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月季育种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吴钰滢[1](2019)在《二倍体月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部分观赏性状遗传分析和QTL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月季是世界上着名的观赏植物之一,因其种类繁多、形态丰富、适应性强而深受大众喜爱。同时,也因其具有连续开花和花香等特异的园艺性状,逐渐成为木本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为了解析月季连续开花等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窄叶藤本月季花’和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及其F1群体为实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解析了月季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SNP分子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进行QTL分析,挖掘与重要观赏性状紧密关联的分子标记,以期为月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以’窄叶藤本月季花’为母本、’月月粉’为父本杂交获得F1群体,共872株,对其中400株作图群体的24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其中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4.40%~62.36%,变异广泛,广义遗传力为46.84%~94.71%;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676~1.378,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开花习性与雄蕊瓣化分别符合7:9和1:1的分离比。株高与节间长、刺量、小叶数、复叶长宽、顶叶长呈极显着正相关,花径与花瓣数量、花瓣外延程度、花瓣长、花瓣宽呈极显着正相关。(2)杂交亲本的花色均为粉色,杂交后代群体花色分离广泛,分为5个色系:白色系、粉色系、红色系、红紫色系、墨色系。整理了各色系的参数分布范围,建立了杂交群体色系与色差仪CIELab表色系统L*、a*、b*值的对应关系,实现对花色的定量描述。(3)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确定了杂交群体18个性状的遗传模型,株高、节间长、生长习性、嫩枝显色程度、刺量、顶叶叶基形状和花色的遗传模型为1MG-AD(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复叶长、复叶宽、顶叶长、顶叶宽、顶叶形状、顶叶叶尖形状和花色的遗传模型为OMG(微效多基因控制),花瓣长、花瓣宽和花瓣形状的遗传模型为2MG-ADI(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花瓣数量的遗传模型为2MG-AD(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4)在杂交后代中随机挑选400个单株组成作图群体,通过RAD-seq测序,获得558.96G数据量,碱基质量Q30比例达到89.27%,子代平均覆盖度为25.56%,平均测序深度为2.47X,亲本平均测序深度为41.30X。开发了 4,018,334个多态性标记,最终上图标记45,006个,分布于7个连锁群,总图距840.05cM,标记间平均距离0.019cM,构建了二倍体月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为目前作图群体最大、上图标记最多、标记间平均距离最小的蔷薇属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与月月粉基因组有很好的共线性关系。(5)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与R/qtl软件检测到与14个性状相关的QTLs位点210个。各性状效应最大的QTLs的LOD值在4.26~15.19之间,解释表型变异率在1.10%~19.87%之间。控制株高、复叶长、花径和花色的主效QTLs的解释表型变异率均大于10%,分别为13.66%、11.57%、19.87%和19.62%。本研究获得的QTLs可为月季表型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祝园园[2](2019)在《月季同源四倍体诱导及其杂交育性提升的表观遗传及进化研究》文中提出月季的育种进程历史悠久,现代月季多为四倍体品种。在培育现代月季过程中引入中国古老月季的优良性状对于促进育种工作的发展十分重要。二倍体的中国古老月季品种’Y18’,具连续开花、抗病、抗寒的特性,被视作中国月季组的代表性模型,为使其与现代月季成功杂交,获得种质优良的新品种,本研究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Y18’无菌苗茎段,成功获得四倍体品种’Y23’,打破了’Y18’与四倍体现代月季品种’H12’的生殖隔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Y18’的最适消毒方式是2%NaClO溶液浸泡1Omin。接种在添加1.5 mg/L 6-BA和0.05 mg/LNAA的MS增殖培养基上时,’Y18’的增殖效果最好,平均增殖系数为3.48。将组培苗基部在0.5%IBA中速蘸后接种在不添加激素的1/4MS培养基中,生根速度快,根数量多且较为整齐。将组织培养获得的’Y18’无菌苗茎段在1%秋水仙素溶液中浸泡1h诱导出四倍体的比例最高,为26.1%。四倍体经组织培养快繁后移栽成活率为53.3%。(2)通过表型性状观察,染色体压片法,气孔性状观察,叶绿素含量测定,生理指标测定及流式细胞仪鉴定等试验来鉴定诱导所得植株的倍性,结果显示,诱导获得的植株与二倍体相比株型更加高大,花径显着变长,叶片性状由披针形变为卵圆形,染色体压片结果为2n=4x=28,气孔明显增大,叶绿素a含量显着增加,叶绿素b与总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较二倍体稍有增加,但不存在显着差异,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有显着差异。(3)以’H12’为母本,’Y18’和’Y23’作父本,分别进行杂交。结果显示,’H12’×’Y18’不结实,’H12’×’Y23’结实率达80%以上。荧光观察两种花粉在’H12’柱头上的体内萌发结果显示,’Y18’和’Y23’的花粉均可在’H12’柱头上正常萌发,但’Y18’花粉不能正常进入花柱,’Y23’可在’H12’花柱中正常生长并最终进入子房。(4)’H12’×’Y23’共收获50株F1代。对子一代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出8个主成分。聚类分析将50个后代聚成四大类十小组(I-1,1-2,I-3,1-4,II-1,Ⅱ-2,Ⅲ-1,Ⅳ-1,Ⅳ-2 和 Ⅳ-3),第一类(28 株),第二类(3 株),第三类(1株),第四类(18株),其中,前三类花色为粉色系,与父本颜色较为一致,第四类花色为红色系,与母本相近。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花瓣数量与顶叶长(.344)和皮刺量(.352)极显着正相关,顶叶宽与顶叶长(.466)和节间(.441)极显着正相关。(5)选择F1代植株性状较好的四株’YH03’,’YH14’,’YH37’,’YH39’进行组织培养快繁,’YH03’,’YH14’,’YH37’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5 mg/L6-BA和0.05 mg/L NAA;’YH39’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MS+1.5 mg/L 6-BA+0.10 mg/LNAA。相同生根方式下,’YH37’生根率最高,为86.67%。在四株F1代中,’YH37’的发育最为良好,萌芽快,增殖率高,生根效果好,抗逆性较强。因此,本试验所用培养基配方筛选出的最适合组培快繁的材料为’YH37’,其他材料的最佳培养条件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Y18’,成功获得其同源四倍体品种’Y23’,二者分别与现代月季’H12’杂交,’H12’×’Y18’不结实,’H12’×’Y23’结实率较高。荧光观察二者体内萌发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系统调查分析了’H12’与’Y23’杂交F1代植株表型性状,并选择株型表现较好的四个株系建立了组织快繁体系。
闫海霞,邓杰玲,关世凯,陶大燕,蒋月喜,黄昌艳,卜朝阳[3](2018)在《蔷薇属植物杂交优良组合的筛选》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蔷薇属植物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特性,为月季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个蔷薇种及25个现代月季品种为亲本材料,进行种与品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和品种自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筛选高亲和性月季杂交组合。【结果】以蔷薇和法国蔷薇为父本与现代月季杂交的杂交组合均可获得一定的结实率,而以粉团蔷薇、七姊妹和软条七蔷薇为父本,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均为0。其中,遗产×法国蔷薇和遗产×蔷薇的杂交亲和性较高,结实率分别为40.00%和35.00%。50个品种间杂交组合中,光谱♀×杏花村♂、光谱♀×大游行♂、遗产♀×南海♂、绯扇♀×月季夫人♂和绯扇♀×西方大地♂的杂交亲和性较高,结实率分别为51.67%、53.33%、41.67%、56.67%和58.33%;10个品种的自交结果表明,贾博士的纪念自交结实率最高,达63.33%。【结论】蔷薇和法国蔷微与现代月季杂交、现代月季品种间杂交及现代月季品种自交的结实性及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蔷薇和法国蔷薇与现代月季杂交的结实率较高,可作为现代月季杂交育种的父本利用。
王康[4](2018)在《古老月季‘月月粉’的四倍体诱导、鉴定和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月季(Rosa chinensis),属于蔷薇属(Rosa),最早起源于中国,被称作花中皇后,而且月季是国内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很高的栽培和应用价值,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主要采用离体诱导的方式对‘月月粉’植株进行了四倍体诱导,并对诱导成功的植株进行鉴定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不同时间浸泡茎尖的方式诱导‘月月粉’四倍体,并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的方法对处理后的植株进行鉴定,发现作为对照的‘月月粉’植株细胞核内染色体个数为2n=2x=14,诱导成功的四倍体植株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为2n=4x=28。结果显示:诱导浓度为4g/L的秋水仙素处理48h时的诱导效果最佳,该处理条件下的致死率为46.67%,四倍体诱变率为16.67%。2、选取定植后生长60 d的四倍体和二倍体植株对比发现叶片及气孔相关指标差异显着。①四倍体植株保卫细胞长度为37.6μm,二倍体植株的保卫细胞长度为26.9μm,四倍体植株的保卫细胞长度显着长于二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的气孔内叶绿体数为24.2个,二倍体植株的气孔内叶绿体数为13.5个;相反,四倍体植株的10×40视野下气孔数为10.9个,低于二倍体植株的15.4个。②同时,四倍体植株的叶宽变化明显,叶宽为2.896cm,而二倍体植株仅为2.071 cm;相比于叶片宽度而言,叶片长度则增加幅度较小,四倍体植株的叶片长度为4.915 cm,而二倍体植株的叶片长度为4.294 cm。四倍体植株叶片叶型指数(叶长/叶宽)为1.697,相对于二倍体的2.109有所降低;就叶片外形来看,四倍体植株接近于椭圆形,二倍体植株叶型较为瘦长。③四倍体植株10层叶片厚度为0.392 cm,二倍体植株10层叶片厚度则为0.304 cm。④通过DUS测试发现,四倍体植株的叶片、萼片等特征发生改变,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具有特异性。3、对比抗氧化酶活性发现四倍体植株显着高于二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200.2U/g FW,二倍体植株的活性为156.6U/g FW;四倍体植株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为140.3 U/g FW,二倍体植株的活性为81.4 U/g FW,暗示四倍体植株抗逆性优于二倍体植株。采用位于7条染色体上的17对SSR分子标记位点引物对‘月月粉’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的各位点条带完全相同,表明诱导后植株的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均为染色体加倍所致,诱导后的四倍体植株确定为供试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的同源四倍体植株。4、试验得出适合四倍体‘月月粉’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配方为MS+0.6 mg/L 6-BA+0.07 mg/LNAA+30 g/L Glu+6.5 g/L Agar,该处理的不定芽增殖倍数为处理中最高,为3.30。
贺蕤,杨希,刘青林[5](2017)在《月季育种的国内现状和国际趋势》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月季育种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2000—2016年我国自育月季品种进行统计,将月季育种目标分为花色育种、花香育种、抗病育种以及抗性育种4类。并对我国月季有效的育种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杂交育种、芽变育种、诱变育种、分子育种4种。通过与全美月季大选(AARS),世界月季联合会(WFRS),以及国际栽培植物品种登录权威(ICRA)的统计数据比较分析发现,相较于世界水平而言,我国月季育成新品种数量较少,品质较差,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抓住当今世界月季发展的主流趋势,制定符合需求的月季育种目标;其次借鉴月季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改进育种技术,在新品种数量上实现突破;最后,在满足月季观赏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月季品种的栽培品质,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吉乃喆[6](2016)在《月季远缘杂交与四种蔷薇属植物耐涝性评价》文中提出现代月季(Rosa cvs.)是世界着名观赏植物植物之一。品种繁多,但是由我国育出的品种仅占世界品种的1%,我国蔷薇属资源丰富,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的蔷薇属资源甚至世界上还未被利用的蔷薇属资源进行育种。以培育抗性优良,耐粗放管理的月季品种为目标,本研究主要利用现代月季品种与蔷薇属野生种进行远缘杂交。在2014~2015年,设计186个杂交组合,共授粉2464朵花,得到果实98个,总结实率4%。得到种子597,截止到2016年4月,出苗7棵,出苗率1%,7株苗分别为:1株445×单瓣黄刺玫、1株R.’George Vancouver’×疏花蔷薇、1株445×疏花蔷薇、3株R.’Watercolors’×疏花蔷薇、1株R.’Fiona’×(无刺狗蔷薇×报春刺玫)。通过形态学和SSR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鉴定,综合比较,得出全部为杂交种。对32份植物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发现在聚合线L1处,单瓣黄刺玫、报春刺玫和R.’Fiona’聚为一类,桂味组疏花蔷薇和部分现代月季品种聚为一类。由结实率和聚类分析得亲缘关系是影响结实率的重要因素。筛选4种植物‘粉扇’月季、‘红双喜’月季、沼泽蔷薇、疏花蔷薇进行50天涝胁迫处理,进行形态观察和测定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三个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植物耐涝性好,‘粉扇’月季、疏花蔷薇通过渗透调节适应涝胁迫环境。四种植物材料均是非常耐涝的优良种质。
张非亚[7](2016)在《月季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研究及杂交群体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月季有近3万个品种,由于其生态适应范围广、花期长、花色丰富、株型多样,在园林绿化、鲜切花、家居装饰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然而,黑斑病是露地栽培月季最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月季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因此通过对月季品种/种的抗性筛选,获得黑斑病抗性有差异的亲本;以此为基础,克隆与分离月季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筛选与黑斑病抗性相关联的候选基因。以不同黑斑病抗性和花色的月季品种或种进行杂交,构建后代分离群体;开发合适的SSR标记,研究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性状分离情况;该研究为月季抗病群体的构建和抗病基因的分离克隆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培育观赏性状优良、抗病性强的月季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1.通过对抗病性状的田间调查,对现有蔷薇属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到高度感病的品种7个,感病品种6个,低抗品种10个,中抗品种/种15个,高抗品种/种13个。在抗病评价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挖掘与抗病相关的基因,进行了月季RGA的分离与鉴定。在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6对简并引物,分别从现代月季品种‘杨基歌’(Rosa.’Yankee Doodle’)、疏花蔷薇(R.1axa)、‘白玫瑰’(R. rugosa’White’)上克隆了NBS-LRR-RGA;挑取750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所克隆RGA均含有完整的NBS结构域:P-Loop,kinase-2,kinase-3a和GLPL;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从系统发育树可看出,所克隆RGA与已克隆的其他植物的R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分为nonTIR-NBS-RGA和TIR-NBS-RGA2个大类,10个进化枝,其中所克隆得到的nonTIR-NBS-RGA的比例远大于TIR-NBS-RGA的比例。筛选出进化树不同家族的6个RGAs,从它们的表达分析可看出,这些RGAs都不同程度、不同时间地参与了抗病反应,推测其中3个RGAs与抗病的相关性比较大。2.为了培育新奇花色、抗黑斑病的新优品种,选用筛选出来的抗黑斑病能力较强的白玉堂、单瓣黄刺玫、报春刺玫、玫瑰作为父本,生长健壮、开花能力较强的9个月季品种作为母本,设计远缘杂交组合20个;杂交结果显示,杂交亲和性较高的组合有:‘雪山娇霞’×报春刺玫、‘雪山娇霞’×单瓣黄刺玫、‘橘红潮’×玫瑰、‘花房’×白玉堂,结实率在10.91-37.5%之间。品种间杂交选用黑斑病抗性、花色有差异的19个月季品种,共设计51个杂交组合,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好的组合有10个。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花粉生活力测定以及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的调查,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月季品种有:‘绯扇’、‘电子表’、‘曼哈姆’、‘花房’、‘红帽子’、‘橘红潮’和‘雪山娇霞’;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有‘电子表’、‘红法兰西’和‘绯扇’。3.为开发适合月季的SSR分子标记并进行性状关联分析及遗传多样性评价,从本课题组转录组数据中设计SSR引物80对,筛选出具有目的条带的SSR引物44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28对。用所开发的标记对其中一个杂交群体‘电子表’ב红法兰西’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该群体遗传距离在0.52-0.94之间;后代聚类分析结果与后代的花色分离结果有一定相关性,后代群体聚为两大类,其中一类跟母本‘电子表’(HT-13)聚为一类,花色大多是黄色;另一类跟父本‘红法兰西’(HT-12)聚在一起,花色普遍为红色到粉色之间。
李智[8](2015)在《月季远缘杂交研究(Ⅵ)》文中认为现代月季(Rosa cvs.)是世界最着名的观赏植物之一,品种繁多,但遗传背景狭窄,抗逆性越来越差。蔷薇属的很多野生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育种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本研究以培育抗性强的月季新品种为目标,主要用现代月季作母本,与抗性强的野生蔷薇原种及其杂交种进行远缘杂交,并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杂交亲和性与亲本育性、亲缘关系、倍性等因素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3-2014年共设计166个杂交组合,杂交2503朵花,得到杂交果实109个,杂交种785粒。获得20对杂交亲和的组合:‘雪山娇霞’×单瓣黄刺玫、‘雪山娇霞’×报春刺玫、‘雪山娇霞’×疏花蔷薇、’Palmengarten Frankfurt’×’天山桃源’、’William Baffin’×疏花蔷薇、’William Baffin’×(’Rainbow Knock out’×疏花蔷薇)、’La Sevillana’ב雪山娇霞’、’La Sevillana’×单瓣黄刺玫、’Autumn Sunset’×疏花蔷薇、’Watercolors’×报春刺玫、’Watercolors’×单瓣黄刺玫、’Watercolors’×疏花蔷薇、‘Watercolors’×’天山桃源’、’Watercolors’×’天山之光’、’Purple Heart’×报春刺玫、’George Vancouver’×报春刺玫、’George Vancouver’×单瓣黄刺玫、‘Lilac Rose’×单瓣黄刺玫、’Lilac Rose’×疏花蔷薇、’Fiona’×(无刺狗蔷薇×报春刺玫)。2.2014年获得F1代播种苗28株。’George Vancouver’×报春刺玫3株,’George Vancouver’×单瓣黄刺玫8株,‘雪山娇霞’×疏花蔷薇2株,‘雪山娇霞’×单瓣黄刺玫1株,’Purple Heart’x报春刺玫2株,’William Baffin’×疏花蔷薇9株,’La Sevillana’ב雪山娇霞’3株。3.分别用形态学、细胞学、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20株杂交子代进行鉴定,得到17株真实杂交种:‘George Vancouver’×单瓣黄刺玫2株、’William Baffin’×疏花蔷薇6株、‘雪山娇霞’×疏花蔷薇1株、’La Sevillana’×’雪山娇霞’2株、’Rainbow Knockout’×疏花蔷薇1株、无刺狗蔷薇灯×报春刺玫1株、无刺狗蔷薇×单瓣黄刺玫4株。4.通过对杂交子代的鉴定,发现5倍体的无刺狗蔷薇与2倍体的单瓣黄刺玫或报春刺玫杂交,都得到了杂交后代。这为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远缘杂交提供了创新途径。
张非亚,杜运鹏,袁晓娜,刘瑞峰,贾桂霞[9](2015)在《月季远缘和品种间杂交亲本的选择》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培育新奇花色、抗黑斑病的新优品种,对抗逆性强的蔷薇属其他植物与观赏性状优良的月季品种进行了远缘杂交及月季品种间杂交,同时结合花粉生活力、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探究蔷薇属其他种或品种与月季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筛选合适的杂交亲本。结果表明:在以白玉堂、单瓣黄刺玫、报春刺玫、玫瑰为父本与9个现代月季品种为母本的20个远缘杂交组合中,杂交亲和性较高的组合有‘雪山娇霞’×报春刺玫、‘雪山娇霞’×单瓣黄刺玫、‘橘红潮’×玫瑰、‘花房’×白玉堂,结实率在10.91%37.5%。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的调查,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月季品种有‘绯扇’、‘电子表’、‘曼哈姆’、‘花房’、‘红帽子’‘橘红潮’和‘雪山娇霞’;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花粉生活力测定的结果,筛选出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有‘电子表’、‘红法兰西’和‘绯扇’。
张杰[10](2014)在《南阳月季资源调查及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月季属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 L.)植物,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享有“花中皇后”的美誉。月季有花色艳丽、花期长、适应性强、类型品种多等优点,在园林中有多重应用形式,集香用、药用、食用为一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随着人们审美标准的提高,对月季的观赏性提出新要求。河南省南阳市月季产业在中国占主导地位,其品种资源影响中国未来月季产业发展。黑斑病是月季常见破坏性病害,对月季夏秋季观赏价值影响较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调查南阳市月季博览园中基因园内241个月季品种的生长习性、枝、叶、刺、花期、花量、花蕾、花瓣、花香、花径、花色、花型12个性状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今后应加强藤本和微型月季系统的引种、育种力度,无刺、彩叶和珍奇色系应成为将来的育种方向之一。2.月季是通过属内种间反复杂交和长期选育而成。花色、重瓣性、花径、花量、株型5个性状是月季最主要的观赏性状,直接决定月季观赏品质的优劣。试验对9个家系的F1植株观测和统计分析,比较5个性状在亲F1之间的差异;花色遗传表现:粉色>红色>橘红色>橙黄色,花瓣性状以亲本类型为主,属于数量性状,与父母本中亲值有显着相关性;花径差异显着,与父母本的相关性不显着;株型中株高差异显着,分枝差异不显着;花量型状差异显着。探索5个性状的传递规律,为以后有计划的育种提供参考依据。3.本试验对9个家系F1的黑斑病进行田间观测,用数量统计进行分析、比较:发现9个家系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7号家系平均抗性最强,6号家系平均抗性最弱;4个父本家系显着性差异,’月月粉做父本的F1平均抗性最强,橘红色火焰为父本的F1平均抗性最弱;5个母本家系差异不显着。本研究进行资源分析,为以后育种指明方向;9个家系杂交育种的性状统计分析,为以后育种合理选择亲本;不同家系间黑斑病的差异性分析,为今后黑斑病或者抗性育种提供思路。
二、现代月季育种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月季育种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1)二倍体月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部分观赏性状遗传分析和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蔷薇属植物研究进展 |
1.1.1 传统育种研究进展 |
1.1.2 分子标记技术在蔷薇属研究中的应用 |
1.1.3 蔷薇属植物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1.1.4 蔷薇属植物主要性状的定位 |
1.2 遗传图谱的构建 |
1.2.1 作图群体的构建 |
1.2.2 遗传图谱标记的选择 |
1.2.3 遗传图谱的数据分析 |
1.3 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QTL) |
1.3.1 QTL定位原理 |
1.3.2 QTL定位常用方法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月季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杂交 |
2.1.3 表型测定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作图群体的建立 |
2.2.2 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 |
2.2.3 质量性状的频率分布 |
2.2.4 花色表型分析 |
2.2.5 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 |
2.2.6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2.3 讨论 |
2.3.1 杂交亲和性 |
2.3.2 月季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 |
2.3.3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
2.4 小结 |
3 二倍体月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作图群体的构建 |
3.1.2 DNA提取 |
3.1.3 亲本多态性检测 |
3.1.4 RAD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
3.1.5 原始数据质控 |
3.1.6 与参考基因组比对 |
3.1.7 SNP、InDel标记的挖掘 |
3.1.8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DNA检测 |
3.2.2 亲本多态性检测 |
3.2.3 RAD-seq结果统计及基因分型 |
3.2.4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3.2.5 遗传连锁图谱评估和共线性分析 |
3.3 讨论 |
3.3.1 作图群体构建 |
3.3.2 RAD-seq测序技术的应用 |
3.3.3 月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 |
3.4 小结 |
4 月季重要性状的QTL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作图群体 |
4.1.2 表型测定及数据分析 |
4.1.3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4.1.4 QTL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表型性状统计分析 |
4.2.2 重要性状QTL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结论 |
6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2)月季同源四倍体诱导及其杂交育性提升的表观遗传及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1 引言 |
1.1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 |
1.1.1 多倍体诱导 |
1.1.1.1 诱变材料及诱变剂的选择 |
1.1.1.2 诱变剂浓度及处理时间 |
1.1.2 多倍体鉴定 |
1.1.2.1 形态学鉴定 |
1.1.2.2 染色体数目鉴定 |
1.1.2.3 气孔观察 |
1.1.2.4 分子水平鉴定 |
1.2 多倍化在植物进化中的作用 |
1.2.1 多倍化的缓冲作用 |
1.2.2 多倍化提高物种生活力 |
1.2.3 多倍化可引起自交不亲和系统改变 |
1.2.4 多倍化的发育调节作用 |
1.3 多倍化与表观遗传 |
1.4 月季育种研究 |
1.4.1 杂交育种 |
1.4.2 芽变育种 |
1.4.3 诱变育种 |
1.5 月季组培快繁 |
1.5.1 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 |
1.5.2 培养基、激素的选择 |
1.5.3 增殖培养 |
1.5.4 生根培养 |
1.5.5 组培苗移栽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7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2 'Y18'多倍体诱导及鉴定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药品 |
2.1.3 试验方法 |
2.1.3.1 'Y18'植物组织培养及快繁 |
2.1.3.2 秋水仙素诱导 |
2.1.3.3 多倍体鉴定 |
2.1.3.4 'Y23'的增殖与生根培养 |
2.1.3.5 'Y23'的移栽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Y18'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
2.2.2 秋水仙素不同处理诱导'Y18'组培苗 |
2.2.3 'Y18'加倍植株鉴定 |
2.3 讨论 |
2.3.1 不同浓度NAA和6-BA对'Y18'增殖的影响 |
2.3.2 不同生根方式对'Y18'生根的影响 |
2.3.3 秋水仙素不同处理对'Y18'加倍的影响 |
2.3.4 'Y18'加倍植株的早期鉴定 |
3.'Y18'和'Y23'与'H12'杂交比较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采集花粉 |
3.1.2.2 'Y18'和'Y23'分别与'H12'杂交 |
3.1.2.3 花粉形态观察 |
3.1.2.4 'Y18'和'Y23'花粉的体外萌发 |
3.1.2.5 'Y18'和'Y23'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两种杂交组合产生后代情况 |
3.2.2 'Y18'与'Y23'花粉形态观察 |
3.2.3 'Y18'和'Y23'花粉的体外萌发结果 |
3.2.4 'Y18'和'Y23'的花粉在'H12'柱头上发育的荧光显微观察 |
3.3 讨论 |
3.3.1 'Y18'与'Y23'杂交结实差异分析 |
3.3.2 花粉的体外萌发 |
3.3.3 'Y18'和'Y23'花粉在'H12'柱头上发育的荧光显微观察 |
4.'Y23'与'H12'杂交F1代植株表型性状调查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
4.1 'H12'×'Y23'F1代表型性状调查 |
4.1.1 试验方法 |
4.1.2 结果与分析 |
4.1.2.1 'Y23'与'H12'杂交F1代植株表型主成分分析 |
4.1.2.2 'H12'与'Y23'杂交F1代植株性状聚类分析 |
4.1.2.3 'H12'与'Y23'杂交F1代植株表型相关性分析 |
4.1.3 讨论 |
4.2 F1代四种株系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2.3 结果与分析 |
4.2.4 讨论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蔷薇属植物杂交优良组合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蔷薇种与现代月季杂交 |
1.2.2现代月季品种间杂交 |
1.2.3 现代月季品种自交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蔷薇种与现代月季品种的远缘杂交结果 |
2.2 现代月季品种间的杂交结果 |
2.3 现代月季品种的自交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4)古老月季‘月月粉’的四倍体诱导、鉴定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植物多倍体诱导途径 |
1.1 自然条件下产生多倍体 |
1.2 人为诱导产生多倍体 |
1.3 倍性育种意义 |
2 植物倍性鉴定 |
2.1 形态指标鉴定 |
2.2 生理生化指标鉴定 |
2.3 生长发育和抗性状况鉴定 |
2.4 细胞学方法鉴定 |
2.5 分子水平鉴定 |
2.6 染色体计数法 |
2.7 其他鉴定方法 |
3 月季育种研究进展 |
3.1 月季种质资源概况 |
3.2 月季育种目标 |
3.3 月季杂交育种 |
3.4 月季诱变育种 |
3.5 月季分子育种 |
3.6 月季倍性育种 |
3.7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测试(DUS测试) |
第二章 ‘月月粉’四倍体的诱导和染色体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和分析 |
2.1 诱导 |
2.2 根尖染色体计数 |
2.3 致死率与诱导率 |
3 讨论和结论 |
第三章 ‘月月粉’四倍体和二倍体形态比较和DUS测试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和分析 |
2.1 叶片气孔特征 |
2.2 叶片特征对比 |
2.3 DUS测试 |
3 讨论和结论 |
第四章 ‘月月粉’四倍体和二倍体抗氧化酶活性比较和SSR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和分析 |
2.1 抗氧化酶活性 |
2.2 SSR分子标记 |
3 讨论和结论 |
第五章 四倍体组培快繁体系 |
1 材料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和分析 |
3 讨论和结论 |
全文结论 |
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月季育种的国内现状和国际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月季育种的成就 |
1.1 育成品种及育种者 |
1.2 育成品种数和育种者的年度变化 |
2 中国月季育种的主要目标 |
2.1 花色育种 |
2.2 花香育种 |
2.3 抗病育种 |
2.4 抗逆育种 |
3 中国月季育种的有效方法 |
3.1 不同育种方法的贡献 |
3.2 杂交育种 |
3.3 芽变育种 |
3.4 诱变育种 |
3.5 分子育种 |
4 国际月季育种趋势 |
(6)月季远缘杂交与四种蔷薇属植物耐涝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月季育种进展 |
1.1.1. 蔷薇属资源分类与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
1.1.2. 月季远缘杂交育种的现状与难点 |
1.1.3. 月季育种研究进展 |
1.1.4. 月季育种目标 |
1.2. 杂交种鉴定研究 |
1.2.1. 形态学标记 |
1.2.2. 分子标记鉴定研究 |
1.3 月季耐涝性育种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目标 |
1.6. 本研究技术路线 |
2. 现代月季与野生蔷薇杂交育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杂交亲本选择 |
2.1.2. 花粉的采集和贮藏、花粉萌发力的测定 |
2.1.2.1. 花粉的采集和贮藏 |
2.1.2.2. 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
2.1.3. 杂交方法 |
2.1.3.1. 去雄 |
2.1.3.2. 授粉 |
2.1.3.3. 二次授粉 |
2.1.3.4. 除袋 |
2.1.4. 后期养护管理及果实采收 |
2.1.5. 种子处理和幼苗管理 |
2.1.5.1. 水选 |
2.1.5.2. 室温贮藏 |
2.1.5.3. 低温沙藏 |
2.1.5.4. 春播 |
2.1.5.5. 上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父本花粉生活力 |
2.2.2. 杂交结实情况 |
2.2.3. 杂交出苗情况 |
2.3. 讨论 |
2.3.1. 杂交组合与结实率 |
2.3.2. 杂交种出苗率 |
3. 杂交种鉴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形态学鉴定 |
3.1.2. SSR分子标记鉴定 |
3.1.2.1. DNA的提取 |
3.1.2.2. DNA质量检测 |
3.1.2.3. 引物筛选和荧光标记 |
3.1.2.4. 产物检测与分析 |
3.1.2.5. SSR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形态学标记结果与分析 |
3.2.2. 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分析 |
3.2.2.1. DNA的提取结果 |
3.2.2.2. SSR荧光标记和结果 |
3.3. 讨论 |
3.3.1. SSR分子标记与杂种鉴定 |
3.3.2. 445×单瓣黄刺玫杂交后代鉴定 |
4.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亲缘关系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1.1. 植物材料 |
4.1.1.2. SSR分子标记引物 |
4.1.2. SSR分子标记 |
4.1.3. SSR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3.1. 亲缘关系与远缘杂交 |
4.3.2. 亲缘关系与结实率 |
5. 四种蔷薇属植物耐涝生理指标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涝胁迫处理试验 |
5.1.3. 生理指标测定 |
5.1.3.1. 丙二醛 |
5.1.3.2. 脯氨酸 |
5.1.3.3. 可溶性糖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形态观察 |
5.2.2. 水淹条件下丙二醛含量变化动态 |
5.2.3. 水淹条件下脯氨酸含量变化动态 |
5.2.4. 水淹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 |
5.3.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7)月季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研究及杂交群体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引言 |
1.1 月季黑斑病研究进展 |
1.1.1 月季黑斑病病原及发病症状规律 |
1.1.2 月季抗黑斑病评价 |
1.1.3 月季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
1.1.3.1 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LZ) |
1.1.3.2 果蝇的Toll蛋白及哺乳动物的白介素-1受体(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TIR) |
1.1.3.3 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 |
1.1.3.4 富含亮氨酸重复(leucine-rich repeat,LRR) |
1.1.4 RGA研究进展 |
1.2 月季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1.2.1 传统杂交育种 |
1.2.2 诱导二倍体蔷薇植株加倍与现代月季杂交 |
1.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1.3.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简介 |
1.3.2 SSR概述及在月季中的应用概况 |
1.3.2.1 遗传多样性 |
1.3.2.2 亲缘关系鉴定 |
1.3.2.3 遗传图谱构建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月季品种的黑斑病抗性评价及RGA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植物材料 |
2.1.1.1 黑斑病抗性评价 |
2.1.1.2 RGA克隆 |
2.1.1.3 RGA表达分析 |
2.1.2 黑斑病抗性评价 |
2.1.3 转录组测序材料处理 |
2.1.4 RGA克隆与分离 |
2.1.4.1 简并引物设计 |
2.1.4.2 PCR扩增和目的片段克隆 |
2.1.4.3 RGA的克隆 |
2.1.5 蔷薇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
2.1.6 月季RGA的表达特性分析 |
2.1.6.1 RNA提取 |
2.1.6.2 RNA反转录获得cDNA |
2.1.6.3 荧光定量PCR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统计 |
2.2.2 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
2.2.3 RNA质检 |
2.2.4 月季NBS-LRR-RGAs的克隆 |
2.2.5 月季NBS类RGA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 |
2.2.6 月季NBS-LRR-RGAs的系统发育分析 |
2.2.7 候选RGA的表达分析 |
2.3 讨论 |
3. 杂交群体的构建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植物材料 |
3.1.2 杂交方法 |
3.1.2.1 花粉收集与活力测定 |
3.1.2.2 杂交方法 |
3.1.2.3 杂交后养护管理及座果统计 |
3.1.2.4 种子沙藏与出苗率统计 |
3.1.2.5 所涉及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的调查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花粉活力测定 |
3.2.2 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调查 |
3.2.3 蔷薇与月季远缘杂交亲和性评价 |
3.2.4 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评价 |
3.2.5 适合做亲本的月季品种 |
3.3 讨论 |
4 SSR标记的开发及杂交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植物材料 |
4.1.2 样品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
4.1.3 引物设计 |
4.1.4 PCR扩增 |
4.1.5 多态性筛选 |
4.1.6 荧光SSR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SSR引物设计与筛选 |
4.2.2 等位基因片段大小测定 |
4.2.3 遗传多样性评价 |
4.3 讨论 |
5 结论 |
5.1 现有资源的抗性评价 |
5.2 月季RGA的主要特点 |
5.3 杂交群体的构建 |
5.4 适宜月季有性杂交群体的SSR标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硕博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8)月季远缘杂交研究(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月季育种研究进展 |
1.1.1. 月季育种研究的方向 |
1.1.2. 月季育种技术 |
1.1.3. 国内外月季育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月季远缘杂交育种 |
1.2.1. 野生蔷薇资源 |
1.2.2. 国外月季远缘杂交育种情况 |
1.2.3. 国内月季远缘杂交育种情况 |
1.3. 杂交种的鉴定研究 |
1.3.1. 形态学鉴定研究 |
1.3.2. 细胞学鉴定研究 |
1.3.3. 分子标记鉴定研究 |
1.4. 月季远缘杂交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
1.4.1 月季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
1.4.2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方法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现代月季与野生蔷薇的杂交育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亲本的选择 |
2.1.2. 花粉的采集和贮藏、花粉萌发力的测定 |
2.1.3. 柱头可授性观察 |
2.1.4. 杂交方法 |
2.1.5. 后期养护管理和结实情况的统计 |
2.1.6. 种子处理和幼苗管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父本花粉的生活力 |
2.2.2. 母本的柱头可授性检验 |
2.2.3. 杂交结实与分析 |
2.2.4. 杂交种出苗与分析 |
2.3. 讨论 |
2.3.1. 亲本育性对远缘杂交亲和性的影响 |
2.3.2. 亲缘关系对远缘杂交亲和性的影响 |
3. 杂交种的鉴定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形态鉴定 |
3.1.2. 倍性鉴定 |
3.1.3. SSR分子标记鉴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形态鉴定结果和分析 |
3.2.2. 倍性检测结果和分析 |
3.2.3. 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3.1. 无刺狗蔷薇的不对称减数分裂及其在月季育种中的应用 |
3.3.2. 倍性对远缘杂交亲和性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9)月季远缘和品种间杂交亲本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杂交亲本的选配 |
1.2花粉收集与活力测定 |
1.3杂交方法 |
1.4杂交后养护管理及座果统计 |
1.5种子沙藏与出苗率统计 |
1.6所涉及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的调查 |
2结果与分析 |
2.1花粉活力测定 |
2.2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调查 |
2.3蔷薇与月季远缘杂交亲和性评价 |
2.4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评价 |
2.5适合做亲本的月季品种 |
3结论与讨论 |
(10)南阳月季资源调查及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月季资源研究进展 |
1.1.1 月季生物学研究进展 |
1.1.2 国内外月季资源研究进展 |
1.2 月季性状分类研究进展 |
1.2.1 月季园艺分类研究进展 |
1.2.2 月季花分类研究进展 |
1.2.3 月季枝条分类研究进展 |
1.2.4 月季叶片分类研究进展 |
1.3 月季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1.3.1 月季结实性研究进展 |
1.3.2 国外月季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1.3.3 国内月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1.3.4 月季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
1.3.5 月季育种目标研究进展 |
1.3.5.1 花色 |
1.3.5.2 花香 |
1.3.5.3 株型 |
1.3.5.4 四季开花 |
1.3.5.5 花型、花径、花瓣、花量 |
1.3.5.6 结实、多用 |
1.3.5.7 抗性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引言 |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
3.1 南阳市月季资源研究材料与方法 |
3.1.1 南阳市月季资源研究材料 |
3.1.2 南阳市月季资源调查方法 |
3.1.2.1 月季类群调查 |
3.1.2.2 一年生枝颜色及皮刺调查 |
3.1.2.3 复叶形态调查 |
3.1.2.4 花期、花蕾形状以及单支着花量调查 |
3.1.2.5 瓣形、花香和花径调查 |
3.1.2.6 花色、花型调查 |
3.2 月季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材料与方法 |
3.2.1 月季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材料 |
3.2.2 月季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方法 |
3.2.2.1 花色遗传研究方法 |
3.2.2.2 重瓣性遗传研究方法 |
3.2.2.3 花径遗传研究方法 |
3.2.2.4 花量遗传研究方法 |
3.2.2.5 株高和分枝数研究方法 |
3.2.2.6 黑斑病研究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南阳市月季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1 南阳市月季资源分析 |
4.1.2 南阳市月季形态分析 |
4.1.2.1 一年生枝颜色、皮刺分析 |
4.1.2.2 复叶形态分析 |
4.1.2.3 花期、花量和花蕾分析 |
4.1.2.4 花瓣、花香和花径分析 |
4.1.2.5 花色分析 |
4.1.2.6 花型分析 |
4.2 现代月季主要观赏性状遗传规律结果与分析 |
4.2.1 花色遗传 |
4.2.2 重瓣性遗传 |
4.2.3 花径遗传 |
4.2.4 花量遗传 |
4.2.5 株型遗传 |
4.2.6 月季抗黑斑病遗传 |
4.2.6.1 不同家系抗黑斑病遗传 |
4.2.6.2 不同父本家系抗黑斑病遗传 |
4.2.6.3 不同母本家系抗黑斑病遗传 |
5 结论与讨论 |
5.1 南阳市月季资源结论与讨论 |
5.1.1 株型 |
5.1.2 无刺品种 |
5.1.3 枝条叶色 |
5.1.4 花色 |
5.2 月季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结论与讨论 |
5.2.1 花色遗传 |
5.2.2 花瓣遗传 |
5.2.3 花径遗传 |
5.2.4 花量遗传 |
5.2.5 株型遗传 |
5.2.6 抗黑斑病遗传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表 |
Abstract |
四、现代月季育种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 [1]二倍体月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部分观赏性状遗传分析和QTL定位[D]. 吴钰滢.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2]月季同源四倍体诱导及其杂交育性提升的表观遗传及进化研究[D]. 祝园园.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6)
- [3]蔷薇属植物杂交优良组合的筛选[J]. 闫海霞,邓杰玲,关世凯,陶大燕,蒋月喜,黄昌艳,卜朝阳. 南方农业学报, 2018(09)
- [4]古老月季‘月月粉’的四倍体诱导、鉴定和特性研究[D]. 王康.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5]月季育种的国内现状和国际趋势[J]. 贺蕤,杨希,刘青林. 中国园林, 2017(12)
- [6]月季远缘杂交与四种蔷薇属植物耐涝性评价[D]. 吉乃喆. 北京林业大学, 2016(10)
- [7]月季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研究及杂交群体的构建[D]. 张非亚.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8)
- [8]月季远缘杂交研究(Ⅵ)[D]. 李智.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9]月季远缘和品种间杂交亲本的选择[J]. 张非亚,杜运鹏,袁晓娜,刘瑞峰,贾桂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4)
- [10]南阳月季资源调查及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D]. 张杰.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