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潘海燕,王轶,刘珊珊[1](2021)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困难气管切开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FBPDT)在重症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气管切开的158例危重患者,以方法的差异分为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组(50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组(87例)、FBPDT组(21例)。比较各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FBPDT组、PD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OT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DP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PD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O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PDT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症。2018–2020年,OT术式有逐年递减趋势,所占比例逐年降低,而PDT例数逐渐上升,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PDT数量亦逐年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2020年手术时间有逐渐缩短趋势,尤其是PDT与FBPDT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2020年的PDT术中出血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20年的OT、PD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2018年及201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FBPDT的应用价值显着。
李宏亮,田野,马燕娟,朱宁,苏芮,石广志,周建新[2](2021)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标准操作流程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一病区行超声定位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PDT的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以SOP实施时间为节点将其分为SOP实施前组(19例,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和SOP实施后组(37例,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主要诊断、脑肿瘤比例、脑血管病比例、人工气道类型、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总住院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生命体征参数。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手术难度无明显差异,但SOP的实施显着缩短了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时间[25(24,28)min vs 32(28,33)min,P<0.001],手术操作时间[7(6,8)min vs 10(8,14)min,P<0.001]和机械通气时间[40(40,50)min vs 70(60,80)min,P<0.001],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心动过速(0 vs 21.1%,P=0.004)、低血压(0 vs 26.3%,P=0.001)、高血压(0 vs 21.1%,P=0.004)、低氧血症(0 vs 15.8%,P=0.013)也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超声定位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PDT,应用SOP有助于缩短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心率、血压大幅波动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进而有可能避免加重继发性脑缺血缺氧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分会儿童介入呼吸病委员会[3](2021)在《中国儿童中心气道狭窄呼吸介入与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家共识》文中提出儿童中心气道狭窄性疾病多为疑难及急危重症,其诊疗涉及多个学科,若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随着儿童可弯曲支气管镜、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普及和发展及多学科协作救治中心气道狭窄性疾病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亟须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救治水平,确保患儿的安全,特组织国内儿童气道团队的专家撰写此共识。
连秀华[4](2021)在《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体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中传统吸气体位存在的问题,设计一款助于实现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适宜体位的改良体位枕。2.评价改良吸气体位在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三级综合性医院行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的3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传统吸气体位存在的问题。设计并研制一款改良体位枕,其特征是可调节高度颈枕+带人字形凹槽肩枕,通过可调节高度颈枕的设计,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调节颈枕高度实现外耳道-胸骨切迹线水平确定患者头部高度取得改良吸气体位。通过带人字形凹槽肩枕的设计,方便出现咯血的患者患侧卧位时手臂的摆放,提高患侧卧位的固定度和体位舒适度,提高检查的安全性。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通过便利抽样,将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支气管镜室择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124例患者,男性82例,女性42例,年龄19~86岁,BMI13.84~31.24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2例。实验组采用改良体位枕同时应用外耳道-胸骨切线水平对齐方法获得改良吸气体位。对照组根据不同体型选用不同型号的一般支气管镜体位枕获得的传统吸气体位。记录患者对体位舒适度评分;记录患者入检查室5分钟后的基础值(TO),检查开始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前(T1),进入声门后隆突前(T2),诊疗开始后5分钟(T3),检查结束时(Te)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心率;记录镜子进鼻腔开始时间和检查结束拔出镜子时的时间;记录声门暴露情况、一次性插镜成功情况;记录低氧血症、鼻咽喉痛、喉、支气管镜痉挛、鼻粘膜出血和咯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内镜操作医生、巡回护士、操作护士对改良体位的满意度评价。结果:1.纳入分析的306例研究对象一次性插镜成功率为76.8%,低于以往研究报道的89.7%。2.研制改良支气管镜检查体位枕,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2120326547.6),并适用于设置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的改良吸气体位。3.参加实验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Ramsay评分、临床诊断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次性插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体位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查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镜室医护人员对两种体位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传统吸气体位在仰卧位镇静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效果欠佳,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良。2.改良的支气管镜体位枕能实现外耳道-胸骨切迹线水平定位的改良吸气体位,符合操作要求,安全、方便、有效。3.改良吸气体位提高了仰卧位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改良体位枕能有效提高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侧卧位固定,保证大咯血抢救有效进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廉洁[5](2021)在《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采取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旨在探讨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的效果,以及对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VAP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实验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湖州市某三甲医院入住ICU,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气管切开术的62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术中在经口插管气囊放气前采取常规负压吸引,吸除气囊上滞留物;实验组术前术后护理同对照组,术中在临床医师行常规消毒等操作时,研究者于患者床头实施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记录两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前一天、气管切开术后48小时气囊上滞留物的细菌培养情况及VAP发生率例数。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两组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前一天的气囊上滞留物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术后实验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菌落数(1.24±0.30)显着低于对照组(3.1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有7例患者发生VAP(22.5%),实验组有1例患者发生VAP(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合计为62.5%。3.两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在经口气管插管阶段、气切术前一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术后48小时对照组(72.92%)显着高于实验组(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分别分离出细菌115株、106株,其菌群类型和分布相近,两组患者细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对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采取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可更有效减少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定植,降低了VAP发生率。2.两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为62.5%,表明VAP的发生与气囊上滞留物坠入下呼吸道有关。3.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能有效降低气囊上滞留物的致病菌阳性率,但对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阳性率无显着影响。4.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细菌菌种、构成比较为相似。5.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陈红梅[6](2021)在《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发生产一种新型的可以替代人工方法自动、安全与有效地打开患者气道的仪器,并对该仪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实证研究。方法:1.2019年5月结合课题组成员前期已被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研究结果,与第三方合作单位(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共同研发生产一个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实物产品。2.2020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选取82例重庆市某高校医学院学生为操作者。所有操作者在仪器体位夹角90°、95°、100°和人工仰头抬颏4种条件下,按照随机顺序打开同一个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的气道,再使用同一个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需重复进行5次试验,故1名操作者在1种条件下总共打开气道5次和通气10次。每种条件下的试验流程完成后休息2分钟。研究结束后10分钟内,所有操作者利用智能手机完成一项《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偏好度调查表》电子调查问卷。主要结局指标为通气成功次数,利用Friedman检验或结合Bonferroni校正比较各组间通气成功次数的差异。次要结局指标为设备偏好度。3.2020年12月利用方便抽样选择9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受试者,按照1:1:1比例随机分配至仪器90°组(n=30)、95°组(n=30)和100°组(n=30)。先由1名研究助理使用仪器打开所有清醒状态下受试者的气道并持续维持30分钟,研究期间由2位独立研究人员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在研究结束后立即、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受试者有无发生与该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另外,在研究开始前10分钟和结束后10分钟还要测量受试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指标,以及还需在研究结束后使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来评估受试者有无疼痛和明确其程度。主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次要结局指标为VAS评分和2时点生命体征,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各组受试者VAS评分的得分情况;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各组间或组内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4.利用方便抽样选择2021年1月至3月期间在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的患者360例。经支气管镜诊疗常规处理后,由1名研究助理按照随机顺序分别在仪器体位夹角90°、95°和100°情况下打开受试者的气道,当第一个随机顺序的角度打开气道后,由具备丰富支气管镜操作经验的且提前接受过培训的临床医师从受试者的鼻部或口腔进入气道,采集和保存此时最清晰的声门视野的电子图像,并保持支气管镜操作杆的方向和位置不变,然后再由研究助理调整剩下的两个角度,相同研究流程下采集相应的图片。此外,研究结束后立即、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电话随访观察受试者有无发生与该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研究结束后由3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具有丰富气管插管经验的临床医师阅读图片结果。有效性试验阶段的主要结局指标为Cormack-Lehane分级,采用Friedman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安全性试验阶段的主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VAS评分。结果:1.2020年9月,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发生产最终结束。该仪器具有测控角度、测控高度、准确与迅速定位、持续气道开放、保护颈椎、实时与动态显示六大性能,其性能已通过重庆市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的检测,并成功被授权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该仪器的适用范围为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气管插管、困难气道、心肺复苏等患者。2.82名操作者均顺利完成人体模型试验。仪器90°组、95°组、100°组和人工组的通气成功次数的中位数分别为8次(IQR,6-9次)、10次(IQR,8-10次)、10次(IQR,8.75-10次)和7次(IQR,5-9次);4组间的通气成功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8.657,P<0.001)。仪器95°组和100°组的通气成功次数显着多于人工组和90°组(调整后P<0.001);仪器90°组的通气成功次数也多于人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5);仪器95°组和100°组的通气成功次数相似(调整后P>0.05)。此外,与人工方法打开气道相比,47.6%的操作者更愿意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选择使用该仪器;而在非紧急情况时,87.8%的操作者更愿意选择使用该仪器。3.90例受试者均顺利完成安全性试验和随访。其中,57例(63.3%)受试者在使用该仪器后至少出现了一种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头皮痛(30/90,33.3%)、前额皮肤压红(12.2%,11/90)和头皮麻木(11.1%,10/90)。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只有1例受试者出现了重度头皮痛。全部的不良反应均在研究结束后30分钟内消失,访视窗内无任何继续存在或出现其他新的不良反应。3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开始前10分钟和结束后10分钟的生命体征变化无临床参考意义。4.临床试验阶段共入组360例受试者,其中216例完成有效性试验,343例完成安全性试验。纳入统计分析的受试者和未被纳入统计分析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一致(P>0.05)。超过80.0%的受试者的CL分级为I级,3种角度之间的CL分级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仪器90°相比,角度增加到95°时,有3例(1.4%)受试者的CL分级由II级优化至I级;增加到100°时,有8例(3.7%)受试者的CL分级得到了优化。仪器角度从95°增加至100°时,也有5例(2.3%)受试者的CL分级得到了改善。此外,343例受试者在研究结束后和访视窗内均未报告出现任何与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及VAS评分均为0分。结论:1.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是一种新型、自动、无创、操作简便、多功效、多特性、适用范围广的医用辅助设备。2.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可以代替人工方法有效地打开人体模型的气道,其体位夹角为95°和100°时的通气效果均显着优于人工方法,以及它获得了大多数操作者的偏爱。3.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安全、无创、耐受良好,且不存在与角度大小相关的安全性问题。4.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体位夹角90°~100°下均能安全且有效地打开支气管镜诊治患者的气道,其在改善声门视野暴露方面虽没有体现出与角度大小相关的明显优势,但建议使用优先考虑选择100度。
陈伟玲,莫文庆,黄颖妍,李乐,陶剑锋[7](2021)在《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ICU病房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ICU病房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连州市人民医院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实验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插管时间、VAS评分、咪达唑仑每日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病房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可以缩短插管时间,延长使用时间,操作的成功率高,使用期间并发症少。
李艳芳,何务晶,姚慧文[8](2021)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递进式吸痰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递进式吸痰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ICU的3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待出现吸痰指征后,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盲插吸痰,研究组于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递进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心率(HR)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彻底评分、吸痰舒适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吸痰后的SpO2、OI均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吸痰间隔时间及吸痰舒适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吸痰彻底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吸痰后的VAP、SpO2下降、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递进式吸痰技术,可有效提升吸痰后的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延长吸痰间隔时间,提升吸痰后舒适感,降低吸痰中的SpO2下降及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降低吸痰后VAP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李勋济,柳俊杰,欧阳长法,冯俊亚,匡敏,尹玲玲[9](2020)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89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45例采用传统麻醉喉镜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经口插管组,44例采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经鼻插管组,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成功至机械通气历时、机械通气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插管过程并发症。结果经鼻插管组插管用时(131.7±13.4)s、机械通气时间(107.2±9.2)h、住院时间(10.8±1.7)d短于经口插管组的(188.2±19.6)s、(186.9±20.4)h、(15.4±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插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100%、抢救成功率95.45%,高于经口插管组的80%、84.44%;非计划拔管率为0.00%,低于经口插管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73%,经口插管组为48.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携带方便,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ARF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提高疗效,建议推广应用。
赖国祥,王庆[10](2017)在《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支气管镜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其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性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困难插管人工气道的建立、气管插管位置的确认及调整、下呼吸道病原学诊断方面有独到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操作应用不规范、支气管镜相关感染的防控等问题需要关注及改进。
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纤维支气管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困难气管切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OT组 |
1.2.2 PDT组 |
1.2.3 FBPDT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三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
2.2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3 2018–2020年间三种手术方式使用情况比较 |
2.4 2018–2020年三种手术方式疗效比较 |
3 讨 论 |
(2)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标准操作流程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
(一)纳入标准 |
(二)排除标准 |
二、方法 |
(一)建立SOP的目的 |
(二)建立SOP的过程 |
(三)物品及人员准备 |
1. 仪器设备: |
2. 物品: |
3. 药品: |
4. 人员: |
(四)患者准备 |
1. 镇静镇痛: |
2. 机械通气设置: |
3. 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
4. 手术体位摆放: |
(五)SOP具体操作 |
1. 颈部超声定位: |
2. 消毒铺巾: |
3. 术区麻醉及术野暴露: |
4. 纤维支气管镜定位: |
5. 再次确认穿刺点: |
6. 退出穿刺针,保留外套管: |
7. 固定气切套管: |
8. 撤离呼吸机: |
三、观察指标 |
四、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二、SOP实施前后PDT操作相关资料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讨论 |
(4)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体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2 理论框架 |
2.1 操作性定义 |
2.2 研究假设 |
2.3 舒适理论 |
2.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传统吸气体位在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改良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体位的研制 |
1 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体位的改良探索 |
2 改良支气管镜检查体位枕的总体介绍 |
3 改良支气管镜检查体位枕的材料选择 |
4 改良支气管镜检查体位枕的制作及要求 |
5 改良支气管镜检查体位枕的具体实施方式 |
6 改良支气管镜检查体位枕的清洁、消毒 |
7 小结 |
第三部分 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改良体位的临床实证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4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
1.1.2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操作步骤 |
1.1.3 经皮气管切开术中气道分泌物的清理措施 |
1.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1.1.5 国内外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研究步骤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实验设计类型及样本量 |
2.2.2 随机方法 |
2.2.3 干预方法 |
2.2.4 评价方法 |
2.2.5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2.2.6 实验的质量控制与风险控制 |
2.2.7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比较 |
3.2.1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培养菌落数 |
3.2.2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阳性率比较 |
3.2.3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细菌分布比较 |
3.3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
3.3.1 两组VAP发生率 |
3.3.2 两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 |
4 讨论 |
4.1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影响 |
4.2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VAP发生率的影响 |
4.3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具有安全性 |
5 结论 |
6 研究创新点、局限性与展望 |
6.1 创新点 |
6.2 局限性 |
6.3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气管切开术中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有效性初步验证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安全性验证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验证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ICU病房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插管质量 |
2.2 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
3. 讨论 |
(8)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递进式吸痰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2.3 生命体征监控 |
1.3 观察指标 |
1.3.1 Sp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及HR |
1.3.2 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彻底评分及吸痰舒适度评分 |
1.3.3 吸痰并发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吸痰效果比较 |
2.3 两组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彻底评分及吸痰舒适度评分比较 |
2.4 两组吸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经口插管组方法 |
1.3.2 经鼻插管组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时效指标比较 |
2.2 安全性比较 |
3 讨论 |
3.1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插管时效优于经口气管插管 |
3.2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可有效吸痰和行肺泡灌洗,缩短治疗时间 |
3.3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安全性 |
(10)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支气管镜在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 |
2 支气管镜在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
2.1 人工气道建立后气管插管位置的确认与调整 |
2.2 人工气道建立后的呼吸道管理与诊治 |
2.3 经支气管镜行气管内注药 |
3 支气管镜在人工气道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 |
四、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纤维支气管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困难气管切开中的应用研究[J]. 潘海燕,王轶,刘珊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23)
- [2]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标准操作流程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 李宏亮,田野,马燕娟,朱宁,苏芮,石广志,周建新.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21(03)
- [3]中国儿童中心气道狭窄呼吸介入与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家共识[J].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分会儿童介入呼吸病委员会.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15)
- [4]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体位的实证研究[D]. 连秀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D]. 廉洁.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6]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 陈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7]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ICU病房中的价值[J]. 陈伟玲,莫文庆,黄颖妍,李乐,陶剑锋.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06)
- [8]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递进式吸痰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 李艳芳,何务晶,姚慧文. 中国医学创新, 2021(06)
- [9]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李勋济,柳俊杰,欧阳长法,冯俊亚,匡敏,尹玲玲. 广东医学, 2020(06)
- [10]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 赖国祥,王庆.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