 背诵实验结果及分析 |
一、一般记忆背诵规律 |
二、语言记忆背诵规律 |
第三章 基于调研与脑实验的背诵教学构想 |
第一节 背诵内容的确定及组织 |
一、背诵内容的确定 |
二、背诵内容的组织 |
第二节 背诵方法的探索及运用 |
一、基于脑实验的一般背诵方法 |
二、基于脑实验的语文背诵教学 |
三、教学中背诵方法的整体运用 |
第三节 背诵评价的实施及反馈 |
一、优化终结性评价 |
二、重视形成性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实践成果 |
(4)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
1.1.3 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优势 |
1.2 研究问题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访谈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实验研究法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思维导图概述 |
2.1.1 思维导图产生的背景 |
2.1.2 思维导图的概念 |
2.1.3 思维导图的特点 |
2.1.4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
2.2 思维导图教学的理论基础 |
2.2.1 现代脑科学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4 知识可视化理论 |
2.3 思维导图的研究概括 |
2.3.1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研究进展 |
2.3.2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的研究概括 |
第3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情况调查 |
3.1 教师思维导图使用情况访谈 |
3.1.1 访谈对象 |
3.1.2 访谈提纲 |
3.1.3 访谈结果与分析 |
3.2 学生思维导图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
3.2.1 调查对象 |
3.2.2 问卷调查设计 |
3.2.3 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
3.2.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研究 |
4.1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师的“教” |
4.1.1 新授课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策略 |
4.1.2 复习课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策略 |
4.2 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生的“学” |
4.2.1 课前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
4.2.2 课堂笔记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
4.2.3 课后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
第5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 |
5.1 实验对象 |
5.2 实验时间 |
5.3 实验方法 |
5.4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 |
5.4.1 新授课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案例 |
5.4.2 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案例 |
5.5 实验后测结果及分析 |
5.5.1 生物学习兴趣 |
5.5.2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
5.5.3 学生生物成绩 |
5.5.4 对学生访谈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互联网环境下农村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阅读与诵读 |
1.1.2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行动研究法 |
1.5.3 调查研究法 |
1.5.4 观察法 |
1.5.5 内容分析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阅读 |
2.1.2 诵读 |
2.1.3 经典诵读 |
2.1.4 互联网+ |
2.2 理论基础 |
2.2.1 永恒主义教育 |
2.2.2 内隐学习理论 |
2.2.3 现代脑科学 |
2.2.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三章 经典诵读行动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目标 |
3.1.2 研究参与者 |
3.1.3 研究内容 |
3.1.4 研究工具 |
3.1.5 研究准备阶段 |
3.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3.2.1 第一轮行动研究计划 |
3.2.2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 |
3.2.3 第一轮行动研究观察 |
3.2.4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
3.3 第二轮行动研究 |
3.3.1 第二轮行动研究计划 |
3.3.2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 |
3.3.3 第二轮行动研究观察 |
3.3.4 第二轮行动研究反思 |
3.4 第三轮行动研究 |
3.4.1 第三轮行动研究计划 |
3.4.2 第三轮行动研究实施 |
3.4.3 第三轮行动研究观察 |
3.4.4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
第四章 经典诵读行动研究效果分析 |
4.1 坚持情况分析 |
4.2 学生的诵读变化分析 |
4.2.1 学生问卷分析 |
4.2.2 家长问卷分析 |
4.3 诵读水平分析 |
4.3.1 诵读水平总体变化 |
4.3.2 诵读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
4.3.3 诵读水平在年级上的变化 |
4.4 阅读情况分析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效果总结 |
5.1.1 阅读习惯的养成 |
5.1.2 学习能力的提高 |
5.1.3 诵读效果的提升 |
5.1.4 阅读状况的改善 |
5.2 研究反思 |
5.2.1 研究出现的问题 |
5.2.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致谢 |
(6)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的概述 |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的基本内容 |
一、诗歌诵读教学的概念内涵 |
二、诗歌诵读教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 |
三、小学不同学段的诗歌诵读教学 |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从语文学科的特质去分析诗歌诵读教学的基础 |
二、从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去解读诗歌诵读教学的过程 |
三、从现代脑科学去探索诗歌诵读的理论价值 |
第三节 诗歌诵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实践意义 |
一、诗歌诵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叩门砖 |
二、诗歌诵读教学是阅读写作教学的铺路石 |
三、诗歌诵读教学是情怀素养发展的长明灯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诗歌诵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
一、诗歌诵读教学华而不实 |
二、教师教授诵读随心所欲 |
三、学生诵读诗歌走马观花 |
第二节 诗歌诵读教学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一、教学方面的原因 |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整体优化诵读教学 |
一、明确诵读目标,转变教学理念 |
二、重视诵读价值,促进师生参与 |
三、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方式 |
第二节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
一、加深文学素养,提高诵读水平 |
二、立足儿童本位,了解学生心理 |
三、改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活动 |
第三节 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
一、把握诗歌韵律,练习诵读技巧 |
二、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诵读习惯 |
三、培养读写结合,尝试诗歌创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关键期理论视阈下的现代教育理念更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认识关键期, 树立符合大脑认知规律的教育理念 |
二、合理利用关键期, 在教育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
三、突破关键期, 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 |
(8)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杨浦区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
1.1.3 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情境 |
2.1.2 情境教学 |
2.1.3 英语情境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现代脑科学理论 |
2.2.2 情境认知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2.2.4 D.芬克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 |
第3章 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及归因 |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及过程 |
3.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3.2.1 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态度 |
3.2.2 情境教学的资源 |
3.2.3 实施情境教学的方法 |
3.2.4 实施情境教学的教学语言 |
3.2.5 实施情境教学的基础因素 |
3.2.6 对于实施情境教学的反馈 |
3.3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3.3.1 情境教学的方式 |
3.3.2 情境教学的合作方式 |
3.3.3 学生喜欢的课堂学习活动 |
3.3.4 学生喜欢的教学评价反馈 |
3.4 课堂案例及分析 |
3.5 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归因 |
3.5.1 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未兼顾学生差异 |
3.5.2 情境创设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
3.5.3 情境创设真实性不足,过度渲染 |
3.5.4 情境创设过于庞杂,缺乏趣味性 |
3.5.5 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缺乏实效性,没有促进全员参与 |
3.5.6 评价表扬激励多,缺乏针对性,脱离情境教学 |
3.5.7 小结与思考 |
第4章 情境教学的实施对策 |
4.1 依据教学目标,兼顾学生差异,创设情境教学 |
4.1.1 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
4.1.2 感知话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 |
4.1.3 开展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4.2 创设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情境教学 |
4.2.1 运用实物、道具创设情境 |
4.2.2 运用歌曲儿歌,渲染情境 |
4.2.3 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 |
4.2.4 分角色扮演,开展故事情境 |
4.2.5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情境 |
4.3 构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教学情境 |
4.3.1 挖掘教材中的已有资源 |
4.3.2 寻找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 |
4.3.3 针对学生最想知道的话题 |
4.4 开展富有趣味性、有鲜明主题的情境教学 |
4.4.1 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4.2 运用任务情境,拓展英语语用能力 |
4.4.3 发展文化情境,丰富语言学习内涵 |
4.5 在情境教学中开展有实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
4.5.1 小组合作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 |
4.5.2 合作学习中,教师给予及时指导 |
4.5.3 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完善评价方式 |
4.6 在情境教学中构建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 |
4.6.1 多元化分年段评价,融入情境教学 |
4.6.2 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促进情境教学 |
4.6.3 多元化的评价载体,发展情境教学 |
4.6.4 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 |
第5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2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附件 |
(10)促进人的发展是脑科学与教育学有机结合的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的发展离不开脑科学 |
二、人的发展与教育科学紧密相关 |
三、促进人的发展是脑科学与教育科学有机结合的核心 |
四、现代脑科学与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三大科技与21世纪语言学[J]. 李葆嘉. 辞书研究, 2021(02)
- [2]人工智能将来会“用心”思考吗?[J]. 王前,张媛媛.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0(06)
- [3]基于脑科学的语文背诵教学研究[D]. 沈银银.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4]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D]. 付爽.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5]互联网环境下农村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行动研究[D]. 郝亚楠.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6]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 卢盈. 苏州大学, 2019(04)
- [7]关键期理论视阈下的现代教育理念更新[J]. 程冰,张汶,俞程成.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34)
- [8]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杨浦区S小学为例[D]. 王婧婧.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9]形象:现代德育的新趋向[J]. 黄冬霞.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24)
- [10]促进人的发展是脑科学与教育学有机结合的核心[J]. 罗时燕. 现代教育科学,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