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昌县小型水库病险特征及除险加固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曹金玉[1](2021)在《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要点分析》文中提出本文讨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现场施工的要点,分别从除险加固操作方法、管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提出有利于除险加固施工质量、小型水利工程稳定性的建议,制定完善的除险加固方案,加强小型水库稳固性,也可以在现场施工期间积累丰富的经验,对于今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作业是非常有利的参考。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2021)在《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绍兴市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工作方案绍政办发[2021]1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绍兴市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大中型水库、重要山塘、堤防海塘和规模以上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参照执行。
王军[3](2020)在《小型病险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方案比选》文中提出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多数水库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中进行,由于缺乏施工、管理、技术等经验,普遍存在稳定性差、防洪效果差、破损严重等问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病险。文章以甘肃省某中小型病险水库大坝除险加固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建设实际,从工程设计、投资、施工组织等方面系统比选,得出大坝除险加固的最优方案,以期对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决策参考。
王鹤翔[4](2020)在《辽宁省小型水库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水库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利设施,在生态环境、防洪灌溉等诸多领域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拦、排、滞、分水相结合的江河防洪体系的重要枢纽,也是抗御洪水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供水安全工程。建国以来,全国各类水库垮坝失事3498余座,其中小型水库3365座,占溃坝总数的96.2%。因此,小型水库已成为我国水资源安全和防洪工程体系的最薄弱环节,小型水库的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亟需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东港市马家沟水库为例,旨在解决一系列小型水库关键技术难题,为我省防汛工作的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小型水库特性曲线测算及特征值复核技术研究:确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测量技术方案并以东港市马家沟水库为例进行了水位库容及面积关系曲线测算、溢洪道水位泄量关系曲线计算、输水洞水位泄量关系曲线计算、死库容的复核、设计洪水计算、调洪计算、坝顶高程复核、垮坝最大流量计算等,对方案加以验证,该套技术方案使计算便捷、准确(2)小型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技术研究:细述了几种适用于小型水库的调洪演算方法、入库洪水过程预报、对小型水库预报模型进行研究、制作水库综合洪水预报图、对实际防洪能力进行核算,选择了最贴切的方法以东港市马家沟水库为例加以验证,使用方便、高效。(3)小型水库群测群防体系技术研究,是上述两项研究成果的实用化。在水库最大垮坝流量计算的基础上,定量划分了危险区域,并研究建立群测群防组织体系,以东港市马家沟水库为例加以验证,该体系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郑守成[5](2019)在《蓬莱市小型水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水是农业的命脉,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200立方米,仅仅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因此,水利工程项目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众多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库是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基础性设施,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量的小型水库在农业灌溉、防汛减灾等方面展现出重要的效益。但是由于大多数水利工程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建设标准不高,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水库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工程建设的不断重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全面实施,基本消除了工程的安全隐患,但是在水库管理方面仍旧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缺位比较明显。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库安全,水利部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重要抓手,实施加强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强调了水库管理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深入调研、实地勘察等方式搜集查阅了大量基础资料,依据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蓬莱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主体责任划分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管理现状,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存该市在小型水库管理方面存在主体责任不明确、管理人员素质低、经费投入少、管理设施受限以及过度开发难以可持续利用等问题,不能满足当前小型水库管理的需求。在深入挖掘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提出了完善小型水库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变经营方式等措施改善当前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购买“社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以及成立小型水库专门管理机构的方式,实现小型水库统筹规划管理,达到水利工程强监管的目的。
殷乐[6](2017)在《基于信息化的湖南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湖南省小型水库数量众多,长时间运行后,大部分水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裂缝等质量问题,影响大坝本身稳定性、水库地质的安全,此类水库称之为病险水库。为了保证大坝的正常运行,解决坝基坝身防渗处理、坝基地基地震液化、砂土淤积、设备老化、水文观测设备不完善等问题而进行的修复工程一般称之为除险加固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是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修复,既要考虑原有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又要兼顾原工程的修复与新建工程的现场安全。湖南省的小型水库很多还兼顾灌溉作用,对于保证原有项目的正常运行意义更加重大。本文主要对湖南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进行风险评估的模型建立和个案应用,针对数学模型测评的结果,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排序,结合信息技术尝试建立重大危险源预控系统,提出现场安全管理的管理对策和技术对策。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和国内安全管理的现状,现行安全管理理论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极大降低了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湖南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汇总与提炼后,建立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模型。其次,对湖南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安全进行对策分析,以安全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建筑行业中的危险源提出安全管理评价的方法和形式,并对安全管理的评价办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了详细的危险源划分。再次,在管理控制论的基础上,对信息化技术——云服务、大数据、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模块进行阐述,并结合现行水利工程中的智能化模块与传感技术设想了水利工程现场安全监控自动化系统。最后,在危险源分析和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现场危险源的特征,构建了现场危险源指标体系,对钻孔灌浆、混凝土工程等重要二级指标细分到了三级指标,对清水溶水库进行了个体应用与评价,对建立的现场评价指标进行了专家评分,并通过调查问卷对工程实施了模糊评价,最终评定水库状态为较安全。
何善国[7](2017)在《水库坝下涵管渗漏导致土坝病害机理探析》文中认为文章探讨了水库坝下涵管渗漏点及其成因,提出坝下涵管渗漏导致土坝病害形式、病害机理及病害防治思路。通过对部分病险水库现场检查和查阅安全鉴定、初步设计及有关文献等资料,发现坝下涵管渗漏点位置主要位于地基沉陷所致涵管受损开裂处、涵管施工缝、结构薄弱老化被击穿处、涵管与坝体接触部和涵管与坝基接触带。坝下涵管渗漏形式有点状渗漏和接触渗漏,涵管上方坝坡面塌陷坑和涵管出口侧坝坡管涌或流土,是涵管渗漏导致土坝病害的外在表现形式。分析认为,坝下涵管断裂后渗漏通道出口位置前移、渗径变短、水力梯度变大,渗透水流不断带走渗漏通道土体细颗粒导致渗漏通道贯通,恶化涵管轴线区域坝体渗流态势,涵管接触渗流出口末端未设置反滤排水体或其导滤效果不佳,是导致土坝渗透变形等病害的内在影响因素。提出了坝下涵管渗漏及病害的防治对策思路。
曹方晶[8](2015)在《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在这一背景下,以小型水库为主的大量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经济——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大量的小型水库在农业灌溉、城乡生活供水、防洪减灾、大中型企业供水、水产开发、水能发电、维护生态等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效益,可以说是分布在山区丘陵问的巨大水资源宝库。但是,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多重原因,造成了数量庞大的小型水库建成后疏于管理,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设施、无管理经费的“四无”管理状态,安全运行形势不容乐观,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缺位明显。本文查阅了大量我省小型水库方面的数据,引用了大量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实例,很多都是首次公开使用的内部工作资料,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实例论证”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小型水库的管理体制改革现状进行研究,结合全省小型水库的运行管理特点,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通过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探讨,分析当前管理体制改革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进而提出完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在于,从学术层面对当前山东省推进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总结归纳。本文的亮点在于“以实践验证理论,以模式验证措施”,根据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委托管理理论等)进行了分类,首次对前期探索的三种改革模式(即专管员模式、市场化模式和托管式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实例论述,并对最终改革成果国家级改革示范县管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实例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建议,即“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制定相关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环境保护,搞好开发利用;推进产权改革,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绩效考核,稳步推进改革。”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9](2015)在《绍兴市防洪排涝建设总体方案》文中研究表明(2015—2020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防洪排涝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绍政办发〔2015〕7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绍兴市防洪排涝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9月14日
钟磊[10](2015)在《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小型水库数量大、分布广,发挥效益明显,解决农民生活用水,提升农村环境风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减少城镇洪涝灾害,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因此小型水库的长久可持续运行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目前小型水库已全面完成除险加固战役,彻底根除小型水库的工程弊病,但是“重建轻管”是小型水库长期存在的难题,国家水利部先后发文改革创新小型水库的管理体制,保障小型水库的长久安全运行。论文结合“多中心理论”,根据小型水库的特点,分析影响小型水库长久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研究小型水库“责、权、利”各方需求,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小型水库长久可持续运行。论文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全新认识小型水库特征特点,分析小型水库的建设现状及管理现状,对比大中型水库管理体制。结合小型水库的发展演变,发现目前小型水库除了具有传统的灌溉、防洪、发电及养殖等功能外,还具有现代农业的基础、农村饮水安全的根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保障、现代城市景观的支撑等新型功能,并证明小型水库潜在的资源可被市场开发。(2)运用管理学分析影响小型水库长久安全运行的因素,最终得出影响小型水库长久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是小型水库的管理机制。分析研究小型水库管理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型水库管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3)我国社会管理进入创新阶段,在多领域逐渐运用“多中心理论”来管理公共事务。分析小型水库特点,结合“多中心理论”原理及实践经验,从理论运用的优缺点、条件及功能,证明小型水库管理机制运用“多中心理论”可行。(4)根据小型水库具有的资源,将小型水库按资源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小型水库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小型水库管理。政府根据小型水库的特点制定小型水库的管理制度、法规、管理结构层次、组织结构;划定小型水库管理范围、放活产权制度;运用“多中心理论”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及监督机构多种权力中心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5)实例分析小型水库管理机制运用“多中心理论”后所发生的变化和影响,并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分析,证明小型水库管理机制运用“多中心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行。
二、新昌县小型水库病险特征及除险加固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昌县小型水库病险特征及除险加固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操作方法 |
1.1 水库现场测量 |
1.2 测量采集泄水建筑堰顶高程参数 |
1.3 放水装置与设备加固处理 |
1.4 水库防渗处理 |
1.4.1 坝基防渗处理 |
1.4.2 坝体防渗处理 |
2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管理方法 |
2.1 优化管理组织结构 |
2.2 组建除险加固管理专业团队 |
2.3 设置除险加固处理流程 |
2.4 加强招投标制度规范性 |
2.5 加大除险加固监管力度 |
3 结语 |
(3)小型病险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方案比选(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大坝结构及防渗评价 |
3 防渗加固方案比选 |
3.1 工程加固方案简介 |
3.1.1 方案Ⅰ:“坝体防渗墙+坝体压力充填灌浆+坝基、坝肩帷幕灌浆”加固 |
3.1.2 方案Ⅱ:“坝体上游坝坡复合土工膜防渗+坝体压力充填灌浆+坝肩帷幕灌浆” |
3.1.3 方案Ⅲ:“坝体压力充填灌浆+坝基、坝肩帷幕灌浆”加固 |
3.1.4 方案Ⅳ:坝体填筑+振冲碎石桩加固+坝体防渗墙+坝基、坝肩帷幕灌浆 |
2.2加固方案择优分析 |
4 研究结论 |
(4)辽宁省小型水库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我国小型水库现状及特征 |
1.2.1 全国小型水库数量及分布特征 |
1.2.2 辽宁省小型水库数量及的空间分布 |
1.2.3 小型水库现状及特点 |
1.2.4 小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小型水库特性曲线测算及特征值复核技术研究 |
2.1 防洪标准的确定 |
2.2 测算水位~库容、面积关系曲线 |
2.3 溢洪道水位~泄量计算 |
2.4 输水洞水位~泄量计算 |
2.5 水库死库容的复核 |
2.5.1 死库容的计算 |
2.5.2 水库死水位的确定 |
2.6 设计洪水计算 |
2.7 调洪计算 |
2.8 坝顶高程复核 |
2.8.1 波浪在坝坡上爬高计算 |
2.8.2 坝顶超高计算 |
2.9 复核结论 |
2.9.1 防洪标准的确定 |
2.9.2 测算水位~库容、面积关系曲线 |
2.9.3 溢洪道水位~泄量计算 |
2.9.4 输水洞水位~泄量计算 |
2.9.5 水库死库容的复核 |
2.9.6 设计洪水计算 |
2.9.7 调洪计算 |
2.9.8 坝顶高程复核 |
3 小型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技术研究 |
3.1 小型水库洪水预报技术研究 |
3.1.1 调洪演算方法 |
3.1.2 入库洪水过程预报 |
3.1.3 小型水库预报模型 |
3.1.4 水库综合洪水预报图 |
3.1.5 实际防洪能力核算成果 |
3.2 小型水库预警指标体系技术研究 |
3.2.1 实时报警 |
3.2.2 日常报警 |
3.2.3 可能最高水位报警 |
3.2.4 抗雨能力报警 |
4 小型水库群测群防体系技术研究 |
4.1 计算水库垮坝最大流量 |
4.2 危险区域划定及险情划分 |
4.3 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建立 |
4.4 预警信息传递和警报机制建立 |
4.5 险情监测和巡视 |
4.6 抢险应急措施的制定 |
4.7 小型水库应急预案的编制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蓬莱市小型水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0.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 |
1.1.1 水库、小型水库 |
1.1.2 水库功能 |
1.2 理论基础 |
1.2.1 公共产品理论 |
1.2.2 委托代理理论 |
1.2.3 激励理论 |
2 蓬莱市小型水库管理现状及效益分析 |
2.1 蓬莱市小型水库管理现状 |
2.1.1 小型水库数量、分布情况 |
2.1.2 小型水库管理员结构及培训现状 |
2.1.3 小型水库维修养护现状 |
2.1.4 水库除险加固现状 |
2.2 蓬莱市小型水库效益分析 |
2.2.1 水库防洪减灾效益分析 |
2.2.2 农业灌溉及抗旱效益分析 |
2.2.3 渔业养殖效益分析 |
3 蓬莱市小型水库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蓬莱市小型水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1 主体责任不明确,县、乡、村责任矛盾突出 |
3.1.2 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培训效果差 |
3.1.3 经费不足,政府、社会投入较少 |
3.1.4 管理设施受限,运行效益难成 |
3.1.5 水库过度使用,破坏可持续利用 |
3.2 蓬莱市小型水库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3.2.1 水库管理法规不完善,社会意识薄弱,执法难度大 |
3.2.2 管理体制不明确,管护模式针对性不强 |
3.2.3 信息交流障碍,信息共享不充分 |
3.2.4 管理考核制度不健全 |
3.2.5 考核指标与实际匹配度不高 |
4 蓬莱市小型水库管理对策分析 |
4.1 完善小型水库管理法规,加强法规宣传 |
4.1.1 完善相关管理法规规定 |
4.1.2 拓宽法规宣传渠道 |
4.2 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主体,提升水库管理人员素质 |
4.2.1 明确管理主体 |
4.2.2 加强业务培训指导 |
4.3 完善水库工程设施,加强信息化管理 |
4.3.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4.3.2 推进信息化管理 |
4.4 合理转变水库经营模式 |
4.4.1 生态农业经营 |
4.4.2 休闲旅游经营 |
4.5 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
4.5.1 购买社会服务 |
4.5.2 探索物业管理模式 |
4.6 成立小型水库管理专门机构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信息化的湖南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前言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水利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水利工程现场安全信息化管理模式 |
2.1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
2.1.1 安全管理 |
2.1.2 安全管理原则 |
2.2 安全评价 |
2.2.1 安全评价的分类 |
2.2.2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
2.3 安全管理评价 |
2.3.1 安全管理评价原则 |
2.3.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
3.1 控制论理论 |
3.2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端APP的信息化技术应用 |
3.2.1 移动通信技术 |
3.2.2“互联网+”的提出 |
3.2.3 物联网 |
3.3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应用 |
3.3.1 云计算概述 |
3.3.2 云计算的主要特征 |
3.3.3 大数据概述 |
3.4 现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
3.4.1 水利智慧水务自动化系统 |
3.4.2 水利智能平台前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利工程现场安全模型 |
4.1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
4.1.1 危险源概念与分类 |
4.1.2 危险源的分类 |
4.1.3 危险源识别 |
4.2 水利工程现场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数字模型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3 信息化程序的现场安全模型 |
4.3.1 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危险源汇总 |
4.3.2 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安全指标体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清水溶水库安全评价应用案例研究 |
5.1 水利工程情况概况 |
5.1.1 流域特征值 |
5.1.2 径流计算 |
5.1.3 设计暴雨 |
5.1.4 工程存在的病险问题 |
5.1.5 原大坝安全认定结论 |
5.1.6 工程任务与规模 |
5.2 除险加固设计 |
5.2.1 大坝整治 |
5.2.2 泄水建筑物 |
5.2.3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 |
5.2.4 工程管理 |
5.2.5 施工 |
5.3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指标权重计算 |
5.3.1 一级权重计算 |
5.3.2 二级权重计算 |
5.3.3 三级权重计算 |
5.4 安全模糊评价 |
5.5 结论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7)水库坝下涵管渗漏导致土坝病害机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坝下涵管渗漏点位置及其成因分析 |
1.1 渗漏点及其地基变位与涵管破坏形式 |
1.2 渗漏通道及漏水点成因分析 |
2 涵管渗漏致土坝病害分析 |
2.1 涵管存在渗漏的坝外表现 |
2.2 涵管渗漏致土坝病害的表现 |
3 涵管渗漏对土坝渗流态势的影响分析 |
3.1 涵管点状渗漏改变或恶化了土坝渗流态势 |
3.2 坝下涵管接触渗透病害与排水体效能有关 |
4 坝下涵管渗漏及病害的防治对策思路 |
5 结语 |
(8)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2.1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水库管理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框架和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小型水库管理相关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相关管理理论的引入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代建制理论 |
2.2.3 激励理论 |
2.3 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方法的比较 |
第3章 山东省水库管理运行情况 |
3.1 大中型水库管理运行现状 |
3.2 小型水库管理运行现状 |
3.4 山东省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章 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前期探索实证举例 |
4.1 专管员模式实例:济宁市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4.2 市场化模式实例:日照市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4.3 托管式模式实例:潍坊市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4.4 国家级改革示范县——沂源县改革实例 |
第5章 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
5.1 明确改革的范围和目标 |
5.2 理顺管理体制,搞好开发利用 |
5.3 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环境保护 |
5.4 推进产权改革,落实管理责任 |
5.5 严格绩效考核,稳步推进改革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10)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小型水库现状及管理问题 |
2.1 小型水库 |
2.2 小型水库现状 |
2.2.1 小型水库建设现状 |
2.2.2 小型水库管理现状 |
2.2.3 小型水库与大中型水库管理对比 |
2.3 新形势下小型水库的功能及作用 |
2.4 小型水库管理机制影响长久运行 |
2.4.1 小型水库长久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
2.4.2 小型水库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2.5 小型水库管理机制革新的必要性 |
2.5.1 小型水库长久运行的需要 |
2.5.2 小型水库管理机制改革的需要 |
2.5.3 新形势下挖掘小型水库潜在资源的需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 |
3.1 多中心理论基本原理 |
3.2 运用“多中心理论”革新小型水库管理机制 |
3.2.1 运用“多中心理论”解决管理难题 |
3.2.2 运用“多中心理论”优化调解“责、权、利”矛盾 |
3.2.3 运用“多中心理论”的优点 |
3.2.4 运用“多中心理论”的条件 |
3.2.5 运用“多中心理论”的功能 |
3.2.6 运用“多中心理论”可能面对的问题 |
3.3 小型水库分类 |
3.4 多个权力主体分析 |
3.4.1 政府 |
3.4.2 社会组织 |
3.5 法律约束、政府主导 |
3.5.1 制度标准、法律法规 |
3.5.2 政府管理层次及组织结构 |
3.6 建立“多中心理论”的管理机制 |
3.6.1 划定小型水库管理范围、改革产权制度 |
3.6.2 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长久运行机制 |
3.6.3 财政保障机制 |
3.6.4 紧急事故处理机制 |
3.6.5 监督检查与考核机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基本情况 |
4.2 结合“多中心理论”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成果及相关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下一步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新昌县小型水库病险特征及除险加固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要点分析[J]. 曹金玉. 居舍, 2021(17)
- [2]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J].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绍兴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4)
- [3]小型病险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方案比选[J]. 王军.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09)
- [4]辽宁省小型水库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D]. 王鹤翔.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5]蓬莱市小型水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 郑守成.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6]基于信息化的湖南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 殷乐. 湖南大学, 2017(06)
- [7]水库坝下涵管渗漏导致土坝病害机理探析[J]. 何善国.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07)
- [8]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问题研究[D]. 曹方晶. 山东大学, 2015(08)
- [9]绍兴市防洪排涝建设总体方案[J].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绍兴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09)
- [10]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研究[D]. 钟磊.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