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梁裂缝分析及修补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莫荣江[1](2021)在《市政桥梁结构中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老龄状态的桥梁长期使用后缺乏及时维修养护,导致产生各种病害,造成桥梁垮塌安全事故。市政设施是城市的命脉工程,桥梁设施能有效分担城市交通压力,是市政设施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市政桥梁设施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桥梁结构普遍出现裂缝病害,严重影响桥梁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研究加强桥梁结构裂缝分析处理对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市政工程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总结市政桥梁结构裂缝类型,分析桥梁结构裂缝主要原因,提出市政桥梁结构裂缝的加固处理措施。
夏精平[2](2021)在《公路桥梁上部结构加固施工技术》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现代化建设也在加快进程。相当数量建成投入运营的公路桥梁由于通行时间长以及车辆超载等原因导致部分梁板受损严重,致使桥梁整体受力不能满足规范标准要求,对桥梁安全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结合某公路桥梁中出现的病害和缺陷进行了分析,针对桥梁梁板维修加固施工技术方案实施并通过施工监测予以验证,总结出类似工程加固处理经验和类似桥梁施工方法。
杨宏平[3](2021)在《刍议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文中认为道路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承担着各个地区经济往外的重要使命,为社会居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的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因素,道路桥梁的建设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经济、贸易往来的效率,关系着社会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提高道路桥梁建设质量、控制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道路桥梁裂缝是常见的影响道路桥梁质量和安全的因素,裂缝的出现对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都有较大的影响,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做好裂缝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道路桥梁裂缝出现的具体因素,探索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道路桥梁裂缝预防措施,降低裂缝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
郑博[4](2021)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腹板沿管道开裂分析及防治措施》文中指出随着跨径的增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箱梁结构不断趋于宽箱、薄壁,在挂篮悬臂施工阶段大多出现与腹板下弯预应力束管道线形拟合程度较高的斜裂缝,裂缝最深处可达预应力波纹管附近。梁体的开裂加速了钢筋的氧化锈蚀与膨胀,增大了桥梁结构的挠度,对其使用性与耐久性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目前,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箱梁腹板沿管道开裂的研究不够清晰全面,无法为后续桥梁的施工提供有效借鉴。论文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箱梁腹板沿下弯预应力束管道斜裂缝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方面分析了腹板沿下弯预应力束管道开裂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平陆运河特大桥箱梁局部有限元模型,对施工阶段腹板沿管道开裂的理论影响因素敏感性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⑴采用弹性力学二维平面问题求解方法,推导了集中荷载作用引起的横向拉应力计算公式,确定了纵向下弯预应力束大吨位预压应力在腹板锚固区的应力扩散效应。并从理论方面分析了下弯预应力束管道偏位、箱梁空间效应与横向应力效应、腹板厚度、沿下弯预应力束管道混凝土强度等级及箍筋配束情况对腹板沿管道斜裂缝的影响机理。⑵建立了1/8跨处的7#特征节段局部有限元模型,模拟箱梁悬臂施工状态,研究了腹板下弯预应力束张拉引起的横向拉应力对沿管道混凝土主拉应力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腹板沿管道斜裂缝的各理论敏感因素影响规律,发现腹板下弯束预压应力、竖向预压应力及腹板厚度对腹板混凝土主拉应力的影响较大。⑶建立了0#~3#节段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腹板下弯预应力束管道偏差位置及偏差方向对管道偏差区域附近混凝土主拉应力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腹板下弯预应力束管道施工定位时的最不利耦合工况;建立了0#~6#节段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竖向预应力筋分别采用立即张拉、整体张拉及滞后张拉工序时,腹板竖向正应力沿梁段分布规律。建议腹板竖向预应力筋采用分段张拉,且滞后张拉梁段数越少越好。⑷针对论文分析的腹板在施工阶段出现沿管道斜裂缝影响因素,结合平陆运河特大桥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提出了腹板在施工阶段沿管道开裂的防治措施建议。
吴诗涛[5](2021)在《桥梁施工缝隙成因及施工防护技术》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备,客流和物流业飞速发展,使得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车辆的负重载荷越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桥梁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病害。裂缝作为主要病害之一,运营过程中由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裂缝称为一类裂缝,把施工过程中受内部影响的裂缝称为二类裂缝,裂缝缝隙是影响桥梁稳定和道路安全的主要成因,因此,对桥梁缝隙的成因进行防治和防护可以保障通行车辆的安全。本文研究了桥梁施工缝隙的主要成因,并对桥梁的施工防护和修补加固方法进行了介绍。
何俊泓[6](2020)在《混凝土桥梁加固高性能结构胶研发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凝土是世界上除水以外使用最广和消耗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它不仅具有高的抗压强度,好的经济适用性和耐久性,而且还很容易被加工成任何形状。但是,它也是一种韧性差,拉伸强度低的多孔脆性材料。因此,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特别是在外加应力荷载、结构应力、变形变化、冻融循环和风蚀、高温等条件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裂缝。混凝土裂缝一旦出现,若不及时控制,势必会加快有害介质侵入混凝土结构的内部,使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逐渐退化,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损害甚至完全丧失使用功能,也就是说,混凝土裂缝对桥梁服役寿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危害甚远。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特征采用适当的材料进行修补以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目前,环氧树脂结构胶在混凝土裂缝加固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加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是,环氧树脂较差的施工性能、韧性和抗开裂性能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研制高性能的环氧树脂结构胶来应对混凝土开裂问题,本文通过对结构胶的组成填料进行化学改性,并将其作为增强和增韧成分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在高温环境下仍保持较长的施工适用期,兼具触变性、高强度、刚性及一定韧性的高性能EP结构胶。通过配方设计和室内实验,考察和评价各种结构胶材料试样的基本力学性能、韧性、粘结性能,最终筛选出性能较优的修补材料配方及工艺,并对带裂缝和高温损伤混凝土界面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用较为普遍的E51环氧树脂作为主剂,以流动性的较高的芳香胺(H-113)为主固化剂、低活性的聚酰胺树脂(PA)为辅助固化剂及增韧组分、经硅烷偶联剂(KH-792)表面改性制备出的高活性石墨烯(MGE)为触变组分,以硅微粉、纳米碳酸钙及短切碳纤维为增稠及增强组分,制备出一种在高温环境下仍保持较长的施工适用期,并兼具触变性、高强度、刚性及一定韧性的高性能EP结构胶。该结构胶的1d压缩强度为65MPa、14d压缩强度为84MPa、14d拉伸强度为32MPa、14d剪切强度为17 MPa且其与混凝土界面的正拉粘接强度为5.6MPa(界面破坏形式为混凝土内聚破坏)。(2)通过对高性能结构胶加固带裂缝混凝土梁进行弯曲试验,研究了高性能结构胶的加固效果和破坏形式。(3)采用三点弯曲法对损伤混凝土/树脂界面粘结性能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界面黏结-分离本构曲线,系统研究了高温损伤混凝土和高性能结构胶界面的断裂能。
火东存[7](2020)在《混凝土裂缝检测及修补技术》文中指出由于具有价格低、原材料丰富、可塑性强等特点,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施工中,成为桥梁建设的主选材料。因为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因素的影响,桥梁桥墩、桥台等大体积混凝土不可避免会出现裂缝,裂缝的发展会导致内部钢筋的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进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检测及修补是十分必要的。
浦贵安[8](2020)在《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成因及修补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凝土桥梁裂缝是常见的桥梁施工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何防治混凝土桥梁裂缝的产生,解决混凝土裂缝病害,明确预防和应对的重要性,有效解决混凝土裂缝修补问题势在必行。首先总结了桥梁结构裂缝危害,随后分析了桥梁裂缝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修补方法,为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和应对提供了宝贵意见。
胡靖宇[9](2019)在《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桥台台身是混凝土桥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台台身裂缝是影响混凝土桥台台身结构的重要病害。冀北季冻区冬季寒冷,温差较大,容易出现冻融环境。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桥台台身的裂缝问题就更加突出。本文研究在冻融条件下,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梁桥台台身裂缝的治理问题。通过现场调研、成因分析、室内试验以及实例分析等手段,对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的治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进行调研。冀北季冻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温差较大。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的裂缝主要有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宽度在0.251.5mm之间,这些裂缝均是超过裂缝限制的,表明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需要修补。(2)对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桥台台身裂缝的成因主要是桥台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和收缩以及台背填土压力及上部荷载。其中,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台背填土压力及上部荷载较大;纵向裂缝主要是由于地基多为湿陷性黄土,使得地基不均匀沉降;细小裂缝是由于温度和收缩的原因。(3)进行冻融循环室内试验。当冻融循环到150次时,对照组的质量损失率达到5%,表现出冻融破坏的特点;此时裂缝修补法的质量损失率低1.5%,按照这种规律,当混凝土冻融破坏时,裂缝修补法要比对照组多承受2550次的冻融循环。(4)进行裂缝修补室内试验。通过采用对照组、表面修补法、环氧树脂修补法、聚氨酯修补法、碳纤维布修补法和锚杆修补法,从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方面比选出合适的裂缝修补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而言,碳纤维布法和环氧树脂法在加固混凝土试块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5)基于碳纤维布法和环氧树脂法的实验数据,提出在冻融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损伤预测模型。通过在某高速公路混凝土桥台台身上进行裂缝修补方案的实际运用,表明修复效果良好,证实了裂缝修补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裂缝修补的综合治理措施。
冯浩[10](2019)在《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伤损及修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兰新高铁在路基段采用了“类单元化”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并大量使用了聚氨酯嵌缝材料。同时,兰新高铁地处高海拔地区,沿线具有大风、干旱、温差大等显着特点,使得无砟轨道的养护维修具有其特殊性。本论文结合兰新高铁无砟轨道结构特点和维修实际需求,从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无砟轨道结构伤损类型、伤损变化规律、无砟道床裂缝和嵌缝材料伤损修复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完善特殊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砟道床的修复技术。通过对兰新高铁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伤损现状调研,掌握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无砟轨道的伤损现状,重点论述了兰新高铁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无砟轨道典型伤损类型和病害特征。选择具有典型环境特征区段进行道床板裂缝和嵌缝材料伤损的跟踪检测,研究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无砟道床伤损发展规律。在掌握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无砟轨道结构病害特征的基础上,以实现“天窗”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天窗”结束后满足运营要求为目标,提出了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无砟轨道结构性伤损的修复技术要求。通过对多种裂缝修补材料现场修复试验、工艺总结及修补效果的跟踪观测,对比研究不同修复材料与工艺的修复效果,实践总结提出了适合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和嵌缝材料伤损的修复方法、材料及修复工艺,指导维修作业。对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无砟轨道维修养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桥梁裂缝分析及修补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桥梁裂缝分析及修补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市政桥梁结构中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市政工程桥梁结构裂缝处理的意义 |
2 市政桥梁结构裂缝分析 |
2.1 市政桥梁结构裂缝类型 |
2.2 市政桥梁工程结构裂缝原因 |
3 市政桥梁结构裂缝耐久性研究 |
4 市政桥梁工程结构裂缝处理技术措施 |
4.1 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加固方法 |
4.2 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
5 市政桥梁工程结构裂缝分析 |
6 市政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控制设计施工要求 |
6.1 混凝土桥梁裂缝设计优化 |
6.2 混凝土桥梁裂缝施工控制 |
7 结语 |
(2)公路桥梁上部结构加固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桥梁检测情况 |
2.1 桥梁外观检测情况 |
2.2 桥梁荷载试验情况 |
3 处理措施 |
3.1 裂缝修补处理 |
3.2 碳纤维布加固处理 |
3.2.1 材料要求 |
3.2.2 胶粘碳纤维布加固法 |
3.2.3 碳纤维布粘贴法 |
3.2.4 注意事项 |
3.3 混凝土剥落露筋、蜂窝麻面、缺损处理 |
4 质量保证措施 |
5 结语 |
(3)刍议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的危害 |
1.1 导致道路桥梁渗漏 |
1.2 导致道路桥梁出现碳化 |
1.3 导致桥梁出现腐蚀现象 |
2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裂缝形成原因分析 |
2.1 荷载过大导致裂缝出现 |
2.2 温度变化导致裂缝出现 |
2.3 水化热引起的道路桥梁裂缝 |
2.4 蒸汽养护作业导致裂缝出现 |
2.5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出现裂缝 |
3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裂缝预防措施 |
3.1 优化道路桥梁布局与荷载能力设计 |
3.2 提高温度控制能力 |
3.3 保障原材料的质量 |
4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裂缝出现后的处理措施 |
5 结语 |
(4)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腹板沿管道开裂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C箱梁桥腹板开裂研究现状 |
1.2.2 PC箱梁桥腹板开裂对策研究现状 |
1.3 当前研究的不足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腹板非线性分析基本理论 |
2.1 工程背景 |
2.1.1 背景桥介绍 |
2.1.2 设计标准 |
2.1.3 材料参数 |
2.2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 |
2.2.1 钢筋的本构模型 |
2.2.2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
2.3 腹板沿管道斜裂缝有限元分析 |
2.3.1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
2.3.2 有限元分析的迭代收敛标准 |
2.3.3 有限元ANSYS分析建模关键技术 |
2.4 混凝土的破坏机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腹板沿管道开裂分析 |
3.1 腹板下弯预应力束预压应力效应分析 |
3.1.1 腹板在弹性工作阶段应力状态分析 |
3.1.2 腹板下弯预应力束预压应力对主拉应力的影响机理 |
3.1.3 腹板下弯预应力束预压应力扩散效应研究 |
3.2 施工阶段腹板沿管道开裂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
3.2.1 腹板下弯预应力束张拉引起的等效径向力敏感性研究 |
3.2.2 箱梁空间效应与横向应力效应敏感性研究 |
3.2.3 腹板厚度敏感性研究 |
3.2.4 下弯预应力束管道附近混凝土强度等级敏感性研究 |
3.2.5 腹板锚固区箍筋配束情况敏感性研究 |
3.3 施工阶段腹板沿管道开裂有限元分析 |
3.3.1 施工阶段腹板沿下弯预应力束管道应力分布规律 |
3.3.2 基于ANSYS的腹板沿管道开裂理论敏感因素研究 |
3.4 腹板开裂的理论敏感因素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下弯预应力束管道偏位和竖预应力筋张拉工序影响分析 |
4.1 腹板纵向下弯预应力束管道偏位影响分析 |
4.1.1 单一长度范围内管道向板外的横向偏差影响研究 |
4.1.2 管道向板内的横向偏差开裂研究 |
4.1.3 偏差区域位置对腹板沿管道开裂影响规律 |
4.1.4 管道最不利偏差工况组合研究 |
4.2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工序影响分析 |
4.2.1 分段立即张拉对腹板应力影响规律 |
4.2.2 整体张拉对腹板应力影响规律 |
4.2.3 滞后张拉对腹板应力影响规律 |
4.2.4 三种竖向预应力筋张拉工序对比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施工阶段腹板沿管道斜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
5.1 设计方面的防治措施建议 |
5.1.1 优化箱梁应力计算模式 |
5.1.2 增大沿管道箍筋配筋率 |
5.1.3 增大锚垫板尺寸 |
5.2 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建议 |
5.2.1 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品质 |
5.2.2 严格控制梁段混凝土施工质量 |
5.2.3 严格控制下弯预应力束管道的施工线形 |
5.2.4 保证预应力管道灌浆质量 |
5.2.5 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 |
5.3 腹板已有沿管道斜裂缝修补措施建议 |
5.3.1 面处理法 |
5.3.2 涂膜法 |
5.3.3 压浆法 |
5.3.4 粘贴加固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桥梁施工缝隙成因及施工防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桥梁施工缝隙研究现状 |
2 桥梁施工缝隙的成因 |
2.1 混凝土收缩现象 |
2.2 温度变化原因 |
2.3 桥梁地基变形或下沉原因 |
2.4 混凝土冻胀原因 |
2.5 材料质量的原因 |
2.6 施工工艺原因 |
3 预防施工裂缝 |
3.1 预防温度变化裂缝 |
3.2 预防收缩裂缝 |
3.3 预防钢筋锈蚀引发的裂缝 |
3.4 预防混凝土冻胀裂缝 |
3.5 预防材料原因引发的裂缝 |
4 裂缝的保护修补措施 |
5 结束语 |
(6)混凝土桥梁加固高性能结构胶研发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2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 |
1.1.3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
1.2 加固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封闭裂缝法 |
1.2.2 加固结构法 |
1.3 环氧建筑结构胶的概述 |
1.3.1 国外建筑结构胶粘剂的发展历史 |
1.3.2 国内建筑结构胶粘剂的发展历史 |
1.3.3 环氧建筑结构胶的基本组成 |
1.3.4 环氧建筑结构胶粘剂的主要性能 |
1.4 环氧建筑结构胶的概述 |
1.4.1 传统建筑结构胶增韧技术 |
1.4.2 无机纳米类建筑结构胶增韧技术进展 |
1.5 建筑结构胶存在的问题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性能结构胶的合成机理与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KH-792功能化石墨烯(MGE)的制备 |
2.2.4 高性能结构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KH-792功能化石墨烯(MGE)的实验分析 |
2.3.2 高性能结构胶实验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性能结构胶的混凝土加固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三点弯曲梁法 |
3.3 三点弯曲试验概述 |
3.3.1 试件设计 |
3.3.2 试件加固 |
3.3.3 三点弯曲试验装置及测点的布置 |
3.4 试验步骤 |
3.5 实验现象及破坏形式 |
3.5.1 实验现象 |
3.5.2 破坏形式 |
3.6 荷载-位移曲线 |
3.7 断裂参数计算与分析 |
3.7.1 断裂能 |
3.7.2 断裂韧度 |
3.7.3 双K断裂参数 |
3.7.4 FRP加固混凝土切口梁的阻裂机理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性能结构胶的损伤混凝土界面黏结-分离本构 |
4.1 试验概况 |
4.1.1 试验材料与试件设计 |
4.1.2 模拟火灾处理混凝土黏结界面 |
4.1.3 OEP和NEP结构胶渗透试验 |
4.1.4 界面黏结性能试验 |
4.1.5 三点弯曲试验 |
4.2 试验数据结果分析 |
4.2.1 高温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2 渗透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3 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结果与参数分析 |
4.2.4 修复混凝土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成果情况 |
(7)混凝土裂缝检测及修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混凝土裂缝检测 |
2.1 检测仪器及要求 |
2.2 检测原理 |
2.3 检测区域及测试截面 |
3 裂缝的分类 |
4 裂缝原因分析 |
5 裂缝修补技术 |
5.1 表面封闭法 |
5.2 灌浆法 |
5.3 粘贴加固法 |
6 结束语 |
(8)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成因及修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 |
1.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
1.2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和特征 |
2 裂缝对桥梁结构性能影响 |
3 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 |
3.1 表面粘贴修补 |
3.2 压力灌浆技术 |
3.3 压力注胶修补法 |
(1)选取注胶材料 |
(2)施工工序 |
(3)压力注胶修补法主要工艺参数 |
(4)注胶试验结果分析 |
4 结 语 |
(9)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调研 |
2.1 气候环境分析 |
2.1.1 气温 |
2.1.2 降水 |
2.1.3 风速 |
2.1.4 地质情况 |
2.2 桥台台身裂缝调查 |
2.2.1 现场调查情况 |
2.2.2 混凝土裂缝限值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成因研究 |
3.1 冻融条件下混凝土裂缝的劣化机理 |
3.1.1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
3.1.2 冻融条件下裂缝的劣化机理 |
3.2 冀北季冻区桥台台身裂缝成因分析 |
3.2.1 混凝土温度和收缩的原因 |
3.2.2 桥台基础不均匀沉降 |
3.2.3 台背填土压力及上部荷载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冻融条件下混凝土裂缝加固效果的试验研究 |
4.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4.1.1 试验原材料 |
4.1.2 修复材料 |
4.1.3 试验所用仪器及作用 |
4.2 试验概况 |
4.2.1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
4.2.2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
4.2.3 裂缝的制作 |
4.2.4 试验修补方案 |
4.2.5 裂缝修补方法 |
4.2.6 冻融循环 |
4.2.7 力学性能试验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冻融循环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3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混凝土强度损伤预测模型以及裂缝修补实例分析 |
5.1 混凝土强度损伤预测模型 |
5.1.1 方法介绍 |
5.1.2 碳纤维布修补法的计算步骤 |
5.1.3 环氧树脂修补法的计算步骤 |
5.2 裂缝修补实例分析 |
5.2.1 工程概况 |
5.2.2 裂缝成因具体分析 |
5.2.3 裂缝修补技术的应用 |
5.2.4 小结 |
5.3 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的治理措施 |
5.3.1 预防性治理措施(事前控制) |
5.3.2 修补性治理措施(事后控制) |
5.3.3 小结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伤损及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双块式无砟轨道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双块式无砟轨道现状 |
1.2.2 国内双块式无砟轨道发展现状 |
1.2.3 无砟轨道维修养护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2 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道床伤损类型 |
2.1 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 |
2.1.1 路基段双块式无砟道床结构 |
2.1.2 桥梁段双块式无砟道床结构 |
2.1.3 隧道段双块式无砟道床结构 |
2.1.4 过渡段轨道结构布置特点 |
2.2 高原大风大温差环境下无砟道床伤损检测 |
2.2.1 无砟道床伤损检测 |
2.2.2 嵌缝材料伤损检测项目 |
2.2.3 普速重载列车影响下的道床板裂缝观测 |
2.3 兰新高铁双块式无砟道床病害类型 |
2.3.1 道床板裂缝 |
2.3.2 道床板离缝 |
2.3.3 轨枕伤损 |
2.3.4 支承层裂损 |
2.3.5 嵌缝材料伤损 |
2.4 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伤损原因分析 |
2.4.1 道床板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
2.4.2 道床板嵌缝材料伤损原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道床伤损变化规律研究 |
3.1 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伤损变化规律 |
3.1.1 一般环境无砟道床裂缝发展趋势 |
3.1.2 严酷环境无砟道床裂缝发展趋势 |
3.2 无砟轨道嵌缝材料伤损变化规律 |
3.3 本章小结 |
4 双块式无砟道床伤损修复技术 |
4.1 无砟轨道裂缝伤损等级评价 |
4.2 无砟道床裂缝修复技术 |
4.2.1 无砟道床裂缝表面封闭修复方案 |
4.2.2 无砟道床裂缝无压注浆修复方案 |
4.2.3 无砟道床裂缝压力注浆修复技术 |
4.2.4 修复效果评价 |
4.3 无砟道床嵌缝材料修复技术 |
4.3.1 离缝嵌填修复 |
4.3.2 整体更换修复 |
4.3.3 表面封闭修复 |
4.3.4 修复效果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桥梁裂缝分析及修补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市政桥梁结构中裂缝的原因和处理措施[J]. 莫荣江. 居舍, 2021(35)
- [2]公路桥梁上部结构加固施工技术[J]. 夏精平. 云南水力发电, 2021(12)
- [3]刍议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 杨宏平. 居舍, 2021(20)
- [4]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腹板沿管道开裂分析及防治措施[D]. 郑博. 广西大学, 2021(12)
- [5]桥梁施工缝隙成因及施工防护技术[J]. 吴诗涛. 四川建材, 2021(04)
- [6]混凝土桥梁加固高性能结构胶研发及试验研究[D]. 何俊泓. 广西大学, 2020(07)
- [7]混凝土裂缝检测及修补技术[J]. 火东存. 科技与创新, 2020(22)
- [8]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成因及修补方法研究[J]. 浦贵安.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03)
- [9]冀北季冻区混凝土桥台台身裂缝治理研究[D]. 胡靖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9(09)
- [10]高原大风大温差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伤损及修复技术研究[D]. 冯浩.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