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蠕形螨致病及治疗研究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慧,戴镜郦,陈威,何其聪,陈芬[1](2021)在《我国人体蠕形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人体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分泌物的化学刺激可引起皮肤组织的炎性反应,导致毛囊炎、痤疮、酒糟鼻、眼睑缘炎等疾病的发生,从而对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的外貌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该文就人体蠕形螨的生活史、感染和致病机制、感染情况、人体蠕形螨病的预防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张钦,黄紫婷,李方烃,程功,成姚斌,金月波,何菁,赵明威[2](2021)在《干燥综合征患者毛囊蠕形螨感染的相关因素》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状况及其与眼表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SS患者22例(44眼)作为SS组,同期在干眼门诊就诊的非SS的干眼病患者21例(42眼)作为对照组(非SS组)。2组患者均进行5项干眼问卷(DEQ-5)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无创伤泪河高度、无创伤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缺失比例、荧光素染色角膜评分、睫毛毛囊蠕形螨计数的检查。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变量间的相关性判定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非SS组蠕形螨数量明显高于SS组(Z=-2.41,P=0.021)。SS组患者蠕形螨检出的数量与睑板腺缺失比例(r=0.40,P=0.02)和DEQ-5量表的分数(r=-0.70,P=0.02)存在相关性,而在非SS组患者蠕形螨检出的数量仅与DEQ-5量表的分数存在相关性(r=0.63,P=0.04)。而当按照蠕形螨阳性与阴性分类时,2组间仅睑板腺缺失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4,P=0.002)。结论: 相比非SS干眼患者,SS患者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数量更少。DEQ-5量表分数、上睑板腺缺失比例与蠕形螨的检出数量相关。
成云,魏质鑫,张倩,邹玉凤,杨倩,绍维在,杨毅梅[3](2020)在《美洲大蠊萃取液对面部蠕形螨作用的观察与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评估美洲大蠊萃取液对蠕形螨是否有杀伤作用,探索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杀螨浓度。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面部蠕形螨",针刺给药杀螨法"给药,显微镜观察用药前后蠕形螨死亡数量变化。结果:美洲大蠊萃取液对于面部蠕形螨有较好的杀伤效果,最佳杀螨浓度为2%。结论:美洲大蠊萃取液对蠕形螨有明确的杀虫作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法"针刺给药杀螨法"操作简便,实用有效。
郭艳梅,张伟琴,周本江,王雪,石宝堂[4](2020)在《昆明市某医学院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状况整群抽样调查》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昆明市某医学院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状况进行调查,为学生增强皮肤蠕形螨的预防意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包括生源地、面部皮肤情况、肤质、生活习惯等,并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检测研究对象蠕形螨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性别、生源地、肤质、面部皮肤状态、生活习惯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对比所有研究对象不同螨种感染情况和感染度情况。结果本研究369例感染者中,两种混合感染人数最多,占总感染人数的51.49%;感染度为轻度人数最多,占总感染人数的84.01%;生源地为城市的研究对象蠕形螨感染率高于农村(P <0.05);面部皮肤光滑者的蠕形螨感染率低于面部皮损者(皮肤粗糙、痤疮、丘疹)(P <0.05);> 3个月更换1次枕套、被罩的研究对象蠕形螨感染率最高(P <0.05)。结论生活环境、皮肤状态、生活习惯等均是影响蠕形螨感染率的相关因素,学校和学生可通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检查等措施,降低感染率。
单婷婷[5](2020)在《中药熏蒸联合茶树精油治疗湿热偏盛型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中药眼部熏蒸联合茶树精油外用治疗湿热偏盛型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疗效,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推广价值。研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眼科门诊并经检查诊断为蠕形螨睑缘炎的86例患者(共124只眼),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均纳入43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生理盐水清洗双眼,1次/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日;辨证服用中药汤剂除湿汤加减)。试验组:基础治疗、茶树精油眼贴敷眼(1次/日)、中药眼部熏蒸(1次/日)。对照组:基础治疗、茶树精油眼贴敷眼(1次/日),两组患者的治疗均30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对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睑缘体征情况、眼表疾病指数(OSDI)、蠕形螨计数等观察指标进行评价,将以上结果记录并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1)治疗前基本资料及各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泪膜破裂时间(BUT)、蠕形螨数量、睑缘体征、角膜荧光染色情况(FL)、眼表疾病指数(OSDI)、中医症状的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蠕形螨数量,睑缘体征、角膜荧光染色情况(FL)、眼表疾病指数(OSDI)、中医症状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性改善(P<0.01)。(3)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的泪膜破裂时间、睑缘体征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4)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蠕形螨计数、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的改善程度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经过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所用药物及治疗方法安全有效。(6)经过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中药眼部熏蒸联合茶树精油治疗湿热偏盛型蠕形螨睑缘炎,可较好的延长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降低蠕形螨数量,对患者角膜荧光染色(FL)、睑缘体征、眼表疾病指数(OSDI)及中医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中药眼部熏蒸配合茶树精油眼贴的方法可改善患蠕形螨睑缘炎患者的眼红、眼痒、眼痛、异物感等主观不适,尤其在改善中医症状、睑缘体征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并且提高了单纯使用茶树精油的功效,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蠕形螨睑缘炎(湿热偏盛型)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关注。
王晶莹[6](2019)在《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治疗儿童霰粒肿的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分析霰粒肿发病原因,明确名老中医祁宝玉教授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治疗儿童霰粒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儿童霰粒肿防治方案的建立及临床推广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选择200例明确诊断为霰粒肿脾失健运证的患儿,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组试验、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的临床研究方法,予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治疗1个月,对霰粒肿患儿治疗前后眼局部囊肿大小及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评分进行对比,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对儿童霰粒肿的临床疗效。2.选择明确诊断为霰粒肿脾失健运证患儿137例,以及于本院门诊就诊的非霰粒肿儿童200例,采用显微镜观察法检测睫毛蠕形螨感染情况,比较霰粒肿患儿与非霰粒肿儿童睫毛蠕形螨感染率的差异,探讨眼部蠕形螨感染对儿童霰粒肿发病的影响;给予霰粒肿患儿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治疗1个月,对比其治疗前、后蠕形螨感染率的差异。3.选择明确诊断为霰粒肿脾失健运证患儿30例,本院医护人员健康子女30 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观察儿童粪便内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含量,对比霰粒肿患儿与健康儿童粪便内代表菌群含量的差异,探讨肠道内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分布对儿童霰粒肿发病的影响;给予霰粒肿患儿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治疗1个月,对比其治疗前、后粪便内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含量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眼局部囊肿大小:经1个月治疗,184例霰粒肿患儿中49例治愈,占比26.63%;好转99例,占比53.80%;无效36例,占比19.57%;总有效148例,占比80.43%。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评分:观察184例霰粒肿患儿,总证候积分治疗前为19.12±4.52,治疗后为6.03±2.85,差值为13.98±5.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证候积分治疗前为11.10±3.14,治疗后为3.77±2.05,差值为7.34±3.4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欲、大便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次要证候积分治疗前为8.02±2.82,治疗后为2.26±1.97,差值为5.76±3.3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其中面色、腹胀、汗出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结果:经1个月治疗,184例霰粒肿患儿中显效99例,占比53.80%;有效70例,占比38.04%;无效15例,占比8.16%;总有效率91.84%。安全性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胆红素、尿胆原治疗前后指标均为正常。治疗过程中患儿未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疹子等局部或全身药物过敏症状。2.治疗方案对眼局部蠕形螨感染的影响:137例霰粒肿患儿治疗前蠕形螨检出阳性35例,检出阳性率25.55%;200例非霰粒肿儿童中蠕形螨检出阳性25例,检出阳性率12.5%;霰粒肿患儿与非霰粒肿儿童蠕形螨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霰粒肿患儿经1个月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治疗后,蠕形蟥检出阳性率为5.11%,治疗前、后蠕形螨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方案对肠道代表菌群含量的影响:30例霰粒肿患儿治疗前粪便内双歧杆菌属含量为8.67±0.67 lg copies/g,乳酸杆菌属含量为7.30±0.56 lg copies/g;30例健康儿童粪便内双歧杆菌属含量为8.78±0.76 lg copies/g,乳酸杆菌属含量为7.27±0.51 lgcopies/g,比较霰粒肿患儿和健康儿童粪便内双歧杆菌属与乳酸杆菌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霰粒肿患儿经1个月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治疗后,双歧杆菌属含量为8.81±0.81 lg copies/g,乳酸杆菌属含量为7.35±0.39lgcopies/g,分别比较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治疗前后含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治疗儿童霰粒肿对眼局部囊肿大小改善和全身症状改善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儿童霰粒肿治疗方案推广应用。2.蠕形螨感染可能是霰粒肿的潜在致病因素;驱螨可能是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防治儿童霰粒肿的作用机制之一。3.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少、检测菌群种类有限,霰粒肿发病是否和肠道微生态失调有关,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是否具有调整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吴妞[7](2019)在《中药水凝胶除螨眼贴局部安全性初步实验研究及眼部蠕形螨感染因素问卷调查》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查阅古今医学文献,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确定除螨方,委托嘉善生物医药制作低浓度、高浓度两种除螨眼贴,对比两组与空白组豚鼠的结膜充血程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检查、皮肤刺激性反应,评估中药水凝胶除螨眼贴局部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其局部应用的安全性;通过对眼部蠕形螨感染患者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感染相关风险因素。方法:1.动物实验健康豚鼠3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皮肤刺激性实验组,每组8只。空白组无任何处理;低浓度组、高浓度组每日定时眼贴敷双眼,每次30min,日1次。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4、7、11、14天行结膜充血、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4天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皮肤刺激性实验组豚鼠背部脊柱双侧剪毛,左侧以生理盐水浸湿纱布湿敷并以油纸覆盖保湿,右侧敷以3%除螨眼贴,4小时后清除两侧试剂,并分别于1、24、48、72h后观察受试部位皮肤反应。2.问卷调查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门诊确诊的眼部蠕形螨感染患者37例作为访问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记录其性别、年龄、居住地、洁面方式、皮肤类型、饲养宠物与否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动物实验(1)结膜充血程度:空白组、低浓度组组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浓度组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角膜荧光素染色:空白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验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结膜印迹细胞学:三组实验前后组内、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皮肤刺激性实验:去除豚鼠背部双侧试剂后1、24、48、72h均未发现皮肤红斑、水肿等情况。2.问卷调查本次共调查眼部蠕形螨感染患者37例。女性比例为62.16%,男性比例为37.84%;年龄最小为18岁,年龄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41.51±18.52岁;居住地为城市者占78.38%,居住地为乡村者占21.62%;洁面使用温水者占59.46%,使用冷水者占40.54%;经常使用护肤品者占43.24%,很少使用护肤品者占56.76%;共用家庭洗刷用品者占67.57%,严格单用家庭洗刷用品者占32.43%;皮肤类型为干性者占10.81%,油性者占32.43%,混合型者占56.76%;饲养宠物者占16.22%,否认饲养宠物者占88.78%。结论:1.本实验条件下,高浓度除螨眼贴有引起结膜充血的不良反应,存在局部刺激风险;2.本实验条件下,低浓度除螨眼贴无导致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脱失、结膜印迹细胞学改变、皮肤刺激性等不良反应;3.本调查显示眼部蠕形螨感染可能与皮肤类型、共用家庭洗刷用品等因素相关。
徐翔,李建勤,赵云,姚欣,曹芳厡,任璐[8](2019)在《二硫化硒洗剂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二硫化硒洗剂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伴重度人体蠕形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SAS 8.0软件将面部脂溢性皮炎伴重度人体蠕形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每天予2.5%二硫化硒洗剂外敷,同时外搽0.03%他克莫司软膏(2次/d),治疗2周后,仅予0.03%他克莫司软膏外搽(2次/d)继续治疗2周。对照组(50例)外搽0.03%他克莫司软膏,方法、用量和疗程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面部蠕形螨数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88%和8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蠕形螨驱除率(74%)明显高于对照组(16%),而治疗组复发率(13.64%)低于对照组(31.71%)。治疗组患者干涩、鳞屑及灼热感发生率(50%)高于对照组(24%),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硫化硒洗剂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伴重度人体蠕形螨感染疗效肯定,能提高蠕形螨驱除率,降低脂溢性皮炎复发率,安全性较好。
赵静如,曹旭,刘子豪,李铁军,金明,薄涵,郑昆[9](2019)在《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VDT)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8/2018-05在我院眼科就诊的VDT综合征患者62例12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6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泪液点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及眼周穴位联合全身中医推拿治疗,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wk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wk行症状评分及屈光矫正基础下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集合近点和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调节灵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患者调节幅度、集合近点也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VDT综合征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缓解VDT综合征患者的眼部及全身疲劳症状。
沈满意,马晓萍[10](2018)在《眼部蠕形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蠕形螨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在眼部,蠕形螨可出现在睫毛、睫毛毛囊以及睑板腺上。睫毛采样结合螨虫计数的方法使得蠕形螨感染的诊断更加准确。研究认为蠕形螨与睑缘炎、结膜炎及继发于睑缘炎和结膜炎的部分角膜病变相关。茶树精油可通过杀螨及额外的抗菌、抗炎作用减少蠕形螨数量并治疗蠕形螨相关眼病。本文对眼部蠕形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人体蠕形螨致病及治疗研究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体蠕形螨致病及治疗研究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人体蠕形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蠕形螨生活史 |
2 蠕形螨的感染和致病机制 |
2.1 感染机制 |
2.2 致病机制 |
2.2.1 细菌感染 |
2.2.2 机体免疫功能 |
2.2.3 其他诱因 |
3 蠕形螨的感染因素 |
3.1 蠕形螨的一般感染因素 |
3.2 蠕形螨的感染与免疫抑制 |
4 我国蠕形螨的感染情况 |
4.1 地区分布 |
4.2 性别与年龄分布 |
4.3 民族分布 |
4.4 生活习性 |
5 人体蠕形螨病的预防与治疗 |
5.1 预防 |
5.2 西药治疗 |
5.2.1 甲硝唑 |
5.2.2 伊维菌素 |
5.2.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5.2.4 其他药物 |
5.3 中药治疗 |
5.3.1 复方百部 |
5.3.2 百特药液 |
5.3.3 薄荷油 |
5.3.4 其他药物 |
5.4 中西医结合及理化综合治疗 |
6 小结 |
(3)美洲大蠊萃取液对面部蠕形螨作用的观察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方法 |
1.2.1 取材对象 |
1.2.2 取材方法 |
1.2.3 确诊方法 |
1.2.4“针刺给药杀螨法”的产生及应用 |
1.2.5“针刺给药杀螨法”体外实验 |
1.2.6 感染者面部用药 |
1.3 蠕形螨死亡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 结果 |
2.1 萃取液对面部蠕形螨的杀伤效果分析 |
2.2 不同浓度萃取液体外实验杀螨最适浓度的确定 |
2.3 受试者用药后情况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展望 |
(4)昆明市某医学院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状况整群抽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性别、?生源地、?肤质研究对象蠕形螨感染率 |
2.2 不同面部皮肤状态研究对象蠕形螨感染率 |
2.3 不同生活习惯研究对象蠕形螨感染率 |
2.4 不同螨种感染率和感染度 |
3 讨论 |
(5)中药熏蒸联合茶树精油治疗湿热偏盛型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蠕形螨睑缘炎的认识 |
1.1.1 蠕形螨睑缘炎的流行病学 |
1.1.2 蠕形螨睑缘炎的发病机制 |
1.1.3 蠕形螨睑缘炎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
1.1.4 蠕形螨睑缘炎的诊断依据 |
1.1.5 蠕形螨睑缘炎的辅助检查及治疗 |
1.2 中医学对蠕形螨睑缘炎的认识 |
1.2.1 中医病名的认识及溯源 |
1.2.2 中医病因病机 |
1.2.3 中医药辨证论治 |
1.2.4 中医外治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研究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中止剔除标准 |
2.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
2.1.7 分组方法 |
2.1.8 样本量的估计 |
2.2 研究设计 |
2.2.1 治疗方案 |
2.2.2 观察指标 |
2.2.3 疗效观察指标 |
2.2.4 检测方法 |
2.2.5 疗效评价标准 |
2.2.6 统计学分析 |
2.3 研究结果 |
2.3.1 基础资料对比 |
2.3.2 疗效指标比较 |
2.3.3 不良反应 |
2.3.4 依从性评价 |
2.3.5 小结 |
第三章 讨论 |
3.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2 蠕形螨睑缘炎湿热偏盛证的理论及临床依据 |
3.2.1 湿热证是蠕形螨睑缘炎的常见证型 |
3.2.2 中药熏蒸法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中医辨证思路 |
3.2.3 除湿汤加减口服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辨证依据 |
3.3 中药熏蒸疗法的应用 |
3.4 结果分析 |
3.4.1 泪膜破裂时间(BUT) |
3.4.2 睑缘体征情况的改变 |
3.4.3 中医症状 |
3.4.4 角膜荧光染色(FL) |
3.4.5 眼表疾病指数(OSDI) |
3.4.6 蠕形螨计数 |
3.4.7 总疗效分析 |
3.4.8 药物安全性评价 |
3.5 问题与展望 |
3.5.1 问题 |
3.5.2 未来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治疗儿童霰粒肿的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综述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治疗儿童霰粒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病例研究完成情况 |
2.2 一般资料 |
2.3 囊肿位置 |
2.4 病程分期 |
2.5 疗效观察 |
2.6 安全性指标 |
3 讨论 |
3.1 中医学对霰粒肿的认识 |
3.2 组方分析 |
3.3 遣方特点 |
3.4 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的的疗效优势 |
3.5 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
3.6 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方案的疗效分析 |
3.7 安全性评价 |
3.8 预防与调摄 |
4 不足与展望 |
第二部分 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治疗儿童霰粒肿的机制探讨 |
实验一 霰粒肿儿童眼局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及治疗方案的干预作用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霰粒肿患儿与非霰粒肿儿童蠕形螨感染情况比较 |
2.3 霰粒肿患儿治疗前后蠕形螨感染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实验二 霰粒肿儿童肠道代表菌群含量情况及治疗方案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粪便标本总细菌DNA提取结果 |
2.2 常规PCR扩增产物检测结果 |
2.3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评价 |
2.4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 |
3 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中药水凝胶除螨眼贴局部安全性初步实验研究及眼部蠕形螨感染因素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药水凝胶除螨眼贴局部安全性初步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结膜充血程度 |
2.2 角膜荧光素染色 |
2.3 结膜印迹细胞学 |
2.4 皮肤刺激性实验 |
第二部分 蠕形螨感染因素问卷调查 |
1 方案设计 |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1.2 诊断标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调查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相关因素 |
3 讨论 |
3.1 中药外用治疗眼部疾病相关研究 |
3.2 眼部蠕形螨感染与眼表疾病相关性研究 |
3.3 眼部蠕形螨治疗相关研究 |
3.4 实验选药依据 |
3.5 中药水凝胶除螨眼贴的研究 |
3.6 实验动物选择依据 |
3.7 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1.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2:眼部蠕形螨感染因素调查问卷 |
附件3: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8)二硫化硒洗剂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分组方法 |
1.2.2仪器 |
1.2.3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观察指标及观察方法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结果 |
2.2 2组患者人体蠕形螨驱除情况比较 |
2.3 复发情况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2.2. 1 症状评分 |
1.2.2. 2 调节和集合功能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调节幅度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调节灵敏度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调节反应的比较 |
2.5 两组患者AC/A比值的比较 |
2.6 两组患者集合近点的比较 |
3 讨论 |
四、人体蠕形螨致病及治疗研究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人体蠕形螨的研究进展[J]. 李家慧,戴镜郦,陈威,何其聪,陈芬. 现代医药卫生, 2021(17)
- [2]干燥综合征患者毛囊蠕形螨感染的相关因素[J]. 张钦,黄紫婷,李方烃,程功,成姚斌,金月波,何菁,赵明威.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1(02)
- [3]美洲大蠊萃取液对面部蠕形螨作用的观察与分析研究[J]. 成云,魏质鑫,张倩,邹玉凤,杨倩,绍维在,杨毅梅. 大理大学学报, 2020(08)
- [4]昆明市某医学院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状况整群抽样调查[J]. 郭艳梅,张伟琴,周本江,王雪,石宝堂.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12)
- [5]中药熏蒸联合茶树精油治疗湿热偏盛型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观察[D]. 单婷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治疗儿童霰粒肿的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D]. 王晶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7]中药水凝胶除螨眼贴局部安全性初步实验研究及眼部蠕形螨感染因素问卷调查[D]. 吴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二硫化硒洗剂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 徐翔,李建勤,赵云,姚欣,曹芳厡,任璐.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01)
- [9]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赵静如,曹旭,刘子豪,李铁军,金明,薄涵,郑昆.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1)
- [10]眼部蠕形螨的研究进展[J]. 沈满意,马晓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