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DMC331和交流变频调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卫平[1](2021)在《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矿井通风机节能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矿井通风系统中,通风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担任着向井下运送新鲜空气、稀释空气中有害物质和排出粉尘的重任。它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行状况与井下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直接影响整个矿企的生产效益。针对矿井通风系统对用风量需求变化较快和通风机的能耗较高这两个比较突出问题,探索一种既能满足安全通风需求,又能实现节能降耗的方案,从而保证矿井工作安全、高效进行。本文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完成了变频节能技术在矿井通风系统中设计与开发工作,实现变频调速、模糊PID控制等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科学应用,节能降耗同时提升通风系统在管理方面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本文将研究系统的输入变量确定为矿井需风量,控制变量由变频器提供,为调节风机运行速度提供准确依据,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确保节能效果,提升通风系统的技术水平、运行质量、实用效果以及综合效益,充分保证通风控制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应用价值。首先,从理论层面出发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构成、技术原理、控制需求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明确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其次,通过对变频调速技术的原理及PLC控制、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矿井通风节能效果与风机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具体矿井通风实验平台验证了模糊PID控制的变频器调速节能系统的可行性,模糊PID控制风机变频调速后通风总功耗下降了450W,节能效果高达22.13%。从节能效果上看,建立一套矿用通风节能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王礼[2](2020)在《煤矿井下皮带运输机变频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大部分煤矿皮带运输机在运行时存在电机效率低、电能消耗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LC和变频器的变频控制系统,可对皮带运输机的煤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电控系统的分析以带速风机与煤流量间的最佳匹配关系调节电机频率,实现运输机的变频运行和平滑调速。经实际运行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功能丰富,实现了自动节能控制。
王贵丽,麻丽明,刘伟民[3](2019)在《基于PLC的煤矿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为改善煤矿提升机变频调速和高低压开关设备产生的尖峰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以S7-300 PLC和ET 200M分布式I/O为核心设计提升机电控系统。该系统开发采用Profibus-DP协议的总线网络,以S7-300 PLC为主站,配置ET 200M监控从站。应用ACS800-07变频器优化提升机运行参数,给出抑制变频器尖峰干扰、提高模拟和开关信号抗干扰能力的相关措施。该系统能确保提升机运行过程中模拟和开关信号可靠传输,并能实现提升机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控和远程管理。
郑己[4](2015)在《海水旋转滤网清污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旋转滤网是工业上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设备,是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屏障。通过对滤网前后液位的测量,判断滤网水渠道中污物的阻塞程度,通过滤网旋转对污物进行清除。传统的旋转滤网设备控制方式单一,电能浪费严重。工频启动时启动电流大,会造成滤网电机过载,影响工厂正常生产和带来安全问题。因此,旋转滤网系统的控制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节能高效的旋转滤网系统具有重要的的意义。本文根据交流异步电机的转速公式,对交流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对电机各种调速方法的启动性能进行了分析。针对变频器在节能方面的优势进行了论述。采用液位传感器对旋转滤网水渠道阻塞程度进行检测,提出了旋转滤网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运动方式,完成了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本系统由液位传感器、变频器、PLC及其他外围设备组成。液位传感器为水渠道检测环节,变频器与PLC为控制环节。在水渠道堵塞检测环节,采用液位回差滞回比较方式,减小了水渠道液位波动对水渠道污物阻塞检测的影响,提高了旋转滤网的抗干扰能力;在控制环节,利用变频技术,使旋转滤网在变频启动方式下启动并做正弦规律的变频运行,减少了启动电流对设备的冲击,提高了清污效率,节约了电能。系统工作流程为:通过模拟量扩展模块采集液位模拟信号,经过PLC分析滤网水渠道的阻塞程度,向变频器发出正弦规律变化的频率值命令,使旋转滤网做旋转速度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运动。利用安装在电气控制柜中的触摸屏进行参数的显示和设定,并通过Modbus通信协议,将实时数据和功能参数传送至总控室进行集中控制和显示。本系统成功的实现了海水旋转滤网污物的清除。通过比较两类变频调速的方式,证明了无极调速方式相对于有极调速方式在工作效率、节约电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系统稳定性好、能耗低、高效率,满足了工厂需求。
张君善[5](2014)在《基于Honeywell EPKS的变频技术在稳压供水系统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根据美国雪佛龙公司投资建设的罗家寨高含硫天然气处理厂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现代化自动控制需要,以污水处理后输给循环水池净化水管网压力为被控对象,综合运用现代计算机控制和传感器理论、检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电机学以及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闭环控制的基本理论,设计了系统的基于Honeywell EPKS(Experion PKS过程控制网络)的变频稳压控制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循环水管网压力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控制变频调速稳压供水的目的,总结了一套由DCS系统控制的变频稳压供水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基于Honeywell EPKS的变频稳压供水技术的设计分为DCS系统软硬件和机电仪设计两个部份。本文充分研究了霍尼韦尔DCS系统的硬件功能及软件组态特性、ABB变频器性能,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异步电机调速原理、调速方法。利用PID控制原理和算法,从稳态运转、管网压力减小、管网压力升高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变频稳压供水PID调节过程。结合工艺运行条件,计算了变频器容量,设计了变频稳压供水机电仪设备、DCS系统硬件以及变频稳压供水电气原理图,建立了数据采集回路、控制回路、PID调节回路的组态策略,并对设计原理进行了系统论证。文章最后,详细总结了仪表单体试验、回路试验、系统试验和系统试车程序,经过试验,充分论证了基于Honeywell EPKS的变频调速稳压供水技术在硬件选择、软件组态、原理设计上的正确性。本设计及试验程序为全厂42台变频电机的试验和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文件,也为以后的类似工程,建立了系统的设计资料和试验方法。
周建琦[6](2009)在《基于ADMC401的三相交流感应电机SVPWM变频调速》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以ADMC401DSP芯片为核心的三相交流感应电机SVPWM变频调速系统,具有位置反馈、速度反馈和电流反馈三闭环结构,通过电流反馈及神经元PID控制算法处理偏差数据,减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分及电动机的谐波损耗,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三相交流电机连续控制。
胡东明[7](2009)在《液压电梯变转速闭式电液系统速度控制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液压系统的节能研究是流体传动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变转速容积调速的液压系统由于其功率自适应的特点而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其中,闭式油路的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和节能效果显着的优点,适合应用在势能可回收且速度持续变化的大惯量液压提升机械中,如液压电梯、液压抽油机等。然而,在节能化的同时仍然要保证系统的运行性能及控制特性,在闭式油路的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的应用研究中,发现其存在着开环控制精度不高和启动始终有滞后的问题,而这也是大惯量的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的共性问题和难点,因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研究:第一,分析开环控制策略和传统的闭环控制策略在该类惯量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的速度控制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有效的速度控制策略;第二,分析影响该类系统的启动性能的因素,提出智能控制策略以实现良好的启动。除上述两方面外,基于液压提升机械节能技术发展的要求,探索变转速容积调速以外的新型节能方法.论文以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类系统除节能特性以外的运行性能及控制特性。为提高系统的速度运行精度,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由于该系统是一个高阶零型系统且具有低频的特性,其存在着闭环控制下稳态误差大和采用积分校正有较大滞后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比例微分控制的前馈-反馈控制策略来克服上述问题。针对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的启动控制问题,重点分析了系统运动部件中的非线性摩擦力对启动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建立了系统非线性摩擦力的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专家控制器和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的启动控制方法,变工况下启动性能的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智能预测的启动控制方法能使系统在不同负载工况下获得非常好的启动性能。论文还针对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的轿厢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系统垂直方向上8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电梯系统进行试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态模型是准确的。另外,试验模态分析结果还表明,轿厢的主频率在100-150Hz的范围内,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避免该频率段的激励而导致的共振。基于液压提升机械节能技术发展的要求,论文中还从理论上探讨了一种变配重节能方法,提出变液压配重和机械配重变速度的两种方案,详细分析了变液压配重的方案在液压电梯系统中的应用,将其与已有变转速液压电梯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配重系统具有更优的节能效果。通过以上研究,大惯量闭式油路的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的速度闭环控制不好和启动不佳的本质原因得以阐述,且论文中提及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结论适用于其它变转速容积调速的液压系统。论文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了变转速容积调速的液压系统,并由此引出其典型应用——变转速液压电梯;综述了变转速液压电梯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变转速液压电梯中依然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的发展需要和变转速液压电梯依然存在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分析了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系统的稳定性,提出适合该系统的速度控制策略。建立了系统中关键环节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结合经典控制理论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系统是低频、低阻尼的高阶零型系统,其存在着闭环控制下有稳态误差和采用积分校正带来较大滞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比例微分控制的前馈-反馈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三章,研究了以变转速液压电梯为代表的大惯量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的启动控制方法。指出了由于系统的大惯量和时滞特性,采用压力预平衡方法和速度比较启动法都存在着问题;重点分析了非线性摩擦力对系统启动性能的影响,指出非线性摩擦力的影响程度并通过试验建立了系统中摩擦力的模型,依据该模型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专家控制器和预测控制原理的智能预测启动方法;在变工况下对系统的启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智能预测的启动方法能使系统获得良好的启动性能。第四章,从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轿厢的振动特性入手,分析电梯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系统中存在的激振源对轿厢振动的影响。通过对电梯轿厢的原始振动加速度信号和液压系统的负载压力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来寻找系统中的激振源;建立液压电梯垂直方向上的8自由度集中质量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模态分析,依据该模型对系统进行了计算模态分析,并通过试验模态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动态模型的准确性;另外,分析结果还表明,电梯轿厢主频率在100-150Hz的范围内,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避免该频率段的激励。第五章,基于液压提升机械节能技术发展的要求,阐述了变配重的节能方法。提出了变液压配重和机械配重变速度的两种方案,重点对变液压配重的方案在液压电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讨论了其中主要元件的设计计算与选型;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对采用变液压配重的液压电梯系统的能耗特性进行了仿真,将其和已有的三种变转速液压电梯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变配重的节能技术目前在系统效率、配重预存储能量、动态特性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第六章,对本论文所作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给出主要的研究结论,指出课题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戴赟[8](2008)在《基于DSP的电机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介绍DSP的发展和在对电机控制方面的优势和电动机在控制领域的应用。着重说明了如何利用DSP来实现对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等的控制。因DSP具有灵活的指令集;内在的操作灵活性;高速的运算能力;改进的并行结构;有效的成本,使得TMS320系列成为很多处理应用的理想选择。通过简单的介绍其控制电路的功能来详细说明了电动机专用DSP的应用。通过对电动机专用DSP的应用的分析来引出直流电动机的DSP控制,在此章中详细的描述了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和直流电动机的DSP控制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上的配置等。在第四章中描述了交流异步电动机的DSP控制。首先介绍了交流异步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原理,通过其原理引出SPWM的控制技术。然后用DSP系统来实现SPWM波的生成,从而起到利用DSP来控制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控制。在第五章中描述了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通过介绍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基于DSP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控制。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
张长勇[9](2007)在《单元级联高压变频器的数字化实现与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涌现和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高压变频调速是近几年刚刚开始应用的一种高新技术,解决了大功率风机、水泵的软起动和调速问题,节能显着,具有较大的应用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单元级联型多电平功率变换电路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场合,多电平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技术是单元级联型多电平功率变换电路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实际应用较多的几种三角波载波PWM技术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脉冲移相开关频率优化PWM调制方法,并对几种调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对比分析。基于新型调制策略建立了三单元级联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的起动、运行和调速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为进一步验证所研究理论的正确性与控制算法可行性,论文工作不仅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而且研制了三单元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以DSP作为核心控制器件,辅以CPLD作为多路脉冲发生器,介绍了信号采集隔离电路,并对两种不同的“DSP+CPLD”设计方案分模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图和部分实验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一般的高压大功率拖动系统都要求很高的系统可靠性,尤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如电力、能源、冶金、矿山和石化等行业,一旦出现故障,将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本文最后对单元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容错技术与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胡俊达[10](2004)在《基于自适应转速判断观测器的异步电机转差频率型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异步电动机的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时变参数系统进行分析研究 ,利用坐标变换和磁场定向原理 ,建立按定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在分析现有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 ,对转子磁链观测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比较了u -i模型法和i -n模型法转子磁链观测器的优缺点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转速判断观测器模型 ,该模型综合了上述两种模型法磁链观测器的优点 ,克服了它们的不足 ,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准确、抗干扰性强等优良性能 ,使得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的异步电机调速系统 ,无论是在低速段还是高速段都能获得良好的动、静特性和鲁棒性。应用电机专用DSP芯片作为控制核心 ,设计和构建异步电机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系统
二、ADMC331和交流变频调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DMC331和交流变频调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矿井通风机节能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通风机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矿用通风机的基本理论 |
2.1 通风机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
2.2 通风机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 |
2.3 通风机的无量纲参数和无量纲性能曲线 |
2.4 通风机性能参数的计算 |
2.5 通风机管网及管网特性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PLC控制的通风机变频调速技术 |
3.1 PLC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特性 |
3.2 变频器的选型及其工作原理 |
3.3 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
3.4 变频调速技术在风机控制中的节能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4 模糊PID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
4.1 PID控制理论的研究 |
4.2 PID控制参数整定 |
4.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矿井通风机节能技术的实例应用 |
5.1 矿山通风实验平台的构建 |
5.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5.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4 通风节能技术在实验系统上的应用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煤矿井下皮带运输机变频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
1.1 系统架构 |
1.2 功率平衡控制策略 |
2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
3 软件方案设计 |
4 结语 |
(3)基于PLC的煤矿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提升机电控系统控制方案 |
2 提升机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
(1) PLC控制系统配置 |
(2) 提升机变频调速设计 |
(3) 模拟和数字信号抗干扰设计 |
3 提升机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
4 结语 |
(4)海水旋转滤网清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的来源及现状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变频技术与液位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
1.2.1 变频技术概述 |
1.2.2 变频器的特点 |
1.2.3 国内外变频技术发展概况 |
1.2.4 液位检测技术概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应用 |
2.1 电机的调速 |
2.1.1 电机的Δ/YY 转换调速 |
2.1.2 电机的变频调速 |
2.2 电机的启动方式 |
2.3 变频节能原理 |
2.4 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 |
2.4.1 V/F 控制方式 |
2.4.2 转差频率控制 |
2.4.3 矢量控制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旋转滤网清污系统 |
3.1 旋转滤网清污工艺流程 |
3.2 旋转滤网系统的组成 |
3.2.1 旋转滤网结构 |
3.2.2 旋转滤网水渠道堵塞度检测 |
3.3 旋转滤网的变频调速 |
3.3.1 调速范围的选择 |
3.3.2 有极调速方式 |
3.3.3 无极调速方式 |
3.4 旋转滤网的控制方式 |
3.4.1 旋转滤网运动规律 |
3.4.2 旋转滤网液位比较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旋转滤网清污控制系统设计 |
4.1 旋转滤网清污控制系统 |
4.2 变频器的选型及基本参数设置 |
4.2.1 变频器选用 |
4.2.2 变频器的参数设置 |
4.3 变频器的通信 |
4.3.1 RS-485 串行通信 |
4.3.2 变频器的通信配置及参数设定 |
4.4 PLC 的选择 |
4.4.1 PLC 概述 |
4.4.2 PLC 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4.4.3 PLC 的选型 |
4.5 人机界面技术简介 |
4.5.1 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
4.5.2 组态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
4.5.3 Wincc flexible Smart 700 IE 触摸屏简介 |
4.6 液位传感器选型 |
4.6.1 Endress+Hauser 液位传感器简介 |
4.6.2 Endress+Hauser 液位传感器的初始化设定 |
4.7 电气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4.7.1 主电路图 |
4.7.2 控制回路电路 |
4.7.3 抗干扰措施 |
4.8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8.1 触摸屏与 PLC 的通信设置 |
4.8.2 Modbus 通信协议概述 |
4.8.3 PLC 与变频器通信参数设置 |
4.8.4 PLC 与变频器的通信程序设计 |
4.8.5 PLC 与 DCS 的数据传输 |
4.8.6 正弦规律频率值的产生与传输 |
4.8.7 模拟量数据的转换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调试 |
5.1 液位传感器的调试 |
5.2 Modbus 通信测试 |
5.3 触摸屏测试 |
5.3.1 运行显示界面 |
5.3.2 滤网水位界面 |
5.3.3 变频信息界面 |
5.3.4 报警信息界面 |
5.3.5 报警界面 |
5.4 PLC 按钮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系统硬件原理图 |
附录 B 系统主程序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Honeywell EPKS的变频技术在稳压供水系统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变频稳压控制技术的应用和现状 |
1.2 基于HONEYWELL EPKS的变频稳压供水技术的优点 |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变频调速稳压供水理论基础及PID分析 |
2.1 异步电动机调速原理及方法 |
2.2 PID控制原理及其算法 |
2.3 变频调速稳压供水PID调节过程阐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频稳压供水闭环分析及机电仪设计 |
3.1 变频稳压供水闭环分析及组成设计 |
3.1.1 变频稳压供水组成设计及功能分析 |
3.2 机电仪设计及选型 |
3.2.1 泵及电机设计 |
3.2.2 远传仪表和就地显示仪表的设计 |
3.2.3 变频器容量确定和选型 |
3.3 供电及变频单元组成原理设计 |
3.3.1 供电及变频单元组成设计 |
3.3.2 供电及变频单元原理设计 |
3.4 动力及控制电缆选择和接线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频稳压供水计算机控制硬件系统设计 |
4.1 概述 |
4.2 数据服务器和客户工作端设计与选型 |
4.2.1 数据服务器设计和选型 |
4.2.2 操作员/工程师站及打印机设计 |
4.3 变频稳压供水DCS系统硬件设计 |
4.3.1 冗余电源模块选型 |
4.3.2 控制防火墙及控制器模块设计 |
4.3.3 I/O模块设计方案 |
4.4 数据通信网络及网络拓扑设计 |
4.4.1 容错以太网及节点分析 |
4.4.2 基于EPKS变频稳压供水拓扑结构设计 |
4.5 接线及接地设计要求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变频供水计算机控制软件组态设计 |
5.1 概述 |
5.1.1 组态软件选择及应用研究 |
5.2 变频稳压供水DCS硬件组态 |
5.2.1 Control Builder硬件组态研究 |
5.2.2 变频稳压供水DCS系统I/O卡件组态 |
5.2.3 控制回路组态设计策略 |
5.2.4 组态后用户操作界面及流程图画面 |
5.3 本章总结和展望 |
第6章 仪表及冷热回路试验与试运程序 |
6.1 仪表校准 |
6.2 回路试验 |
6.3 系统试验 |
6.4 试运程序 |
6.4.1 启动流程 |
6.4.2 结束程序 |
6.4.3 安全环保事项 |
6.5 本章总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附录1 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 |
附录2 变频稳压供水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
附录3 变频稳压供水电气原理展开图1 |
附录4 变频稳压供水电气原理展开图2 |
附录5 变频稳压供水电气原理展开图3 |
附录6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 |
附录7 电缆端子接线图 |
(7)液压电梯变转速闭式电液系统速度控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物理量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变转速容积调速的液压系统 |
1.1.1 液压系统调速回路 |
1.1.2 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的应用 |
1.2 变转速容积调速液压系统的典型应用-变转速液压电梯 |
1.2.1 变转速液压电梯的出现与发展 |
1.2.2 国内关于变转速液压电梯的研究成果 |
1.3 变转速液压电梯运行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变转速液压电梯系统的稳定性与速度控制 |
l.3.2 启动平稳性 |
1.3.3 振动与噪声 |
1.4 液压电梯系统中的节能技术 |
1.4.1 液压电梯中的节能技术概况 |
1.4.2 传统的带配重节能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及难点 |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3 课题的研究难点 |
1.6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速度控制策略研究 |
2.1 前言 |
2.2 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传递函数 |
2.2.1 变频器-电动机模型 |
2.2.2 液压系统模型 |
2.2.3 钢丝绳-轿厢机械系统 |
2.2.4 各环节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处理与传递函数 |
2.3 系统的频域及稳定性分析 |
2.3.1 开环传递函数 |
2.3.2 频域仿真 |
2.3.3 系统时域仿真和试验 |
2.4 系统的校正分析 |
2.4.1 液压电梯速度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 |
2.4.2 积分校正后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
2.4.3 积分校正后系统的速度运行性能仿真和试验 |
2.4.4 早期液压电梯试验台架的特性 |
2.5 液压电梯系统中升降机构以及反馈元件连接位置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2.5.1 升降机构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分析 |
2.5.2 反馈元件连接位置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2.6 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的前馈-反馈控制研究 |
2.6.1 PID控制与前馈-反馈控制策略 |
2.6.2 基于 PD 控制的前馈-反馈控制策略 |
2.6.3 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前馈-反馈控制的仿真与试验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转速液压电梯系统的启动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液压缸及轿厢的摩擦力对电梯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 |
3.2.1 液压电梯中常规的启动方法 |
3.2.2 非线性摩擦对系统启动性能的影响 |
3.2.3 系统的非线性摩擦模型 |
3.3 摩擦力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 |
3.3.1 有、无摩擦力的速度运行性能仿真 |
3.3.2 摩擦补偿下的速度运行性能仿真 |
3.4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和专家控制器的启动控制策略研究 |
3.4.1 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
3.4.2 液压电梯中启动控制方法的原理 |
3.4.3 启动性能评判指标 |
3.4.4 启动控制中专家控制器的设计 |
3.4.5 启动性能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的轿厢振动分析 |
4.1 引言 |
4.1.1 电梯振动的分析方法 |
4.1.2 电梯中振动和噪声的评价标准 |
4.2 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轿厢的振动与噪声超标现象分析 |
4.2.1 原始振动加速度超标信号及其频谱分析 |
4.2.2 系统中振源分析 |
4.3 闭式油路变转速液压电梯系统的模态分析 |
4.3.1 计算模态分析 |
4.3.2 试验模态分析 |
4.4 电梯轿厢的频率响应测试 |
4.5 振动的隔离与抑制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变配重系统的节能性分析 |
5.1 新型变配重的节能方法 |
5.1.1 变配重的节能思想 |
5.1.2 变配重的方案 |
5.1.3 电梯交通流统计分析 |
5.2 变液压配重的液压电梯系统的原理及设计 |
5.2.1 液压系统原理 |
5.2.2 液压系统中关键部件的设计及选型 |
5.3 变配重液压电梯系统的能耗特性分析 |
5.3.1 功率特性仿真 |
5.3.2 节能效果分析 |
5.4 变配重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5.4.1 系统效率 |
5.4.2 重预存储的能量及应用场合 |
5.4.3 动态特性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的主要研究结论 |
6.2 课题中的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荣誉 |
致谢 |
(8)基于DSP的电机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DSP系统在电机控制领域的应用 |
2.1 TMS320F2812介绍 |
2.2 控制电路的功能 |
2.3 电机专用DSP的应用 |
第三章 直流电动机的DSP控制 |
3.1 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 |
3.2 直流电动机的DSP控制方法及编程例子 |
3.2.1 系统硬件设计 |
3.2.2 系统软件设计 |
3.2.3 数字PI调节器的DSP实现方法 |
3.3 单极性可逆PWM系统DSP控制方法及编程例子 |
第四章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SPWM与SVPWM技术以及DSP控制的实现 |
4.1 交流异步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原理 |
4.1.1 变频调速原理 |
4.1.2 变频与变压 |
4.1.3 变频与变压的实现—SPWM调制波 |
4.2 三相采样型电压SPWM波生成原理与控制算法 |
4.2.1 自然采样法 |
4.2.2 对称规则采样法 |
4.2.3 不对称规则采样法 |
4.2.4 不对称规则采样法的DSP编程 |
4.3 电压空间矢量SVPWM技术的DSP实现方法 |
第五章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 |
5.1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
5.2 矢量控制在三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中的应用 |
5.2.1 系统组成 |
5.2.2 控制系统结构 |
5.2.3 硬件部分 |
5.2.4 软件部分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单元级联高压变频器的数字化实现与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单元级联高压变频技术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
1-1-1 国外研究概况 |
1-1-2 国内研究概况 |
1-1-3 单元级联高压变频技术的发展趋势 |
1-2 单元级联高压变频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
1-2-1 调制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
1-2-2 级联型逆变器的均衡控制 |
1-2-3 级联型逆变器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级联多电平变换电路的主电路结构及控制策略 |
2-1 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主电路结构 |
2-2 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的输入多重化技术 |
2-2-1 变压器延边三角形移相技术 |
2-2-2 二重化12 脉波整流电路谐波分析 |
2-3 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SPWM调制方法研究 |
2-3-1 几种应用于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的 PWM 控制方法 |
2-3-2 新型 PWM 调制方法——脉冲移相-开关频率最优 PWM 法(PS-SFO-PWM) |
2-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2-4 H 桥级联型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三章 数字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
3-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3-1-1 TMS320F2407DSP 芯片及评估板扩展功能简介 |
3-1-2 CPLD 简介 |
3-1-3 SPWM 的采样算法 |
3-2 信号采集和驱动电路的设计 |
3-2-1 采样电路的设计 |
3-2-2 光纤通讯电路的设计 |
3-3 基于DSP+CPLD的多路PWM发生器的设计 |
3-3-1 方案一 |
3-3-2 方案二 |
3-4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容错技术与可靠性分析 |
4-1 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容错技术 |
4-1-1 容错技术概述 |
4-1-2 多电平逆变器的冗错策略 |
4-1-3 基于基本单元的容错技术思想 |
4-1-4 SFO-PWM 调制策略下的故障重构 |
4-2 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可靠性分析 |
4-2-1 可靠性分析方法 |
4-2-2 故障树系统分析软件包(FTAS) |
4-2-3 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可靠性定性分析 |
4-2-4 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可靠性定量计算 |
4-2-5 提高级联多电平变换器可靠性的措施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ADMC331和交流变频调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矿井通风机节能技术应用研究[D]. 孙卫平.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煤矿井下皮带运输机变频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王礼.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0(02)
- [3]基于PLC的煤矿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J]. 王贵丽,麻丽明,刘伟民. 煤矿机械, 2019(07)
- [4]海水旋转滤网清污设计[D]. 郑己.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7)
- [5]基于Honeywell EPKS的变频技术在稳压供水系统应用与研究[D]. 张君善.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9)
- [6]基于ADMC401的三相交流感应电机SVPWM变频调速[J]. 周建琦. 电机技术, 2009(06)
- [7]液压电梯变转速闭式电液系统速度控制特性研究[D]. 胡东明. 浙江大学, 2009(11)
- [8]基于DSP的电机控制方法研究[D]. 戴赟. 江南大学, 2008(04)
- [9]单元级联高压变频器的数字化实现与可靠性研究[D]. 张长勇.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6)
- [10]基于自适应转速判断观测器的异步电机转差频率型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J]. 胡俊达. 大电机技术,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