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化学中的溶解度图像(论文文献综述)
姚彦川,徐作培,朱红杰[1](2021)在《初中化学试题改编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在中考复习教学活动中,适度的习题训练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教师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应用水平,教师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以达到指导学生掌握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教学环境中,网络资源的普及造就习题来源的便捷化。化学习题资源多如牛毛、铺天盖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对习题加以甄选和改编,极有可能使学生陷入题海。目前一线教师在各类教学软件的帮助下,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
刘兰[2](2021)在《初中生“溶液”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文中指出认知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学生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在获得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这种阻碍具有可消除性和隐蔽性等特征,可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活动进行消除。溶液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部分内容包含了较多的化学知识,同时蕴含了宏微结合、变化观念、平衡思想、定性与定量、能量变化与守恒等化学学科思想和观念,由于知识的综合性和丰富的内涵,初三学生在“溶液”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障碍,因此对“溶液”认知障碍进行探查研究,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促进科学素养的落实。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三个方面确定了认知障碍的研究框架,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编制了《初中生“溶液”认知障碍诊断问卷》。对H省市级、县级和乡镇中学的230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26.0和Excel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研究结论:(1)整体上,初中生在“溶液”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中等程度的认知障碍。(2)初中生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障碍三个一级维度的认知障碍不同,言语信息、智慧技能两个维度存在较轻程度认知障碍,认知策略维度存在严重程度认知障碍。(3)在二级维度中,关键字、词及名称的了解障碍、宏观-微观转化障碍、概念辨析障碍、溶解度曲线分析障碍、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障碍五个二级维度,存在较轻程度的认知障碍;“溶质质量分数”迁移障碍维度,存在严重程度的认知障碍。(4)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言语信息障碍、认知策略障碍两个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智慧技能障碍维度不存在显着性差异。(5)初中生“溶液”认知障碍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溶液知识特殊性的影响、初中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影响、教师教学的影响、惯性思维的影响、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依据调查结果提出教学建议:(1)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学生的辨析障碍(2)活用教材内容,解决学生的宏微转化障碍(3)从不同视角解读图像的化学含义,解决学生的曲线分析障碍(4)提高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的认知策略障碍。
许九奎[3](2021)在《重视基础·突出探究·拓展思维·提升素养——2020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复习建议》文中指出整体分析2020年河北省中考理综化学部分的试题特点,并针对典型试题,全面剖析学生的出错原因,并梳理、总结教学启示,如此可增强中考化学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卞阳阳[4](2020)在《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实验性强,但传统实验在概念理解以及学生思维提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大数据时代,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实验技术数字化实验,数字化实验最突出的特点是便携、实时、准确、直观、数据变化过程与实验过程同步进行,可将实验数据以数字或图像实时显示出来。数字化实验的应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能拓展探究内容,提高效率。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很多学者老师研究了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而初中化学课堂中数字化实验应用的案例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数字化实验是否适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以及探索合适的应用途径。现阶段也强调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化学课程的设计上应该适应时代性,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需的化学知识、化学技能,体现其启蒙性、基础性。而数字化实验的数据处理以及图像分析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何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相融合,拓展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等。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数字化实验的组成和特点、数字化实验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第三部分笔者是通过问卷分别对教师以及学生关于数字化实验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教师的问卷从学校数字化实验设施的配备、教师对数字化实验的了解程度、数字化实验的操作方法、数字化实验对提升学生思维的效果等方面对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情况调查分析。学生的问卷主要是实践后对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查。第四部分是实践研究,这是本论文的重点。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合适的应用途径,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论述。第五部分是研究的结论与反思。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是可以应用的,并且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思维。在实施途径上可以参考以下思路:1、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化实验这项新技术,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介绍数字化实验,多角度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现代科技的魅力。2、通过数字化实验解决抽象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字化实验的印象,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从定性认识转变为定量感知。3、通过数字化实验的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对数字化实验的曲线、图像的分析,提升其思维能力,数字化实验拓宽探究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4、复习课中运用数字化实验,改变单调复习讲题模式的同时学生从数字化实验中收获新知。5、数字化实验运用到课外实践,丰富课外活动内容,增强热爱钻研的精神。笔者通过实践过程中探索,也对数字化实验的应用提出建议,对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也做出反思。
朱世根[5](2020)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易燃易爆、有毒等具有危险性的实验难以开展;有些实验因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使实验效果不够好;还有些实验因耗时较长,易影响上课进度安排;有些实验因学校缺乏相应器材、实验药品较难获得而无法开展。随着教育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实验作为新的教育形式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虚拟实验具备低成本、可重复性、不受时空限制、无污染等特点而成为改善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手段;教育部也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可通过综合运用观察、模拟、体验、设计、调查等多种方式丰富实验教学实施,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的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于因受时空限制而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观察和控制的事物和现象、变化太快或太慢的过程,以及有危险性、破坏性和对环境有危害的实验,可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呈现。本文主要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虚拟实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将初中化学实验分为技能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体验性实验四类;通过分析现有常规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对适合采用虚拟实验辅助教学的化学实验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目前使用较多的商用虚拟实验教学软件的优缺点,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NOBOOK虚拟实验软件,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为了验证将虚拟实验应用于实际课堂的有效性,在岳阳市第九中学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纸笔测验、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三种形式来收集应用后的数据与效果反馈,结果表明,将NOBOOK虚拟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传统真实实验的不足、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效果。
张静[6](2020)在《初中化学计算能力的形成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量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形成性评价的提倡,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建构初中化学计算能力评估模型,对初中生的化学计算能力进行形成性评价,在对学生化学计算能力水平进行定位的同时,还可以识别学生的化学计算思维,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计算的教学质量。本研究在分析化学计算能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初中化学计算能力的构成要素,即学科知识、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进而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结合初中化学计算内容的特点,将初中化学计算能力划分为识别、应用和综合三个由低到高的水平层次,并分别对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和初中化学综合计算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表现描述。然后,在表征学生化学计算能力中所涉及的变量的基础上,建构出初中化学计算能力评估模型,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形成性评价时提供依据。以初中化学计算能力评估模型和行为表现描述为依据,针对初中化学中四类计算内容的特征,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形成性评价设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具有基础、简单的特征,以新授课为载体采用即时性评价的方式;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多,采用作业评价的方式;有关溶液的计算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复习课为载体采用活动表现评价的方式;综合计算所涉及的问题情境相对复杂、知识点相对繁多,以复习课为载体采用即时性评价的方式。运用恰当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设计与初中化学计算能力水平相对应的评价项目,并将其编制成教学案例,能为初中一线化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张梦针[7](2020)在《基于思维地图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知识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带领学生逐渐从繁琐的文字世界迈进图文并茂的视觉时代。思维地图作为知识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具有独特性、灵活性、适用性、综合性以及反思性等特点,拥有八种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基本形式,为学习者借助图形表达思维、建构知识提供充足条件。合理运用思维地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归纳整理知识,减轻认知难度和记忆负担,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升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基于思维地图的功能与初中化学学科特点,提出了思维地图各子图在优化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开展了基于思维地图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并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检验。1.运用文献研究法界定了思维地图的概念,梳理了思维地图的研究进展,发现国内关于思维地图的化学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仅有两篇片段化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缺少系统化的教学研究。掌握思维地图的合理应用和改善学习效果无法仅通过片段化的教学设计实现,需要结合思维地图的功能特点与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实施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地图的绘制,提高化学学习效果。2.采用问卷调查法,讨论了思维地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可行性,调查数据表明:有96.67%的教师不了解思维地图,有56.67%的教师采用纯文字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同时,教师肯定思维地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增强视觉效果、便于梳理和构建知识、方便学生理解记忆的优势;有24.10%的学生不喜欢化学学习,认为影响化学成绩提升的主要原因有知识点容易忘记、知识容易记混淆、知识记不住,且有72.83%的学生喜欢借助图形总结整理知识。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思维地图应用于初中化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结合初中化学实验多、知识点分散、比较抽象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注意力不稳定、以有意识记为主的学习特点,进一步分析思维地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同时,结合思维地图的类型、功能以及初中化学内容特点,提出思维地图各子图在优化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化学实验课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一氧化碳》以及化学概念和原理课中的《溶液的形成》为例,根据具体内容特点,选用合适思维地图完成教学案例的设计。4.选取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教学实践,分析两班学生的课堂课后表现、实验班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以及两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检验思维地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观察表明:实验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班,归纳总结知识的频率更高,学习态度更好;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实验班学生的思维地图使用效果,调查数据表明:有68%的学生认为使用思维地图有助于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有71%的学生肯定思维地图能提高解题效率,有79%的学生认为思维地图有助于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通过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了解两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测试数据表明:思维地图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学实践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化学成绩比对照班高2.80291分、标准差小1.42804,虽然独立样本t检验中p=0.165>0.05,两班的化学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可能是因为实践时间较短,教学效果不明显,但从平均分和标准差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化学成绩有明显提升,可知思维地图对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史红霞[8](2020)在《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文中认为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教师PCK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开展PCK测评是了解教师PCK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本研究基于特定主题,开发特定主题学科教学知识(TSPCK)的测评工具,旨在全面、科学地测评教师的TSPCK,为教师教育课程提供实证依据,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共包括八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论述;然后提出了研究问题和具体的研究任务,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教师PCK的研究。首先从PCK涵义、PCK要素研究、PCK现状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外教师PCK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用知识图谱分析法对国内教师PCK研究成果和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国内对教师PCK测评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更缺少对教师TSPCK的测评研究。第三章对国际典型的教师PCK测评工具进行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了六种目前国外使用的教师PCK测评工具;然后从PCK评价框架、测查问卷、评定方法等几方面分析六种测评工具的特点,并提出对教师TSPCK测评的启示。第四章建构教师TSPCK测评框架。首先从教师PCK层级模型引出TSPCK,并阐述教师TSPCK的特征,建构教师TSPCK要素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Park提出的五要素模型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抽取、归纳教师TSPCK观测点;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对观测点进行修正,形成教师TSPCK测评框架,该框架由主题教学目标、主题内容相关知识、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的知识、主题教学策略知识、主题学习评价知识五个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又有1-5个不等的观测点,总共12个观测点。第五章开发教师TSPCK测评工具。测评工具包括测查问卷和评价标准两部分,首先根据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TSPCK测查问卷;然后,综合分析国外教师PCK测评中的评价方法和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确定了TSPCK的评价标准;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对测查问卷和评价标准进行修正,形成教师TSPCK测评工具,其中测查问卷由个人信息调查和12个开放式问题构成,评价标准使用等级赋分法,每个观测点均有四个等级,且确定了等级表现描述,方便研究者制定具体主题的赋分标准并使用。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是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的测评。首先明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对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分析了学生在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中的迷思概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的知识点;然后分别对初中、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测查,并对测查结果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测评结果显示:(1)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整体表现呈正态分布,而在TSPCK的五个要素中,学生知识最难,内容知识、评价知识、策略知识次之,目标知识最容易;(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职称背景下,教师TSPCK表现有差异;(3)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各要素中各个题目的作答所处的等级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各个知识点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4)提取了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优质表现,建立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和化学平衡TSPCK知识库。第八章是研究结论、启示及展望。本研究建构了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教师TSPCK测评工具,并用此工具对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进行了测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启示我们,教师PCK测评需要基于特定主题,教师TSPCK发展与教龄增长成正比;要加强教师对主题内容知识、对学生关于主题内容理解的知识的认识,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要建立信息化“合作研究共同体”,利用网络资源研究不同主题的教师TSPCK,以及教师TSPCK的发展过程和机制。教师TSPCK测评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必然需求,本研究构建了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适用于不同学科主题的教师TSPCK测评工具,并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的测查,揭示了中学化学教师TSPCK发展现状及表现,确定了这两个主题的优质TSPCK,研究成果丰富了教师PCK理论,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吴碧燕[9](2020)在《基于问题解决的“溶解度曲线”教学实践》文中认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陌生情境下问题解决的能力。文章以一道初中化学中考试题"溶解度曲线"为例,探讨如何将问题细化为系列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最后,对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了几点建议。
李响[10](2020)在《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和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化实验结合了新型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组成,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数学建模以及图像的分析处理。将其引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优化,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实验教学创新,实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代化。当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验和信息技术相关科学素养的提高,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初中化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其中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就列出了有关数字化探究实验的一系列器材要求与实践活动建议。而在实际开展方面,不少中学都已引进了数字化实验设备,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中学还先后建设了数字化实验室,但是数字化实验还未完全在中学化学,特别是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应用起来,大多数教师苦于无法设计并开展适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数字化实验活动。故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初中化学一线教师提供相关参考。本研究围绕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中的教学应用展开,研究内容包括:(1)了解数字化实验的特点与发展历程;(2)基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已有文献和人教版教材,整合出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数字化实验和探究活动74个;(3)以引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提升、应用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为应用场景,设计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的数字化实验案例20个;(4)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考察教学效果,为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中的教学应用提出建议。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2)数字化实验可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可将引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提升和应用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为教学场景,整合和设计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3)按教学环节设计的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实用性。论文最后对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对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二、初中化学中的溶解度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化学中的溶解度图像(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化学试题改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性问题到定量问题的改进 |
1. 溶液中的相关问题 |
2. 物质组成问题 |
二、封闭式结论到开放式结论的改进 |
三、文字叙述到图像表达的转化 |
(2)初中生“溶液”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
1.1.2 为化学教师解决学生“溶液”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
1.1.3 丰富学科认知障碍的内容 |
1.2 研究现状 |
1.2.1 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 |
1.2.2 关于“溶液”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的确定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问题的确定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2 研究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认知障碍 |
2.1.2 “溶液”认知障碍 |
2.2 理论基础 |
2.2.1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
2.2.2 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 |
2.3 “溶液”教学内容分析 |
2.3.1 课标对“溶液”的要求 |
2.3.2 教科书中“溶液”内容的编写 |
3 研究过程 |
3.1 问卷的编制 |
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3.2.1 信度检验 |
3.2.2 效度检验 |
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4 问卷的数据处理 |
4 初中生“溶液”认知障碍调查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溶液”认知障碍程度的划分标准 |
4.2 “溶液”认知障碍整体情况统计及分析 |
4.3 “溶液”认知障碍各维度统计分析 |
4.3.1 言语信息维度 |
4.3.2 智慧技能维度 |
4.3.3 认知策略维度 |
4.4 “溶液”认知障碍的差异性分析 |
4.4.1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认知障碍各维度差异性分析 |
4.4.2 不同性别学生认知障碍各维度差异性分析 |
4.5 “溶液”认知障碍的调查结论 |
5 初中生“溶液”认知障碍的成因分析 |
5.1 认知障碍的成因统计 |
5.1.1 言语信息障碍成因统计 |
5.1.2 智慧技能障碍成因统计 |
5.1.3 认知策略障碍成因统计 |
5.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5.3 认知障碍的成因分析 |
5.3.1 溶液知识特殊性的影响 |
5.3.2 初中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影响 |
5.3.3 教师教学的影响 |
5.3.4 惯性思维的影响 |
5.3.5 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2.1 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学生的辨析障碍 |
6.2.2 活用教材内容,解决学生的宏微转化障碍 |
6.2.3 从不同视角解读图像的化学含义,解决学生的曲线分析障碍 |
6.2.4 提高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的认知策略障碍 |
7 反思与展望 |
7.1 研究反思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重视基础·突出探究·拓展思维·提升素养——2020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复习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
(一)试卷结构稳定,试题立意不断创新 |
(二)重视基础,联系实际,以生为本,引导教学 |
(三)突出实验,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二、典型试题分析 |
三、2021年化学教学与中考备考建议 |
(一)研读课标,重视基础,联系实际 |
(二)加强实验,突出探究,提升素养 |
(三)重视化学用语,狠抓答题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
(4)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 |
1.1 选题的缘由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顺应命题方向的趋势 |
1.2.2 顺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
1.2.3 优化学生化学学习的需要 |
1.3 研究的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第2章 理论研究 |
2.1 数字化实验简介 |
2.2 |
2.3 中学化学实验相关理论 |
第3章 数字化实验应用情况调查研究 |
3.1 关于教师对数字化实验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
3.2 关于学生对数字化实验认可程度的调查研究 |
3.3 教师访谈 |
3.4 数字化实验应用调查结果 |
第4章 实践研究 |
4.1 研究的准备 |
4.2 教学实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数字化实验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对数字化实验应用感受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访谈大纲(教师篇) |
致谢 |
(5)初中化学教学中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
1.1.2 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 |
1.2 虚拟实验的应用研究概况 |
1.2.1 在国外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1.2.2 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1.2.3 虚拟实验软件优缺点分析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
2.1 理论基础 |
2.1.1 杜威“做中学”理论 |
2.1.2 学习迁移理论 |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 初中化学中虚拟实验辅助教学的设计原则 |
2.2.1 能实不虚原则 |
2.2.2 虚实结合原则 |
2.2.3 相互补充原则 |
第3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
3.1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实验统计与归类 |
3.2 虚拟实验可辅助的初中化学实验总结与分析 |
3.2.1 虚拟实验可辅助的初中验证性实验 |
3.2.2 虚拟实验可辅助的初中技能性实验 |
3.2.3 虚拟实验可辅助的初中探究性实验 |
3.3 NOBOOK虚拟实验软件操作介绍 |
3.3.1 NOBOOK虚拟实验软件下载 |
3.3.2 NOBOOK化学虚拟实验使用 |
3.3.3 设计NOBOOK化学虚拟实验 |
3.4 NOBOOK虚拟实验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流程 |
第4章 初中化学中虚拟实验教学设计应用案例 |
4.1 案例1: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4.1.1 教学内容分析 |
4.1.2 教学设计思路 |
4.1.3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
4.1.4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中虚拟实验视频二维码 |
4.2 案例2:一氧化碳的性质 |
4.2.1 教学内容分析 |
4.2.2 教学设计思路 |
4.2.3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
4.2.4 《一氧化碳的性质》中虚拟实验视频二维码 |
第5章 初中化学中虚拟实验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5.1 教学实践 |
5.2 化学成绩数据分析 |
5.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5.3.1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
5.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4 教师访谈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习班级学生考试成绩 |
附录2 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初中化学计算能力的形成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2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化学计算的研究现状 |
1.2.2 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访谈法 |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学习进阶理论 |
2.1.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学习进阶 |
2.2.2 化学计算能力 |
2.2.3 形成性评价 |
3 初中化学计算能力评估模型的建构 |
3.1 基于学习进阶的初中化学计算能力水平层次划分 |
3.1.1 初中化学计算内容分类 |
3.1.2 初中化学计算能力的学习进阶水平划分 |
3.2 初中化学计算能力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 |
3.2.1 有关化学式计算能力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 |
3.2.2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 |
3.2.3 有关溶液计算能力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 |
3.2.4 有关综合计算能力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 |
3.3 初中化学计算能力评估模型的建构 |
4 根据评估模型对初中计算类问题进行形成性评价 |
4.1 化学式计算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
4.1.1 教学与评价目标 |
4.1.2 主要教学过程 |
4.2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
4.2.1 作业题目编制意图 |
4.2.2 作业题目 |
4.3 有关溶液计算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
4.3.1 主要教学流程 |
4.3.2 活动表现评价标准 |
4.4 综合计算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
4.4.1 设计思路 |
4.4.2 主要教学过程 |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思维地图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知识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
1.1.2 化学学科的内在要求 |
1.1.3 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需求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关于思维地图的研究状况 |
1.2.2 国内关于思维地图的研究状况 |
1.2.3 现有关文献的反思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思维地图的概念 |
2.1.2 思维地图的分类 |
2.1.3 思维地图的特性 |
2.1.4 思维地图、概念图、思维导图的区别 |
2.2 理论基础 |
2.2.1 知识分类理论 |
2.2.2 认知同化理论 |
2.2.3 视觉思维理论 |
3 思维地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教师调查问卷 |
3.1.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4 基于思维地图的初中化学教学可行性分析及具体应用 |
4.1 基于思维地图的初中化学教学可行性分析 |
4.1.1 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分析 |
4.1.2 初中生学习特点分析 |
4.2 基于思维地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应用 |
4.2.1 使用圆圈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
4.2.2 使用起泡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
4.2.3 使用双起泡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
4.2.4 使用树型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
4.2.5 使用括号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
4.2.6 使用流程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
4.2.7 使用复流程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
4.2.8 使用桥型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
5 基于思维地图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
5.1 化学实验课 |
5.1.1 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型知识的构成 |
5.1.2 基于思维地图的化学实验型知识的教学设计 |
5.2 元素及其化合物课 |
5.2.1 初中化学教材中元素及其化合物型知识的构成 |
5.2.2 基于思维地图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型知识的教学设计 |
5.3 化学概念和原理课 |
5.3.1 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和原理型知识的构成 |
5.3.2 基于思维地图的化学概念型知识的教学设计 |
6 基于思维地图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与评价 |
6.1 准备阶段 |
6.1.1 实验的设计理念 |
6.1.2 实验目的 |
6.1.3 实验对象 |
6.2 实验阶段 |
6.2.1 实验方法 |
6.2.2 实验时间 |
6.2.3 实验材料 |
6.2.4 实验步骤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3.1 学生课堂、课后表现分析 |
6.3.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6.3.3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
7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在初中化学运用思维地图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B 关于在初中化学运用思维地图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C 关于应用思维地图进行化学教学的反馈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8)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和任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教师PCK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国外教师PCK研究现状 |
一、教师PCK的涵义研究 |
二、教师PCK的要素研究 |
三、教师PCK现状研究 |
四、国外教师PCK研究小结 |
第二节 国内教师PCK研究现状 |
一、国内教师PCK文献信息计量分析研究 |
二、国内教师PCK研究结果和热点分析 |
三、国内教师PCK研究小结 |
第三节 小结与启示 |
第三章 国际典型教师PCK测评工具分析 |
第一节 国际典型教师PCK测评工具特点 |
一、Loughran团队开发的CoRe工具 |
二、Park团队开发的Park工具 |
三、TEDS-M开发的MPCK测评工具 |
四、Erickson学院开发的PCK测评工具 |
五、Mavhunga团队开发的TSPCK测评工具 |
六、Aydeniz团队开发的STSPCK测评工具 |
第二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开发的启示 |
一、依据教师PCK要素理论确立PCK测评框架 |
二、基于特定主题测评教师PCK |
三、使用多样化的调查工具测查教师PCK表现 |
四、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定教师PCK发展 |
五、结合本土实际应用已有PCK测评工具 |
第四章 教师TSPCK测评框架的构建 |
第一节 教师TSPCK概念和理论框架 |
一、教师TSPCK |
二、教师TSPCK的特征 |
二、教师TSPCK的要素 |
第二节 教师TSPCK观测点的确定 |
一、确定教师TSPCK观测点的过程 |
二、教师TSPCK观测点的内容 |
第三节 教师TSPCK观测点的修正 |
一、研究方案 |
二、修正结果 |
第四节 教师TSPCK测评框架 |
第五章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开发 |
第一节 教师TSPCK测查问卷的开发 |
一、测量方法的选择 |
二、测查形式的选择 |
三、测查项目的设置 |
第二节 教师TSPCK评价标准的开发 |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
二、观测点等级表现描述 |
三、确定数据分析方法 |
第三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修正 |
一、访谈过程 |
二、修正结果 |
第四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特点 |
一、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构成 |
二、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特点 |
第六章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测评 |
第一节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内容分析 |
一、课标对溶解度主题知识的要求 |
二、历年中考科目说明对溶解度的要求 |
三、溶解度主题的迷思概念 |
四、溶解度主题中的知识点 |
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测评过程 |
一、测查对象 |
二、测查项目和实施 |
三、评分标准 |
四、测查的信效度检验 |
第三节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现状分析 |
一、初中教师溶解度TSPCK整体表现分析 |
二、不同背景教师溶解度TSPCK表现结果与分析 |
三、化学教师溶解度主题TSPCK各题目、各知识点具体表现分析 |
四、初中化学教师关于溶解度主题TSPCK优质表现 |
第七章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测评 |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知识内容分析 |
一、课程标准对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 |
二、历年高考大纲对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 |
三、化学平衡主题的迷思概念 |
四、化学平衡主题中的知识点 |
第二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测评过程 |
一、测查对象 |
二、测查项目和实施 |
三、评分标准 |
四、测查的信效度检验 |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现状分析 |
一、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整体表现分析 |
二、不同背景教师化学平衡主题TSPCK表现结果与分析 |
三、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主题各题目、各知识点TSPCK具体表现分析 |
四、高中化学教师关于化学平衡主题TSPCK优质表现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教师TSPCK测评框架 |
二、教师TSPCK测评工具 |
三、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表现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一、对教师PCK测评的启示 |
二、对教师PCK发展的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一、建立信息化“合作研究共同体”,利用网络资源研究教师TSPCK |
二、继续研究不同主题的教师TSPCK |
三、进一步研究教师TSPCK发展过程和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基于问题解决的“溶解度曲线”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案例 |
二、教学反思 |
1. 理解题目,创设情境,分析掌握。 |
2. 多层引导,深入题目,获得提升。 |
3. 深入思考,及时掌握,反复巩固。 |
4. 思维建模,构建体系,迁移应用。 |
(10)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和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缘由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有利于促进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
1.2.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
1.2.3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数字化实验概述 |
2.1 数字化实验的组成和特点 |
2.1.1 数字化实验的组成 |
2.1.2 数字化实验的特点 |
2.2 数字化实验的发展概述 |
2.3 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中的教学应用概述 |
2.3.1 国外研究概述 |
2.3.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3章 研究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3.3 化学“四重表征”教学模式 |
第4章 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 |
4.1 基于课程标准分析 |
4.2 基于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分析 |
4.3 基于教学内容单元和文献的案例归纳 |
第5章 不同教学环节中的数字化实验教学片段设计 |
5.1 引入新课 |
5.2 学习新知 |
5.3 巩固提升 |
5.4 应用拓展 |
第6章 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
6.1 研究目标 |
6.2 课题的选择 |
6.3 教学设计与实施 |
6.4 教学实践效果调查与分析 |
6.4.1 关于学生对于数字化实验熟悉程度和接受度 |
6.4.2 关于学生对于数字化实验习题的解答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建议 |
7.3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学生对于数字化实验熟悉程度和接受度情况调查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初中化学中的溶解度图像(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化学试题改编策略[J]. 姚彦川,徐作培,朱红杰.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21(Z3)
- [2]初中生“溶液”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D]. 刘兰.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重视基础·突出探究·拓展思维·提升素养——2020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复习建议[J]. 许九奎.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21(03)
- [4]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卞阳阳. 西南大学, 2020(05)
- [5]初中化学教学中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D]. 朱世根.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6]初中化学计算能力的形成性评价研究[D]. 张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基于思维地图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D]. 张梦针. 河南大学, 2020(02)
- [8]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D]. 史红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问题解决的“溶解度曲线”教学实践[J]. 吴碧燕.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04)
- [10]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和实践研究[D]. 李响.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