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超诊断眼晶状体全脱位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怡,陈佳惠,蒋永祥[1](2021)在《复杂晶状体不全脱位1例》文中研究指明57岁女性,因"右眼木棍击伤后无痛性视力下降1年"入院。患者右眼晶状体混浊C3N2P1、轻度震颤,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提示睫状体分离;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提示视网膜水肿、中心凹处椭圆体带中断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诊断为右眼睫状体分离、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挫伤,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囊袋内张力环植入联合改良囊袋张力环睫状沟内顶压术治疗。讨论体会:外伤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同时伴有低眼压要考虑睫状体分离存在可能;合并白内障的睫状体分离患者,改良囊袋张力环睫状沟内顶压联合超声乳化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选择的术式。
侯芳,王海燕,王军[2](2021)在《伴有高度近视眼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纳入北京同仁医院200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患者15例(15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发病时间、诱发因素、术前眼部情况、治疗方法等。结果 (1)基本情况: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2:3;左眼10只,右眼5只,左右眼比例为2:1;年龄39~73岁,平均(57.00±9.19)岁;眼轴长度为26.22~34.81 mm,平均(29.76±2.76) mm;自发性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发生时间最短为术后1年,最长为术后11年,平均(5.40±3.03)年。(2)伴随情况:糖尿病患者4例(26.67%),高血压患者6例(40.00%),另外5例无全身系统疾病(33.33%)。(3)诱发因素:1例有持重物史(6.67%),其余14例中发病均无明显诱发因素(93.33%)。(4)术前情况:矫正视力为眼前指数~0.4;平均眼压为13.6 mm Hg。(5)治疗方法:除3例患者因自身原因未手术外(20.00%),12例均行手术治疗。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术(13.30%),未悬吊人工晶状体;6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原人工晶状体悬吊术(40.00%);4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及眼内光凝术,未悬吊人工晶状体(26.70%)。(6)术后情况:术后恢复较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与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和晶状体囊袋收缩关系密切。手术积极处理可挽救一定视力。
刘小雪[3](2019)在《50例星状玻璃体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星状玻璃体变性(AH)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具有其独特的全身及局部特点,通常被认为属于良性病变,不需要特殊干预,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AH患者的发病人群和严重程度也会有别于既往,本文旨在分析其发病影响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于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5年内在我院确诊为AH的所有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病人性别、年龄、伴发全身疾病情况以及系统的眼科检查、治疗及随访。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连续型变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秩相关检验,P<0.05作为差异显着性的标准。结果:共收集AH患者50例52只眼。平均年龄72.1±8.5岁,其中男性24人(24/50,48%),女性26人(26/50,52%),26例(26/50,52%)为右眼,22例(22/50,44%)为左眼,2例(2/50,4%)为双眼。AH患者中,30例(30/50,60%)患有高血压,23例(23/50,46%)患有糖尿病,14例(14/50,28%)患有冠心病,16例(16/32,64%)患有高脂血症,17例(17/50,34%)患有高胆固醇血症。50例AH患者52只眼平均眼轴长度为22.82±0.71mm,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4.09±0.25。48例AH患者的B超中,44例(44/48,92%)只眼具有典型表现,即表现为静态下玻璃体腔内可见孤立光点组成球形中、高回声团,与球壁之间有一低回声区。50例52只眼中,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26例26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PPV手术8例10只眼,行单纯PPV手术5例5只眼,其余11例11只眼未行手术治疗。所有AH患者PPV术中均可见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粘连紧密,无玻璃体后脱离发生。5例行PPV手术患者术前平均视力:3.74±0.71,术后平均视力:3.84±0.85,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术前术后视力进行比较,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252,P=0.813>0.05)。8例10只眼行联合手术患者术前平均视力:3.60±0.66,术后平均视力:4.09±0.41,采用秩相关检验对术前术后视力进行比较,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 P<0.05),随访收集手术患者术后1月及1年的视力情况、人工晶状体情况的资料。所有AH患者经1年的术后随访,未见人工晶状体钙化现象。结论:AH患者多见于老年人,相比较于正常人眼轴较短,当不能直接观察到玻璃体状况时,眼B超在诊断该疾病上具有独特优势,从本组AH患者的PPV手术所见,玻璃体后皮质常与视网膜粘连紧密,甚少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对于症状严重的AH,PPV手术能够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史铭宇[4](2018)在《25MHz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状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晶状体是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病变将会严重影响视力。晶状体疾病主要包括白内障、晶状体位置异常及先天性异常。以往对晶状体及其相关疾病的观察、诊断主要依赖于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近年来随着眼前节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的出现,为晶状体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观察手段。25MHz全景UBM是我国新近研发的又一高频超声诊断设备,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这一新型超声诊断设备在眼前节疾病,特别是晶状体疾病中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同时应用25MHzUBM对白内障进行分类分级,对白内障混浊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指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能量参数的设定。另外,与50MHzUBM相比较,进一步分析25MHzUBM在晶状体不全脱位诊断方面的准确性,可靠性,为临床难以明确的微小晶状体脱位提供真实客观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从而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随机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间健康成人志愿者及前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就诊的眼前节疾病患者共计303人(456只眼),年龄范围5-89岁,平均61.0±17.7岁。分别进行50MHz、25MHzUBM不同方向轴位及纵切面扫查,采集两者的眼前节图像,记录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 LT)等眼前节参数。比较两种设备的眼前节图像,特别是晶状体及其相关疾病的图像特点,比较眼前节参数测量结果有无差异性。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 samples t-test)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收集自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77人,294只眼,年龄45-91岁,平均68.0±10.9岁。术前充分散瞳后分别行裂隙灯照相、Pentacam及25MHzUBM检查,记录晶状体厚度、PNS分级等变量;超声乳化术中记录C.D.E值;根据25MHzUBM晶状体混浊图像特点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行分类分级,并与LOCS III白内障分级标准、PNS分级进行差异性及一致性分析,比较C.D.E值与三种分级方法的相关性,比较各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C.D.E值及LT值的差异性。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三种设备分级数差异性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三种设备分级数一致性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制图法及一致性检验,以一致性相关系数(kappa)接近1为一致性好。C.D.E值与不同设备分级数间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各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C.D.E、L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3、收集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就诊的疑似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45人,49只眼,及健康成年志愿者20人,40只眼,年龄21-85岁,平均51.4±14.4岁。分别行25MHzUBM和50MHzUBM检查,采集正常晶状体位置图像及疑似晶状体不全脱位者晶状体脱位最显着方向上的图像,测量正常晶状体位置及晶状体不全脱位最显着侧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突间最大、最小距离及二者之间的差值,记录不同频率UBM对每个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记录两种设备明确诊断的病例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符合验证。比较两种设备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X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5MHz与50MHzUBM在白内障及其相关疾病中的对比研究在轴位切面9mm显示深度上,25MHzUBM能够清楚地显示自晶状体前囊膜至后囊膜全部晶状体的完整形态及晶状体悬韧带,以及晶状体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对白内障的显示,能够直观全面地显示各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特点。但是对于晶状体前囊膜前的眼前节组织结构显示分辨力不及50MHzUBM。而50MHzUBM在轴位上,仅能显示晶状体前囊膜及一小部分晶状体后极,无法区别白内障的类型,在轴位上总体显示晶状体形态及其病变的效果不及25MHzUBM。而在纵向切面上,同样探测深度的25MHzUBM显示效果不及50MHzUBM。25MHzUBM与50MHzUBM眼前节参数测量结果平均值分别为:1、CCT:0.55±0.03mm和0.51±0.04mm;2、ACD:2.48±0.54mm和2.56±0.56mm;3、LT:4.26±0.62mm和4.15±0.56mm。两种设备比较,眼前节参数测量结果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利用25MHzUBM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类分级的可行性研究所有纳入研究的白内障患者经由裂隙灯检查,分类结果为:皮质性白内障188眼,核性白内障84眼,后囊下性白内障14眼,混合性白内障8眼。根据25MHzUBM图像特点,分类结果为:囊膜型白内障69眼,皮质膨胀型白内障26眼,同心圆型白内障93眼,单纯晶状体增厚型白内障84眼,后囊膜下型白内障14眼,混合型白内障8眼。经与裂隙灯图片比较,前三种类型均属于皮质性白内障形态学表现,晶状体增厚型白内障属于核性白内障形态学表现,后两者则分别为后囊下性及混合性白内障形态学表现。根据25MHzUBM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类结果,分别进行25MHz UBM、裂隙灯分级结果分别为:囊膜型白内障囊膜混浊分级:3.70±1.22,3.85±1.27;皮质膨胀型白内障皮质混浊分级:4.80±0.63,4.80±0.63;皮质膨胀型白内障核混浊分级:3.40±1.84,3.70±1.64;同心圆型白内障皮质混浊分级:3.45±1.14,3.37±1.17;同心圆型白内障核混浊分级:3.20±1.17,3.33±1.23;单纯晶状体增厚型白内障核混浊分级:2.28±1.59,3.28±1.46;后囊下型白内障分级:4.22±0.83,4.56±0.73。Pentacam不能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行明确分类,各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Pentacam PNS分级分别为:囊膜型白内障:0.60±0.88;皮质膨胀型:2.50±1.78;同心圆型白内障:0.65±0.86;单纯晶状体增厚型白内障:0.84±0.94;后囊下型白内障:0.22±0.44。各种类型白内障C.D.E值分别为:囊膜型白内障:2.99±2.46;皮质膨胀型白内障:21.45±18.50;同心圆型白内障:12.51±8.68;单纯晶状体增厚型白内障:12.75±8.42;后囊下型白内障:3.34±2.26。各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T值分别为:囊膜型白内障:4.12±0.42mm;皮质膨胀型白内障:5.40±0.45mm;同心圆型白内障:4.10±0.46mm;单纯晶状体增厚型白内障:4.62±0.50mm;后囊下性白内障:3.70±0.61mm。25MHz UBM,LOCSⅢ,PNS三者对各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混浊程度分级比较,前两者除单纯晶状体增厚型白内障结果不一致(kappa=-0.01),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类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一致性较好(P>0.05,kappa>0.60),而PNS与其它两者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一致性较差(P<0.05,kappa<0.01)。各种类型白内障C.D.E值与晶状体皮质混浊程度相关性较差(P<0.05),而与晶状体核混浊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C.D.E值与裂隙灯分级相关性较好,与25MHzUBM除单纯晶状体增厚型白内障外,其他类型的分级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C.D.E值与PNS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各种类型白内障LT两两比较,除囊膜型与同心圆型白内障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不同类型白内障C.D.E值两两比较,除囊膜型与后囊下型白内障,单纯晶状体增厚型与同心圆型白内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3、25MHzUBM在晶状体不全脱位诊断中的应用对晶状体位置的判断,在UBM图像上主要比较晶状体赤道部距睫状突距离各方向是否具有差异性。正常位置的晶状体几乎没有差异性,而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病例在脱位最显着一侧距离最大,其相对应的另一侧则距离最小,脱位侧晶状体赤道部曲率明显增大。25MHzUBM主要通过轴位切面直观地显示晶状体位置及晶状体不全脱位特点,而50MHzUBM主要依赖纵切面不同方向上图像对比进行诊断。正常人群25MHzUBM与50MHzUBM测量的晶状体赤道部距睫状突距离的均值分别为:1.01±0.20mm,0.83±0.20mm,各方向间没有差异性。在晶状体不全脱位病例中,在脱位最显着方向,25MHz与50MHzUBM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突间最大距离分别为:2.00±0.84mm,1.64±0.91mm;最小距离分别为:0.42±0.41 mm,0.59±0.52 mm;最大与最小距离差值分别为:1.54±0.78 mm,1.02±0.74 mm。两种设备每个患者检查时间分别为:2.05±0.34min,7.48±2.53min;比较术中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9%和71.4%。两者上述结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49只疑似病例中,有15只眼因为晶状体轻度不全脱位而临床未诊断,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8眼,外伤性白内障4眼,青光眼术后3眼,分别占各自原因的42.1%,23.5%及37.5%。结论1、25MHzUBM能够完整显示晶状体,可以诊断晶状体形态及位置异常。2、25MHzUBM可以用于晶状体厚度的测量。3、25MHzUBM能够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行定性诊断及分类。4、25MHzUBM可以对晶状体囊膜及皮质混浊程度进行客观定量分级。5、25MHzUBM可以对晶状体核混浊程度进行半定量评价。6、25MHzUBM判断晶状体不全脱位准确率高。7、25MHzUBM能够定量评价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程度。
李峰[5](2018)在《Pentacam在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应用Pentacam方法检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病因的水平,并对比了超声生物显微镜、B超等常规检查方法与Pentacam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方面的对比诊断,以此探索Pentacam方法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唐山市眼科医院,经过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测量以及视野检查等检测后明确诊断为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共计90例90眼。分别利用房角镜、B超、UBM和Pentacam对其激发青光眼的病因进行诊断,检测Pentacam对患眼病因的诊出率。此外,以UBM为标准,统计Pentacam对患眼前房深度变化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与B超和前房角镜相比,Pentacam和UBM都能够有效准确的做出外伤性继发青光眼的病因诊断,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在复合病因青光眼诊断上的效果。两者在对患眼前房病理状态评估基本一致,除去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情况下,Pentacam在前房积血、房角粘连、房角后退、晶状体全脱位和玻璃体疝诊出率均稍高于UBM,但差异不显着,在晶状体不全脱位的诊断上,UBM比Pentacam方法诊断效果稍好。但是,在植入性虹膜囊肿、铁/铜锈以及睫状体异物的诊断上,Pentacam还没有办法代替UBM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此外,在前房深度检测中,两者检测数值存在显着差异。结论Pentacam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方面的诊断结果大部分与UBM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展现了该方法在这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检测原理限制,Pentacam在对某些病变的诊断上无法取代UBM,两者应在临床上配合使用。
黄正如,陈海英,陈源,项晓丽,李健,陈可[6](2017)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平坦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接受平坦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光凝术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眼还联合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术后眼压、所需降眼压药物种类均低于术前(P=0.000,P=0.000);光凝部位睫状体完全萎缩;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平坦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安全有效。
高小燕,胡文静,王彦荣,张俊霞,刘霞[7](2015)在《A与B超及CT对眼内异物诊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A与B超、CT对眼内异物的诊断及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8例(48只眼)眼外伤术前诊断为眼内异物患者的A与B型超声图像和CT图像,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48例中确诊眼内异物43例。术前A与B超检查漏诊3例,出现假阳性5例,检出率83.33%(40/48);正确诊断40例,确诊率93.02%(40/43)。CT扫描漏诊8例,否认超声5例的假阳性图像,检出率为72.92%(35/48);正确诊断35例,确诊率81.40%(35/43)。综合分析双向检查图像,术前诊断眼内异物43例,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诊断准确率提高至100%。A与B超对诊断的40例异物定位准确同手术所见一致,优于CT。CT对诊断的35例异物定性准确率均同手术所见一致。结论 A与B超和CT对眼内异物的诊断各有优缺点,A与B超联合CT可提高眼内异物诊断准确率。
杜新华,吴强,宋蓓雯,罗兰,俞嘉怡[8](2008)在《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术后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术后伤眼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每眼术前B超声像图特征,并结合玻切术中眼内情况,分析两者的一致性。结果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术后B超表现复杂多样,84.78%伤眼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结合术中所见,各项并发症B超表现符合率分别为:玻璃体混浊100%,晶体脱位95.65%,玻璃体机化膜90.48%,球内或球壁异物66.67%,视网膜脱离58.62%,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45.4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并发症多而复杂,Ⅰ期清创缝合术后往往因屈光间质混浊无法观察眼内组织结构情况,应用B超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受损情况,为Ⅱ期手术方法及时机,特别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徐明,赵云娥,李乐平,沈丽君,方爱武,宋宗明[9](2005)在《晶状体外伤20MHz B超观察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0MHz B超观察眼外伤晶状体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眼外伤患者晶状体外伤手术资料完整者15例(15眼),将术中所见晶状体情况与术前20MHz 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0MHz B超的检查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晶体状后囊完整者13例,2例手术中可见后囊破裂;经手术证实晶状体内异物2例,均与20MHz B超术前检查结果相符。手术后视力低于0.01者1眼,0.010.1者2眼,0.120.3者8眼,0.5或以上4眼,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20 MHz超声对于晶状体外伤诊断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可以运用于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囊检查,对于晶状体内异物有比较明确的诊断,同时观察晶状体内异物位置和后囊情况有助于设计手术方式。
陈小春,李学喜,叶瑞珍,黄雪丽[10](2004)在《B型超声波检查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二、B超诊断眼晶状体全脱位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诊断眼晶状体全脱位1例(论文提纲范文)
(2)伴有高度近视眼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情况 |
2.2 患者伴随情况 |
2.3 诱发因素 |
2.4 术前眼部情况 |
2.5 治疗方法 |
2.6 术后眼部情况 |
3讨论 |
(3)50例星状玻璃体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AH患者一般情况 |
3.2 AH患者的全身情况 |
3.3 临床表现 |
3.4 眼科检查结果 |
3.5 手术治疗 |
第四章 讨论 |
4.1 AH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发病影响因素 |
4.2 AH的临床表现 |
4.3 AH的辅助检查 |
4.4 AH的手术治疗 |
4.5 AH与 IOL钙化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25MHz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状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25MHz与50MHz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白内障及其相关疾病中的对比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各种白内障及相关疾病25MHzUBM及50MHzUBM图像表现 |
3.2.1 正常眼前节及晶状体25MHzUBM及50MHzUBM图像 |
3.2.2 各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5MHzUBM及50MHzUBM图像 |
3.2.3 其它类型白内障25MHz及50MHzUBM图像 |
3.2.4 其他晶状体相关疾病25MHz及50MHzUBM图像 |
3.3 25MHzUBM,50MHzUBM眼前节参数测量结果比较 |
3.3.1 25MHzUBM不同方向眼前节参数测量结果比较 |
3.3.2 50MHzUBM不同方向眼前节参数测量结果比较 |
3.3.3 25MHz,50MHzUBM眼前节参数测量结果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利用25MHzUBM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分类分级的可行性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检查方法 |
2.2.3 白内障分类分级方法 |
2.2.4 手术方法 |
2.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正常晶状体25MHzUBM、裂隙灯、Pentacam图像 |
3.2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25MHzUBM、裂隙灯分类图像 |
3.3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标准LOCSⅢ图片、25MHzUBM分级图像 |
3.3.1 标准LOCSⅢ图片(裂隙灯照片) |
3.3.2 25MHzUBM囊膜及皮质混浊分级图像 |
3.3.3 25MHzUBM核混浊分级图像 |
3.3.4 25MHzUBM后囊膜下混浊分级图像 |
3.3.5 25MHzUBM皮质膨胀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级图像 |
3.4 25MHzUBM、裂隙灯及Pentacam的分级比较 |
3.4.1 25MHzUBM、裂隙灯及Pentacam的分级差异性比较 |
3.4.2 25MHzUBM、裂隙灯及Pentacam的分级一致性比较 |
3.4.3 C.D.E值与25MHzUBM、裂隙灯及Pentacam的分级相关性比较 |
3.4.4 各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C.D.E值、LT值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25MHzUBM在晶状体不全脱位中的应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25MHzUBM,50MHzUBM正常位置晶状体图像 |
3.3 25MHz,50MHzUBM晶状体不全脱位图像 |
3.4 外伤性白内障伴轻度晶状体不全脱位图像 |
3.5 晶状体不全脱位25MHzUBM、50MHzUBM相关测量参数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Pentacam在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患者一般资料 |
1.2.2 不同检测手段对继发性青光眼病因的诊断 |
1.2.3 Pentacam在继发性青光眼诊断中应用 |
1.3 讨论 |
1.3.1 Pentacam的工作原理 |
1.3.2 Pentacam所得数据对外伤性继发青光眼的诊断意义 |
1.3.3 Pentacam与UBM在诊断外伤性继发青光眼的对比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文献综述 眼球结构与外伤性青光眼诊断 |
2.1 青光眼的分型 |
2.1.1 非继发性青光眼 |
2.1.2 继发性青光眼 |
2.2 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 |
2.2.1 眼球的结构 |
2.2.2 眼外伤导致眼压升高的机制 |
2.2.3 外伤导致眼压升高的机制 |
2.3 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影像学检查 |
2.3.1 UBM在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
2.3.2 Pentacam在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
2.3.3 其它非接触检查方法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纳入患者其它资料 |
附录B 2017年我院收治各型青光眼患者比例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晶状体外伤20MHz B超观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B超检查 |
2 结果 |
2.1 手术方法 |
2.2 术中所见 |
2.3 术后视力 |
3 讨论 |
(10)B型超声波检查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结果 |
2 讨 论 |
2.1 外伤引起玻璃体损伤 |
2.2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 |
2.3 外伤性脉络膜脱离 |
2.4 眼内异物 |
2.5 晶状体脱位 |
四、B超诊断眼晶状体全脱位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晶状体不全脱位1例[J]. 王倩怡,陈佳惠,蒋永祥.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S1)
- [2]伴有高度近视眼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的临床观察[J]. 侯芳,王海燕,王军.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01)
- [3]50例星状玻璃体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刘小雪. 青岛大学, 2019(02)
- [4]25MHz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状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D]. 史铭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3)
- [5]Pentacam在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应用[D]. 李峰.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6]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J]. 黄正如,陈海英,陈源,项晓丽,李健,陈可.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11)
- [7]A与B超及CT对眼内异物诊断分析[J]. 高小燕,胡文静,王彦荣,张俊霞,刘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02)
- [8]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术后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J]. 杜新华,吴强,宋蓓雯,罗兰,俞嘉怡.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8(12)
- [9]晶状体外伤20MHz B超观察分析[J]. 徐明,赵云娥,李乐平,沈丽君,方爱武,宋宗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2005(09)
- [10]B型超声波检查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J]. 陈小春,李学喜,叶瑞珍,黄雪丽. 东南国防医药,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