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规模化猪场猪舍空气环境管理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仲瀚[1](2021)在《封闭猪舍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生猪养殖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然而,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粪便、污水以及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同清粪工艺对封闭猪舍粪污的理化性质和舍内有害气体的产生影响很大,新型粪污收运系统等清粪技术的开发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对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源头减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粪污收运不及时、快速收运技术缺乏的问题,本文以封闭猪舍为研究单元,研发一套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建立了有害气体(NH3、H2S)现场快速检测的方法和设备。通过现场对比试验和实时定位监测,探讨了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对粪污理化性质的影响和对环境有害气体的控制效果,同时比较分析了周年条件下不同清粪工艺粪污的理化性质和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粪污产生原位具有易分离的物理特性,开发了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在粪污产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过滤式重力分离,有效避免由于固液长期共存导致的相分离难度增大,粪便养分流失多的问题,最大程度保持了粪、尿的原有特征,为后续分别资源化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初步的应用效果检验,该系统可在实现有效分离率≥90%、分离时间<1 min、粪污在舍区停留时间小于30 min、系统能耗≤2.50 k Wh?d-1、系统工艺水消耗≤0.2 m3?d-1下长期稳定运行,为后续的现场试验过程研究开展提供了设备基础。(2)基于传感器元件,建立了主要污染物吸入式气室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基于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零点标定气体源结构,实现了主要指标的自动零点标定,保证了数据检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畜禽养殖环境多组分原位在线监测设备,集成了最多6项主要污染物和多项常规养殖环境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其中NH3和H2S的量程为0-100 ppm,灵敏度分别为0.135±0.035和0.8±0.2 ppm,响应时间T90<90 s和T90<35 s;并开发了配套的应用软件,链接了物联网系统,为养殖环境信息采集提供了技术手段。通过对监测设备进行工况标定检验了其主要污染物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为开展规模化养殖猪舍环境监测研究提供了设备基础。(3)与人工清粪组相比,采用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的机械清粪组粪便的总氮、总磷和氨氮含量提高17.96%、16.08%、93.55%(p<0.05),含水率降低4.92%(p<0.05);污水的总氮浓度降低42.4%(p<0.05),总磷浓度降低57.22%(p<0.05),氨氮浓度降低58.48%(p<0.05),化学需氧量浓度降低36.97%(p<0.05);舍内平均温度降低0.31℃,而平均相对湿度降低5.58%(p<0.05);平均氨气和硫化氢浓度降低了64.83%和62.33%(p<0.05)。上述结果表明,粪污快速分离收运技术能减少粪便中养分向污水转移,保留粪便利用价值同时降低污水后续处理难度;同时采用基于漏缝地板的粪污快速分离收运技术的猪舍内环境指标明显优于人工清粪模式,更有利于生猪的生长。(4)通过对采用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的猪舍进行周年监测,发现不同季节猪舍的猪粪含水率、总氮、总磷和氨氮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0.1-75.43%、2.89-3.35%、3.01-3.62%、0.1225-0.2045%;污水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氨氮变化范围分别为496.18-1258.67 mg/L、135.65-233.35mg/L、39.65-126.81 mg/L和1247.11-3254.19 mg/L;夏季粪便与污水的检测指标含量显着低于其余季节,春、冬两季显着高于秋、夏两季。不同季节舍内温湿度范围为20.51-28.61℃和68.21-71.32%之间;氨气和硫化氢浓度的范围为2.55-7.36和0.69-0.85 mg/m3之间,舍内温度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则与季节因素导致的温度和通风时间等有关。可以发现猪舍粪污排放和舍内环境指标与季节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稳定运行,在使用期间能有效完成粪污的分离收运,减少粪污养分向污水中转移,保留固态粪污养分的同时也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浓度方便后续处理;同时也能保持舍内环境的良好。综上,该系统可为封闭猪舍的粪污源头减排提供一种新型技术方案。
王怀禹,吕远蓉,师红萍[2](2021)在《南充地区某猪场不同类型猪舍中细菌类气溶胶监测的研究》文中提出养猪场中猪舍空气环境中存在大量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和微生物气溶胶,其中微生物气溶胶中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严重威胁着猪场猪群的健康和生产。猪舍空气环境不断恶化,不仅严重制约了现代养猪业健康发展,而且对养殖人员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本研究在南充地区选取一所集约化猪场为采样地,于2020年10月份使用Andersen-6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对该猪场内选择满载率90%以上的保育舍、育肥舍、妊娠舍内细菌气溶胶进行实时监测及样本采集,并对采集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南充地区集约化养猪业的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提供重要试验依据,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胡学远[3](2020)在《某市鸡舍H2S含量调查及H2S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禽舍养殖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源于禽排泄物中含硫有机物的降解。在畜禽舍内,常因通风不当、粪便处置不当等一些因素,造成舍内H2S浓度过高。过多的H2S可引起动物的多种应激反应,造成畜禽体质变弱、抗应激能力减弱、抗病力下降等诸多不利影响。长时间暴露于H2S能引起人和动物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组织器官损伤。H2S引起的免疫损伤大大降低了鸡群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能力,影响禽类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对H2S导致的免疫损伤进行深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禽舍内保温和通风矛盾较为显着。本研究通过对冬季北方某市鸡舍H2S含量进行了调查;用环境模拟仓复制了H2S暴露模型,检测了肉鸡生产性能、免疫性能相关指标,明确了H2S能降低鸡的生产性能,损伤免疫功能;在H2S暴露42 d后,收集胸腺组织,观察了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检测了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转录组学测序分析,构建了ciRNA-mi RNA-m RNA调控网络,初步阐释ciRNA参与H2S暴露引起的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建立鸡巨噬细胞(HD11)体外H2S暴露模型,检测了H2S对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分别构建mi R-15a敲低/过表达和ciR-PTPN23敲低/过表达细胞模型,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别验证了mi R-15a与E2F3和ciR-PTPN23的靶向关系。检测了靶基因下游细胞凋亡和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初步阐述了H2S可以通过ciR-PTPN23/mi R-15a/E2F3轴调控胸腺细胞凋亡。进一步明确了H2S介导的免疫毒性,为畜禽生长环境毒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H2S含量调查结果显示,在2017年12月~2018年1月调查的北方某市17栋鸡舍中,有2栋平养育成鸡舍中H2S平均浓度超过国家限制标准,其余鸡舍均低于国家限制标准;有5栋鸡舍中H2S最高浓度超过国家限制标准,说明禽舍内存在H2S浓度过高现象,且浓度波动较大。分析还发现,平养鸡舍内H2S浓度高于笼养鸡舍内浓度,育雏期舍内H2S浓度低于育成期舍内浓度。(2)生长性能评估结果显示,H2S暴露降低了肉鸡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腹脂率;但对平均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和净膛率无明显影响。肉品质评估发现H2S暴露升高了胸肌黄度、降低了胸肌p H和嫩度,但对失水率影响较小。(3)免疫性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H2S降低了鸡血清NDV抗体滴度,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相对重量;胸腺免疫因子检测结果显示,H2S提高了胸腺IL-4和IL-10,但降低了IL-12和IFN-γ炎症因子的表达;胸腺免疫球蛋白检测发现,H2S能降低胸腺Ig A和Ig M的m RNA表达;淋巴细胞比率分析发现,H2S能减少胸腺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且CD4+/CD8+的比例也发生了一定程度降低。(4)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H2S暴露引起导致胸腺组织病变,表现出皮质髓质界限模糊和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润,有细胞发生空泡化变性等;超微结构观察发现,H2S暴露后胸腺较多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丧失。核膜失去完整性甚至消失,胞质内自噬小泡增加等变化;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H2S引起胸腺细胞凋亡。(5)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H2S暴露引起了9个ciRNAs、17个mi RNAs和172个m RNAs显着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抗原处理和呈递、细胞毒性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生物进程;聚类分析发现多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胸腺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联合分析发现多个ciRNA-mi RNA-m RNA互作网络,q 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发现ciR-PTPN23-mi R-15a-E2F3网络在调节细胞凋亡和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细胞凋亡(Bcl-2、Bax、Cyt-C、Caspase-9和Caspase-3等)和周期(Cyclin D1、Cyclin E1、CDK2和CDK6等)相关m RNA和蛋白检测发现,H2S上调了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下调了抗凋亡基因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外H2S暴露模型显示,H2S抑制了HD11细胞增殖,引起了细胞凋亡和G1/S期阻滞。(6)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证实mi R-15a与E2F3存在靶向关系;过表达mi R-15a降低了靶基因E2F3的表达,抑制HD11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和G1/S期阻滞;上调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yt-C、Caspase-9和Caspase-3等的表达,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E1、CDK2和CDK6等的表达;而敲低mi R-15a则呈现出与过表达相反的试验结果。(7)荧光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ciR-PTPN23和mi R-15a均定位于细胞质中,为ce RNA机制提供了基础;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ciR-PTPN23与mi R-15a存在靶向关系;敲低ciR-PTPN23能升高mi R-15a的表达,降低E2F3的表达,抑制HD11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和G1/S期阻滞;促进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基因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过表达ciR-PTPN23则呈现出与过表达相反的结果。综上所述,北方某市冬季大型养鸡场中有个别养殖场会因通风不当造成H2S含量过高;长期H2S暴露会降低肉鸡生产性能,引起胸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引发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影响胸腺T淋巴细胞成熟,造成免疫功能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H2S可以通过ciR-PTPN23/mi R-15a/E2F3轴调控胸腺细胞凋亡。本试验丰富了H2S免疫毒性研究,为禽舍科学的防控H2S提供实践指导,也为开发H2S的特效解救药提供理论基础。
黄凯[4](2019)在《不同类型猪舍内环境颗粒物及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饲养密度过高,导致畜禽舍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微生物气溶胶、颗粒物(PM)和有害气体是畜禽舍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对舍内工作人员的健康、动物福利和舍外周围环境均可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有关不同类型猪舍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分布污染特征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妊娠舍、分娩舍和保育舍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种类以及颗粒物相关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本研究旨在探究微生物气溶胶、PM、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在冬季不同类型猪舍内的污染特征以及有害气体与颗粒物和微生物气溶胶之间的相关性,阐明猪舍内影响微生物气溶胶和PM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猪舍环境生产管理及控制提供科学数据。1.不同类型猪舍内环境颗粒物浓度分布对比分析采用TSI粉尘监测仪、RC-4HC温湿度计以及Testo 425型风速仪对妊娠舍、分娩舍和保育舍三种类型猪舍内的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4、PM2.5和PM1)浓度、温湿度和风速进行监测。监测高度分别设距离地面0.8 m和1.5 m处,颗粒物和风速每天监测 7 次(3:00、7:00、9:00、11:00、15:00、17:00 和 22:00),温湿度每间隔30 min自动监测一次,连续监测3天。结果显示:分娩舍内的温湿度最高,其次为保育舍,妊娠舍内的最低;而风速则相反,妊娠舍内风速最高,其次为保育舍,分娩舍最低;妊娠舍内TSP、PM10、PM4、PM2.5和PM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34 mg/m3、0.760 mg/m3、0.313 mg/m3、0.270 mg/m3 和 0.249 mg/m3;分娩舍内 TSP、PMi0、PM4、PM2.5和PM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 3.102 mg/m3、1.385 mg/m3、0.492 mg/m3、0.408 mg/m3和0.369 mg/m3;保育舍内TSP、PM10、PM4、PM2.5和PM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84 mg/m3、0.572 mg/m3、0.271 mg/m3、0.245 mg/m3 和 0.230 mg/m3。三舍之间 PMi0/TSP比值差异不显着,而PM2.5/TSP、PM2.5/PM10和PM1/PM2.5比值差异显着。猪舍内不同粒径PM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显着正相关。结论:PM污染状况呈现出分娩舍最严重,其次为妊娠舍,保育舍最轻,;而且三种类型猪舍内TSP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1.2 mg/m3);猪舍内PM浓度变化与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相关。2.不同类型猪舍内微生物气溶胶对比分析采用ZYK-6型六级筛孔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对妊娠舍、分娩舍和保育舍三种类型猪舍内的微生物气溶胶进行监测和采样。监测和采样高度均设为距离地面0.8 m处,每天监测4次(3:00、9:00、15:00和22:00),连续监测3天。结果显示:妊娠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0.68×104~2.56×104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0.17×103~0.87×103 cfu/m3;分娩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 0.41×104~2.21×104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0.44×103~2.48×103 cfu/m3;保育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2.12×103~6.85×103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0.16×103~1.11×103 cfu/m3。猪舍内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为38.1%;发现猪舍内细菌气溶胶中具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鲁氏不动杆菌、黄曲霉菌、白地霉菌、布氏地霉菌、念珠菌和花斑曲霉菌等有害菌。猪舍内真菌气溶胶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呈显着正相关,细菌气溶胶与相对湿度呈显着正相关。结论:三种类型猪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比较发现,妊娠舍最高,其次是分娩舍,保育舍最低,但浓度均未超过国家标准(4× 104 cfu/m3);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与舍内的温湿度变化相关。3.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及其与颗粒物和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相关性分析本试验采用1412型光声多点气体检测仪,分别监测猪舍内的NH3、CO2、CO和NO浓度的动态变化。监测高度设在距离地面0.8 m和1.5 m处,每日间隔2小时监测1次,连续监测3天。结果显示:妊娠舍、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NH3浓度范围分别为9.16~11.17 mg/m3、9.52~10.79 mg/m3和8.08~8.31 mg/m3;CO2浓度范围分别为2687~4107mg/m3、3084~3792 mg/m3 和 1654~2233 mg/m3;CO 浓度平均值分别为7.74 mg/m3、7.95 mg/m3 和 9.31 mg/m3;NO 浓度平均值分别为 3.23 mg/m3、2.89 mg/m3和2.66 mg/m3。不同粒径PM浓度与CO2和NH3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与CO浓度呈显着负相关,与NO浓度没有显着相关性。细菌气溶胶浓度与CO2、CO、NO和NH3浓度呈显着正相关,真菌气溶胶浓度与CO2、CO、NO和NH3浓度之间相关性不显着。结论:舍内NH3浓度水平表现为分娩舍>妊娠舍>保育舍>舍外,均未超过国家标准(20 mg/m3);舍内CO2浓度水平表现为分娩舍>妊娠舍>保育舍>舍外,舍内均超过国家标准(1500mg/m3);舍内CO2、NH3、CO和NO浓度变化会影响不同粒径PM的浓度,CO2和NH3浓度变化会影响细菌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综上所述,冬季三种类型猪舍空气质量保育舍最好,妊娠舍次之,分娩舍最差。三种猪舍内的TSP、CO2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舍内颗粒物及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变化相关。
高航,袁雄坤,姜丽丽,王军军,臧建军[5](2018)在《猪舍环境参数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适宜的畜舍环境是保障畜禽健康养殖的重要条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5 340万t,增长0.8%,生猪存栏量68 861万头,增长0.5%,我国是传统的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福利化的发展,在当前已经拥有了高产品种猪和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之后,猪舍内小气候环境对猪群健康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学者就开始建立家畜人工气候室,通过在畜舍中模拟自然环境的气候变化,研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家畜的生理变化规律,制定猪适宜环境参数并应用于生产管理,以较好的环境换取更高的生产效益。近年来,欧美国家更加关注饲养环境对畜禽精准饲养和动物福利与健康的影响。美国NRC(2012)提出了以环境温度和饲养密度为变量的代谢能摄入量动态模型,实现营养供给的动态预测。我国生态气候复杂,生产要素的集成缺乏统一的环境基础,当猪舍环境较差时,会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并制约猪生长性能的发挥。文章以我国现有的猪舍内环境参数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环境参数标准与试验研究,比较并分析了国内外猪舍内环境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和饲养密度等适宜参数的异同;畜舍中温度主要影响猪的采食量进而对其生长性能产生影响,在高温环境中生长猪采食量降低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猪增加的采食量,更多的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能量利用率因而较低;畜舍中的湿度往往是伴随着舍内温度产生的协同效应;猪舍中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氮,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生长,诱发疾病以及降低饲料转化效率。猪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在规模化猪场发展的前提下,群居会给猪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因饲养密度增加导致的应激,会破坏猪的生理机能、行为习惯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制约猪生长性能的发挥。
黄聪[6](2018)在《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民快速致富的愿望以及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扶持,使得我国农村猪场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刺激和带动了我国农村猪场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家庭作坊式养猪模式下,因为猪粪污物的量小,农田对猪粪污物中的有机物容纳程度相对较高,其猪粪污物直接通过向周边农田倾倒的方式处理,而不会对周边农田造成危害;随着猪场养殖规模化,猪粪污物的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猪粪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直接倾倒到农田中,农田无法及时消化吸收,给周边农田及当地的农村卫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紫金县是广东省河源市的农业大县,生猪产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优劣不仅影响着当地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对东江下游用水安全问题有着巨大的影响,做好紫金县生猪产业面源污染治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对策研究为题,针对猪场面源污染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为紫金县面临的生猪产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法,对收集的文献以及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凝练,以生猪产业规模化养殖面源污染治理为主线,分析现代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采用实证分析法以紫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为例,分析紫金县生猪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紫金县猪场面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六项主要问题:(1)猪场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冲突问题;(2)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的问题;(3)猪场建设不规范的问题;(4)政府监督管理不到的问题;(5)环保意识差的问题;(6)猪场养殖粪便难度大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畜牧业污染物对环境污染以及畜牧业污染物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经验,提出了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的相关建议:(1)完善猪场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需要在政府中设置专门的猪场管理机构,并完善现有的猪场相关体系的建设工作;(2)加强猪场用地的规划工作,重点做好猪场养殖的布局规划工作、做好各镇区生猪出栏数量的规划工作、做好大中小型猪场数量的规划工作、做好猪场养殖产业链的研究工作、做好猪场规模化效应的规划工作;(3)推进猪场污染物处理技术的改进工作,要因地制宜,建立污物排放系统、饲料营养调控、实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采用发酵床养猪模式;(4)强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重点做好水电暖等基础管网的铺设工作、做好猪粪污物处理设施的集中建设工作、做好周边道路的建设工作等;(5)规范猪场基础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规范猪场的合理布局、规范猪场范围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规范猪场范围内卫生检疫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规范猪场范围内安全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6)充分发展好养猪协会;(7)强化政府扶持与引导职能,“导优于制”的简单道理在开展猪粪污物的治理上尤为重要,应结合紫金县当地的特点,做好政府扶持与引导工作;(8)强化村民对环保整性的培训工作。
张喜庆[7](2018)在《不同畜禽舍内微生物气溶胶菌群结构特征及ARGs污染情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畜禽舍内微生物气溶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病毒、真菌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其可以通过空气将致病因子传出舍内并在外界环境中快速、广泛地传播,对人类和其他动物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对不同畜禽舍内气溶胶中的菌群结构及抗生素污染情况差异性研究的报道较少。掌握不同畜禽舍内气溶胶中菌群结构特征及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情况,是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动物饲养场空气污染及疾病防控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本研究将以三种畜禽饲养场共计12个养殖舍(4个猪舍,4个鸡舍,4个牛舍)内空气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分析不同畜禽舍内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浓度及粒径分布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畜禽舍内气溶胶样本中菌群结构特征、病原菌含量;利用普通PCR和qPCR技术分析不同畜禽舍气溶胶样本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及整合子污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鸡舍内微生物浓度较高,气载需氧菌浓度为7.514×103CFU/m32.313×104 CFU/m3;其次为猪舍和牛舍,分别为8.621×103CFU/m314.579×103 CFU/m3、1.805×103CFU/m33.243×103 CFU/m3。气载真菌浓度鸡舍内含量最高,为1.813×103 CFU/m37.550×103 CFU/m3,其次为猪舍和牛舍,分别为1.401×103 CFU/m35.441×103 CFU/m3、1.752×103 CFU/m32.367×103CFU/m3。三种畜禽舍内气载需氧菌主要分布在ⅠⅠ层级上,分别约占79.85%(猪舍)、73.79%(鸡舍)、68.63%(牛舍),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3.3μm。而气载真菌分布情况各不相同,猪舍内气载真菌主要分布在Ⅰ层级,约占43.04%,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3.3μm;鸡舍中主要分布在Ⅱ、Ⅰ层级上,约占总数的51.61%,其空气动力学直径3.37.0μm;而在牛舍中,粒子主要分布在Ⅰ、Ⅴ层级上,约占52.52%,其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14.7μm。通过高通量测序后共获得408996个有效Tags,通过注释及聚类分析共获得33个菌门和614个菌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要优势菌门。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为鸡舍内主要的优势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sensustricto1)、乳酸菌(Lactobacillus)、Terrisporobacter为猪舍内主要优势菌属;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泛生菌属(Pantoea)为牛舍内主要的优势菌属,其相对丰度在不同畜禽舍内气溶胶样本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同时还发现不同畜禽舍内病原菌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在猪舍气溶胶样本中病原菌含量最高,达到19.53%,其次为牛舍达到12.06%,鸡舍内含量最低为4.22%。此外,畜禽舍内的悬浮颗粒浓度及有害气体浓度与气溶胶中微生物菌群多样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普通PCR对畜禽舍内气溶胶样本中8种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及一类整合子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tetG、tetM、tetO、tetQ、tetW、tetZ以及intI1在三种畜禽舍内均有检出,tetA只在鸡舍中检出,tetB只在猪舍中检出。通过qPCR技术对tetG、tetM、tetO、tetQ、tetW、tetZ以及intI 1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其丰度在不同畜禽舍内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性。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在猪舍内含量为7.52×1021.75×106 copies/ng·DNA;牛舍内为1.11×1032.02×105 copies/ng·DNA;鸡舍内为3.29×1037.68×105 copies/ng·DNA。一类整合子(intI1)含量猪舍最高6.24×104 copies/ng·DNA;其次为鸡舍2.78×104 copies/ng·DNA;牛舍含量最低为1.30×104 copies/ng·DNA。畜禽养殖舍内微生物气溶胶可作为一个病原菌及抗性基因的存储库。由于不同畜禽舍空气中病原菌浓度及抗性基因污染情况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因此,针对畜禽养殖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疾病防控手段以及环境控制手段来降低养殖环境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志芳,姬真真,席磊[8](2017)在《规模化猪场NH3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为探讨规模化猪场NH3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河南省34个规模猪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地面类型与清粪方式、通风方式以及屋顶形式与材料等因素对猪舍NH3浓度和NH3排放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通风模式下,猪舍内NH3浓度因地面类型与清粪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猪舍内NH3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缝隙地面水泡粪、水泥地面干清粪、生物发酵床舍、缝隙地面刮板清粪,猪舍内NH3浓度日变化呈现早低、午高、晚降低的趋势;缝隙地板刮板清粪和生物发酵床猪舍内NH3排放系数显着降低;自然通风舍内NH3浓度显着高于自然+机械和机械通风2种通风方式(P<0.05),分别高出36.71%和58.57%;舍内通风量越大NH3排放速率越小;不同屋顶形式与材料对猪舍内NH3浓度的影响均符合NH3浓度日变化规律,即呈现早低、午高、晚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屋顶形式与材料对猪舍内NH3浓度和NH3排放系数无显着影响(P>0.05)。
黄锋[9](2017)在《环保健康育肥猪舍设计及源头减排效果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养猪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猪场的污染排量也日渐增加,对环境的污染也日渐严重。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及多地实地考察之后,并结合现有的猪舍改良技术,研究设计了一种从源头减少排量-粪尿实时分离-新型立页增氧发酵污水处理系统环保型育肥猪舍,着力从源头最大程度减少污水的排放量,最后实现污水的零排放。为了分析环保健康型育肥猪舍的源头减排效果,对环保健康型育肥猪舍进行了生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环保健康型育肥猪舍在整个生产试验中,没有猪只出现应激、腹泻、消化不良等情况,在日采食量方面,环保猪舍相对传统猪舍提高了2.4%-3.9%;在料肉比方面,环保猪舍相对于传统猪舍降低了3.2%-6.7%。环保健康型育肥猪舍通过对屋顶、墙面以及门窗的优化设计,夏季则通过湿帘和负压风机的降温方式,使猪舍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30℃以下,地面温度保持在21℃左右;冬季通过实心地板区的地暖的加热,猪舍室内温度保持在17℃左右,地面温度保持在22℃左右。环保健康型育肥猪舍采用负压风机和地沟风机的方式,在夏季通过负压风机将舍内的氨气排出舍外,冬季通过地沟风机将舍内的氨气排出舍外。通过这种设计,猪舍内的氨气浓度远低于传统猪舍,使猪舍内氨气浓度始终处于一个安全的范围内。环保健康型育肥猪舍通过对传统猪舍的饮水器进行优化,将带水位阀的饮水碗替代了传统的鸭嘴式饮水器,在小猪、中猪和大猪三个阶段的平均用水量分别为3.9L/(头·d)、4.1L/(头·d)、4.4L/(头·d),整个生产阶段的用水量为366.7m3,在用水节水方面远优于传统的猪舍,实现了从源头减少污水产生的目的,有利于后续污水的处理。环保健康型育肥猪舍通过对漏粪地板的优化和自动刮粪机的使用,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排出的粪污只有307.2t,而一般传统猪舍一个饲养期的排污量可以达到1000t左右,使环保猪舍的整个排污量只有传统猪舍的20%左右。
张艳,刘小谭,邓佳,王鹏[10](2016)在《猪舍内环境空气参数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四川规模猪场如何了解猪舍内空气参数的变化情况,本研究根据相关标准设计了一套空气参数连续监测系统,用以监测猪舍内的空气湿度、温度及硫化氢、氨、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二、四川规模化猪场猪舍空气环境管理状况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规模化猪场猪舍空气环境管理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封闭猪舍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主要清粪方式特点 |
1.2.2 主要清粪方式下污染物特征 |
1.2.3 机械清粪设备现状及展望 |
1.2.4 舍内环境对生猪生长的影响 |
1.2.5 舍内气体原位监测研究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的建立 |
2.1 系统总体结构及原理 |
2.2 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开发 |
2.2.1 功能参数设计 |
2.2.2 整体结构设计 |
2.2.3 控制策略设计 |
2.2.4 主要结构设计 |
2.2.5 运行参数优化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气体原位在线监测设备的建立与有效性检验 |
3.1 监测设备的建立 |
3.1.1 主要监测指标传感器选择 |
3.1.2 监测设备的集成与开发 |
3.2 监测设备有效性分析 |
3.2.1 检验方法 |
3.2.2 工况标定检验 |
3.3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不同清粪方式对粪污排放和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 |
4.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地点与材料 |
4.1.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4.2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2.1 不同清粪工艺粪便及污水成分分析 |
4.2.2 不同清粪工艺舍内环境指标分析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粪污排放及舍内环境指标季节性变化规律 |
5.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场所及概况 |
5.1.2 监测布点与采样方法 |
5.1.3 主要测定指标与检测方法 |
5.1.4 主要分析方法 |
5.2 研究结果与讨论 |
5.2.1 不同季节粪便与污水主要检测指标含量变化规律 |
5.2.2 不同季节舍内环境指标变化规律 |
5.3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南充地区某猪场不同类型猪舍中细菌类气溶胶监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1.3 所选猪舍的种类及其情况 |
1.4 各猪舍日常饲养管理 |
1.5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1 三种不同类型猪舍内细菌气溶胶分析 |
2.2 讨论 |
(3)某市鸡舍H2S含量调查及H2S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硫化氢(H_2S)气体概述 |
1.1.1 环境中H_2S的主要来源 |
1.1.2 畜禽舍内H_2S的监测及意义 |
1.2 H_2S的主要危害 |
1.2.1 H_2S暴露对呼吸系统的损伤 |
1.2.2 H_2S暴露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
1.2.3 H_2S暴露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
1.3 H_2S的毒性作用机制 |
1.3.1 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IV) |
1.3.2 开放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 |
1.3.3 抑制单胺氧化酶 |
1.4 非编码RNA(ncRNA)与免疫调节 |
1.4.1 miRNA与免疫调节 |
1.4.2 ciRNA与免疫调节 |
1.5 ncRNA的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鸡舍中H_2S含量的调查 |
2.2.2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2.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2.4 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的检测 |
2.2.5 免疫性能相关指标的检测 |
2.2.6 胸腺组织形态学观察 |
2.2.7 组织RNA提取和质检 |
2.2.8 RNA文库构建及测序分析 |
2.2.9 测序数据质控和差异表达分析 |
2.2.10 cDNA合成与qRT-PCR验证 |
2.2.11 组织蛋白提取与蛋白印迹 |
2.2.12 荧光原位杂交试验 |
2.2.13 鸡巨噬细胞(HD11)培养与体外模型建立 |
2.2.14 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检测 |
2.2.15 细胞凋亡与周期检测 |
2.2.16 miR-15a敲低/过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 |
2.2.17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5a与E2F3的靶向关系 |
2.2.18 miR-15a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2.2.19 miR-15a对细胞凋亡与周期的影响 |
2.2.20 ciR-PTPN23 敲低/过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 |
2.2.21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5a与ciR-PTPN23 靶向关系 |
2.2.22 ciR-PTPN23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23 ciR-PTPN23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
2.3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禽舍中H_2S含量调查结果 |
3.2 H_2S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 H_2S对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
3.4 H_2S对胸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3.5 胸腺转录组结果分析 |
3.5.1 转录组学数据质控 |
3.5.2 差异表达miRNA分析 |
3.5.3 差异表达mRNA分析 |
3.5.4 差异表达ciRNA分析 |
3.5.5 ceRNA网络分析 |
3.6 H_2S对胸腺细胞凋亡和周期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3.6.1 H_2S对胸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3.6.2 H_2S对胸腺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3.7 H_2S暴露对HD11细胞的影响 |
3.7.1 H_2S暴露对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
3.7.2 H_2S暴露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
3.8 miR-15a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
3.8.1 miR-15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3.8.2 miR-15a与E2F3靶向关系验证结果 |
3.8.3 miR-15a参与调节细胞凋亡与周期 |
3.9 ciR-PTPN23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
3.9.1 ciR-PTPN23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3.9.2 ciR-PTPN23的鉴定和定位 |
3.9.3 ciR-PTPN23与miR-15a靶向关系验证结果 |
3.9.4 ciR-PTPN23-miR-15a-E2F3 ceRNA关系验证结果 |
3.9.5 ciR-PTPN23调节细胞凋亡与周期 |
4 讨论 |
4.1 禽舍内H_2S含量存在过高现象 |
4.2 H_2S暴露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 |
4.3 H_2S暴露引起肉鸡免疫功能损伤 |
4.4 H_2S暴露导致肉鸡胸腺细胞凋亡 |
4.5 miR-15a通过靶向E2F3调节细胞周期与凋亡 |
4.6 ciR-PTPN23作为miR-15a的分子海绵调控细胞凋亡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不同类型猪舍内环境颗粒物及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畜舍颗粒物的研究进展 |
1.1 颗粒物的概念 |
1.2 畜舍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
1.3 畜舍内颗粒物的浓度分布 |
1.4 畜舍内颗粒物的危害 |
2 畜舍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
2.1 微生物气溶胶的概念 |
2.2 畜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的主要来源 |
2.3 畜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和种类 |
2.4 畜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的危害 |
3 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研究进展 |
3.1 畜舍内的氨气 |
3.2 畜舍内的二氧化碳 |
3.3 畜舍内的一氧化碳 |
3.4 畜舍内的一氧化氮 |
4 其他环境参数对猪健康的影响 |
4.1 温度与相对湿度 |
4.2 风速 |
5 畜舍有害气体、颗粒物和微生物气溶胶的减排方法 |
5.1 通风换气 |
5.2 改进生产工艺 |
5.3 加强生产管理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不同类型猪舍内环境颗粒物浓度对比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1.1.2 试验猪舍基本情况 |
1.1.3 猪舍日常管理 |
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2 试验设计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冬季猪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变化 |
2.2 猪舍内外颗粒物浓度对比 |
2.3 不同类型猪舍内颗粒物浓度对比 |
2.4 不同类型猪舍内颗粒物浓度比值对比 |
2.5 不同类型猪舍内不同水平位置点浓度对比 |
2.5.1 妊娠舍内不同水平位置点浓度对比 |
2.5.2 分娩舍内不同水平位置点浓度对比 |
2.5.3 保育舍内不同水平位置点浓度对比 |
2.6 不同类型猪舍内不同垂直位置点浓度对比 |
2.6.1 妊娠舍内垂直位置点浓度对比 |
2.6.2 分娩舍内垂直位置点浓度对比 |
2.6.3 保育舍内垂直位置点浓度对比 |
2.7 温湿度与颗粒物浓度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类型猪舍内微生物气溶胶对比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1.1.2 试验猪舍基本情况 |
1.1.3 猪舍日常管理 |
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1.5 试验试剂与耗材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3.1 采样方法 |
1.3.2 菌种保存 |
1.3.3 革兰氏染色鉴定 |
1.3.4 细菌DNA提取 |
1.3.5 真菌DNA提取 |
1.3.6 PCR扩增 |
1.3.7 电泳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类型猪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粒径和种类对比分析 |
2.2 不同类型猪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粒径和种类对比分析 |
2.3 不同类型猪舍内大肠杆菌气溶胶粒径比例对比 |
2.4 不同类型猪舍内抗土霉素细菌气溶胶粒径比例对比 |
2.5 温湿度与微生物气溶胶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及其与颗粒物和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1.1.2 试验猪舍基本情况 |
1.1.3 猪舍日常管理 |
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2 试验设计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监测期猪舍内外环境中氨气浓度的变化 |
2.2 监测期猪舍内外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
2.3 监测期猪舍内外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
2.4 监测期猪舍内外环境中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 |
2.5 有害气体与颗粒物相关性分析 |
2.6 有害气体与微生物气溶胶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猪舍环境参数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温热环境 |
2 空气质量 |
2.1 氨气 |
2.2 硫化氢 |
2.3 二氧化碳 |
2.4 颗粒物 |
3 饲养密度 |
(6)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2 研究的章节安排 |
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 畜牧业污染物综合利用 |
3 紫金县猪场养殖现状 |
3.1 紫金县猪场养殖的基本情况介绍 |
3.1.1 紫金县畜禽养殖整体状况的介绍 |
3.1.2 紫金县养殖规模及养殖条件分析 |
3.1.3 紫金县猪场养殖污染物排放情况 |
3.1.4 紫金县猪场养殖污染物处理的成本情况 |
3.2 紫金县猪场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
3.2.1 对大气的污染 |
3.2.2 对水体的污染 |
3.2.3 对土壤的的污染 |
3.2.4 病菌传播的危害 |
3.2.5 猪场污染物对环境危害的小结 |
3.3 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现状 |
3.3.1 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
3.3.2 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的实施成效 |
3.3.3 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4 污染治理现状小结 |
4 生猪产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经验借鉴 |
4.1 上海市松江区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经验借鉴 |
4.2 河南省牧原集团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经验借鉴 |
4.3 荷兰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经验借鉴 |
4.4 丹麦生猪养殖治理经验 |
5 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
5.1 完善猪场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
5.1.1 设置专门的猪场管理职能机构 |
5.1.2 完善猪场相关体系建设工作 |
5.2 加强紫金县猪场的规划工作 |
5.2.1 做好猪场养殖的布局规划工作 |
5.2.2 做好紫金县各镇区生猪出栏数量的规划工作 |
5.2.3 做好紫金县各镇区大中小型猪场数量的规划工作 |
5.2.4 做好紫金县猪场养殖产业链的研究工作 |
5.2.5 加强猪场规模化效应的规划工作 |
5.3 推进猪场污染物处理技术的改进工作 |
5.3.1 因地制宜,建立污物排放系统 |
5.3.2 饲料营养调控 |
5.3.3 实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 |
5.3.4 采用发酵床养猪模式 |
5.4 强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 |
5.4.1 做好水电暖等基础管网的铺设工作 |
5.4.2 做好猪粪污物处理设施的集中建设工作 |
5.4.3 做好周边道路的建设工作 |
5.5 规范猪场基础的建设工作 |
5.5.1 规范猪场的合理布局 |
5.5.2 规范猪场范围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
5.5.3 规范猪场范围内卫生检疫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
5.5.4 规范猪场范围内安全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
5.6 充分发展好养猪协会 |
5.6.1 养猪协会的优越性 |
5.6.2 养猪协会的分类 |
5.6.3 养猪协会的创建建议 |
5.7 强化政府扶持与引导职能 |
5.7.1 强化政府扶持职能 |
5.7.2 强化政府的引导职能 |
5.8 强化村民对环保重要性的培训工作 |
5.9 小结 |
6 结论和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不同畜禽舍内微生物气溶胶菌群结构特征及ARGs污染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1 微生物气溶胶概述 |
1.2 微生物气溶胶的危害 |
1.3 微生物气溶胶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 微生物气溶胶采集方法 |
1.5 微生物气溶胶检测方法 |
1.6 空气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
1.7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不同畜禽舍内气载微生物含量及粒径分布特点研究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不同畜禽舍内微生物气溶胶菌群结构特征研究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畜禽舍内微生物气溶胶中ARGs污染情况研究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规模化猪场NH3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猪场概况 |
1.2 NH3浓度检测 |
1.3 主要仪器 |
1.4 猪舍氨气排放系数估算 |
1.4.1 猪舍通风量估算 |
1.4.2 猪舍氨气排放系数估算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猪场猪舍内外温湿度概况 |
2.2 机械通风条件下不同地面类型与清粪方式对猪舍内NH3浓度及排放系数的影响 |
2.3 缝隙地面刮板清粪条件下不同通风方式对猪舍NH3浓度及排放系数的影响 |
2.4 自然通风条件下屋顶形式与材料对猪舍NH3浓度及排放系数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9)环保健康育肥猪舍设计及源头减排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1.2.1 规模化养猪 |
1.2.2 规模化猪场 |
1.2.3 HACCP理论 |
1.3 养猪环境污染现状 |
1.3.1 对大气的污染 |
1.3.2 对水体的污染 |
1.3.3 对土壤的污染 |
1.3.4 温室效应的影响 |
1.4 养猪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
1.4.1 养猪环境污染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
1.4.2 养猪环境污染成因的具体分析 |
1.4.3 基于HACCP原理的生猪养殖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 |
1.5 养猪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
1.6 生猪养殖饮水系统分析 |
1.6.1 鸭嘴式饮水器 |
1.6.2 乳头式饮水器 |
1.6.3 饮水碗 |
1.7 生猪养殖清粪工艺分析 |
1.7.1 水冲式清粪工艺 |
1.7.2 水泡式清粪工艺 |
1.7.3 干清粪工艺 |
1.7.4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工艺 |
1.8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 |
1.9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环保健康型肥育猪舍的方案及结构设计 |
2.1 猪舍设计的基本原则 |
2.2 方案设计 |
2.2.1 场地的选择 |
2.2.2 猪场保温材料的选择 |
2.2.3 降温、供暖设备的选择 |
2.2.4 屋顶的设计 |
2.2.5 围护结构的设计 |
2.2.6 窗户的设计 |
2.2.7 地板的设计 |
2.2.8 栏舍布局及隔栏设计 |
2.2.9 风机的选择 |
2.2.10 饮水设计 |
2.2.11 通风设计 |
2.3 环保健康型育肥猪舍的施工建设 |
第3章 源头减排效果分析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目的 |
3.2 试验猪只 |
3.3 饲养管理 |
3.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4.1 生产性能指标 |
3.4.2 舍内环境指标 |
3.4.3 污水减排效果 |
第4章 源头减排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 试验分析 |
4.2 生产性能分析 |
4.2.1 行为学观察 |
4.2.2 增重与耗料 |
4.3 环境指标分析 |
4.3.1 猪场温度 |
4.4 污水减排效果分析 |
4.4.1 用水量 |
4.4.2 排污量 |
4.5 效益分析 |
4.5.1 经济效益分析 |
4.5.2 生态效益分析 |
4.5.3 社会效益分析 |
4.6 小结 |
第5章 总结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
5.1 总结 |
5.1.1 生产性能 |
5.1.2 舍内环境控制效果 |
5.1.3 污水减排控制效果 |
5.1.4 效益分析 |
5.2 存在的问题 |
5.3 进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猪舍内环境空气参数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点本试验点设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猪育种试验基地, 位于简阳市石盘镇龙泉湖社区, 占地面积为91亩, 建有养殖圈舍24栋, 圈舍面积共1 0 000 m2。该养殖场于2011年开始运行, 常年存栏能繁母猪520余头, 2013年实际存栏2 600头, 出栏8 000头。该试验猪场集科研、试验于一体, 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功能比较完善。外部气象参数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参考数据。 |
1.3 设备安装液晶屏及电脑安装于猪舍端头的饲料间 (由220 V交流电源供电) , 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连接为一体, 采集卡由铝合金防水安装盒保护, 安装于舍内。信号发送天线用磁吸座固定在安装固定架上, 天线延长线由带塑料保护套的螺旋管穿管保护。温湿度传感器按照舍内平面5点布置, 离墙面最近距离约0.8 m, 安装高度0. 5 m, 由电池供电;气体传感器三个, 集中布置在靠舍内边墙中点上, 安装高度0. 5 m, 由24 V直流电源供电。供电电缆、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之间的电线用PVC线管穿管保护。 |
四、四川规模化猪场猪舍空气环境管理状况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封闭猪舍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建立与应用[D]. 李仲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2]南充地区某猪场不同类型猪舍中细菌类气溶胶监测的研究[J]. 王怀禹,吕远蓉,师红萍. 中国动物保健, 2021(04)
- [3]某市鸡舍H2S含量调查及H2S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胡学远.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4]不同类型猪舍内环境颗粒物及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特征研究[D]. 黄凯.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猪舍环境参数研究综述[J]. 高航,袁雄坤,姜丽丽,王军军,臧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6)
- [6]紫金县猪场面源污染治理对策研究[D]. 黄聪.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不同畜禽舍内微生物气溶胶菌群结构特征及ARGs污染情况研究[D]. 张喜庆.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8]规模化猪场NH3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石志芳,姬真真,席磊. 中国畜牧杂志, 2017(08)
- [9]环保健康育肥猪舍设计及源头减排效果分析[D]. 黄锋.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0)
- [10]猪舍内环境空气参数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J]. 张艳,刘小谭,邓佳,王鹏. 四川畜牧兽医,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