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在高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在高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一、低分子肝素在高出血倾向患者血透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乔宇,武明芬,柳鑫,王晓岩,陈耀龙,赵志刚[1](2021)在《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文中研究表明静脉血栓栓塞症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指南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制作标准进行制定,证据与推荐意见的评价方法用评估建议的评级、发展和评价(GRADE)分级。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药师的临床实践,本指南系统评价了深静脉血栓防治中抗凝药物使用中的循证证据,针对不同科室抗凝药物的选用和药学监护、抗凝药物过量的处理等共计30个临床问题,从药师的角度给出推荐意见,进一步规范我国静脉血栓栓塞防治中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

刘毅强(Lau ngaikeung)[2](2019)在《芪田颗粒方对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芪田颗粒方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作用,探讨芪田颗粒方干预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方案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收住入院的老年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符合髋部骨折骨折PFNA内固定术、半髋置换术的手术适应症。符合气虚血瘀证的中医辨证分型原则。按照非盲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共60例。试验组(芪田颗粒方+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芪田颗粒方进行治疗,研究中芪田颗粒方研究剂型为汤剂。试验组:术前1天至术后6天服用芪田颗粒方,研究剂型为汤剂,用法是水煎内服。术前1天至术后6天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术后常规抗感染处理;对照组:术前1天至术后6天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术后常规抗感染处理;依分组的不同分别给予相应治疗方法。两组均于手术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复查D-二聚体(D-dimer,D-D)和凝血四项的具体含量,通过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别。术前1天及术后第7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各并发症情况。结果:结果对两个组别的病患在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治疗前D—二聚体(D-dimer,D-D)和凝血四项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配套的治疗之后,试验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两组D—二聚体术后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Fib术后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对照组延长,两组PT、APTT术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患者都未有出现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自拟芪田颗粒方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干预患者的凝血和纤溶指标,有更快的治疗效果。芪田颗粒方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作用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田丽[3](2019)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乳酸酸中毒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乳酸酸中毒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通常乳酸浓度的升高,意味着预后差,死亡率增高。在治疗中,除了祛除诱因,稳定内环境外,快速降低乳酸,积极纠正原发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尽早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在CRRT治疗过程中,抗凝是确保CRRT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研究发现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既能实现体外抗凝又不影响全身凝血系统,在体内代谢成碳酸氢根,可以起到一定酸碱缓冲作用,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枸橼酸抗凝与低分子肝素在乳酸酸中毒患者中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探讨RCA在乳酸酸中毒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5月-2018年07月收住于我院的行CVVH的55例乳酸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其中42例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13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CRRT治疗前后8h、12h、24h、48h的血气分析(pH、Lac、HCO3-、BE、Na+、Ca2+)水平的变化,并记录滤器寿命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电解质(Ca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1、在55例乳酸酸中毒患者中,其中男性29例(52.7%),女性26例(47.3%);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36±14.78)岁;对照组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1.15±16.45)岁。CRRT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原发病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气分析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8hLac、8hpH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余各时间点pH、Lac、HCO3-、BE、Na+、Ca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滤器平均使用寿命、体外循环凝血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无严重体外循环凝血发生,均顺利完成治疗;对照组发生II级或III级滤器凝血事件4例,管路凝血事件3例;观察组滤器寿命(13.82±7.9)h;对照组滤器寿命(9.56±4.35)h,观察组滤器寿命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CRRT治疗后组间各项指标对比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TT较治疗前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其余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液净化效果:两组患者CRRT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滤器使用寿命明显长于对照组,在临床中更具有优势。观察组在短时间内降低乳酸效果明显,纠正酸中毒。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不影响自身凝血系统,降低了出血发生风险。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对比,两者均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肌酐、尿素氮等物质,并可以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稳定。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4](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提出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苏艳艳[5](2017)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应用于血液透析的抗凝价值。方法 5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实验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方案,对照组采取普通肝素抗凝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出血倾向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穿刺位置压迫止血时间为(7.22±0.15)min,显着短于对照组的(12.62±2.3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前,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后,两组患者APTT、TT指标均有所延长,但实验组患者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减少压迫止血所需时间,且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罗群[6](2016)在《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规范及进展》文中提出

芦静[7](2016)在《血液透析血路管静脉壶颗粒物形成的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血路管静脉壶内颗粒物的成分并初步探讨颗粒物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和电镜扫描确定颗粒物的组成。在2016年1~2月,在征得了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92名门诊患者的知情同意后进行观察,运用文献综述法收集了包括有关人口学、病史及透析治疗在内的34项变量。观察期间所有血路管静脉壶中持续有颗粒物(观察期间患者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壶均有颗粒物存在)的34名患者定为颗粒物组,血路管静脉壶中持续无颗粒物(观察期间患者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壶中没有颗粒物)的20名患者定为无颗粒物组,其余颗粒物时有时无的38名患者不列在试验范围之内。使用统计学中的单因素分析,得出颗粒物形成的相关因素。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的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补充实验中将低分子肝素钠的注射方式由血路管动脉端注入改为上机前血管通路静脉端注射,再次进行颗粒物的观察。在补充调查中,通过问卷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105家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我们比较了颗粒物组与无颗粒物组的患者之间的基线人口统计学,在年龄,糖尿病,或透析处方特征方面,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见表3.1)维持性血液透析符合实验要求的54名门诊患者中,34名患者的静脉壶中持续有颗粒物形成,占63%。对符合实验要求的54名患者共进行了 586次透析观察,其中有377次出现颗粒物的现象。微观和生物化学分析显示,颗粒物为病理学意义上的白色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形成,并嵌入少量红细胞。经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吸烟、干体重、低分子肝素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静脉压、透析液温度、血管通路血栓形成与颗粒物的形成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的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钠(OR=1.001,P<0.01)因素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改变低分子肝素钠的注射方法的试验中,采用校正配对卡方检验,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由血路管动脉端注入改为上机前血管通路静脉端注射,可能对减少白色血栓的产生有所帮助。补充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全国105家血液透析中心(其中一级医院占1.9%,二级医院占69.52%,三级医院占28.57%)中,在血液透析结束后是否观察到血路管静脉壶滤网处颗粒物的问题中,偶尔看到占74.29%,经常看到占10.48%,没看到过占8.57%,没注意占6.67%。结论:对血液透析血路管静脉壶颗粒物的分析后得出颗粒物是由活化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形成,并嵌入少量红细胞。单因素分析中,男性、吸烟、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干体重、低分子肝素钠、hsCRP、静脉压、透析液温度这八项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再将八项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只有低分子肝素钠进入方程式,显示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其中将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由血路管动脉端注入改为上机前血管通路静脉端注射,可能对减少白色血栓的产生有所帮助。

罗群[8](2015)在《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规范及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左建娇[9](2015)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导致肺出血原因分析》文中认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得以维持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治疗的前提是建立有效的血液体外循环。为保证离体血液不凝固需常规应用抗凝剂,抗凝不充分将导致血液透析效力下降,降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1-3],而抗凝方式选用不当则有出血的风险。对于有出血倾向的HD患者,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具有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是LMWH

孙亚蒙,陈莺,林岩,潘元美,俞羚,曹雯炜,董荃,杨立刚,王飞,李焰生[10](2014)在《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指南》文中提出此更新指南的目的是为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幸存者的卒中预防提供全面、及时和循证的建议。该指南适合所有参与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循证的推荐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血管闭塞的干预、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及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推荐还针对特定情况的卒中复发预防,包括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妊娠等。有专门的章节介绍脑出血后的抗栓和抗凝治疗以及对指南的应用。

二、低分子肝素在高出血倾向患者血透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分子肝素在高出血倾向患者血透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南制定工作组织管理和形成过程
2 指南涉及的临床问题与推荐意见

(2)芪田颗粒方对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1.1.1 老年髋部骨折后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机制
        1.1.2 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
        1.1.3 溶栓治疗的监测
        1.1.4 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老年患者下肢DVT临界值的研究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的研究
        1.2.1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的认识
        1.2.2 现代医学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3 中西医抗凝血药物的研究
        1.3.1 中药芪田颗粒方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1.3.2 现代医学预防DVT形成的研究进展
        1.3.3 中药治疗DVT的优势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方案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退出标准
        2.1.7 终止(中止)标准
        2.1.8 样本含量的估算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用药物
        2.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实验室指标
        2.3.2 临床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5 不良事件的记录及处理
    2.6 可行性分析
    2.7 伦理问题
    2.8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
    3.1 术前一般基本情况分析
        3.1.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之间的比较
        3.1.2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的比较
        3.1.3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部位和患肢部位的比较
        3.1.4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础疾病之比较
        3.1.5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类型的比较
    3.2 观察指标情况分析
        3.2.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情况
        3.2.2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的比较
        3.2.3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凝血四项的比较
        3.2.4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D—二聚体的比较
        3.2.5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比较
        3.2.6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比较
        3.2.7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凝血酶时间(TT)的比较
        3.2.8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纤维蛋白原(Fib)的比较
        3.2.9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情况
    3.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分析
    4.1 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观察指标的作用
    4.2 临床结果分析
        4.2.1 髋部骨折快速康复团队在抗凝降纤的治疗方案
        4.2.2 术前一般基本情况分析
        4.2.3 术前两组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结果分析
        4.2.4 术前与术后两组D—二聚体结果分析
        4.2.5 术前与术后两组凝血四项结果分析
    4.3 中医骨伤内治法干预凝血系统效用的优点
        4.3.1 芪田颗粒方对有效调节老人髋部骨折后体内凝血系统的探讨
        4.3.2 益气活血法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探讨
        4.3.3 结论
    4.4 本研究设定上局限性
    4.5 本研究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局部枸橼酸抗凝在乳酸酸中毒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5)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透析后出血倾向对比
    2.2 两组患者穿刺位置压迫止血时间对比
    2.3 两组患者血透前后APTT、TT指标对比
3 讨论

(7)血液透析血路管静脉壶颗粒物形成的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意义
    4 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4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颗粒物分析
    2 颗粒物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白色血栓在血液透析静脉壶形成的生物学原理
    2 低分子肝素钠与白色血栓静脉壶中形成的相关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存在不足与展望
    1 结论
    2 存在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液透析血路管静脉壶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血液透析门诊患者颗粒物组调查结果
附录3 颗粒物观察结果及等级划分
附录4 血液透析预冲方式及抗凝剂使用方式调查
附录5 补充实验颗粒物观察结果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导致肺出血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资料
2讨论

四、低分子肝素在高出血倾向患者血透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J]. 王乔宇,武明芬,柳鑫,王晓岩,陈耀龙,赵志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21)
  • [2]芪田颗粒方对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D]. 刘毅强(Lau ngaikeu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局部枸橼酸抗凝在乳酸酸中毒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 田丽.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4]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5]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作用[J]. 苏艳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36)
  • [6]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规范及进展[A]. 罗群. 2016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论坛(基层巡讲)专题汇编, 2016
  • [7]血液透析血路管静脉壶颗粒物形成的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D]. 芦静. 浙江大学, 2016(06)
  • [8]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规范及进展[A]. 罗群. 2015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论坛暨基层巡讲讲义, 2015
  • [9]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导致肺出血原因分析[J]. 左建娇.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06)
  • [10]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指南[J]. 孙亚蒙,陈莺,林岩,潘元美,俞羚,曹雯炜,董荃,杨立刚,王飞,李焰生.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4(02)

标签:;  ;  ;  ;  ;  

低分子肝素在高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