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起重机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康[1](2020)在《基于知识图谱的机械产品智能化设计建模与云服务平台》文中指出传统的机械产品设计计算多采用手动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方式,这些方法只适用于设计计算流程相对固定的设计计算,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较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机械产品设计计算过程自动化方法,该方法利用知识图谱对产品计算过程进行建模,当给定一个具体的计算需求后,通过提取需求的语义信息及自动推理获取相应的计算服务流程,继而完成给定需求的设计计算。论文开发了一个起重机产品智能设计建模云服务平台,用以验证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具体而言,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知识图谱构建起重机设计计算需求本体模型,用以提取产品计算需求的语义信息。基于需求本体模型,按照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DFS)设计了需求语义信息提取算法。2.采用Jersey框架对设计计算服务进行表述性状态转移(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封装。根据起重机结构划分设计计算知识模块,为设计计算知识模块提供设计计算服务接口。3.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机械产品设计计算过程自动化方法。根据计算需求和计算服务,不仅构建了设计计算过程本体,还设计了计算过程图、计算服务匹配、计算服务流程的生成算法。以起重机产品的设计计算过程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4.开发了基于知识图谱的起重机产品云服务平台原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设计计算需求模块、设计计算服务模块、设计计算服务流程模块和知识图谱管理与维护模块。利用该系统能适应起重机产品设计计算需求,自动完成该设计需求的计算流程,并获得正确的计算结果。
李玉虎[2](2020)在《桥式起重机CAD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桥式起重机作为当前工业上的重要物流运输设备应用十分广泛,全球对于桥式起重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起重机企业迫切需要提高桥式起重机设计生产的效率。目前我国的起重机设计正朝着定制化、智能化、轻量化等方面快速的发展。本文针对当前企业对桥式起重机设计效率低、设计周期较长的问题,结合企业需求,研究开发了桥式起重机CAD系统。论文研究工作如下:1、对国内外起重机和CAD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方向。2、分析了桥式起重机的整体组成及机构的选型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计算。将蝙蝠算法引入到主梁的截面尺寸优化设计中,并对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后算法的可行性。3、根据企业的需求,对桥式起重机CAD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对其进行框架设计、流程设计、模块设计等。4、对AutoCAD、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对桥式起重机重要部件的二维生产图和三维模型的自动生成,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式进行三维模型的创建,利用SQL Server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数据储存管理。5、利用Visual Studio2010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将各部分进行统一整合,最终完成对桥式起重机CAD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通过实例验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的桥式起重机CAD系统以集成的方法,将参数化技术应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设计中,使得桥式起重机的设计变得更加快速化、智能化,减少了设计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对于桥式起重机的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
李少文[3](2019)在《塔式起重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塔式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启动和制动,转台受到强烈的冲击与振动,在损坏后,需要借助有限元计算帮助查找原因。目前,工程师先根据经验设计转台,再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其验证。转台在设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有限元计算,而转台有限元建模过程繁琐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为提高转台有限元建模效率和降低建模难度,以长沙某公司系列化塔机转台为研究对象,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开发了基于ABAQUS通用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深入研究ABAQUS软件、ABAQUS脚本内核语言Python、Python的面向对象编程、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ABAQUS二次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用户自定义GUI应用程序开发方式等,为后续开发塔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奠定基础。(2)为了使转台模型具有通用性,研究了大量塔机转台结构,并结合公司未来发展机型的需求,提炼出系列化塔机转台模型;确定了塔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化对象,阐述了该系统所具备的功能。(3)以系列化塔机转台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脚本内核语言Python,对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一套界面友好,通俗易懂的塔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实现了系列化塔机模型的参数化建模、有限元分析和导出分析报告等功能。(4)以TC7020塔机转台为例,对转台的有限元建模做了研究和分析,包括模型的简化、网格划分方式、载荷和边界条件等,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建模过程的可靠性;最后,使用塔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实现了对该型号塔机转台的有限元分析,证实了软件的高效性和简易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和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分析结果对塔式起重机转台的设计及研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该参数化设计平台已投入公司使用。
余鸿敏[4](2018)在《基于知识的搬运机器人本体智能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体是机器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整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强度性能。针对搬运机器人本体设计过程中知识重用率低,对设计人员的经验依赖性强以及产品设计周期长等问题,基于知识工程理论和三维参数化设计技术,以四自由度串联搬运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知识的搬运机器人本体智能设计方法研究。利用基于仿生原理的三动杆理论、力传递性能分析理论和机器人运动学D-H(Denavit-Hartenberg)参数法建模理论,给出了四自由度串联搬运机器人机构参数设计模型以及运动学分析方法。工程算例以及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机构参数设计结果满足运动学和传力性能要求。在对搬运机器人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搬运机器人本体的模块化设计模型,并给出了搬运机器人本体设计的一般流程。基于知识工程理论和三维参数化设计技术,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给出了搬运机器人本体设计的知识模板通用模型和总体设计-部件设计的层次化知识模板体系,并给出了总体、臂部、关节、腕部等知识模板的知识模型。利用SolidWorks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宏命令的三维参数化建模开发工具,建立了搬运机器人本体零部件的三维参数化模型;利用自底向上的装配设计方法,建立了搬运机器人本体的自动化装配模型。根据搬运机器人本体智能设计的功能需求,构建了由交互式界面、应用设计模块、推理机模块、三维参数化设计模块、知识库及管理模块组成的搬运机器人本体智能设计系统框架。以Visual C++6.0和SolidWorks三维参数化建模软件为开发平台,利用知识模板模型,开发了基于知识的搬运机器人本体智能设计原型系统,智能设计原型系统应用实例及设计结果表明该原型系统实现了设计选型的智能推理、机构及结构参数化设计、三维参数化建模及自动装配。知识模板模型及设计原型系统研究表明知识模板能实现设计模块中设计规则、参数计算、几何建模等知识的集成,有助于分散的非结构化多源知识的建模与重用、设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更复杂的产品智能设计提供基础。
戴邦[5](2017)在《基于面向对象的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起重机是工作在电站、车间、造船厂、矿山等场所的起重设备。伴随着各行各业对起重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起重机行业发展迅速并竞争激烈,起重机的设计也向定制化、轻量化、大型化等方面快速发展。鉴于目前的起重机传统设计流程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提高起重机的设计效率,必须优化整体起重机的设计流程。本文就是针对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了优化,专门优化起升机构的设计流程。本文以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为研究对象,以面向对象为设计思想,在数据库技术和参数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面向对象的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优化设计计算系统,完全优化了传统的起升机构设计流程。最后,对重要部件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优化设计。本文的研究内容:(1)分析了起升机构工作组成和原理,起升机构的设计计算方法。(2)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抽象出起升机构类表述起升机构对象,通过起升机构设计计算程序对起升机构进行计算分析和选择查询,数据库储存了起升机构设计中零部件的各种数据。(3)以三维软件Solid Works为开发平台,采用VB实现起升机构的参数化设计,最后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卷筒进行有限元分析和优化。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起升机构优化设计系统结合面向对象技术和参数化设计的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技术,对起升机构进行设计计算,方便了设计人员设计,缩短了设计周期,提到了工作效率。
张盛财[6](2016)在《大规模定制背景下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构建》文中认为龙门起重机作为用于产品生产、货物转运、装备拆装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械产品,是提高工业自动化、促进港口物流发展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装备。随着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港口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龙门起重机未来将向着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发展。由于龙门起重机企业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知识重用率低、重复设计率高、设计效率低、设计成本高以及适应市场发展能力弱等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了大规模定制背景下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快速设计出用户定制产品的设计方法,强化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能力。本文的研究内容有如下几点:(1)可适应设计平台应用于龙门起重机开发的必要性分析,主要包括探讨龙门起重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述大规模定制的相关概念,从可适应设计和产品平台两方面论述可适应设计平台,最后验证可适应设计平台应用于龙门起重机开发的必要性。(2)龙门起重机可适应性分析,内容包括从可适应设计和产品平台设计两方面来分析可适应设计平台开发原理,对龙门起重机进行市场分析,并对龙门起重机设计的适应性进行分析,验证可适应设计平台应用于龙门起重机开发的可行性,最后以公理设计为指导框架完成对龙门起重机的开发过程的分析。(3)龙门起重机模块化和参数化分析,主要从龙门起重机的功能分析、模块化分解、模块归类以及模块系列拓展四个方面对龙门起重机进行模块化分析,最后分析和论证参数化设计方法运用于龙门起重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构建,首先分析和规划可适应设计平台,确定可适应设计平台开发软件,最后从龙门起重机性能参数、起重小车、门架结构、大车运行机构以及其它功能模块五个方面来完成对可适应设计平台的构建。本文构建的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综合了可适应设计、平台设计、模块化设计以及参数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结合龙门起重机功能结构特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将龙门起重机设计过程转化为系统性的平台操作。通过该设计平台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用户所定制的龙门起重机、桥架类起重机以及某一功能模块的设计。
高原[7](2016)在《起重机参数化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制造业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机械制造业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制造模式和设计模式也随着发生改变。协同设计的宗旨在于服务用户,它是一种创新化的服务模式,技术手段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依靠网络化技术的优势性,将分配在不同地方的制造资源进行整合,给设计人员提供一个协同式的工作环境。而网络化协同设计的重点则是并行协同地对产品进行设计,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能够较大提高设计人员的产品设计效率。近年来,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蓬勃发展,但是,我国起重机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起重机设计能力很薄弱。本文将起重机的设计过程作为最终的研究目标,将参数化设计技术和网络化协同设计技术相整合,从而开发了起重机协同设计平台。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不仅研究了起重机国内外设计方法与设计现状,同时也研究了协同设计与云设计之间的差别,研究了协同设计的提出背景,概括了协同设计的定义以及具体特点,将参数化设计技术和协同设计技术共同运用到起重机设计平台之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及特点;(2)研究了网络化协同设计体系的基本结构,在上述结构与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台总体框架,以总体框架为基础,将计算机网络化技术作为工具,实现了平台不同模块化的功能服务;(3)研究了起重机参数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起重机模块划分技术、参数化建模技术、结构优化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ActiveX Automation技术,不仅研究了基于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接口技术,还研究了基于Ansys的二次开发调用技术;(4)研究了起重机设计平台原型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包括平台的发布工具,研究了基于VPN的网络协同设计,阐述了网络化封装技术,包括CAE分析服务网络化封装、基于Jini的软件资源封装,分析和阐述了模型网络化操作技术,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平台系统的运行模式。(5)以参数化设计技术和协同设计技术为基础,搭建了以起重机为设计目标的协同设计平台,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设计模式与思想,阐述了平台系统中不同工作模块的运行流程与工作原理。本课题的运行环境是windows8操作系统,以IIS8.0作为平台的发布工具,以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以Dreamweaver8为网页编辑工具,利用Java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同时运用二次开发技术、参数化建模技术、结构优化技术等等对起重机产品进行设计,建立起重机参数化协同设计平台系统,对起重机产品的设计思想和模式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汤乐[8](2015)在《大型抓斗挖泥船起升卷扬系统参数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选题来源于“新型智能化大型抓斗挖泥船关键技术研究”(“863”项目)。挖泥船是航道疏浚等工程的主要疏浚设备,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洋工程装备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朝着模块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作为水上施工作业的重要工具,挖泥船的种类日益增多。为适应不同工程的施工需要,对起重机械进行快速设计和响应市场需求,提高这类产品的设计开发水平和设计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抓斗挖泥船起升卷扬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Visual Basic为系统设计开发平台,结合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利用Access数据库,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利用ANSYS软件对其中主要受力构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实现参数化设计。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抓斗挖泥船的应用和发展,说明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起重机械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和相关技术,为抓斗挖泥船起升卷扬系统实现参数化提供理论基础。(2)介绍了挖泥机抓斗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抓斗挖泥时的阻力进行分析,以及水流对抓斗工作时的影响。阐述了起升卷扬机各部件的特性及工作原理,运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实现了起升卷扬机各零部件数据的存储与调用,实现了对起升卷扬机各个部件计算和选型。(3)运用参数化设计的理念,通过Visual Basic 6.0软件建立可视化的平台操作界面,完成起升卷扬机设计计算和实现对Solidworks、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4)对起升卷扬机主要受力构件卷筒和轴进行ANSYS参数化建模和有限元分析,校核评估其安全性。(5)基于SolidWorks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挖泥机机起升卷扬机的零件模型库、装配体模型库,研究符合客户要求的二维工程图模板的制作和工程图调整技术。
陈洪财[9](2014)在《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智能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起重机是工作在电站、车间、造船厂、矿山等场所的起重设备。伴随着各行各业对起重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起重机行业发展迅速并竞争激烈,起重机的设计也向定制化、智能化、大型化、轻量化等方面快速发展。鉴于目前起重机传统设计方法的效率较低,因此提高起重机的设计效率,也就提高了起重机厂家的竞争力。本文针对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传统设计方法的设计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知识库,综合运用混合推理模式、参数化变型设计方法,研发了套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智能化设计原型系统。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起升机构工作组成及原理,起升机构的设计计算方法。2、结合起升机构智能化设计基本原理进行了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智能化设计系统的底层库的设计,流程设计和框架设计。3、利用Protege4.3软件建立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领域本体,根据相关原则建立用于匹配推理的规则库以及用于参数化设计的零部件模型库。进行了匹配推理算法设计、参数化设计等。最后利用VS2008开发工具将各部分统一起来,建立完成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智能化设计原型系统。本文研发的系统从集成的角度出发,将本体方法和参数化设计技术应用于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设计,形成一个闭环设计系统。对提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有一定作用。智能化设计系统避免了重复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
符敢为[10](2012)在《基于Pro/E的桥机主梁参数化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参数化设计技术是实现结构形状相似产品快速、高效设计的有效手段,主要用于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较高产品的设计。桥式起重机主梁的设计,计算繁琐,重复性劳动多,但同系列的产品其结构形状相似,便于进行参数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参数化设计技术能够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符合现代产品设计需求。本论文以通用桥式起重机箱型中轨主梁为例,对主梁进行受力分析,通过编程对主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设计验算,并对Pro/E二次开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基于Pro/E的桥机主梁参数化设计与分析的课题研究。课题以Pro/E2.0软件为开发平台,以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Access2003为数据库管理系统,ANSYS10.0作为分析软件,主要对针对Pro/E二次开发技术、三维装配体参数化技术、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在产品参数化设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Pro/E与ANSYS的接口,对经过参数化设计后的主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本课题建立了桥式起重机主梁的设计验算模块,主梁三维参数化模块,部分相关热轧型钢三维参数化模块,Pro/E与ANSYS的接口,实现了设计验算数据到主梁参数化模块的传递,可快速生成所需主梁的三维模型。对起重机设计所需的部分热轧型钢在Access2003中建立了数据库,在Pro/E环境下通过ADO方式访问数据库,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能直接调用。通过Pro/E与ANSYS的接口,将主梁三维模型直接导入ANSYS中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本软件计算的可靠性。设计人员在设计同系列不同型号的桥式起重机主梁时,只需在现有主梁模板的基础上进行系列化、相似性设计即可。通过对Pro/E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适用于起重机行业的桥机主梁参数化设计与分析的专业软件,对提高企业的设计效率,减轻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优化产品的设计方案,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加强设计的标准化等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该软件将在起重机生产制造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起重机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起重机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图谱的机械产品智能化设计建模与云服务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化设计 |
1.2.2 云制造服务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设计计算需求建模 |
2.1 引言 |
2.2 知识图谱概念 |
2.3 起重机设计计算需求表达 |
2.4 起重机设计计算知识图谱架构 |
2.4.1 计算需求本体结构 |
2.4.2 计算需求本体构建 |
2.5 设计计算需求语义推理算法 |
2.6 设计计算需求语义提取实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设计计算知识资源模块规划和服务封装 |
3.1 引言 |
3.2 起重机设计计算知识资源模块规划 |
3.3 起重机设计计算服务描述 |
3.4 基于REST的设计计算服务封装 |
3.4.1 REST架构和服务 |
3.4.2 计算服务封装 |
3.4.3 计算服务存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计计算服务流程自动生成方法 |
4.1 引言 |
4.2 设计计算服务流程 |
4.3 设计计算过程本体构建 |
4.4 设计计算服务流程自动生成方法 |
4.4.1 计算过程图生成算法 |
4.4.2 计算服务匹配算法 |
4.4.3 计算服务流程生成算法 |
4.5 计算服务流程自动生成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起重机产品云服务平台研制 |
5.1 引言 |
5.2 系统应用场景 |
5.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5.3.1 系统功能模块 |
5.3.2 系统运行模式 |
5.4 知识图谱管理与维护 |
5.4.1 设计计算需求本体 |
5.4.2 设计计算过程本体 |
5.5 系统的应用功能模块 |
5.5.1 计算需求语义提取 |
5.5.2 计算服务发布与维护 |
5.5.3 计算服务流程推理与生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桥式起重机CAD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起重机研究现状 |
1.3 CAD研究现状及发展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桥式起重机设计理论 |
2.1 机构零部件选型设计概述 |
2.1.1 吊钩组 |
2.1.2 钢丝绳 |
2.1.3 卷筒 |
2.1.4 电动机 |
2.1.5 减速器 |
2.1.6 制动器 |
2.2 基于改进BA算法的主梁优化设计 |
2.2.1 最小二乘法的孪生有界支持向量机 |
2.2.2 BA算法 |
2.2.3 BA算法的改进 |
2.2.4 主梁优化分析 |
2.2.5 主梁优化前后的静力学分析 |
2.2.6 主梁的校核 |
2.3 端梁设计校核 |
2.4 本章小结 |
3 桥式起重机CAD系统设计 |
3.1 系统开发环境及目标 |
3.1.1 系统开发目标 |
3.1.2 系统开发环境 |
3.2 系统总体框架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3.4 系统模块设计 |
3.4.1 机构设计模块 |
3.4.2 结构设计模块 |
3.4.3 三维模型模块 |
3.4.4 数据库模块 |
3.4.5 二维工程图模块 |
3.4.6 计算书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4 桥式起重机CAD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4.1 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
4.1.1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理论研究 |
4.1.2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应用 |
4.1.3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理论研究 |
4.1.4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应用 |
4.2 参数化建模技术研究 |
4.2.1 参数化建模理论 |
4.2.2 系统模型库的建立 |
4.3 SQL Server技术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桥式起重机CAD系统实现及应用实例 |
5.1 系统流程设计 |
5.2 设计实例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塔式起重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塔式起重机研究现状 |
1.2.2 ABAQUS二次开发研究进展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ABAQUS二次开发方法 |
2.1 ABAQUS软件介绍 |
2.1.1 ABAQUS的主要模块 |
2.1.2 ABAQUS/CAE简介 |
2.2 ABAQUS二次开发途径 |
2.3 ABAQUS二次开发语言介绍 |
2.4 ABAQUS脚本接口二次开发 |
2.4.1 脚本接口的功能 |
2.4.2 脚本接口主要对象 |
2.5 ABAQUS图形用户接口二次开发 |
2.5.1 GUI及原理介绍 |
2.5.3 GUI程序开发方法 |
2.5.4 用户自定义GUI应用程序开发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塔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功能设计 |
3.1 参数化设计原理 |
3.2 塔机转台系列化模型 |
3.2.1 塔机转台结构 |
3.2.2 上支座系列化模型 |
3.2.3 下支座系列化模型 |
3.2.4 回转支承模型 |
3.2.5 扁担节模型 |
3.3 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功能和模块 |
3.3.1 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功能 |
3.3.2 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塔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软件设计 |
4.1 塔机转台系统程序设计 |
4.1.1 塔机转台系统文件构成 |
4.1.2 塔机转台系统文件 |
4.2 塔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 |
4.2.1 塔机转台计算平台介绍 |
4.2.2 塔机转台控件功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有限元分析及其二次开发应用实例 |
5.1 有限元法简介 |
5.2 塔机转台的边界条件和计算载荷 |
5.2.1 转台的计算载荷 |
5.2.2 转台边界条件的处理 |
5.3 建立转台有限元模型 |
5.3.1 转台有限元建模总体介绍 |
5.3.2 上支座有限元模型 |
5.3.3 下支座有限元模型 |
5.3.4 回转支承有限元模型 |
5.3.5 扁担节有限元模型 |
5.3.6 转台有限元模型 |
5.4 转台有限元建模验证试验 |
5.4.1 试验目的 |
5.4.2 试验方案 |
5.4.3 试验仪器与装置 |
5.4.4 试验过程 |
5.4.5 试验结果与结论 |
5.5 TC7020的塔机转台参数化建模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B (分析报告) |
B.1 材料 |
B.2 三维参数 |
B.2.1 上支座 |
B.2.2 下支座 |
B.3 载荷以及边界条件的施加 |
B.4 有限元网格 |
B.5 分析结果 |
(4)基于知识的搬运机器人本体智能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业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法 |
1.2.2 知识工程技术 |
1.2.3 模板技术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搬运机器人机构参数设计及运动分析 |
2.1 搬运机器人运动学尺寸设计 |
2.1.1 三动杆理论概述 |
2.1.2 基于人体上肢三动杆的机器人运动学尺寸计算模型 |
2.1.3 搬运机器人运动学尺寸的计算 |
2.2 搬运机器人双平行四边形机构角度参数设计 |
2.2.1 搬运机器人双平行四边形机构结构分析 |
2.2.2 基于力传递性能的双平行四边形机构角度参数设计 |
2.3 搬运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
2.3.1 D-H参数法简介 |
2.3.2 搬运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
2.4 工程算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搬运机器人本体智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
3.1 搬运机器人本体的模块划分 |
3.1.1 模块划分理论概述 |
3.1.2 搬运机器人功能分析 |
3.1.3 搬运机器人本体的模块划分方案 |
3.2 搬运机器人本体设计流程分析 |
3.3 搬运机器人本体设计知识模板的建模 |
3.3.1 面向对象技术概述 |
3.3.2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知识模板构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搬运机器人本体三维参数化设计 |
4.1 参数化设计原理 |
4.2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 |
4.2.1 SolidWorksAPI概述 |
4.2.2 SolidWorks二次开发工具 |
4.3 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
4.4 搬运机器人本体零部件的三维参数化设计 |
4.4.1 参数化建模方法与一般步骤 |
4.4.2 小臂的参数化设计 |
4.5 搬运机器人本体自动装配技术研究 |
4.5.1 装配设计方法 |
4.5.2 自动装配流程 |
4.5.3 搬运机器人本体模型的自动装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本体智能设计原型系统开发及应用 |
5.1 智能设计系统总体框架结构分析 |
5.1.1 智能设计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5.1.2 智能设计系统总体框架 |
5.2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
5.3 系统菜单及对话框设计 |
5.3.1 菜单设计 |
5.3.2 对话框设计 |
5.4 原型系统运行实例 |
5.4.1 机器人构型选择 |
5.4.2 机器人本体总体设计 |
5.4.3 机器人运动学尺寸设计 |
5.4.4 机器人关键部件结构设计 |
5.4.5 机器人驱动系统设计 |
5.4.6 机器人本体的参数化建模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基于面向对象的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桥式起重机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
1.1.1 桥式起重机的应用 |
1.1.2 桥式起重机的发展方向 |
1.2 起重机的现代化设计方法 |
1.3 起重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起重机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2 起重机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价值和主要内容 |
1.4.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4.2 课题的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起升机构设计概述 |
2.1 起升机构的组成和设计流程 |
2.2 起升机构的基本设计参数 |
2.3 起升机构的传动方案 |
2.4 钢丝绳的设计计算 |
2.5 滑轮与卷筒的设计计算 |
2.6 电动机 |
2.7 减速器 |
2.8 制动器 |
2.9 联轴器 |
2.10 起制动时间验算 |
2.11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起升机构系统关键技术 |
3.1 面向对象技术 |
3.1.1 面向对象技术概述 |
3.2 面向对象技术在起升机构中应用 |
3.2.1 模型分析 |
3.2.2 面向对象系统技术分析 |
3.3 参数化技术 |
3.3.1 参数化设计分类 |
3.3.2 常用CAD参数化建模方法 |
3.3.3 三维软件Solid Works的简介 |
3.3.4 Solid Works的二次开发方法 |
3.3.5 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 |
3.3.6 参数化过程 |
3.4 数据库技术 |
3.4.1 数据库简介 |
3.4.2 ADO访问数据库技术 |
3.4.3 ADO对象模型 |
3.4.4 ADO对 SQL Server数据库访问和管理 |
3.4.5 数据库建立 |
3.4.5.1 数据来源 |
3.4.5.2 数据类型 |
3.4.5.3 起升机构数据库结构图 |
3.4.5.4 起升机构数据库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卷筒的优化设计和参数化驱动 |
4.1 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 |
4.1.1 Ansys Workbench概述 |
4.1.2 Ansys Workbench基本使用方法 |
4.2 卷筒的内部应力和力学模型设计 |
4.2.1 卷筒内部应力分析[52-53] |
4.2.2 卷筒力学模型分析 |
4.3 卷筒有限元优化设计和参数化[54-55] |
4.3.1 卷筒优化和参数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优化设计系统 |
5.1 系统具体实现 |
5.1.1 登录界面 |
5.1.2 系统主参数界面 |
5.1.3 起升机构各部件参数设置 |
5.1.3.1 钢丝绳的设计计算 |
5.1.3.2 卷筒设计计算 |
5.1.3.3 电动机设计计算 |
5.1.3.4 减速器选择计算 |
5.1.3.5 制动器选择计算 |
5.1.3.6 其他部件选择计算 |
5.2 卷筒有限元分析和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大规模定制背景下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龙门起重机简介 |
1.2.1 龙门起重机组成及作用 |
1.2.2 龙门起重机未来发展趋势 |
1.2.3 龙门起重机设计研究现状 |
1.3 大规模定制概述 |
1.4 可适应设计平台概述 |
1.4.1 可适应设计 |
1.4.2 产品平台 |
1.5 课题来源及内容 |
1.5.1 课题来源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龙门起重机可适应性分析 |
2.1 可适应设计平台分析 |
2.1.1 可适应设计分析 |
2.1.2 产品平台设计分析 |
2.2 龙门起重机设计分析 |
2.2.1 龙门起重机市场分析 |
2.2.2 龙门起重机设计可适应性分析 |
2.3 龙门起重机设计过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龙门起重机模块化及参数化分析 |
3.1 龙门起重机功能模块划分 |
3.1.1 龙门起重机功能分析 |
3.1.2 龙门起重机模块化分解 |
3.2 龙门起重机模块分析 |
3.2.1 龙门起重机的模块分类 |
3.2.2 龙门起重机模块系列化拓展 |
3.3 龙门起重机参数化运用 |
3.3.1 参数化设计原理 |
3.3.2 模型参数化驱动方法的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构建 |
4.1 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规划 |
4.1.1 可适应设计平台开发流程规划 |
4.1.2 可适应设计平台构建流程 |
4.2 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开发软件 |
4.2.1 编程软件选择 |
4.2.2 三维建模软件选择 |
4.2.3 数据库软件选择 |
4.2.4 CAE软件选择 |
4.3 构建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 |
4.3.1 龙门起重机性能参数 |
4.3.2 起重小车设计平台构建 |
4.3.3 门架结构设计平台构建 |
4.3.4 大车运行机构设计平台构建 |
4.3.5 其它功能模块设计平台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参与项目 |
已发表论文 |
专利 |
软件着作权 |
致谢 |
(7)起重机参数化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协同设计发展现状 |
1.2.2 起重机设计研究现状 |
1.2.3 起重机设计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起重机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
2.1 协同设计 |
2.1.1 协同设计的定义 |
2.1.2 网络化协同设计的特点 |
2.1.3 协同设计系统基本结构 |
2.1.4 协同设计工作模式和分类 |
2.2 协同设计方法与云设计方法的比较 |
2.2.1 传统协同设计与云设计的比较 |
2.2.2 网络化协同设计与云设计的比较 |
2.3 网络化协同设计架构模式 |
2.3.1 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 |
2.3.2 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 |
2.3.3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 |
2.4 起重机网络化协同设计平台体系结构 |
2.4.1 支撑层 |
2.4.2 功能层 |
2.4.3 资源层 |
2.4.4 连接层 |
2.4.5 技术层 |
2.4.6 用户层 |
2.5 起重机网络化协同设计平台总体框架 |
2.5.1 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 |
2.5.2 平台总体框架 |
2.6 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
2.6.1 服务模块功能 |
2.6.2 参数化设计模块功能 |
2.6.3 协同设计模块功能 |
2.6.4 管理模块功能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参数化变型设计关键技术 |
3.1 参数化设计 |
3.1.1 参数化设计的发展背景 |
3.2 模块化设计技术 |
3.3 基于SolidWorks的参数化建模技术 |
3.3.1 基于尺寸约束的参数化建模 |
3.3.2 基于装配约束参数化的建模 |
3.4 基于ANSYS的结构优化技术 |
3.4.1 基于ANSYS的结构优化基本思路 |
3.4.2 结构优化流程 |
3.5 SQLServer数据库管理技术 |
3.5.1 SQLServer数据库简述 |
3.5.2 数据库访问技术 |
3.5.3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
3.6 SolidWorks二次开发接口技术 |
3.6.1 SolidWorksAPI对象 |
3.6.2 SolidWorksAPI的对象与变量设置 |
3.6.3 ActiveXAutomation技术 |
3.7 ANSYS二次开发调用技术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起重机协同设计平台系统开发 |
4.1 平台系统开发目标 |
4.2 平台系统开发工具 |
4.2.1 平台发布工具 |
4.3 基于VPN的网络协同设计 |
4.3.1 VPN简介 |
4.3.2 VPN工作原理 |
4.4 网络化封装技术 |
4.4.1 CAE分析服务网络化封装 |
4.4.2 基于Jini的软件资源封装 |
4.4.3 资源封装模板的建立 |
4.5 模型网络可视化操作 |
4.5.1 模型平移变换 |
4.5.2 模型旋转变换 |
4.6 平台运行模式 |
4.6.1 协同设计资源分类 |
4.6.2 平台运行模式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起重机参数化协同设计平台总体实现 |
5.1 平台总体设计 |
5.1.1 平台面向目标 |
5.1.2 平台使用对象 |
5.2 平台运行实例 |
5.2.1 协同设计应用实例 |
5.2.2 参数化设计应用实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大型抓斗挖泥船起升卷扬系统参数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起重机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
1.3.1 起重机械设计发展方向 |
1.3.2 起重机械设计及参数化研究状况 |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参数化技术相关理论 |
2.1 参数化技术 |
2.1.1 参数化设计技术 |
2.1.2 参数化设计基本形式 |
2.1.3 参数化实现方法 |
2.1.4 参数化设计步骤 |
2.2 参数化开发平台 |
2.2.1 Visual Basic简介 |
2.2.2 Visual Basic的特点 |
2.2.3 基于VB的参数化 |
2.3 SOLIDWORKS及其二次开发技术 |
2.3.1 Solidworks介绍 |
2.3.2 Solidworks二次开发 |
2.4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技术 |
2.4.1 ANSYS及有限元方法简述 |
2.4.2 参数化语言APDL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疏浚抓斗力学分析 |
3.1 疏浚抓斗概述 |
3.1.1 疏浚抓斗的介绍 |
3.1.2 疏浚抓斗的工作原理 |
3.2 疏浚抓斗挖掘阻力分析 |
3.2.1 切入阻力 |
3.2.2 推压阻力 |
3.2.3 摩擦阻力和粘聚力 |
3.3 水流对抓斗及钢丝绳载荷拉力计算 |
3.3.1 水流对抓斗的水平冲力 |
3.3.2 抓斗最大飘斗角 αmax和起升绳最大偏斜角 βmax |
3.3.3 抓斗钢丝绳的最大计算拉力 |
3.4 疏浚抓斗选型 |
3.5 抓斗挖掘过程的静态计算 |
3.5.1 当土壤特性的标贯击数N=12时,抓斗挖掘过程的静态计算 |
3.5.2 当土壤特性的标贯击数N=30时,抓斗挖掘过程的静态计算 |
3.5.3 当土壤特性的标贯击数N=40时,抓斗挖掘过程的静态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挖泥机起升卷扬机设计 |
4.1 引言 |
4.2 疏浚抓斗的建模 |
4.3 起升卷扬机的基本计算 |
4.3.1 起升卷扬机的组成 |
4.3.2 起升卷扬机设计计算 |
4.4 卷筒和卷筒轴有限元分析 |
4.4.1 卷筒结构有限元分析 |
4.4.2 卷筒轴结构模型有限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参数化设计系统 |
5.1 系统框架 |
5.1.1 系统设计整体思路 |
5.1.2 参数化设计系统主界面设计 |
5.2 模块设计 |
5.2.1 起升卷扬机选型计算 |
5.2.2 结构有限元参数化设计 |
5.2.3 建立参数化三维模型 |
5.3 工程图的自动生成和调整 |
5.3.1 制作工程图模板 |
5.3.2 工程图生成 |
5.3.3 工程图调整技术 |
5.4 运行程序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9)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智能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起重机设计研究与发展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起升机构设计概述 |
2.1 通用桥门式起重机概述 |
2.2 起升机构组成、设计流程及基本参数 |
2.3 起升机构布局方案 |
2.4 起升机构零部件设计 |
2.4.1 吊钩组 |
2.4.2 冈丝绳 |
2.4.3 滑轮、卷筒 |
2.4.4 电动机 |
2.4.5 减速器 |
2.4.6 制动器 |
2.4.7 联轴器 |
2.4.8 起制动时间验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起升机构智能化设计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功能设计 |
3.2 系统流程设计 |
3.3 系统方案设计 |
3.4 系统底层库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底层库建立及其应用 |
4.1 起升机构领域本体建立存储 |
4.1.1 知识表示方法概述 |
4.1.2 起升机构领域本体的建立 |
4.1.3 起升机构领域本体的存储设计 |
4.2 规则库建立 |
4.3 推理机设计 |
4.3.1 本体的推理机制 |
4.3.2 推理机类的实现 |
4.4 模型库建立及参数化设计 |
4.4.1 参数化设计概述 |
4.4.2 零部件模型库的建立 |
4.4.3 零部件参数化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起升机构智能化设计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目标、环境 |
5.2 系统总体框架 |
5.3 系统界面、功能设计 |
5.4 设计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10)基于Pro/E的桥机主梁参数化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1.3.1 CAD 技术发展概况 |
1.3.2 Pro/E 二次开发研究现状 |
1.3.3 桥式起重机参数化国内研究现状 |
1.3.4 桥式起重机国外发展趋势 |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的提出 |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设计路线 |
第二章 系统功能分析与开发环境 |
2.1 系统功能分析 |
2.2 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
2.2.1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2.2.2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2.2.3 数据库开发工具的选择 |
2.2.4 有限元分析工具的选择 |
2.2.5 系统运行环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主梁的设计参数与结构计算 |
3.1 桥式起重机概述 |
3.2 箱形主梁截面型式及主要设计参数 |
3.2.1 主梁截面型式 |
3.2.2 主梁主要设计参数 |
3.3 箱形主梁尺寸的确定 |
3.4 计算载荷及其组合 |
3.4.1 计算载荷 |
3.4.2 载荷组合 |
3.5 主梁结构尺寸校核计算 |
3.5.1 强度校核 |
3.5.2 刚度校核 |
3.5.3 疲劳强度校核 |
3.5.4 稳定性设计与校核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参数化设计方法及相关技术 |
4.1 参数化设计方法 |
4.1.1 参数化设计方法概述 |
4.1.2 特征的定义 |
4.1.3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技术 |
4.1.4 基于 Pro/E 的特征参数化设计的实现 |
4.2 Pro/E 二次开发相关知识 |
4.2.1 Pro/E 软件的二次开发工具简介 |
4.2.2 Pro/Toolkit 的工作模式 |
4.2.3 Pro/Toolkit 应用程序的结构 |
4.2.4 Pro/E 界面菜单开发技术 |
4.2.5 Pro/E 界面开发技术 |
4.2.6 Pro/E 参数化建模技术 |
4.3 Pro/E 与 ANSYS 的接口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桥式起重机主梁参数化设计与分析的实现 |
5.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5.1.1 系统模块划分 |
5.1.2 系统的开发步骤 |
5.2 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开发 |
5.2.1 编写源文件 |
5.2.2 系统的界面设计 |
5.3 桥式起重机主梁三维参数化设计的实现 |
5.3.1 主梁初始设计参数 |
5.3.2 主梁设计验算 |
5.3.3 主梁参数化模型库 |
5.3.4 主梁参数化设计 |
5.3.5 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 |
5.4 主梁有限元分析 |
5.5 部分热轧普通型钢参数化设计 |
5.5.1 部分热轧普通型钢简介 |
5.5.2 部分热轧普通型钢参数化设计 |
5.6 工程实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 |
6.2 结论 |
6.3 创新点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起重机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图谱的机械产品智能化设计建模与云服务平台[D]. 王康.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2]桥式起重机CAD系统设计与研究[D]. 李玉虎. 中北大学, 2020(09)
- [3]塔式起重机转台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D]. 李少文.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4]基于知识的搬运机器人本体智能设计方法研究[D]. 余鸿敏. 福州大学, 2018(03)
- [5]基于面向对象的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优化设计[D]. 戴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7(03)
- [6]大规模定制背景下龙门起重机可适应设计平台构建[D]. 张盛财. 华东交通大学, 2016(04)
- [7]起重机参数化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开发[D]. 高原.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8]大型抓斗挖泥船起升卷扬系统参数化设计[D]. 汤乐.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9]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智能化设计研究[D]. 陈洪财.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10]基于Pro/E的桥机主梁参数化设计与分析[D]. 符敢为. 太原科技大学, 2012(12)