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兽药的正确选购及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娄秀伟,王锡礼,刘钦,汪雪[1](2021)在《家禽规模养殖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菌药物在家禽养殖生产中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病原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且抗菌药物在家禽体内残留直接影响家禽产品质量和安全,危及家禽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态环境。文章针对安顺市家禽规模养殖场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从选购、存贮、使用和处置环节分析探讨家禽规模养殖场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为科学防控家禽疾病,把好肉食品质量关,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郑毅[2](2019)在《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成都GX区为例,分析了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拥有巨大农产品消费需求,但是自身并无农业生产,纯依靠外部农产品供给的消费型区域,如何改善该区域内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通过走访对成都GX区域内农产品供应及生产的渠道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得出成都GX区农产品主要在于省内生产。本文对成都GX区内农产品的消费者投诉数据和政府抽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成都GX区内销售的农产品存在的8个问题。基于HACCP的管理原则,沿着供应渠道逆向推导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三个环节主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各环节存在问题出现的因素。本文得出改善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关注生产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其次关注加工运输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关注销售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这样一个思路,从农产品准入制和准出制等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最后,本文综合提出了提升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改进策略,即结合准入制和准出制,建立一个农产品检验中心和一套农产品一票通系统。预期通过一中心和一票通,从生产环节即开始控制农产品质量,到销售终端逐渐影响和改善广大消费者的农产品消费观,使得在现代农业体系下的生产的标准农产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最终实现农产品产销标准一体化、安全化,改进和提升成都GX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姜健[3](2019)在《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与防范研究 ——基于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正在由温饱型向享受型升级,对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偏好绿色、有机等安全蔬菜。在蔬菜市场中,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蔬菜种植户(简称“菜农”,下同)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即使认识到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违规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但受利益驱使仍然可能存在上述行为,进而发生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菜农使用农药发生道德风险,导致安全蔬菜有效供给不足,直接影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使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新鲜、优质的农产品,减少无效、有害的农产品供给,是我国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因此,厘清菜农“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机理,找到影响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显着因素,提出防范、规避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针对性措施,就成为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与防范研究”为题,对菜农农药使用行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三个层面了解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现状,探讨菜农农药使用过程中道德风险发生的内在机理,找寻影响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发生的因素,在借鉴国外农药管理经验和国内外其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菜农农药使用水平,降低蔬菜农药残留,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和博弈论(Game Theory)等相关理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利用辽宁省396户菜农的调查数据,测度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状况,分析验证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发生的作用机理,从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等三个层面对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针对性措施,为政府规范菜农施药行为,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共分九章,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六部分:(1)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理论分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阐释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机理,认为菜农是否发生道德风险取决于菜农农药使用的预期总效用,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会受到菜农个体特征、种植特征、政府规制特征、市场主体特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政府规制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发现政府检测频率与政府处罚严厉程度是影响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非合作单次博弈及多次重复博弈的视角,分析市场主体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发现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市场中信息的有效传递、消费者的信息甄别水平、绿色安全蔬菜能否高价销售以及邻里效应等是影响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发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有约束作用,扩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监督范围对于防范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具有正向作用。通过理论分析,构建政府、市场、组织共同防范菜农道德风险的理论框架。(2)菜农道德风险的测度。对396名样本菜农的个体特征、经营特征、政府规制特征、市场特征、农合合作经济组织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开发量表并运用因子分析降维的方法测度菜农农药认知能力;测量菜农农药使用行为;基于菜农农药使用认知能力与农药使用行为的交互分析,测度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使用不安全农药的148名样本菜农中,有80名样本菜农对不安全农药的危害性有认知能力,发生了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超量使用农药的152名样本菜农中,有84名样本菜农对超量使用农药的危害有认知能力,发生了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的160名样本菜农中,有65名样本菜农对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危害有认知能力,发生了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3)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基于期望效用理论构建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分析框架,提出两条研究假设;利用二元Logit模型与OLS回归模型对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在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中,风险类型、价格影响、合作组织、售前检测、宣传培训与农药补贴对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发生均在1%水平上显着。具体来说,菜农的风险类型在1%水平上显着影响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的发生;家庭经济条件越不好的菜农,其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菜农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市场价格因素分别在1%和5%水平上显着影响菜农发生道德风险;政府售前检测、宣传培训、农药补贴与政府处罚程度等因素,也分别在1%和5%水平上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具有显着的约束力;而销售合同与种植监管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影响不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4)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损害控制(damage-abatement)模型建立菜农超量使用农药的道德风险分析框架,提出四条研究假设;利用OLS回归模型和Probit回归模型对农药的作用和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农药投入对蔬菜产值影响的参数估计中,农药投入在1%水平上正向显着影响菜农的蔬菜种植收益;在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中,价格影响、产量影响、邻里效应、合作组织、销售合同、售前检测、处罚程度及风险类型对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的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着。具体来说,市场收益保证是影响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显着因素;产量影响与价格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着影响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的发生;售前检测及违规处罚程度因素可以降低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及销售合同分别在1%和5%水平上负向影响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而宣传培训与种植监管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影响并不显着。(5)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影响因素。构建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分析框架,提出四条研究假设;利用Logit模型与OLS回归模型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中,价格影响与风险类型对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的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着。具体来说,政府规制中的售前检测与宣传培训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着影响道德风险的发生;销售合同、种植监管及处罚程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邻里效应显着影响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价格影响因素在1%和5%水平上显着影响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5%和10%水平上负向影响菜农道德风险的发生。(6)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防范。基于上述发现,以防范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为目的,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社会、法律三个视角提出规范菜农农药使用行为的政策重点,并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对策建议:第一,政府应加强农药零售商监控体系及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指导,普及农户生产行为诚信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第二,市场方面,菜农应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完善蔬菜市场体系,加强蔬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带动能力。第三,提高菜农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加强对组织成员的管理和监督。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第一,研究视角上,本研究将消费者和蔬菜生产者纳入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从菜农农药使用行为中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三个层面,对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机理进行阐释和验证,拓展了对农户行为研究的视角,是对已有文献的有效补充,因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研究内容上,本研究从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三个层面分析菜农的道德风险问题,分别涵括蔬菜生产中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而以往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产中的研究,本研究内容更加全面;本研究不仅阐释了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还从经济、社会、法律三个视角确定了防范菜农道德风险的政策重点,从政府、市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了防范菜农道德风险的具体措施,内容也更为系统;本研究以菜农对使用农药产生后果的认知及发生的行为将菜农分类,对菜农的认知与农药使用行为进行交互分析,以菜农对违规用药行为的危害性是否认知,在使用农药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使用不安全农药、超量使用农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行为作为依据,测度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张新敏,孙若愚,杨维刚,杨宇[4](2017)在《风险偏好、外部信息失效与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文中认为目前动物食品安全是我国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安全隐患源于饲养过程中滥用或不规范使用兽药。运用期望效用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风险偏好、外部信息有效性和农户使用违禁兽药之间的关系,并基于辽宁省生猪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对上述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的风险规避类型和获取外部信息失效是使用违禁兽药的显着影响因素。相应的政策启示是:推行有效农业政策弥补风险规避行为,实现分散转移风险;同时通过对兽药、饲料零售商进行培训、管理和监督,以及加强基层兽医部门和农业院校的兽药信息服务功能,确保农户获得准确完整的兽药信息,降低农户获取信息的交易成本。
刘贵芬[5](2017)在《兽药正确辨识及合理使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畜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禽畜养殖渐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随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的威胁开始逐渐显现。有效防病,科学用药,在疾病防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用药防病市场的火爆,各种伪劣药品充斥着整个兽药市场,以假乱真的现象频频出现。打击假冒药品,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正确识别做起。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阐述兽药正确辨识的要点查验兽药有无"GMP"标示及兽药经营企业有无"GSP"标示、兽药二维码标识、检查兽药包装及内部封装、从商标上识别、有无真空包装、留意兽药外观质量、密切注意有关部门所公布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使用兽药的措施和建议,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徐铁[6](2016)在《选购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文中研究说明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增加市场竞争力,兽药厂家在兽药名称、说明、包装等方面大下功夫,造成兽药市场上兽药品种繁多,名称花哨;更有一些不法商家制假贩假,鱼目混珠,说明书夸大药效,近乎无所不能。合理的选购兽药,可以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动物疫病,减少经济损失;积累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提高养殖水平。笔者在长期的兽药监管中归纳兽药的选购方法及注意事项,供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参考。1正确选购兽药(1)在选购兽药前,根据预防、治疗、消毒目的的不同,
孙若愚[7](2016)在《生猪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研究 ——基于辽宁省调查数据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生猪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动物疾病一直是影响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的灾害性因素,并且每年都有发生。农户在依靠兽药来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时,负面使用兽药的行为成为影响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源。因此,在生产阶段规范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解释农户不规范使用兽药行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这些学术成果可以发现:目前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农户使用安全兽药的意愿研究,以及从农户个体特征、认知特征、动物疫情风险和动物保险等方面对农户使用兽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本文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对农户使用兽药行为进行研究,依照农户使用兽药行为发生的逻辑顺序,具体从农户使用兽药种类(是否使用违禁兽药)、农户使用兽药数量(是否过量使用兽药)和农户使用兽药操作规范性(安全使用兽药)三个层面对农户兽药使用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政府规制、市场因素与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明确将政府规制细化为政府的“监管”和“激励”,将市场因素划分为“市场收益保障”和“市场组织模式”,原因就在于不同的政府规制方式和市场形态对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有不同的影响机理,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区分。本文以辽宁省生猪养殖户实地调查的数据为依据,运用统计学分析和计量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农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过量使用兽药行为和安全使用兽药行为展开研究,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政府规制、市场因素和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通过博弈论和成本-收益两个理论分析工具对政府规制、市场因素和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阐述。探索不同政府规制条件下,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差别的成因。然后深入探讨了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不同产业组织模式条件下,养殖户不规范使用兽药行为发生的选择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政府对出栏生猪进行检验检疫和监管生猪养殖过程,对于规范农户使用兽药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当市场信息不充分时,养殖户倾向降低生产成本,会具有加入到不规范使用兽药人员行列中的可能性;第三,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会受到“合同契约”的约束,养殖户从企业获得服务和帮助对于规范其使用兽药行为具有正向作用。2.政府规制、市场因素与生猪养殖户使用兽药情况通过对生猪行业政府规制和市场因素情况的描述,进一步明确了生猪养殖户所处的政府规制和市场因素环境情况。政府规制除了为农户提供政策、公共服务和信息方面的支持,还对待出栏生猪进行检验检疫工作;市场收益中的生猪价格与农户生产行为两者之间密切相关,企业通过统一提供兽药、饲料等生产资料,以及统一销售、开拓市场等方式为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户以促进动物生长为目的,有使用违禁兽药的行为,农户中31.47%的人选择超过说明书标准用量使用兽药,选择比较随意使用兽药的农户占11.2%,农户使用兽药的规范性也会影响到出栏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的逻辑顺序,确定了依次对养殖户使用兽药种类(是否使用违禁兽药)、使用兽药数量(是否过量使用兽药)和使用兽药操作规范性(安全使用兽药)进行研究,以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掌握农户使用兽药行为。3.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研究根据实地调查,运用OLS模型和Logit模型对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风险偏好类型和外部信息失效对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的确存在显着影响,风险爱好型农户具有追求更高市场收益的“动机”,农户获取兽药方面信息的主要渠道依然是从零售商处,新型媒体形式(互联网)等形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方面信息传播的功能。除此之外,政府对出栏前的生猪进行检验检疫、养殖户和企业合作以及市场价格因素均会影响到养殖户是否使用违禁兽药行为的发生。4.生猪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行为研究根据实地调查,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损害控制模型系统地对养殖户使用兽药的边际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OLS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行为,不仅不会提高兽药边际生产率,仅仅是增加农户在生产资料上的成本投入,是一种“非理性均衡”行为。政府规制中的强制免疫、补贴和售前的检验检疫对农户使用量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而农户过量使用兽药的根本原因是想通过加大兽药使用剂量来保障生猪出栏率和获得更高的市场销售价格,在现阶段我国农户和企业合作还不够紧密,不能充分利用企业为自己提供的便利条件。因此,农户的使用兽药行为还具有随意性的特征。5.生猪养殖户安全使用兽药行为研究根据实地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养殖户安全使用兽药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户安全使用兽药行为主要受农户态度和主观规范的直接影响,受知觉行为控制的间接影响,管理者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态度决定行为”,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农户在生产中,表现出来的“从众心理”,使得农户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社会群体行为更加敏感,具体表现在与其他农户在生产行为上保持一致。政府规制首先通过对农户主观规范进行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安全使用兽药行为的效应是0.1692,是政府规制对农户行为影响中间接效应最大的一条路径。新闻媒体等传播途径对农户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农户规范生产行为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市场因素主要是通过知觉行为控制进而影响农户兽药使用行为,农户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获得的兽药、饲料,对于其安全使用兽药行为最重要。因此,保障农户获取质量安全的生产资料对于农户养殖生猪是十分关键的。总之,本研究围绕上述五部分内容,借助农户生产行为的一般经济学理论,政府规制、市场因素与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的内在关系,以及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的逻辑研究顺序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和探索,期望能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政策选择上有新的突破。
董建英,李永明,田亚魂[8](2015)在《兽药使用不当给畜禽及其产品带来的危害》文中指出兽药是指施用于畜禽,具有预防、诊断、治疗动物疾病并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物质。包括抗生素类、维生素类、激素类、生物制品类及驱虫药和其它药物。在疾病诊治、药物使用过程中,选药不当,用药错误、用药时间过长、使用剂量过大等因素都可能给动物机体产生毒害作用,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古人言:"是药三分毒",药与毒之间只在于用药剂量的把握。药物的剂量分为最小有效量、治疗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如何正确使用药物是确保动物
刘涛,姜顺传[9](2014)在《兽药的选购与使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显着,结合兽药行业现状,分别介绍了兽药的选购、贮存及使用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于海龙[10](2014)在《基于质量安全的乳业产业链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品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和重要的蛋白来源。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乳品产业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乳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凸显,三聚氰胺事件、蒙牛黄曲霉素事件等一系列的质量安全事件使得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乳品质量安全涉及乳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切实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势必要从乳业产业链的内部优化入手,在厘清各产业主体安全生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和政策引导将保障质量安全内化为各产业主体的自觉行为。本文就乳业产业链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1)分析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一系列涉及乳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产业调整政策对我国乳业产业发展和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2)分析乳业产业链上奶农、奶站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和影响因素、各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乳品质量安全的影响;(3)探讨消费者行为对我国乳业发展和产业链优化的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对其对高品质有机液态奶支付意愿的影响,消费者对国内外婴幼儿奶粉品牌的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4)探讨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优化方向;(5)分析总结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荷兰等乳业发达国家乳业发展和产业链优化的有益经验,为我国乳业产业链优化提供借鉴。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1)我国乳业产业链正由分散松散向集中紧凑型过渡,乳业产业链向着更有利于乳品质量安全的方向发展;(2)奶农的安全生产行为显着影响着生鲜乳的质量安全,规模化养殖小区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优于散养,整体而言,奶牛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依旧突出;(3)奶站数量大幅减少,奶站的硬件设施和检验、检测能力显着提升,产业链视角下,奶站独立的产业主体地位正日渐模糊;(4)虽然乳品加工企业不断强化对乳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但频发的乳品质量安全事件再次表明乳品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5)基于质量安全因素的考虑,绝大部分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外品牌的婴幼奶粉,质量安全对消费者行为选择的影响长远而深刻,而消费者认知水平的提高能够显着提升其对高品质有机液态奶的支付意愿。(6)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但在“如何监管”上问题仍未得到解决;(7)集中紧凑的乳业产业链,完全或部分的纵向一体化,产业主体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发达国家乳业产业链优化的经验对我国乳业产业链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通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描述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并实证分析了农户安全生产行为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2)从产业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各产业主体关键的安全生产行为及对乳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全产业链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3)首次将各产业主体间的组织模式、利益分配和信息流动等问题融入各环节的分析之中,并剖析了政府监管和消费者行为等外部因素对乳业产业链优化的影响。
二、兽药的正确选购及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兽药的正确选购及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家禽规模养殖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正确选购抗菌药物 |
1.1 选购渠道正规 |
1.2 选购目的正确 |
1.3 严禁选购禁用药物 |
1.4 严格选购限用药物 |
2 正确贮存管理抗菌药物 |
2.1 正确识别贮存条件 |
2.2 严格按贮存条件要求正确贮存管理 |
2.3 建立完善贮存管理制度,实施标签、台账管理 |
2.4 制定适宜养殖生产需求的抗菌药物采购计划,定期清理过期失效抗菌药物 |
3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
3.1 坚持治疗性使用原则 |
3.2 坚持对因对症使用 |
3.3 坚持足量按疗程使用 |
3.4 建立临床用药制度,强化临床用药管理 |
3.5 推行无抗养殖技术措施 |
3.6 杜绝使用违禁药物 |
3.7 选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 |
4 正确处置废弃抗菌药物 |
4.1 建立健全不合格药品报损、处置制度 |
4.2 设置不合格药品处置台账 |
4.3 设立不合格药品专门存放区 |
4.4 选择正确处置方式 |
(2)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路线 |
1.4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概念 |
2.1.1 农产品的概念 |
2.1.2 农产品分类 |
2.1.3 农产品质量安全定义 |
2.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
2.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
2.2 消费者投诉 |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 |
2.4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 |
2.5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 |
2.5.1 国内农产品的研究现状 |
2.5.2 国外农产品消费和质量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
3.1 成都GX区农产品供应情况分析 |
3.1.1 农产品供应渠道分析 |
3.1.2 农产品供应情况调查 |
3.2 消费者关于农产品的投诉 |
3.2.1 农产品消费投诉数据 |
3.2.2 农产品消费投诉分析 |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
3.3.1 农产品监测量及检测指标 |
3.3.2 农产品监测问题类型分析 |
3.4 消费者投诉和质量安全监测的相关性分析 |
3.5 成都GX农产品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
3.6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
3.6.1 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 |
3.6.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
3.6.3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总结 |
第四章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
4.1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环节分析 |
4.2 生产环节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2.1 生产地的环境因素 |
4.2.2 生产地的农业投入品使用 |
4.3 加工运输环节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加工环节 |
4.3.2 储存运输环节 |
4.4 销售和使用环节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5 各环节中人的因素分析 |
4.6 影响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总结 |
第五章 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策略 |
5.1 准入制下的销售环节农产品管理体系 |
5.1.1 行政管理体系 |
5.1.2 农业标准体系 |
5.1.3 责任体系 |
5.1.4 农产品检测体系 |
5.1.5 准入制的弊端 |
5.2 准出制下的生产加工运输环节管理体系 |
5.2.1 签约产地管理模式 |
5.2.2 准出制责任体系 |
5.2.3 生产加工环节治理 |
5.3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
5.3.1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
5.3.2 监管从业人员素质 |
5.3.3 消费者科学素养 |
5.3.4 正确的舆论引导 |
5.4 农业产业化 |
5.5 一中心一票通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与防范研究 ——基于蔬菜种植户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概念界定 |
1.4 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
2.1 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相关研究 |
2.2 道德风险的相关研究 |
2.3 政府规制、市场主体、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
2.3.1 政府规制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
2.3.2 市场主体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
2.3.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
2.4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理论分析 |
3.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发生机理 |
3.2 政府规制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 |
3.2.1 政府规制与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博弈分析 |
3.2.2 政府规制对菜农道德风险激励、约束作用 |
3.3 市场主体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 |
3.3.1 市场主体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
3.3.2 市场主体对菜农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作用 |
3.4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菜农发生道德风险的作用关系 |
3.4.1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菜农道德风险发生的博弈分析 |
3.4.2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菜农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作用 |
3.5 理论框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样本描述统计与菜农道德风险的测度 |
4.1 问卷设计 |
4.1.1 调查问卷设计的思路 |
4.1.2 调查问卷设计依据 |
4.2 数据来源 |
4.3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
4.3.1 个体特征 |
4.3.2 经营特征 |
4.3.3 政府规制、市场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征 |
4.4 菜农道德风险的测度 |
4.4.1 菜农农药使用的认知状况 |
4.4.2 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状况 |
4.4.3 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状况 |
4.4.4 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状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 |
5.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5.2 变量选择与交互分析 |
5.2.1 变量选择 |
5.2.2 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 |
5.3 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
5.3.1 模型选择 |
5.3.2 菜农使用不安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 |
6.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6.2 变量选择与交互分析 |
6.2.1 变量选择 |
6.2.2 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 |
6.3 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
6.3.1 模型选择 |
6.3.2 农药作用检验的模型参数估计 |
6.3.3 菜农超量使用农药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参数估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 |
7.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7.2 变量选择与交互分析 |
7.2.1 变量选择 |
7.2.2 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 |
7.3 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
7.3.1 模型选择 |
7.3.2 菜农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菜农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防范 |
8.1 国外农药使用管理的经验借鉴 |
8.1.1 美国农药使用管理的经验借鉴 |
8.1.2 日本农药使用管理的经验借鉴 |
8.1.3 欧盟农药使用管理的经验借鉴 |
8.1.4 经验总结 |
8.2 农药使用道德风险防范的政策重点 |
8.2.1 经济视角 |
8.2.2 社会视角 |
8.2.3 法律视角 |
8.3 农药使用道德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
8.3.1 政府方面 |
8.3.2 市场方面 |
8.3.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
(4)风险偏好、外部信息失效与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分析 |
1.1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农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分析 |
1.2 信息与农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分析 |
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2.1 样本特征 |
2.2 目标变量及控制变量情况 |
2.3 样本农户违规使用兽药情况 |
3 实证分析 |
3.1 农户使用违禁兽药影响因素的估计 |
3.2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思考 |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
(5)兽药正确辨识及合理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兽药正确辨识 |
(1)查验兽药有无“GMP”标示及兽药经营企业有无“GSP”标示 |
(2)兽药二维码标识 |
(3)检查兽药包装及内部封装 |
(4)从商标上识别 |
(5)有无真空包装 |
(6)留意兽药外观质量 |
(7)密切注意相关部门所公布信息 |
2 兽药合理使用 |
2.1 注意把握好选购关 |
2.2 禁止使用违禁药物 |
2.3 考虑药物间的禁忌 |
2.4 把握准用药剂量、疗程及给药途径 |
2.5 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 |
3 结论 |
(6)选购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正确选购兽药 |
2 了解兽药信息 |
3 检查兽药包装的完整性 |
4 消毒药的选择 |
(7)生猪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研究 ——基于辽宁省调查数据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概念界定 |
1.3.3 数据来源 |
1.4 逻辑路线与技术路线 |
1.4.1 逻辑路线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 |
2.1 理论回顾 |
2.1.1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 |
2.1.2 期望效用理论 |
2.1.3 计划行为理论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政府规制与农户使用生产资料行为 |
2.2.2 市场因素与农户使用生产资料行为 |
2.2.3 风险偏好与农户使用生产资料行为 |
2.2.4 信息有效性与农户使用生产资料行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理论分析 |
3.1 政府规制和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博弈分析的视角 |
3.2 市场因素和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 |
3.2.1 市场收益和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成本收益的视角 |
3.2.2 市场组织模式与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产业组织的视角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政府规制、市场因素与生猪养殖户使用兽药情况 |
4.1 生猪行业政府规制 |
4.1.1 政策支持体系 |
4.1.2 监督监管体系 |
4.1.3 公共服务体系 |
4.1.4 市场信息体系 |
4.2 生猪行业市场因素 |
4.2.1 市场收益与生猪养殖户生产行为 |
4.2.2 市场组织模式与生猪养殖户生产行为 |
4.3 生猪养殖户使用兽药情况分析 |
4.3.1 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情况 |
4.3.2 生猪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情况 |
4.3.3 生猪养殖户安全使用兽药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研究 |
5.1 研究假设 |
5.2 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的理论分析 |
5.2.1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分析 |
5.2.2 基于信息理论的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分析 |
5.3 数据来源 |
5.3.1 样本选择说明 |
5.3.2 调研方法 |
5.4 变量设定 |
5.5 模型设定与估计 |
5.5.1 模型设定 |
5.5.2 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影响因素的估计 |
5.5.3 变量解释 |
5.6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思考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生猪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行为研究 |
6.1 研究假设 |
6.2 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理论分析 |
6.2.1 基于生产函数的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 |
6.2.2 基于损害控制模型的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 |
6.3 样本特征描述与变量设定 |
6.3.1 样本特征描述 |
6.3.2 变量设定 |
6.4 模型设定与估计 |
6.4.1 对兽药作用的检验 |
6.4.2 对养殖户兽药使用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生猪养殖户安全使用兽药行为研究 |
7.1 养殖户安全使用兽药行为的含义 |
7.2 养殖户安全使用兽药的现状 |
7.2.1 兽药质量安全问题 |
7.2.2 对兽药处方药了解情况 |
7.2.3 用药记录制度 |
7.2.4 兽药休药期 |
7.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7.3.1 理论分析 |
7.3.2 研究假设 |
7.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7.4.1 量表设计 |
7.4.2 计量模型与估计方法选择 |
7.5 实证分析 |
7.5.1 效度与信度检验 |
7.5.2 参数检验与拟合评价 |
7.5.3 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方面 |
8.1.2 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行为方面 |
8.1.3 养殖户安全使用兽药行为方面 |
8.2 政策建议 |
8.2.1 应对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的政策建议 |
8.2.2 应对养殖户过量使用兽药行为的政策建议 |
8.2.3 强化养殖户安全使用兽药行为的政策建议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3.1 研究不足 |
8.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
(8)兽药使用不当给畜禽及其产品带来的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1 用药不当造成的危害 |
1.1 抗生素的危害 |
1.2 伪劣兽药的危害 |
1.3 盲目使用和乱用兽药 |
1.4 违禁药品的使用 |
1.5 药物添加剂 |
1.6 生物制剂构成的危害 |
1.7 维生素 |
2 兽药使用注意事项 |
(9)兽药的选购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购注意事项 |
2 贮存注意事项 |
3 使用注意事项 |
3.1 正确诊断, 合理用药 |
3.2 掌握药物不良反应 |
3.3 配伍禁忌与对症治疗 |
3.4 禁止事项 |
(10)基于质量安全的乳业产业链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经济理论分析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4 博弈理论 |
2.5 消费者行为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乳业发展特征与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
3.1 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乳业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前三聚氰胺时代 |
3.2 我国乳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产业链的转变——后三聚氰胺时代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质量安全的农户养殖行为分析 |
4.1 农户养殖行为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 农户安全生产行为与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实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质量安全的奶站行为分析 |
5.1 奶站的专项清理整顿及其影响 |
5.2 产业链视角下奶站产业地位的转变 |
5.3 奶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质量安全的乳品企业生产行为分析 |
6.1 我国乳品企业的发展特征 |
6.2 我国乳品企业的质量控制 |
6.3 乳品质量安全事件与乳品加工企业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质量安全的消费者乳品消费行为分析 |
7.1 认知对消费者安全乳品支付意愿的影响分析—以有机液态奶为例 |
7.2 我国城市居民婴幼儿奶粉品牌选购行为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政府监管特征及对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 |
8.1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
8.2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8.3 发达国家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我国乳业产业链优化方式研究 |
9.1 产业链视角下发达国家乳业发展分析 |
9.2 发达国家乳业产业链优化的特征分析 |
9.3 我国乳业产业链优化的方式及措施 |
9.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10.1 主要结论 |
10.2 政策建议 |
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四、兽药的正确选购及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家禽规模养殖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J]. 娄秀伟,王锡礼,刘钦,汪雪. 贵州畜牧兽医, 2021(06)
- [2]成都GX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策略研究[D]. 郑毅.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3]农药使用道德风险的发生与防范研究 ——基于蔬菜种植户的调查[D]. 姜健. 沈阳农业大学, 2019
- [4]风险偏好、外部信息失效与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兽药行为[J]. 张新敏,孙若愚,杨维刚,杨宇.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2)
- [5]兽药正确辨识及合理使用[J]. 刘贵芬.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04)
- [6]选购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J]. 徐铁.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07)
- [7]生猪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研究 ——基于辽宁省调查数据的经济学分析[D]. 孙若愚.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8]兽药使用不当给畜禽及其产品带来的危害[J]. 董建英,李永明,田亚魂. 养殖与饲料, 2015(03)
- [9]兽药的选购与使用[J]. 刘涛,姜顺传.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0)
- [10]基于质量安全的乳业产业链优化研究[D]. 于海龙.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